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科研圈
“科学美国人”中文版《环球科学》运营,第一时间推送顶级学术期刊摘要、前沿研究成果、精彩讲座与会议报告,服务一线科研人员。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募格学术  ·  香港“抢人计划”扩容,新增两所985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科研圈

关于明年院士增选及规范院士社会活动行为,中科院召开会议 | 科研圈日报

科研圈  · 公众号  · 科研  · 2024-12-25 12:36

正文

“科研圈日报”主要关注科研圈与研究者个体、科研圈与更广阔的社会环境之间的重要互动。点击 这里 可以查看往期内容。


微信推送模式又双叒叕变了!如果不想错过更新、更优质的学术讯息,别忘了点击右下角的“在看”和“赞”,“环球科学科研圈”每天与你相见ღ( ´・ᴗ・` )



· 院士增选


关于明年院士增选及规范院士社会活动行为,中科院召开会议


据中国科学院官网消息,12 月 14 日,第九届中国科学院学部主席团第十八次会议在北京召开。中国科学院院长、学部主席团执行主席侯建国主持会议,学部主席团成员出席会议。这次会议研究了中国科学院学部成立暨院士制度建设 70 周年活动筹备、规范院士社会活动行为和院士增选等方面工作


会议指出,要充分发挥院士示范带动作用,不断提升学部学术地位和影响力。要按照中央深化院士制度改革部署要求,共同维护院士称号学术性、荣誉性、纯洁性,稳妥有序完成院士社会活动行为规范和院士增选工作。中国科学院院士是国家设立的科学技术方面最高学术称号,中国工程院院士是我国工程技术领域最高学术称号。据澎湃新闻消息,中国的第一批院士产生于 1948 年。自 1997 年起,中国科学院与中国工程院同步进行每 2 年一次的院士增选。最近一次院士增选是在 2023 年。2023 年 11 月 22 日,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分别公布了 2023 年院士增选当选院士名单。其中,2023 年中国科学院选举产生了 59 名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 2023 年院士增选共选举产生 74 位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官网、澎湃新闻



· 天文探测


NASA 帕克太阳探测器创造历史,以迄今最近距离飞过太阳


NASA帕克太阳探测器飞跃距离太阳 610 万千米的地方。图片来源:ASA/Johns Hopkins APL/Steve Gribben


当地时间 12 月 24 日,NASA 的帕克太阳探测器(Parker Solar Probe)创造了历史,它达到了距离太阳仅 610 万公里的位置,比以往任何航天器都更接近太阳。这次飞行是帕克太阳探测器第 22 次接近太阳,预计将至少再进行两次飞越,但此次是它有史以来最接近太阳的一次。由于在飞越期间 NASA 不得不与帕克探测器失联,因此直到 12 月 27 日才能确认其是否安然无恙。


据太空网(space.com)消息,2023 年 9 月 21 日,帕克太阳探测器的速度达到了 635 266 km/h,成为最快的人造物体。而在这次飞越中,科学家预计它将以 692 000 km/h(每秒飞行大概 192.2 千米)的速度飞行,再次打破速度记录,这大约是地球上最先进的喷气式战斗机最高时速的 300 倍。这一惊人的速度得益于七次金星飞越的引力助推,最后一次发生在 2024 年 11 月。


帕克太阳探测器的主要任务并不是打破记录,而是更多地了解太阳。特别是,探测器需要承受高达 980℃ 的温度,以收集有关日冕的数据。科学家们希望这些数据能帮助解决“日冕加热问题”。尽管日冕离太阳的能量主要来源(核心)更远,但它比太阳表面(光球层)要热得多。现代恒星模型表明,越接近恒星核心,温度越高,但日冕却违反了这一规则,其温度最高可超过 110万 ℃。相比之下,离热源近 1600 公里的光球层温度相对较低,为 4100 ℃。因此,科学家确定存在一个额外的物理机制在加热太阳日冕,并希望发现它是什么。帕克太阳探测器将继续其任务,将在明年 3 月 22 日和 6 月 19 日进行太阳飞越。在这两次接近太阳的过程中,探测器将几乎和这次一样接近太阳,并且飞行速度也类似。(NASA、太空网)



· 学术环境


瑞典研究:学术骚扰或威胁的肇事者近一半是学生


据《泰晤士高等教育》(Times Higher Education)消息,瑞典哥德堡大学性别研究秘书处对瑞典大学教师和研究人员协会(SULF)的近 3000 名成员进行了一项调查,并发布了一篇报告。调查显示,在过去一年受到威胁或骚扰的成员中,49% 的人表示最近一次事件的肇事者是一名学生,而 19% 的人表示是同一机构的同事。女性更有可能成为受害者,45% 的女性表示曾遭受过骚扰或威胁,而男性的这一比例为 32%。最常见的骚扰形式是威胁性的电子邮件、当面发表威胁言论以及在社交媒体上发出威胁。某些领域的研究人员会更易受到伤害,47% 的人文学科研究人员和 43% 的社会科学研究人员表示,他们曾受到威胁或骚扰。其次 34% 的医学研究人员和 32%的“自然科学、技术和农业”研究人员也报告了这类情况。调查进一步表明,具有公众形象的研究人员面临更大的风险:广泛参与研究交流的研究人员中有 51% 表示遭受过威胁或骚扰,在社交媒体上高度活跃的研究人员中,有 57% 的人表示遭受过威胁或骚扰。(《泰晤士高等教育》



· 环境污染


印度 10 年间至少 380 万人死于高浓度的 PM 2.5 暴露


图片来源:Pixabay


近日,瑞典卡罗林斯卡学院(Karolinska Institutet)研究团队在《柳叶刀-星球健康》The Lancet Planetary Health)上发表了一项研究,揭示了印度或有至少 380 万人因长期暴露于空气污染,特别因 PM2.5 颗粒物暴露而死亡。


这项研究基于 2009 至 2019 年间印度 655 个地区的死亡率和 PM2.5 浓度数据,通过因果推断方法探讨了 PM2.5 与全因死亡率之间的关系。研究人员发现, PM2.5 浓度每增加 10 微克/立方米,年死亡率将增加 8.6% 。研究还指出,印度全国居民的 PM2.5 年均暴露浓度都超过了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的标准(不超过 5 微克/立方米,且 81.9% 的人口生活在 PM2.5 浓度高于印度国内标准( PM2.5 年均暴露浓度低于40 微克/立方米)的区域。根据印度国家空气质量标准, 2009 至 2019 年间约 380 万人因空气污染死亡;若按 WHO 标准估算,死亡人数则达到 1660 万,占该时期印度总死亡人数的近 25% 。尽管印度政府自 2017 年已实施空气污染控制计划,但很多地区 PM2.5 浓度仍在上升,亟需采取更为严格的污染排放控制措施。研究团队呼吁,印度应重新审视现有的空气质量标准,实施更加有效的环境保护政策,以减少因空气污染造成的健康损害。



· 学术出版


芬兰出版论坛认定近 300 种 Frontiers 和 MDPI 期刊“不符合基础水平”,引发两家出版商抗议


近日,芬兰出版论坛(JUFO)宣布,从 2025 年初起,他们决定将分属于出版机构 MDPI (193 种)和 Frontiers(78 种)共 271 种期刊的质量评级降至 0 级(不符合基础水平)。另有 16 种 MDPI 和 22 种 Frontiers 期刊在特定学科专家组的评估下保留为 1 级。据撤稿观察(Retraction Watch)消息,分类变更公布后,两家期刊出版商都表达了强烈的抗议,认为其可能影响研究人员的投稿选择。MDPI 质疑评级的客观性和公平性,Frontiers 则认为其所有被降级的期刊都符合 1 级标准,他们没有收到任何具体的期刊质量反馈和问题清单,批评此举有“针对”开放获取出版模式之嫌。


JUFO 是一个对芬兰学者研究成果进行质量评估的评级分类系统,由芬兰科学家组成的学科专家小组负责评估出版渠道的质量等级,会对芬兰高校获得的政府研究资助产生直接影响。政府部门希望借此鼓励芬兰学者在国内外高水平、高质量的期刊和论坛上发表研究成果,提高学术影响力。其中,期刊影响因子(JIF)并不作为 JUFO 官方提供的参考指标。对期刊的评分范围为 1 到 3,评分越高,资助等级越高。“0 级”出版物与未经同行评审的热门科学文章同级。这不是 JUFO 第一次下调这两家出版商旗下期刊的质量等级,早在今年 6 月,在征求研究人员对学术期刊质量的体验反馈后,JUFO 宣布将 60 种期刊(其中大部分来自 MDPI)从 1 级降至 0 级,并称其为“灰色区域期刊”,即“利用 APC(文章处理费)运营模式,用最少的编辑工作和质量评估时间,在最短的时间内增加出版物数量”


近年来,芬兰学术界在开放获取期刊(收取 APC 费用)上发表的文章数量急剧增加,“重灾区”来自 MDPI 和 Frontiers,这引发了芬兰科学界对出版成本和论文质量评估的担忧。此前,JUFO 表示原则上不以出版商来决定出版物的级别,对每个期刊进行独立评估。但基于最近的评级变更,JUFO 将来可能会将出版商的运营模式作为对期刊 “打 0 分”的参考依据。JUFO 还将于 2025 年继续重新评估其他商业出版商的 APC 开放获取期刊。此外,被降级至 0 级的期刊并非无法“翻身”,可根据研究界的反馈重新考虑升级至更高级别。(撤稿观察,芬兰出版论坛)



· 神经科学


人脑中的免疫细胞遭受压力会“变毒”,或引发阿尔茨海默病


小胶质细胞是大脑的主要免疫细胞,通常被称为大脑的第一反应者,现在被认为是阿尔茨海默病病理学中重要的致病细胞类型。这些细胞发挥着双刃剑的作用:一些细胞可以保护大脑健康,而另一些细胞则会加剧神经退行性病变。12 月 23 日,一项发表于《神经元》Neuron)的研究将小胶质细胞遭受的细胞压力与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进展联系起来。


美国纽约市立大学高级科学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员利用电子显微镜,在阿尔茨海默病患者死后的脑组织中发现了“暗小胶质细胞”的积累,这是小胶质细胞中的一个子集,与细胞应激和神经退行性病变相关。他们发现,在患者大脑中这些细胞的含量是健康老年人的两倍。在遭受压力时,小胶质细胞中的综合应激反应(ISR)会激活,这会诱导它们出现“暗小胶质细胞”的特征。这种小胶质细胞会产生并释放有毒脂质,导致神经突触损失,这也是阿尔茨海默病的一个病理性标志。随后,研究人员在小鼠模型中抑制 ISR 激活或脂质合成,发现其可防止神经突触丢失和病理性 tau 蛋白的积累,为治疗和干预阿尔茨海默病提供了一条有希望的途径。(纽约市立大学高级科学研究中心,公众号“环球科学”


编写:杨梦、王泽凡、字鑫楠、石云雷

编辑:石云雷


▽ 精彩回顾 ▽




点个“在看”,及时获取最新学术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