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你们有没有同感:
过年回父母家,总觉得住得没有自己家舒坦。
有一次我回去,就看见我爸在捣腾我卫生间里一个打不上热水的热水器,跑上跑下忙得满头大汗。我还有一个朋友说,因为要带男朋友回家,她爸妈把家里的马桶敲了换了个新的。
老一辈人经常习惯地为“别人”考虑,有时候自己的一点点不舒服,忍一忍就过去了。
我们是不是该仔细想一想,父母家里到底是哪里让你觉得不大好?是暗到不行的采光?是打滑的地砖?还是坐上去吱吱作响的旧椅子?
所以
回家别光顾着吐槽丑装修,你的父母可能住得很不好。
下面这个案例,就是一个老人房改造的教科书。大家不妨可以对比一下,看看父母家哪里还可以改一改,添一添,让他们住得更舒服。
设计师沈晓定Eddie
为他的母亲改造了一个房子。房屋位于上海长宁区新泾一村,原本是一个老公房,
户型是二室无厅,46平米,层高2.6米,位于一楼。
总共花了11万,改造效果比较明显:
改造前后对比图
这个房子的户型图如下,从图中的左下角进入,一进门的左手边的公共区域功能就是玄关+洗手台+一部分厨房储物,右手边是厨房。有两个卧室,中间夹着卫生间,主卧再进入是多功能区和户外阳台,多功能区域功能是备餐、用餐、喝茶、储物、阅读和晒太阳。
二室无厅这样的户型,很符合Eddie母亲的需求,独居,不需要太多会客空间,但最好要两个卧室,有单独客房方便家人过夜。
下面是设计师为他母亲的改造方案:
光照
房屋光照总体分为两部分,自然光和人工照明。
之所以先说光照,就是因为光照对老年人尤为重要,充沛的自然光可以带来愉悦心情,功能区域充足的人工照明,确保居住的安全和便利性。
1、厨房和玄关
改造前的厨房,油烟机挡住了采光窗,厨房油腻黑暗。
改造后厨房从这部分空间移出,做成了
洗手台+玄关+部分厨房储物
。
改造前后厨房对比
门口增加了鞋柜和镜子,玄关装上顶灯,采光窗全部露出,整体光照得到提升。
Eddie这个方案,我最喜欢的有两点。
第一点
是玄关处圆镜的设置,出入可以对镜整装很实用,而且小空间用镜子,会有扩大空间感和提高光亮度的好处。
第二点
,日本很多房子会用双玄关,就是客人走一个比较齐整的玄关,主人走一个带有强大储物功能的玄关,放带回来的菜,以及临时脱下的衣服和箱包等。
Eddie的这个设计,当然不算是双玄关,但老人买菜回来,很多手里提的东西和外套,都可以在进门左边先暂时放一下。
唯一的问题就是水槽和灶台离开了一段距离,没有那么方便。
改造后的灶具都收回了室内厨房,室内厨房和门口玄关之间的门中间也是透明玻璃,晴天的白天即使关起门来做饭,也不会太阴暗。
2、次卧
原本的次卧窗边:
改造后的次卧去掉了花哨的壁纸,整体奶油色配色,清爽很多。
虽然是次卧,布了四处灯源,基本都是偏暖的光线。
3、主卧和多功能区域:
原本主卧的面积比较大,原来的屋主放了两张床。
因为处于一楼,主卧的墙面还受了潮
改造后的主卧去掉了一张床,新摆了一张沙发,主卧旁边和阳台连通的部分做成了餐厅和阅读区。
因为母亲不喜欢吊灯,所以设计师
采用了更为柔和的灯带和射灯做气氛照明。
这个布局其实很少见,而且相当有争议。
传统上更多会把餐厅放在屋子的中段,和厨房最近;然后过渡到小沙发之类的起居区,最后把床靠阳台处摆放。
我们以前讲的另一位
设计师Robben家
就是这种传统格局:
>>>
36平黑暗老公房,被他改出了阳光床还有独立工作室
<<<
但Eddie的方案是完全倒过来的,屋子的中段设置为静区,放了床;靠庭院那一段设置为动区,小起居沙发和餐厅、阅读区、再向最外面的庭院延伸。
这个布局很有争议,把活动区而不是休息区放在了最靠近庭院处,我个人却觉得很有意思。
因为我妈就是会花很多时间在有落地窗的餐厅区域活动,吃完饭也会在餐桌上看电脑看报纸或者做摘录。
每次只要阳光很好,大家就会坐在阳光下的餐桌上吃饭打牌,或者就聊聊天,一直是我很美好的记忆。
老年人日常生活中真的会花很多时间在餐桌附近待着,传统上把餐厅放在屋子中间的布局,反而让老年人在一天中的大部分时间都只能蜗居在屋子里采光最差的空间。
把餐厅放在靠阳台处,需要私密的睡眠区放在采光最弱的屋子中段,这种倒换,适应了在采光处进行日常活动,在阴暗处睡眠的生活习惯,整个动区也比较连贯和通透。
当然这种布局也会有代价,就是卧室离厨房近,容易有油烟;而且把菜从厨房搬到餐厅的路线变远,需要经过卧室。
Eddie母亲的解决方案是用托盘,把准备好的饭和菜放在托盘上,可以比较轻松地搬到餐桌上。略有点麻烦,但好处是可以换来一块接近自然光照的主要活动区域。
椅背镂空的,可以透过光线
当然厨房到餐厅是远了,可主卧离卫生间又近了,老人晚上起夜时更加方便。
小户型往往是方寸之地的改造,腾挪有限;想要改造成完美布局,预算又会吃不住,所以每一套方案,最终都是不同需求之间的取舍和权衡。
4、细节处照明
衣柜也有灯。
老年人视力不好,会看不清衣柜衣物,于是设计师在衣柜内部配备了酒店常用的衣柜感应灯,开门即亮。
这个特别贴心。
图中没有灯的地方对比很明显
小隔板上方也有灯
5、庭院
原本的庭院的围墙是砖石的,遮挡了很多的自然光。
改造地板施工图
改造之后更多地使用了轻质的竹材。保留了石板水槽,
原本砖石的部分变成了竹子,有利于自然光的透入。
阳光充足的时候庭院也比较自然温暖。
砖石大部分替换成了竹子,且增加了灯
庭院也是家务区域,洗衣机旁边增加了照明:
从室内看,庭院的灯光不强烈,但是充足实用。
安全
1、地板防滑(铺地毯、使用粗糙地面材料)
2012年荣获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奖的电影《爱》里,主人公都处于老年,他们家里铺了大面积的木地板和地毯:
对于中国家庭而言,大面积的地毯可能不太合适,可以选用木地板,或者在小块区域铺地毯。
Eddie将母亲家里主卧所有的墙体抹灰层全铲掉重做,并将墙地面全做防水处理,
所有地面都是统一高度,
进出完全无障碍,贴心。
原本庭院的地板是瓷砖,由于房屋处于一楼,湿季的时候会比较潮湿易滑;另外,洗衣机也在庭院里,更加需要防水排水好的地面。
改造后地板换成了
防腐木地板
:
2、扶手支撑
西班牙动画片《皱纹》里,讲述的是养老院的故事,里面也可以看到扶手的大量使用:
一般需要在走廊和浴室安装扶手,比如Eddie为母亲家做的浴室设计,预算上无法实现平时常用的大理石淋浴底座,于是用瓷砖拼了一款,排水效果很好。同时配备了
老人安全洗澡凳。
下面的这个样板间,也使用了淋浴椅,储物空间基本是内嵌的。喷头下面也有扶手。
3、易抓取
类似扶手的作用,
门把手一般也选择长条形而不是圆形,更容易抓握:
厨房的酱料都摆在外面,一目了然,便于老年人拿取。
玄关的鞋柜的开关把手:
实用点
1、干湿分离卫生间,更清洁,更安全
Eddie将母亲家卫生间的墙体内移了30公分,留出一片干区用于洗漱。并安装了简易新风系统用于通风换气。
原本的卫浴间:
改造后的卫浴间,
做到了干湿分离,
靠近门的地方是洗漱区。
干湿分离除了更清洁好打扫外,也更安全,减少了在湿地面上滑倒的可能性。
浴室有根管子高度在2.1米,在不得已情况下做了高低差吊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