点击下方
卡片
,关注
「3DCV」
公众号
选择
星标
,干货第一时间送达
添加小助理:dddvision,备注:方向+学校/公司+昵称,拉你入群。文末附3D视觉行业细分群。
扫描下方二维码,加入
3D视觉知识星球
,星球内凝聚了众多3D视觉实战问题,以及各个模块的学习资料:
近20门视频课程(星球成员免费学习)
、
最新顶会论文
、计算机视觉书籍
、
优质3D视觉算法源码
等。想要入门3D视觉、做项目、搞科研,欢迎扫码加入!
来源 | 学术志
编辑 | 学术君、学术资源大全
对于个体来说,学位与成就有相关性,但不一定非常密切。
对于群体来说,在一定程度上,学位来源与教师组成的关系可以反映某些社会现象。
当然,可能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对于现代研究型大学,博士学位比学士学位在反映教师程度的关系更大。
这里用了2023年和2007年的北大生命科学学院的数据。
2007年还在老体制,然后生科院作为第一个全面真正实行预聘制的学院,在学校和人事部支持下率先实行新体制,几年后全校推广。
预聘制后,对于每一个新聘教师的审核远比之前严格。老体制与院系行政关系很大,学院的老师是否参与、参与多少取决于学院的行政。学校的学术委员会形同虚设,因为一次半天需要通过全校几十人,午饭讨论、实际了解都非常有限。所以很多学校会出现由人事部门算数字的幼儿园行为。
预聘制后,
有严格的规范和程序。院系需要由为每一个老师招聘特设的专家小组写报告,学术委员会和全体老师投票,院长专门为每一个招聘的老师写报告,收集海外同行为主的十几封推荐信。学校分开理工、人文社科、医学有三个专门的委员会,这一委员会终审。对院系报的每一位候选人进行讨论、评估、投票。
其中每一次对任人唯亲嫌疑的(导师在北大、自己研究方向不变继续老师的研究)都毫不犹豫涮了,多次刷了多位校领导的学生和下属。曾经有院长和院士在意识到委员会意见后要哭出来(和真哭出来的)。
北大近二十年最大的进步,可以说就是成功的实行预聘制,虽然早期有争议,后来得到公认而已经稳定。清华大学应该是经历类似,而且两校在推广预聘制的过程中实际协同很好。
(据不100%精确的估计),2023年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教授系列共约69人,其中32位的博士学位来自国内、39位来自国外。
北大生科院国外博士来源多样化,几乎没有一个学校占主要:
Chicago大学三位,Duke大学三位,Cornell两位,UCLA两位,Wisconsin-Madison两位,Purdue两位。
其他都是一位:Baylor,Cambridge,Dalhousie,Harvard,Imperial College London,U Penn,Ireland,Karolinska,McGill,Michigan,Minnesota,Norway,Stockholm,SUNY Albany,Temple,Texas(Austin),UCSF,UT Southwestern Dallas,Washington,Yale,东京大学,东京农工大学。
清华 1 (清华的生物学曾被撤销,1985年之后重建)
北京大学校本部在交叉学院、未来技术学院、农学院、心理与认知学院、脑研究所、化学学院、物理学院等还有生物学以及与生物学相关的老师,不在此次计算范围。本次计算只是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国内博士21位来自北大、4位中科院,中国农大、北理工和东北师大各1位。
国外博士来自:UCLA两位,其他各一位如Baylor、Cornell、Ireland、Karolinska、Michigan State、McGill、Oulu、Stanford、Stockholm、Temple、Texas(Austin)、Washington、东京大学、筑波、东京农工、岗山大学等。
在2023年的69位教师中,北大博士还是21位。数量没有变,比例减低。
2007年之前,21位北大博士的多数是直接留校,研究方向与国内导师类似。2007年之后,北大博士回母校任教之前,一般都是在国外经过博士后研究阶段,其研究方向与原来国内博导已经不同,而且需要与所有申请人一样竞争,竞争过程导师回避,成功之后才能获得北大教职。
在同样情况下,拥有北大博士获得北大教职的可能性低于不拥有北大博士者。但一般人不清楚这一点,也不清楚其原导师完全不能参与招聘过程,当然还有喜欢北大的原因,而有很多人申请母校教职,导致最后还是有很多北大博士任教北大的情况。
2007年的教师在2023年之前有24位退休,其中国内学位22位,国外学位2位。
2007年至2023年期间,新招聘44人,其中17位的博士学位来自国内,27位来自国外。也就是说,虽然国外博士比例与之前相比大大提高,但国内博士也可以竞争而且可以成功。
2007至2023年没有人注意到的是:不再有新招聘的日本博士了。原因不详,不是因为招聘过程的歧视。
今后变化可能比较不容易预计:特别是近两年突然大量国内本科毕业生留在国内读博士。
不仅北京大学本身,国内其他优秀大学有一批竞争性很强的本科生留在国内,影响复杂。
日本在1980年之后去西方训练的科学家显著减少。四十年来,完全在日本本土培养的科学家,个别当然有突出的,但是整体还不能说赶上了有国外经历那几辈的日本科学家。
本文仅做学术分享,如有侵权,请联系删文。
3D视觉交流群,成立啦!
目前我们已经建立了3D视觉方向多个社群,包括
2D计算机视觉
、
最前沿
、
工业3D视觉
、
SLAM
、
自动驾驶
、
三维重建
、
无人机
等方向,细分群包括:
工业3D视觉
:相机标定、立体匹配、三维点云、结构光、机械臂抓取、缺陷检测、6D位姿估计、相位偏折术、Halcon、摄影测量、阵列相机、光度立体视觉等。
SLAM
:视觉SLAM、激光SLAM、语义SLAM、滤波算法、多传感器融合、多传感器标定、动态SLAM、MOT SLAM、NeRF SLAM、机器人导航等。
自动驾驶:深度估计、Transformer、毫米波|激光雷达|视觉摄像头传感器、多传感器标定、多传感器融合、自动驾驶综合群等、3D目标检测、路径规划、轨迹预测、3D点云分割、模型部署、车道线检测、Occupancy、目标跟踪等。
三维重建
:3DGS、NeRF、多视图几何、OpenMVS、MVSNet、colmap、纹理贴图等
无人机
:四旋翼建模、无人机飞控等
2D计算机视觉
:图像分类/分割、目标/检测、医学影像、GAN、OCR、2D缺陷检测、遥感测绘、超分辨率、人脸检测、行为识别、模型量化剪枝、迁移学习、人体姿态估计等
最前沿
:具身智能、大模型、Mamba、扩散模型等
除了这些,还有
求职
、
硬件选型
、
视觉产品落地、产品、行业新闻
等交流群
添加小助理: dddvision,备注:
研究方向+学校/公司+昵称
(如
3D点云+清华+小草莓
), 拉你入群。
▲长按扫码添加助理:cv3d0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