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于爱好或附庸风雅收藏点字画,不花大本钱无可厚非。如果出于炒作套利,还是建议谨慎再谨慎些,这个行当还真不是任何人都能涉足的,这潭水太深了,也太黑了。
一位涉案入狱的文化厅长介绍了其中猫腻:
初级阶段:仿作。找无名画家,对着名家作品,照葫芦画瓢,创作出一幅一模一样的“名家作品”或者“名家风格作品”。北京琉璃厂,各个字画店里都卖“启功”、“范曾”、“沈鹏”甚至华国锋书法、黄胄的驴、齐白石的虾子、何家英的工笔少女,一张50_500元不等,能是真的吗?用这点钱买来赝品无所谓,关键是如果被人忽悠的用买真品的钱买来赝品,那就赔大了
高级阶段:扫描。对真品或者高清图片进行扫描,用宣纸打印出色调略淡的跟原作完全相同的作品,然后让不出名画家或者学生用国画颜料照着打印稿再描一层色上去,然后揉皱、装裱,在仓库里放一段时间后再推向市场。这东西看起来很真,但经不住仪器检测。如果有朝一日和真品原作撞墙,那糗就出大了,任何画家都不可能画出两幅一模一样的作品,除非印刷和复印。
顶级造假:书画大家的弟子和子女联合造假。由弟子模仿过世老师笔法创作,落老爷子的款,而且所用的材料包括笔、墨、纸、砚、印泥,全是老爷子遗物。有了作品后,子女开始剧透家父有一批“传家精品”。弟子们写文章,回忆老爷子当年创作的花絮,吸引富豪和大拍卖商上门重金求购。随着拍卖成交量的增加,这类作品会逐渐进入各种艺术资料图书,甚至艺术史类的图册,再也不会有人怀疑。即使怀疑,谁也分辨不出真假了,就是老爷子复活也难以判断,除非他自己每一幅作品都有暗号和标记。
骗子的手段、手法层出不穷,大体不出以上三类。组织一次活动时,一位四十来岁妇女带了三幅书画来鉴定,其中一幅字说比她年龄还大,几位老师都说不真,把人家气跑了。现在回想起来,应该是打印后描摹的,笔力笔锋通篇没有起伏变化。
总之,这行当水太深了,用买赝品的钱买到真迹还好,就怕买真迹的钱买来赝品,那就亏大了。收藏有风险,下水须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