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诗词世界
若有诗词藏于心,岁月从不败美人。在诗词世界,读诗,写诗,听诗,学诗,听课,发表,玩诗词游戏……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南方能源观察  ·  新能源全面入市新政出炉 ·  昨天  
能源电力说  ·  发改委、能源局印发:抽水蓄能重磅文件! ·  3 天前  
南方能源观察  ·  2024年广东新能源产业集群营收破万亿,达1 ... ·  4 天前  
Quora文选英语  ·  老外说up to no ...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诗词世界

荐书|这是一本诗词背诵教材,也是一本拉风的图画书

诗词世界  · 公众号  ·  · 2018-11-15 06:07

正文


这几天朋友们是不是被一波“谁家的媳妇谁领回家去辅导功课”刷了屏!狂笑之余,还记得自己吗?你上学的时候,真的就那么省油吗? 在背唐诗宋词的时候,就没有把爸妈给气到吐血吗?



想一想当年幼小的自己是怎么强忍着泪水把那些天书般的诗词句子硬生生地刻在脑子里的?


你还记得“别人家的小孩”比你多背了几首唐诗宋词就从此成为了你童年摆脱不了的阴影?


你还记得教室里所有人望着“罚抄十遍”的作业时夹杂着愤怒和绝望的眼神吗?


在很多人对唐诗宋词“无法说爱”的时候,如果你看到了明朝人的“唐诗作业本”“宋词作业本”,就会恍然大悟, 不是唐诗、宋词不美,也不是自己太笨,而是没找到正确的打开方式。



唐诗宋词的正确打开方式


关于唐诗宋词,每个在传统中国家庭长大的孩子可能都有一些共同的经验,在还未懂事的时候很多孩子就已经不明其意地背下来十几首甚至更多的入门级诗词,每逢亲朋好友做客的时候, “给叔叔阿姨、爷爷奶奶背一首”不仅是保留的重头节目,更是孩子获得赞美,“为爸妈长脸”的好机会 ,甚至一个孩子背诵诗词的数目、难度和流利程度会被视为这个家庭学龄前教育成功与否的重要指标。


中国的每一个小区几乎都有一个善背诗词的小孩被大人们誉为“神童”,而“神童”的父母自然被视为教育的成功典范。


诗词可爱不可怕,与其痛苦地背诵,不如快乐地感受


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一个事实,即使熟读百遍能够让孩子在背诵的过程中提高孩子对语言文字的感悟力和理解力,并对记忆力有一定的促进,然而大部分不得要领的学龄前填鸭背诵都是浪费时间。


因为这种 强行记忆的方式既没有唤起孩子对诗词任何美感的认知 ,也没有让这些传世的经典长久地留在孩子的记忆里,神童们的诗词童子功只要一两年的功夫就会被变得泯然众人。

但是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仍然抓着“背诗词”不放,忍心把孩子们关在房子里对着五言、七绝、长短句一遍遍无效轰炸?


因为诗词情结的产生由来已久。


重视诗词的背诵不是现代人的偏执,早在明清的古人就已经把诗词纳入了教育的范畴。


诗词的文学价值、美学意义甚至教化功能等都不必多说,几乎没有中国人会不承认诗词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分量,所以“背诗词”这件事的问题不在于“诗词不该背”,而是在 “诗词该背”的时候选择什么样的方式“教诗词”、“背诗词”。


这样的教材会有孩子想要主动去阅读背诵的欲望吗?


在这方面,明朝人比现代人做得更好


在美感认知上,现代市面上可见的诗词书籍都很难做到一诗一画的程度,即使偶有配图也不敢说与诗词情境和诗人、词人情感完全贴合,那些卡通画工艺的粗糙制作,还有一堆水墨的生拉硬拽,很难激发阅读者的美感享受和意境想象,不免鸡肋。


在艺术传统的表达和呈现上,也缺乏对诗词书写形式的重视,印刷字体难以完全呈现诗词书写的情境,而古代名士的书法作品又很难嫁接到诗词作品上。


在意义解读和知识介绍上,有的书籍陷入“掉书袋”的繁琐,给学者之外的普通读者增加了阅读障碍,而有的书籍又过于精简,很多必要的知识背景和赏析节点被刻意忽略。



这是明朝人刻的《唐诗画谱》《宋词画谱》

比起干巴巴的教材,这样的诗词,你想不想继续读下去?


没有美感的呈现和合适的意义解读,只是抽出入门诗词干巴巴地强行记忆,别说孩子,即使是拥有一般教育基础的成年人也会感到乏味和烦闷。

然而明朝人的《唐诗画谱》《宋词画谱》却在这几点上做得尤其出色。


万历年间所刻的《唐诗画谱》《宋词画谱》, 集合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诗(词)、书、画、刻四绝,四美并具,一经刊刻行世,即广受欢迎,多次翻刻,还远销日本,受到日本老百姓的一致点赞。



当时明朝的刻书业相当发达,一大批优秀的文人、画家和刻工参与到插画的制作中,不仅当时的杂剧、传奇及小说大多配有插图,就连农书、医书及其他类书籍也大都附有插图。



对于那时候的人们来说, 《唐诗画谱》《宋词画谱》与其说是背诵教材,不如说是一本拉风的图画书, 人在画中游的时候,顺带着就多背了几首诗词。



《唐诗画谱》与《宋词画谱》的编者,重金邀请了一批画者为书作画,其中因画过《丹桂记》《玉簪记》的插图和《图绘宗彝》而闻名业界的文人画家蔡元勋也亲自作画, 既注重士大夫们的雅,也照顾到了普通民众的俗, 尽可能让每一个读者都能够从画中感受到诗境诗情。



陈继儒、董其昌的精品书法,配上明朝文人画家的妙笔,你还要不要继续看?


除了有画可赏,《唐诗画谱》与《宋词画谱》还融入了书法艺术。它的书写者多为苏州、杭州、松江、歙县地区的书法家, 其中不乏名家,如董其昌手书《郡中即事》《浣溪沙》,陈继儒手书《春夜》《如梦令》,俞文龙手书《暮春归故山草堂》,朱杰手书张旭《桃花矶》等。




试想一下,背诗词的孩子正在理解诗词意义的时候,他们感受的不是工业文明的印刷字体,而是用最具美感的篆、隶、楷、行、草字体书写下来的文字,孩子们不仅可以从画中想象诗人、词人面对的风景,甚至可以从字体中感受诗人、词人一笔一划赋诗写作的整体过程。



然而,比起书写和绘画, 《唐诗画谱》《宋词画谱》更出彩的地方是刻工。 比如主要刻工刘次泉是当时的名工,曾刻过《汤海若先生批评西厢记》,得到汤显祖的嘉许。


不得不说,明朝人的这两部画谱,不仅可做教材,更是一部全面展示诗(词)、书、画、刻的艺术鉴赏辞典。即使无心背诵的闲人,也可以从中把玩绘画、书法和版刻的艺术魅力,从丰富多彩的形式中碰到诗词内容的核心气质。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