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地产情报站
前京华时报老司机创办,新榜认证,垂直排名TOP10,地产自媒联盟成员。地产情报站,小白上车第一站。站长提供买房咨询,教你看盘,选盘。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财宝宝  ·  钱好,还是拳好? ... ·  4 天前  
广州淘房志  ·  收租宝典!珠城回报率TOP5曝光,性价比之王 ...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地产情报站

一个90后的搬迁史:从2楼到22楼的故事

地产情报站  · 公众号  · 房地产  · 2017-11-05 19:15

正文

撰文丨罗韬 本文转载自第一财经网,ID:cbn-yicai,不代表地产情报站观点,已获授权,欢迎关注。


出生在上世纪90年代初期的邵翀(化名)几乎见证了整个中国房地产历史,出生在中国西部某四线城市的邵翀从小到大经历过非常多次搬家,而每一次搬家几乎都处于中国房地产历史的某个特殊时期。


“房子越来越大,楼层越来越高,社区的温度越来越低,对于房子的定义也越来越不一样。”邵翀告诉第一财经记者。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约瑟夫·斯蒂格利茨曾预言:在21世纪,影响人类社会发展进程的两大因素,一个是美国的高科技,另外一个是中国的城市化。在过去的20年里面,中国的城市化进程让越来越多的人住房条件得到改善,并从中造就了一批亿万富豪。不可否认的是,过去二十年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享受了更好的住房条件。



90年代:福利分房


邵翀出生在90年代初期,那个时候基本还在福利分房阶段,商品房时代还未到来。


“我们出生的时候家在当时的CBD百货大楼对面,是我妈妈单位的房子,住在2楼。家里一室一厅一厨房,爸爸妈妈还有奶奶四个人住在这个房间里面。那个时候连厕所都没有,晚上还要提个便壶在房间里。家里人洗澡都要去公共厕所旁边的澡堂。”邵翀告诉记者。


从官方统计的数据来看,1987年才有全国性的房价统计。1987年商品房销售面积2697万平方米,总量上似乎也不少,可相对于庞大的国民总数,实在太少,只能满足几十万人的居住需求。当年的全国平均房价是408元/平方米。看起来不高,但相对于当时的居民收入,也属于不可承受之重。


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所有人都依靠着单位的房子,也没有人意识到原来房子还会保值增值,那个时候大部分人的生活条件都不好,这类单位的公共厕所还是很常见。


“后来回去再看那个房子发现都拆掉了,政府定义这个房子是危房,很难想象那么多人挤在这里还生活了好几年。”邵翀说。


1993年,邵翀搬到了他母亲单位自己修的房子里,从2楼搬到了4楼。


“这个房子是一室一厅,卧室里面两张床,虽然房间不大,相比之前还是好了很多。不过这个房子的厨房和厕所在过道外面,晚上上厕所还是很不方便。”邵翀说。


邵翀住的房子一层楼有3户人,而中间户的这个房子就会面临过道公用的情况,在当时那个年代,还没有太多人性化设计。


“那个时候最开心的是整栋楼全是妈妈单位的同事,每天晚上都有很多小伙伴可以在院子里面玩,社区的氛围非常浓厚,童年的时间过得还是非常开心的。记得2000年我搬走的时候,邻居家的弟弟还大哭大闹,现在的小孩估计都体会不到我们当年那种大院的乐趣了。”邵翀说。


1988年7月,中国第一个土地拍卖、按揭贷款,真正完全意义上的商品房小区东晓花园在深圳竣工,售价是1600元/平方米。1989年2月15日,北京首次公开出售建在黄金地段的商品房350套,每平方米最高2000元。上世纪90年代初,海南大开发推动了房地产市场的繁荣,但随着1993年第一次房地产调控,海南、北海等地房地产回调。




21世纪初:商品房初显


1998年,是中国房地产历史上的一个分水岭。在连续两年的北戴河会议酝酿之后,当年7月3日,国务院颁发《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加快住房建设的通知》,核心内容就是从当年下半年开始停止住房实物分配,实行货币化。继而从1999年开始,中央在全国范围内推行住房分配货币化制度。也就是在1998年,部分城市房价的单价跃上2000元/平方米,商品房时代开始来临。


邵翀家买的第一套商品房是在2000年,那个时候他们家买的房子房价500元/平方米左右,这个房子并不是开发商开发的小区,而是一个单位自己多余的房子外包出来卖。但是从当时的情况看,这个价格已经是市场化定价了。


“三室两厅120平方米,每个房间都很大。当时我们家住8楼,楼上还有120平方米的屋顶算自己使用,不过房子没有电梯。”邵翀说。


在当时的情况看,很多房子都在8层没有电梯,后来各个城市开始执行6层以上必须安装电梯的规定,再后来几乎所有的房子都有了电梯,时代也在不停变化。


“自从搬了家以后和邻居就几乎没有来往,目睹了对面邻居从结婚到离婚到再婚,我也只去拜访过他们一次,其他时间双方基本没有交集。我的童年再也没有小伙伴可以陪我玩耍,不过很庆幸的是我的成绩开始突飞猛进。有时候一个良好的环境的确可以改变很多生活方式,我就把更多的时间花在学习上了。”邵翀说。


那个时候商品房最大的改善就是户型的优化和面积的增加,这一轮新起的开发商诸如顺驰、SOHO中国等房企,在当年都是明星公司。不过目前看来,已经很多公司退出了历史舞台。



竞争时代:产品决定胜负


邵翀家里再一次买房已经是2015年的事情,这一次他们买了当地一个知名楼盘“××天地”。


“这个楼盘位置在城市新区的CBD,小区无论是物业还是环境都比之前好了很多,我们买的房子是在22楼,房间格局是四室两厅两卫,从窗外看出去视野也宽广了许多。”邵翀说。


这个小区在当地是典型的改善类产品,无论是物业服务还是花园配套,都比之前的房子好了很多。和很多楼盘一样,案名都是“XX天地”、“××花园”、“××府”之类的大众货。


“买的时候考虑的就是位置,还有就是整个小区品质,父母年纪大了,他们想换一个更好的环境养老。”邵翀说。


事实上,中国房地产市场几乎经历了过去二十年的黄金时代。由于中国经济的腾飞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开发商不断跑马圈地,产品质量并没有其他行业提高得那么快。可是到了最近几年,消费升级的影响下几乎每家开发商都开始打造自己的改善产品,希望获取产品溢价,产品竞争时代开始来临。


“房子越来越大,可是邻里的距离就越来越远。大家关上门在这个封闭而安全的空间活动,出了门可以去更远的购物中心、剧院活动,而物理距离较近的邻居却成了陌生人。”邵翀说。


从某种意义看,现在的房子让人们的生活方式两极化,以前的房子虽然更小,但是人们生活在一个大社区。而现在的房子却让这个物理社区变小,产生连接的点则分布在城市的各个角落。


在这样的背景下,房企也不断进行自己的产品加码,无论是户型、社区、配套都在不断进行完善,希望可以体现自己的产品溢价。


旭辉集团总裁林峰说:“我们致力于打造有温度的社区。”


“下半场是客户体验的逻辑,我们正在通过客户体验获得客户认可,转化为东原盈利能力的一部分。”东原地产集团董事长罗韶颖说。


根据中国指数研究院监测,截至6月30日,销售额超过50亿元的企业达到126家,比去年同期增加了11家,销售额共计36220亿元,约占全国市场份额的62%。万科、碧桂园、恒大迈入2000亿门槛,绿地、保利、中海、融创紧随其后迈进千亿阵营,再次呈现强者恒强的行业定律。


“中国在过去的20年时间,这个社会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中国的房地产开发商尽管名声不是很好,但是变化的过程中还是起了很大的作用,对城市面貌的改变、居住条件的改变,地方政府财政收入还是做了巨大的贡献。所以我们体会到,在过去,随着技术的进步,人们建房子的速度是非常快的,在过去的20年时间,房地产开发商们在20多年的时间建了好多的房子。到今天为止,每一个城市都不缺房子,而是把这些房子最充分地利用起来才是我们的使命。”SOHO中国董事长潘石屹告诉记者。


在邵翀眼里,买房子,就是买了一种生活方式,因为这个家庭将围绕这个房子展开连接,这个房子不仅连接了家庭成员,还连接了周围的消费。而房企也不断外延自己的物业服务体系,希望更好地为业主服务。


看起来,这似乎到了房地产最好的时代,一方面城市化进程还未结束,房地产开发还有机会;同时,激烈的竞争让产品开始越变越好,行业开始不断规范。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地产情报站观点,不构成投资意见。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交流请加此微信号:weibamm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