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一项发表于Cell的最新研究,从汽车尾气,烟雾,建筑材料,家具到化妆品和洗发水在内的各种化学物质都能够破坏预防我们基因产生缺陷的细胞分子修复机制,增加癌症的发病风险。
该研究对应文章名为:A class of environmental and endogenous toxins induces BRCA2 haploinsufficiency and genome instability。
醛是一类能够在我们自己的身体中微量合成的天然化合物,但工业社会的我们却越来越多地暴露于一个外在的高醛环境中。虽然先前的研究已经表明与这些化学物质的接触与癌症发生密切相关,但尚未出现具体的研究将其中的分子机制阐述明了。
这项刊登于Cell的最新研究由剑桥大学医学研究委员会癌症科主任Ashok Venkitaraman教授领导,该研究基于遗传工程人类细胞与BRCA2基因拷贝出错的乳腺癌患者细胞对醛引起人类发生癌症的具体分子机制进行了证明。
我们身体细胞在分裂中会频繁产生DNA损伤,这些损伤可能会在累积之后导致癌症的发生。但是,我们的身体也拥有自己的防御机制,帮助修复这种损伤。然而,Venkitaraman教授及其同事发现,即使在正常的健康细胞中,醛暴露也会破坏这种防御机制,而BRCA2基因拷贝出错细胞对这种由醛引起的细胞修复机制破坏更为敏感。
这项新的研究表明,醛类能够引发细胞中BRCA2基因编码的蛋白降解,在BRCA2基因遗传变异的人群中,这种作用会将BRCA2蛋白水平降低到不能够满足DNA修复的水平,从而打破了预防突变的正常机制,促使癌症的形成。
全球范围内,大约每100人中就会有1人携带变异的BRCA2基因,他们面临着相对更高的乳腺癌,卵巢癌,前列腺癌和胰腺癌风险,而长期暴露于醛类可能会进一步增加这些癌症的发病可能。
Venkitaraman教授说:“我们的研究显示,日常生活中日益暴露的化学物质可能会增加癌症等疾病的风险,而一些变异基因的携带者则会对这些化学物质的致癌作用更为敏感。”
“我们研究的一个重要意义在于其揭示了BRCA2基因变异人群长期接触醛类后相对更高的癌症风险。这一研究结果有助于我们今后更好地预防或治疗癌症。”
醛的一个常见潜在来源是酒精,我们的身体会将我们喝的酒精转化为乙醛。通常,人们体内的乙醛会被人体内天然存在的乙醛脱氢酶分解,但是生活在中国,日本和韩国的大约5亿多人却继承了缺失该酶的缺陷基因ALDH2。这就是为什么许多亚洲人在喝酒时会脸红的原因,同时,但也意味着他们可能会对醛类促进的癌症更为敏感。
参考资料:
Tan, SLW et al. A class of environmental and endogenous toxins induces BRCA2 haploinsufficiency and genome instability. Cell; 1 Jun 2017; DOI: 10.1016/j.cell.2017.05.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