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校乐队的老师宣布当日训练结束,孩子们纷纷拿着乐器向外走去。一个扎着马尾的女孩鼓足勇气,走到老师面前,“老师,我不喜欢一直在台下鼓掌”。这句话让老师惊讶地打量着面前这个女孩。
这是最近豆瓣评分高达9.1的电影《好东西》中的一幕。女孩名叫王茉莉,这个勇于表达自我、未被社会规训的女孩,被称为“满级”小孩姐,成了很多家庭心目中的“孩子范本”。而这得益于妈妈王铁梅,一直坚持运用各种资源“共同养育”。
9岁的王茉莉来自单亲家庭。妈妈王铁梅忙着搞钱养活她。因为工作太忙,所以铁梅很擅长运用各种资源,来帮助自己带娃。
比如前夫哥。虽然铁梅和前夫哥离婚了,但铁梅却通过梳理与前夫的关系,让茉莉得到了足够的父爱。前夫哥尽管爱纸上谈兵,但也为茉莉做面条、给予陪伴……并未完全缺席。有前夫哥唱白脸,铁梅的红脸演得更出色,妈妈在女儿心目中的形象,更“伟岸”了。
自由发展的王茉莉,背后站着的是一位没有扫兴式、控制式教育的妈妈。王茉莉身上有着一种难得的松弛感,不少父母会简单地将之归类为放养式教育。仔细琢磨会发现,如今的松弛、有爱的教育并不是由单一的家庭来完成的。
平等、有爱的家庭以及周边小环境,对孩子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除了前夫哥,更重要的辅助抚育的角色是钟楚曦饰演的小叶。王铁梅是一位独立的“铁娘子”,钟楚曦饰演的小叶是一个清醒的“恋爱脑”,和早熟的“小孩姐”王茉莉,构成了一个女性王国。她们三人互相陪伴,彼此慰藉,相互救赎。小叶像小妈妈一样,给了茉莉另一个向度的满满的爱。
共同养育,还离不开周围人的助攻。茉莉以校乐队“专业观众”的身份参加大型活动时,妈妈铁梅鼓励她学习打鼓。一开始不情愿的茉莉,在跟一位乐队鼓手接触后,主动尝试,甚至克服紧张,最后参加了乐队演出。满级小孩姐从“观众”到“演员”,离不开妈妈的支持,也无法忽略其中的社会关系,比如鼓手对茉莉的影响。鼓手看似不经意地加入,对王茉莉的教育却起了积极作用,是2024年养育热点之一的“社会共同养育儿童”的折射。
美国社会学家安妮特·拉鲁在其著作《不平等童年》中,早已勾勒出美国中产阶级协作培养的育儿方式。近年来,我国家庭生育与养育成本日益攀升。根据苏宁金融研究院的数据,从孕期到18岁,全国育儿成本最高的十大城市,全部花费均突破百万元。同时,婴幼童照护资源却比较匮乏。由此,一些年轻人会感觉养育孩子“压力山大”。
在工作与生活的夹击下,年轻家长们不得不寻求父母、亲友,甚至外界帮助
而在倡导三孩、鼓励生育、为承担抚幼责任的个人和家庭提供系统支持的政策导向下,社会力量的加入拓宽了育儿层面的公共支持,家庭、社会、国家、市场、企业的各方职责正在重塑。
一位妈妈说,自己尝试在社会共同养育中做“故事妈妈”,为一个社区的孩子们讲绘本、策划剪纸、捏泥塑等活动。乍一看是多个家庭的合力养育,实际上正如家庭社会学专家吴小英所指出的,现代化带来了“母职的悖论”,社会共同养育,让女性在社会所期待的母职和作为个体的自我实现之间达成自由选择。这既是“家”的延伸,又是一场“公”“私”之间的梦幻联动。“共同养育”,可以大大缓解母亲的压力与焦虑,给孩子更多元的爱;同时,也让从小独自长大的独生子女得以学习和处理各种社会关系,从家庭单一、封闭的爱中走出,获得更多爱与情感的滋养。
但对于一些偏远地区来说,其社会共同养育方面的优势在于拥有天然美好的环境,让孩子们更方便地接触到大自然,拥有一位“大自然导师”。但劣势也十分明显,经济上的不够发达,决定了社会共同养育的落脚点,往往围绕着孩子成长的基本需求:营养。
清晨6点,当阳光穿过云南和四川交界处的盐津县,在这座两岸悬崖峭壁、最窄处只有30米的县城,一些早起工作的人已经沿着弯弯的关河出发了。徐然然的妈妈就是其中的一位。
两岁的徐然然已经习惯在睡醒后,发现妈妈不在家里,陪伴他的是邻居阿婆。阿婆在他妈妈出门后便来到他家,手中端着还温热的米汤和红薯。阿婆还特意将自己带来的鸡蛋做成鸡蛋羹,喂给徐然然。然然不哭不闹,一边吃一边忽闪着大眼睛,用目光追随着在屋里忙碌的阿婆。
殊不知阿婆心里正发愁,几个小时后,就是中午。大人吃饭容易,可是徐然然这个小娃娃的吃饭就成了大问题。妈妈对阿婆说:“熬一些米汤,浓一些。能撑到晚上就行。”但阿婆不忍心让孩子“亏了口”,她知道没有营养充足的肉蛋奶,很难保证孩子的成长所需。
在盐津县,很多家庭都面临这样的问题:经济收入情况差,孩子的营养来源单一,母亲奶水不够……长此以往,会造成母婴营养不良。如果有奶粉的助力,那孩子的健康状况便可以从中获益。
对徐然然一家而言,单一家庭养育正在向社会共同养育扩展,包含了全家共同养育、亲友帮忙助力、社区发挥作用。这样的社会共同养育带来温暖的同时,也正面临着类似于缺少奶粉这样的难点。如何解决?离不开重要的一步:公益助力。
而这又不仅是一罐奶粉那么简单。奶粉的背后,更多的是如何给孩子提供充足营养条件的挑战。在像盐津县这样的偏远地区,类似的家庭还有很多,比如位于青海玉树杂多县的一些家庭。
卓玛是两个藏族孩子的母亲,大儿子多吉今年四岁,小儿子江央只有两岁半。多吉活泼好动,从小身体素质就很好,可二儿子江央身体没那么结实,加上长期生活在高海拔地区、营养来源单一,时不时会感冒、咳嗽,让孩子对营养的需求更迫切。
实际上,中国有一亿人在偏远山区生活,他们中有很多人遭遇了育儿的常见难题——孩子营养不足。在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印发的《3岁以下婴幼儿健康养育照护指南(试行)》中,健康管理仍是重中之重。
在这些地方的一些家庭中,仅凭父母的力量显然难以给孩子充足的营养支持,这时社会共同养育中公益力量的重要性愈发凸显。
今年3月,“金领冠50°超凡守护公益行动”小队成员一起走进了杂多县。从玉树州到杂多县短短200公里,由于雪天路滑,他们走了足足8个小时。因为当地海拔较高,到达第一天,几乎所有人都出现了高原反应。他们此行的目的,就是为了给当地有需要的家庭送去营养物资。
在伊利金领冠2024年“50°超凡守护公益行动”首站的捐赠现场,一群身穿藏族服饰的当地女性在杂多县的感恩广场上,拿着圣洁的哈达送给远方的来客。同时,象征着守护和健康的婴幼儿配方奶粉和孕妇奶粉也被送到了她们手上。
在卓玛家中,两岁半的江央从妈妈手里接过那杯热乎乎的奶后,津津有味地喝了起来,在一旁的哥哥也忍不住好奇尝了两口。喝到最后,两个孩子异口同声地说了一句藏语,“ཞིམ་པོ་(Hsimbo)”。妈妈卓玛笑了,因为孩子脱口而出的这句话的意思是:真好喝。
此次行动中,金领冠公益小队成员还见到了抚养了9个孩子的妈妈一措。在感受到千里之外传递来的温暖守护时,经济和精力上都不堪重负的她,流下热泪,现场的公益队员们也都为之动容。
而像盐津县、杂多县这样的故事,还在很多地方发生着。这些有温度的公益行动,被记录在了一部名为《守护的故事》的短片当中。
与杂多县的雪域高原不同,生活在海南岛的小迎还没有见过皑皑的白雪,也没有见过草原上的小羊。小迎生活在蔚蓝色的大海边。不过,她和杂多县高原上的孩子们一样,也收到了金领冠“50°超凡守护公益行动”送来的营养物资。
这些孩子们的生活环境有着未受污染的美好,但生活条件却有诸多限制,比如,营养来源单一、家庭养育负担较重、交通不畅等等。就像《守护的故事》里讲述的,自然环境和家庭经济条件使一些孩子很难得到全面的营养补充。
幸而海南省5个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市县(五指山市、临高县、琼中县、保亭县、白沙县)的孩子们,也得到了金领冠奶粉的营养助力。
2024年,金领冠“50°超凡守护公益行动”先后走进青海、海南、内蒙古、云南等多个地方,为当地有需要的母婴家庭送去了总价值超过500万元的婴幼儿奶粉和孕妇奶粉,有12个县、近4000个母婴家庭因这个项目的开展从中受益。
短片《守护的故事》不仅讲述了四地温情的母婴守护故事,对全年四站公益行动进行总结收官,更让读者感受到了春风化雨般的守护“温度”。
作为深受中国母婴家庭信赖的婴幼儿配方奶粉品牌,金领冠多年来一直坚持通过提供营养帮扶、开展公益讲座、倡导科学喂养等方式守护母婴健康,同时也在不断以科研创新赋能产品迭代升级,持续为母婴群体提供专业化、科学化的营养解决方案。
对这些有需要的母婴家庭来说,金领冠送来的不仅是一罐罐奶粉、一份份健康、一个个期许、一次次祝福,还是一步一个脚印为中国孩子的社会共同养育提供的强有力支撑,并托举起孩子们的美好未来。
这些未来,正是从如今的一餐一食、一奶一蛋开始。正如《守护的故事》中辰辰所说的那样:“妈妈总是把我背在背上,带我走出大山,去看斑斓的世界。”
辰辰在妈妈养育和公益助力下正健康成长,渴望看到更大的世界
孩子健康成长,走出去看到更大的世界,不仅是众多家长的期待,也是从单一式养育到社会共同养育转变的目标。冀望政府、企业、社区和公众多方联手促进“社会共同养育儿童”发展,形成爱的接力,一起推动中国妇幼健康事业向新向好。
策划丨三联.CREATIVE
监制丨路瑞海
微信编辑丨方禾
作者丨吴楠
设计排版丨cc
图片来源丨金领冠、视觉中国
*文章版权归《三联生活周刊》所有
欢迎转发到朋友圈,转载请联系后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