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债券通”今日启动 千亿美元资金进场可期】
7
月
3
日,“债券通”正式启动。这是继“沪港通”、“深港通”之后,内地与香港资本市场之间的又一盛事。市场人士指出,“债券通”启动后,境外投资者投资内地银行间债券市场的模式将由此前的“中介代理”升级为“一点接入”式,这是我国资本账户开放的重要举措,也符合人民币国际化大方针,不仅将有助于完善两地债券市场的国际化进程,也有助于巩固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对债券市场而言,“债券通”为国际投资者配置内地债券资产提供了更为便捷的“快车道”,未来有望吸引数千亿美元的国际资金进入内地债市。(中国证券报)
【
经参头版: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将不断强化
】
经济参考报头版刊文称,日前,习近平主席在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欢迎晚宴上致辞指出,香港是重要的国际金融、航运、贸易中心,是连接内地和国际市场的重要中介,是国家
“
引进来
”
、
“
走出去
”
的双向服务平台。展望未来,在中央政府和祖国内地支持下,在中国经济不断发展的坚实基础上,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位置也将越来越巩固,还将成为内地的全球财富管理中心、领先的离岸风险管理中心、内地的全球资产定价中心。
【
新华社:预计今后一段时间资金面仍将维持紧平衡状态
】
新华社报道,作为
6
月份的最后一周,本周财经市场最受关注的就是年中流动性问题。资金的宽松直接体现在市场利率上。尽管本周央行公开市场操作“按兵不动”,资金价格却稳中有降,年中流动性节点平稳度过。
6
月末往往是一年中资金最紧张、最贵的时期,尤其今年还存在
MPA
考核等因素,流动性压力不容小觑。但这种情况在今年并未出现。本周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
Shibor
)隔夜利率从周一
2.717%
回落到周四
2.539%
,周五隔夜利率虽反弹至
2.618%
,但当天其他期限的利率总体仍在下行。
年中节点资金面能够保持稳定,与央行的前瞻安排以及与市场的充分沟通分不开。关注到市场对半年末资金面的担忧情绪,央行
5
月底就公开表示拟在
6
月上旬开展
MLF
(中期借贷便利)操作,并择机启动
28
天逆回购操作,搭配好跨季资金供给,保持流动性基本稳定。此后,央行如期兑现了承诺。尽管本周五个工作日央行都没有开展公开市场操作,但在前期流动性投放充裕的情况下,市场资金面整体平稳。
虽然已经平稳过关,市场可以稍微松一口气,但并不意味着就此可以高枕无忧。
7
月份
28
天逆回购和
MLF
将集中到期,再加上金融去杠杆的持续推进,预计今后一段时间资金面仍将维持紧平衡的状态。
【
由习近平监誓,香港第五任行政长官林郑月娥宣誓就职
】
7
月
1
日上午,由国家主席习近平监誓,香港特别行政区第五任行政长官林郑月娥宣誓就职。(新华社)
【
深化粤港澳合作推进大湾区建设框架协议签署
】
新华社报道,《深化粤港澳合作
推进大湾区建设框架协议》
7
月
1
日上午在香港签署。按照协议,粤港澳三地将在中央有关部门支持下,完善创新合作机制,促进互利共赢合作关系,共同将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成为更具活力的经济区、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和内地与港澳深度合作的示范区,打造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
按照协议,要发挥香港作为国际航运中心优势,带动大湾区其他城市共建世界级港口群和空港群,优化高速公路、铁路、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布局,推动各种运输方式综合衔接、一体高效。强化城市内外交通建设,便捷城际交通,共同推进包括港珠澳大桥、广深港高铁、粤澳新信道等区域重点项目建设,打造便捷区域内交通圈。
协议指出,支持广东全面深化改革,探索粤港澳合作新模式,推动主要合作区域和重点领域的体制机制创新,以点带面深化合作,充分释放改革红利。
【潘功胜:理性看待我国外汇储备规模的变化】
外管局局长潘功胜在《求是》撰文称,外汇储备规模将在波动中逐步趋于稳定。经济金融变量从来都不是线性变化的,而是在周期中波动和发展的,外汇储备规模变动也具有一定的周期性。虽然目前外部环境依然存在较多不确定性,但长远来看,我国经济金融基本面稳中向好,预计跨境资本流动将进一步向均衡收敛。
【社科院:中国城镇化已完成 将大大减少对钢铁、有色、建材的需求】
中国社科院报告指出,中国城镇化已完成,将大大减少对钢铁、有色、建材的需求。
《中国的能源革命——供给侧改革与结构优化,2017-2050》上周报告指出,目前全国约70%的人口已经实际进入城镇及其周边地带,中国的城镇化进程已经完成。
社科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所长李平表示,“与之相应的,我国大规模城镇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也将完成,这将大大减少对高耗能的钢铁、有色、建材的需求,相关的交通能源需求也将达到峰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