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针对手机“流量计费系统检测缺位”等问题,北京二中院向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出司法建议,建议加大对电信企业流量计费系统的监督检查工作,并联合相关部门研究制定电信企业流量计费系统检测的相关规定。
早在2015年10月份起,三大运营商推出“流量不清零”政策,然而,这个原本惠民的政策,如今却引发了一场巨大的争议。
随后,不少消费者在网上吐槽流量消耗速度变快,直指运营商使用技术手段修改流量数据,引发了轩然大波。
媒体曾公开报道,一位消费者原本每个月套餐内700MB的流量都用不完,但在中国移动宣布自10 月1日起套餐内剩余流量当月不清零之后,才到10月2日,他突然发现居然已经“使用”了近550MB的流量。
另外,网上也不断爆出手机1G甚至更多流量一夜之间跑完的新闻,而流量出现惊人消耗的同时,用户反映自己并没有使用手机,虽然相关运营商给出自己的解释,但仍难以服众。
去年年初,因质疑被错扣千兆上网流量,北京律师张新年将中国移动北京分公司和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告上法庭,要求两被告解释手机数据流量消耗路径、消除号码欠费并双倍返还相应数据流量等。
最终,法院判决被告免除原告2015年7月的数据流量欠款491.24元,同时驳回了原告其他诉讼请求。
张新年不服判决,提起上诉,北京市二中院审理后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另外,在付诸法律的同时,张新年去年去年还向工信部发出法律建议函并得到回复。
记者在工信部在回复函中看到,工信部称将在全国范围内加大启动流量计费监督检查工作,督促电信企业自主选择具有国家质检总局认可资质的第三方检测机构对流量业务计费系统性能进行检测。
随着3G/4G商用和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流量大小不够直观、流量使用不易掌握,逐渐暴露出电信运营商提供的带宽和流量计量与用户感知存在差异,个别流量计费结果难以被用户接受等问题。
北京二中院在审理上述案件中发现,流量计费系统检测缺位的情况客观存在,导致电信用户对流量计费系统是否正常运行产生合理怀疑。
据此,二中院根据法律规定,向工信部发出司法建议函。
二中院向工信部提出三点建议:
记者注意到,对于法院和建议函,工信部也予以回复。
回复中,工信部针对北京二中院的建议, 称将对《电信计费系统计费性能检测管理暂行办法》进行修订,完善电信计费检测管理制度和规范,细化流量计费检测相关要求。
工信部将继续组织电信运营企业开展计费检测。要求相关企业主动委托权威第三方检测机构开展电信计费系统计费性能检测,并自觉接受我部和各地通信管理部门的监督,确保计费检测工作取得成效。
另外,工信部还表示,将继续组织实施电信计费监督检查。对电信运营企业流量计费检测的结果与其提供服务承诺进行对比核查,督促企业承诺的服务落到实处。对计费检测不符合要求的,将进行通报和责令整改。
(文章转自法制晚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