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萧山图书馆、上海同济大学图书馆之后,「来图书馆看敦煌」展第四站于3月31日在中国美术学院图书馆开展,据悉,「来图书馆看敦煌」展第五站将在浙江图书馆开启。
中国美术学院一直致力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沿袭,积极开展「活化传统 弘扬美德」教育活动,通过艺术教育树立文化自信,推动中国文化精神的当代实践。
展览负责人、中国美术学院艺术管理与教育学院副教授何鸿介绍说,本次展览的主题是「善」与「美」。其中,展览所用的素材都经过了精心的挑选,如57窟最美的壁画菩萨、45窟最美的雕塑菩萨的选用。展览另外还设计了一个「小心机」——展览中许多作品都没有标示名称,读者认真观赏展览后,需要再到图书馆整理的文献中去寻找坐标,以获取知识。此外,展览入口还特意营造了藏经洞的场景。
本次展览展出敦煌莫高窟「藏经洞」文献,其中包括唐人写经、回鹘文文献、吐蕃时期敦煌佛画等珍贵文献,20世纪40年代敦煌珍贵拓片10余幅,20世纪40年代敦煌壁画粉本10余幅,以及20世纪40、50年代敦煌莫高窟原版老照片20余幅。此外,展览还将展出了谢成水先生敦煌彩塑艺术,中国美术学院手工艺术学院首饰艺术专业、艺术鉴赏专业敦煌壁画临摹实践作品、艺术鉴赏专业「丝绸之路」教学成果展示,以及馆藏敦煌艺术文献目录、馆藏代表性出版物,包括学术文献、画册。
本次展览最有特色的版块,当属于学生对敦煌壁画进行临摹实践的作品。这些作品来自于中国美术学院手工艺术学院首饰艺术专业、艺术鉴赏专业的学生。何鸿认为,这些作品恰好响应了「活化传统」的国家战略,即把传统文化从博物馆、美术馆中解构出来,从而服务于社会。
出席此次开幕式的还有中国美术学院图书馆馆长张坚,党委宣传部副部长王益,浙江图书馆副馆长李俭英,浙江音乐学院图书馆馆长孟凡玉,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敦煌学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黄征,浙江中医药大学图书馆副馆长陈飞,中国美术学院手工艺术学院副院长汪正虹,中国美术学院西域文化艺术研究中心王雄飞教授等。
提及为何选在图书馆办敦煌展,张坚说,「图书馆,它以文献为主,是艺术、历史、文献等各种信息交互的场所。本次展览就属于文献展。其实,文献展有各种层面,但它们都是历史的碎片。我们对遥远文化的记忆,正是靠这些历史碎片来激活。」
他提到,中国美术学院的中国美术史的教学,一部分是通过投影,一部分是通过实物进行讲解。因为,老一辈的史论学家除了作学术研究,亦搞收藏,如王伯敏老教授。张坚认为,中国美术学院的这种教学传统,其实是感觉教育与触觉教育、视觉教育的结合,它能使帮助学生与中华民族辉煌的历史文化建立一种精神上的关联。
何鸿认为,美术学院的任务是——在美术教育、心灵美育、社会美育之间,建立一座桥梁。故本次展览的初衷是通过展览,将敦煌美丽的艺术渗透到学生心灵当中去!
4月份,中国美术学院图书馆还推出一系列学术讲座:《敦煌彩绘画卷名物—生杖》,《大英博物馆的敦煌藏经洞绢画》,《东方学背景下的敦煌学》,《敦煌飞天艺术》,此外,还安排了央视纪录片《敦煌画派》导演秦川、安秋的访谈讲座。
展览将展至5月3日。
来源|宝藏
摄|申博 周红
编辑|廖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