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一直都是中国的金融中心,所以本文的第一部分,当然是要讲述这个城市的金融业。我直接给出结论吧:上海已经丧失资金的聚集能力了。
截至今年10月底,上海各项存款余额为112100亿,较去年底的110511亿,增幅仅剩下
1.4%
。这种增幅是什么概念呢?中国10月底的存款余额较去年的增幅为
8.3%
(168.50万亿/155.52万亿),上海的资金增幅,连全国整体增幅的五分之一都没有!至于同期上海的各分项存款数据,同样不算好看。
最关键的是非银行业金融机构存款
(上交所、各证券基金等机构存款)
,出现了显著下降,截至10月底的
降幅为7.9%
(2.00万亿/2.17万亿)。要知道上海作为我大中国的金融中心,各类投资机构星罗密布,汇聚了全国的流动资金,流入股市、汇市、债市等等领域。这些资金,都会在上海的非银行业金融机构存款余额中体现出来。然而今年以来,上海居然就出现了近8%的资金数据降幅!而同期我大中国的非银行业金融机构存款的增幅高达
13.2%
(14.65万亿/12.94万亿)!这么一比较,
上海金融业今年的萎缩幅度,真是令人毛骨悚然
。
居民的存款数据同样不乐观。截至10月底的上海居民存款较去年底的增幅
2.0%
(2.56万亿/2.51万亿),而全国同期增幅为6.0%(64.27万亿/60.65万亿)。可见上海的老百姓整体上也挣不到钱了。幸亏上海的企业还能追上全国的平均水平,
非金融企业存款增幅,上海为
4.1%
(4.69万亿/4.51万亿),而全国为3.8%(55.11万亿/53.09万亿)。
当资金不再流入上海的投资领域,首当其冲的,当然就是服务于投资的高级白领行业,也就是“商务服务业”,即投资顾问、策划、财会和法务行业。2017年1-9月,上海商务服务业整体利润636亿,较2016年同期的771亿
剧烈下降17.5%
。这是上海自从2011年开始提供分行业利润统计数据以来,商务服务业第一次出现利润下降,并且第一次下降,就是如此大幅度的下降。我们必须知道的是,商务服务业是上海最重要的第三产业,没有之一。在上海856万第三产业就业人口中,商务服务业的就业人口高达131万人,远超金融业的35万人和房地产业的50万人。恰恰是庞大的商务服务业人群的存在,能提供完备的从策划咨询到会计法务的全套金融服务,才保证了上海的金融中心地位。
然而这些精英白领们,今年第一次遭遇了真正的寒潮
。
在这样的背景下,上海的房价从今年3月份之后就停滞了,到9月份之后,开始有些顶不住的高杠杆炒楼党大幅降价抛售,虽然也还不算是主流,但抛售毕竟已经开始了。整体来说,3月份之后,上海的整体均价就停滞在5万,眼看着就往5万以下走了。在价格停滞的同时,成交量剧烈萎缩,无论一二手房,今年1-10月的成交量同比去年同期都减少了6成以上。关键在于,上海的地产调控政策并没啥特别出彩的地方,无非就是针对购房客户的限购限贷,针对地产商的限售限签之类,
都是随大流的调控手段
。
连
加息以及直接禁止外地户籍客户贷款之类的金融大招都没用上,更没有限制业主转让的所谓“冻结”政策。
在2010年之后的屡次地产调控中,这种随大流级别的调控手段对上海这样的金融中心来说毫无作用,根本无从阻止上海的房价持续稳定的上涨。因此
很多人接受了“京沪永远涨”的论调,他们深切的相信,无论如何调控,上海房价总归是一定要上涨的。然而现在这种
简单的调控
,就把上海的地产市场打进了
极度萎缩
的状态。在这种萎缩现象的背后,无非是上海第一次丧失了资金的吸引力,丧失了金融中心的地位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