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擘画了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的宏伟蓝图,广电总局党组对以深化改革促进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高质量发展、服务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作出了一系列重要部署,各地积极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总局党组决策部署,高举改革开放旗帜,凝心聚力抓落实,不断开创高质量发展新局面。国家广电智库公众号将陆续刊发各省(区、市)广电高质量发展亮点报告,今天刊发第五篇《内蒙古广电:稳步扎实推进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高质量发展》。
2023年以来,内蒙古广电在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指引下,凝心聚力、守正创新、真抓实干,紧紧围绕办好“两件大事”,稳步扎实推进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工作,为书写内蒙古高质量发展新篇章贡献了广电力量,展现了广电人的担当和作为。
统筹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宣传,持续壮大主流思想舆论,让主旋律高昂。
主题宣传亮点纷呈,策划主题新闻报道、特别节目和融合传播作品,播出主题公益广告133万余条(次),推进“思想之光”系列主题采访报道,成功开展“大国治沙”“行走黄河”等全国新媒体直播活动,组织内蒙古广播电视台开设“相约十四冬 共燃冰雪情”等主题专栏,《把答卷写在北疆大地上》《不尽长江滚滚来》等主题节目作品全网传播量超1亿次。全媒体传播力提升,强化头条意识,成功推荐“奔腾融媒”和“内蒙古广播电视台”入选全国广电新媒体联盟,筛选确定自治区、盟市、旗县三级广播电视新媒体账号100个,建立全区广电新媒体重大宣传机制,提升宣传引导影响力。宣传活动品牌化,成功举办全区第二届短视频和第五届公益广告大赛,征集作品2200余部,评选优秀作品207部,形成二次传播,转发曝光率超2000万次。
精品创作量质齐升,完善推优扶持机制,设立专项扶持资金,表彰优秀作品185部,扶持纪录片等优秀作品157部,提升创作氛围和精品供给能力。1个传播机构、2个媒体融合项目、18件节目作品入选广电总局各类扶持名单。创意文案转化的3件公益广告,分别获得第30届中国公益广告黄河奖和北京国际公益广告大赛一等奖、优秀奖。国际传播质效提升,争取“丝路视听工程”和“电视中国剧场”项目,译制播出优秀国产电视剧,扩大蒙语对外广播覆盖范围,为俄蒙了解中国打开视听窗口。
坚持建新和利旧兼顾,推动三大重点惠民工程,提升智慧广电服务能力,提高公共服务均等化、普惠化水平。全区应急广播体系建设有效推进,完成14个旗县老少边及欠发达地区县级应急广播体系建设任务,启动自治区本级应急广播平台建设。智慧广电固边工程加速推进,启动首批11个边境旗县固边工程建设,提高公共服务均等化和专用文化信息服务水平。高清内蒙古工程扎实推进,基本完成高清内蒙古工程建设任务,实现高清上星播出,满足人民群众新需求、新期待。持续推动有线电视网络和广电5G建设,与17家单位和企业合作,承接智慧矿山、智慧林业试点建设,优化广电5G网络城乡覆盖。
全面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以专项整治行动为抓手,精准监管监督,深化协作治理,规范行业运行秩序。治理电视“套娃”收费和操作复杂取得明显成效,在全国首批完成第一阶段电视“套娃”收费和操作复杂治理工作目标任务,实现电视收费包缩减、开机即看总台央视全屏直播。违规广告得到有效治理,制定《广播电视广告负面清单》,建立违规广告定期通报制度。2023年整改内容违规广告49件、超时广告48件,全区广播电视广告平均违规率降至2022年年底的0.29%。非法卫星地面接收设施得到有力整治,联动各成员单位,开展为期5个月的专项整治,2023年各盟市共出动监管执法人员10167人次,检查各类经营主体4694处,收缴、拆除、置换非法接收设施4364套。
牢固树立“大安全”理念,聚焦安全生产、安全播出两条防线,提升安全生产事故防范能力、安全播出保障能力和网络安全防护能力。严格落实管行业必须管安全要求,开展多轮自查排查,整改安全隐患问题546项,未发生重大安全生产事故。建立监测机制,对14家行业重点单位开展网络安全和数据安全检查评估,打击“黑广播”4起,顺利完成安全播出重要保障任务11次、18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