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介绍了青岛青春足球场的设计理念与建造过程。包括其作为城市地标的建筑设计,专业化、高品质的足球场馆建设,以及如何通过建筑设计与体育工艺的融合,让足球场成为高水平赛事的理想场地。此外,文章还介绍了足球场如何通过一体化设计、创新技术、公园化体育综合体等方式,实现城市地标的诗意呈现,成为推动竞技体育与全民健身事业发展的重要引擎。
文章详细介绍了青岛青春足球场的设计思路,包括内聚、集约的内场与幕墙设计,双层环形开口看台,国际A级赛事标准的场馆规模、赛事功能、技术手段等。同时,也介绍了建筑设计与体育工艺的融合,以及如何通过创新技术实现高品质的建筑效果。
青岛青春足球场作为山东省首座大型专业足球场,已经成为青岛城市形象的重要地标,展现了青岛的活力与海洋特色。同时,它也是连接过去、现在与未来的场所,展现了青岛的城市精神。
青岛青春足球场的设计融合了现代简洁的建筑语言,诠释了青岛独特的城市气质。它的建成不仅为青岛举办了多场国际国内顶级足球赛事,还满足了全民健身、青少年体育培训等多类型多场景使用需求,成为提升青岛城市形象、促进城市发展的重要地标。
城市文化孕育建筑文化,建筑文化彰显城市特色。一个城市的优秀建筑应该以其特色汇入城市文化积累和进化的长河。时代更迭,城市变迁,建筑设计师对理想人居空间的思考能够成就建筑独特的生命力,触摸当下的社会情感,寻找出文化土壤的特性。
中建集团深入实施“一六六”战略路径,塑强设计领先优势。集团微信“一建钟情”专栏带你感受城市地标建筑之美,展示建筑设计巧思,探讨如何让建筑在城市的土壤里自然生长,赋予城市更多的情感连接,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本期一起了解下青岛青春足球场的设计理念吧。
体育场馆既是理性建构的城市地标,也是感性共鸣的精神场域,它以空间叙事唤起城市活力,用文化基因延续城市记忆,成为链接过去、现在与未来的场所。
青岛青春足球场是山东省首座大型专业足球场,选址于青岛市城阳区,总用地面积16.3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9.4万平方米,包含1座5万座的专业足球场,1座多功能训练馆,1座游泳训练馆以及配套商业等设施。项目以“活力青岛·跃动海浪”为主题,展现了青岛的活力与海洋特色。自2023年4月建成以来,不仅已成功举办多场国际国内顶级足球赛事,还可满足全民健身、青少年体育培训等多类型多场景使用需求,成为了提升青岛城市形象、促进城市发展的重要地标。
为了匹配青岛“中国足球名城”的美誉,设计团队以举办亚洲杯半决赛为目标开展设计,足球场场馆规模、赛事功能、技术手段均按照国际A级赛事标准设计,从而打造国际领先的专业化足球场馆,并为远期承办世界杯比赛预留条件。
足球场采用内聚、集约的内场与幕墙设计,实现了空间使用效率的大幅提升。外幕墙贴合看台形体,减少了冗余空间体积,类比同等规模的场馆,尺寸减少约10%,有效降低建设与后期运营成本。
针对足球赛事特点,设计团队首创双层环形开口看台,通过适度增加下层看台比例,拉近观众与场地的距离,营造内聚热烈的球场氛围。上层看台在转角视线稍差区域通过4个开口分隔为4片独立区域,并分别优化不同区域的坐席C值、看台倾角与视野视距。经过测算,下层看台均位于90米最佳视距以内,上层看台均位于190米最大视距以内,确保每个坐席都能拥有绝佳的观赛视野。看台开口与外幕墙通透格栅方位相匹配,可大幅提升球场内外自然通风效率,有效改善内场风环境,降低草坪养护难度。
设计团队将国际发展趋势与国内观赛习惯相结合,为贵宾、赞助商以及主客队球迷等不同观众群体打造了多样化的看台产品,有效提升了观众观赛体验与球场商业价值。场馆内部的赛事服务与球迷接待空间,既注重功能性也兼顾舒适性,划分了不同分区服务于贵宾、运动员、组委会、新闻媒体和普通观众,确保了赛事期间各区域运作的高效与有序。
建筑设计与体育工艺的融合是球场现代化营造的关键,多项创新技术的应用确保了足球场成为高水平赛事的理想场地。球场屋面采用的高透光ETFE膜材,有效减轻了屋面荷载并增强了透光性,确保草坪获得充足日照;双层环型马道的设计为场地与看台照明提供了均匀的布灯空间,保障了夜间比赛的良好光照环境;内场草坪采用了国际领先的锚固草系统,将人造草纤维与天然草混合使用,结合地下的加热通风管廊,使草坪能够适应多变的气候条件。
方案利用现代简洁的建筑语言,在群体空间和场馆形态上诠释了青岛独特的城市气质。足球场的设计灵感由海而来,取意“跃动海浪”,回应了青岛优美的自然海岸风光,在立面上演绎出由风扶起的海浪律动。建筑表面顺应舒缓起伏看台轮廓,采用穿孔板、格栅、ETFE膜材以舒展的形态包裹建筑,由此交织出上下穿梭、飘逸流动的立面肌理。
设计团队将泛光系统巧妙融入到幕墙体系之中,根据不同点位的立面特点,对应采用了洗墙灯、高杆灯和穿孔铝板幕墙灯等多样化的照明方式,多层次的灯光照明设计实现了高品质的照明效果。夜晚时分,与幕墙系统巧妙融合的球场泛光效果飘逸、灵动,勾勒出别样的青岛城市印象。
通过“建筑-结构-幕墙”的一体化设计与参数化智能建模,建筑外立面实现了单元化、装配化的高质量建造。穿孔板、格栅、ETFE膜材等材料与幕墙主次檩条以及结构构件的巧妙融合,充分展现了“跃动海浪”中的“造浪”细节,流畅而优雅,较好的实现了最初的设计构想。
除高标准的足球场核心功能外,设计团队还关注对未来生活场景的营造,以前瞻性视角打造新一代公园化的体育综合体。在有限的空间内,通过植入多功能训练场、游泳馆、运动培训中心等体育产业功能,以及足球博物馆、球迷商店、特色餐饮等文旅产业功能,在非赛时也可吸引广大市民到访锻炼,提升场馆内的运营造血能力,构建全天候、全业态、全年龄丰富多彩的城市会客厅。
足球场的设计延续了城市区域内的生态景观结构,在城市尺度下,以足球场为区域的景观核心,结合城市周边的绿带水系与公园景观,在城市范围内打造串联核心、辐射周边的生态廊道,用公园串联城市;在用地内部,设计团队以显的方式在用地中心呈现专业足球场,以隐的手法将球场平台、产业用房以及地面景观一体化打造,并依据人行流线设计多维度的步行路径,以此打造丰富多彩的立体空间层次,构建公园化的城市绿廊与慢行系统,形成功能开放、充满活力的公园化体育中心。
结合“站城一体”的设计理念,着重考虑足球场与周边区域的互联互通。设计团队结合北侧轨道站点和周边区域功能,将地下商业空间、地铁站厅、地下运动休闲空间一体化打造,同时通过下沉庭院与球迷广场立体衔接,实现了高密度、多层次的互通互联城市公共空间,提升了整个片区的可达性与商业价值。
在全阶段设计过程中,设计团队各专业紧密配合,积极创新,应用装配式看台、主被动节能降碳技术、智慧场馆系统等多项创新性技术,保证了建筑的高质量呈现与可持续发展。
足球场采用大开口索承单层网格结构,其内场屋盖悬挑55米,为国内此类结构的最大悬挑距离,结合屋面透光性能极佳的ETFE膜材,实现了简洁、轻盈的建筑效果。
外立面单层网壳结构的布置与建筑肌理走向一致,使结构选型与建筑效果及幕墙系统相结合,大幅减少了表皮二次结构,成就了建筑与结构和谐统一。受力合理,逻辑清晰,在缩短建设周期的同时大幅节省了投资。
足球场观众厅混凝土结构体系和游泳馆大跨空间以混凝土结构营造诗意空间。设计团队对混凝土构件采用倒角、切角等处理手法,将结构构件艺术化、建筑化和空间化,并以此营造出序列、律动的诗意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