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肖磊看市
公众号:kanshi1314
最近有一些朋友留言,让我多讲一点投资市场的事情。可能是因为最近写了不少商业评论,而没有预测各类投资品种走势的原因,觉得“跑偏了”。这有必要解释一下。
近日关注了万达和融创之间的巨额交易,以及评论了淘宝无人超市的前景问题,这其实是我真正的兴趣所在。投资是迷人的,但要从本质上弄清楚投资的秘密,窥探和运用商业的逻辑比其他分析更为管用。
我从事黄金、外汇等投资市场分析已有十年之久,认识的分析师、交易员不下百人,接触过的投资者有数千人之多,要说是否总结出什么规律,其最大的一个感受是,那些过于关注投资本身的人,往往难以取得投资的成功。
分析师是一个职业,也是一门技能,因此,分析师一方面需要持续熟练的写分析,另一方面还要不断的固化自己的观点和标签,这就导致很多时候是为了分析而分析,为了预测而预测,而真正做投资决策的人,其实更多的需求是一种视野性需求,而非仅仅是为了看到一个结论。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到,国内投资者比较熟知的,目前还在世的三位投资大师,巴菲特、索罗斯,还有罗杰斯,其中只有罗杰斯是单纯的一个分析师,成就也最小,而且无论从哪个方面讲,罗杰斯跟巴菲特和索罗斯都有很大的差距。罗杰斯当年也是索罗斯创办的量子基金成员,但并没有把自己转变为一个成功的基金经理。如果从分析师的成就来看,罗杰斯已经很成功了,但从一个操盘手的角度衡量,依然很一般。很多投资者更愿意看到索罗斯一个观点,或巴菲特一份年报,而并不渴望倾听罗杰斯对某一领域做出详尽的预测。
这就让我想起近日相关部门公布的一份案件名单,在已判刑或进入司法程序的“老鼠仓”案里面,只有一组是处于严重亏损状态的(另外还有一个亏损,但额度非常小,可以忽略不计),其背后的嫌疑犯,一个是研究员,一个是分析师。而其他被查处的四十多个“老鼠仓”,全部是盈利的,其背后的操盘手没有一个是分析师或研究员,要么直接是基金经理,要么是总经理等。
也许纯属偶然,或另有隐情,但这份资料直观的看,很有意思,尤其是在国内,很多分析师专注于自己的领域,执着于吃透行业和公司,而对信息和主观变量的把握欠缺,可能就算有一个真正的“内幕消息”摆在他面前,他也更相信自己的判断,从而反向操作,只能说分析师大部分很单纯(嘿嘿)。真正的操盘手,就不会这么想。
写到这里,顺便引发了我一个小思考,到底如何做才能更适应未来的投资市场?
首先,要学会接受自己不认可的事情
就拿特朗普当选美国总统这个事情来说,在之前竞选最为激烈的时候,巴菲特旗帜鲜明的支持希拉里,并攻击特朗普,认为特朗普在一些事件处理上,不知道廉耻。但在特朗普顺利当选之后,巴菲特说,没有什么能够阻挡这个国家前进的脚步,我(巴菲特)虽然支持希拉里,但特朗普将更有利于美国。
巴菲特并非没有原则之人,对于这样的投资大师,实际上深知什么叫规则,他接受的不是特朗普,而是整个规则。
在规则之内,接受自己不认可的事情,这是做投资的第一原则。国内很多投资者,当很多事件没有朝着自己预想的结果发生时,很少关注这些事件是否是在规则范围之内发生的,而是更多的归咎于其他因素。就像美国大选之后,巴菲特等欣然接受这一结果,但还有很多人认为特朗普当选背后,是一个彻头彻尾的阴谋,是俄罗斯捣鬼的结果。而现实是,巴菲特最近一年来,公司股价连创新高,赚得碰满不满。期间,又有多少人错过了这一轮机会呢。
其次,不要把自己变成一个分析师,而要变成一个资金管理者
很多投资者对于分析当下的局势、货币政策,以及对某一投资品种的看法等等,都能侃侃而谈,但你要问,如果你是某某资管公司的操盘手,遇到现在的情况,你会做什么样的决策,很多投资者往往不知所措。
前几天我见了一个私募基金经理,专注于大宗商品投资,最近买入了原油和黄金,我问他这个时候买原油和黄金会不会压力很大,他告诉我,当你手上有那么多钱的时候,你做出的投资选择,并不取决于你对某一品种的乐观判断,而是你要以最积极的配置策略,和最小成本的风险应对措施,将钱投出去。
分析师的逻辑在于,看好或是不看好,做或者不做,而资金管理者需要考虑的是,怎么做。
第三,升级投资能力的秘诀,往往在投资之外
直至今日,很多投资者还不知道近几年涨幅达数千倍的比特币到底是个什么东西,我接触了很多证券分析师,有的甚至是证券公司的首席分析师,谈到比特币等,都嗤之以鼻,感觉是不入他们法眼的。其实要了解这些东西,看一看百度百科足以,但很多投资者,那怕多看几篇娱乐八卦,多刷几回微信朋友圈,也不愿意百度百科一下。这种潜意识的抗拒,会导致关注方面的偏执,自己越关注的东西,越觉得重要,就会越愿意花时间去关注,但投资品种的涨跌,是由市场决定的,人性如烟,随风而动。
这就是为什么我时常会在重要的新闻里面,挑出那些难以做出判断的事件,试图去分析的原因,抛砖引玉,只为引起大家的思考。比如我在分析万达和融创巨额交易的时候,提出了政府层面去杠杆意志的事件大背景问题,此文发布后,一些做房地产投资和相关金融产品业务的朋友立马打电话,说确实如此,而且在他们这个层面感受最为贴切。
关于分析淘宝无人超市这件事情,这牵扯到对“超市”的认知问题,而不是对技术的认知问题,这一点很多人首先就关注错了对象,我没憋住,就发了篇分析。要知道,当年中国邮政为了提高效率和降低人工成本,花巨资引进了信件自动分发机器,但后来这些机器基本上都废了,因为大家都不发纸质的邮件了,买机器的钱,立马变成了亏损。淘宝无人超市,相比网购来说,本身就是一种倒退,需求逐步向线上转移依然是大趋势,无人超市阻挡不了。另外,消费者购买东西,是因为对一个产品有需求,而不是因为这个产品摆放在无人超市。
其实所有商业研究的背后,是对未来社会价值的探索和思考,那些手握大资金的投资者,不会跟你争论一个观点,也不会在乎你是不是给他推荐了某个投资品种,而是感谢于你提供的思路,去重整自己的投资规划和更大的事业布局。真正的投资知识,都在投资本身之外。
第四,关注面一定要广,但也不要什么都关注
了解中国的事情,一部分人喜欢看新闻联播,认为投资必须要跟大的政策方向一致。另外有一部分投资者,致力于技术套利,根本不需要关注其他信息,只要数字方面有套利空间,就可以做。这都无可厚非,但问题的关键点在于,你看到的新闻联播,全国人民都看到了,你正在做的套利模型,别人也在做。
看新闻联播固然重要,但还有很多投资者,不看新闻联播,也会知道政策的导向,因为从市场的变化当中,就能感知到市场失真的点,以及预测政府将如何纾困,会造成什么影响等。另外,那些只沉醉于技术套利者,也并非永远安全,市场的转移,是瞬间可以完成的,一些行业的套利空间,一年之内都可能有巨大的变化,比如去年债券市场牛熊转换,一度奖金丰硕的交易员从天上一下子就掉到了地下。
具体来说,投资者需要关注跟价格相关的东西,价格是所有消息的集中体现,价格变化的背后,一定蕴藏着信息层面的转变。我至今还保持着每周至少逛一次超市的习惯,而只为了看看商品价格,尤其是新品促销,以及其背后的公司,然后回去查一查这家公司等。价格问题,要以商品和消费市场为主,资本市场为辅,现在很多投资者的关注点正好搞反了。
如果回到资本市场,恰恰不能关注价格,而需要关注人,尤其是公司治理和商业模式方面的东西,具体股价等都并非关注的重点。我在乐视市值超过1000亿的时候,就以类似公司盈利和市场占有率状况等,质疑过其不靠谱的估值理论;我也在电子元件和原材料价格持续攀升的时候,提醒过小米等靠压低原料成本维持销售量的电子产品企业将面临的巨大挑战,手机市场,华为超越小米在我的分析当中,本身就是一次利润的革命。
第五,一旦涉足投资,就要放弃科学思维
我这里所讲的科学思维,并不是说投资是一个不科学的行为。历史上,有一个著名的案例,天体物理学家牛顿,在投资失败之后,感叹说,我可以计算天体运行的轨迹,但无法计算人性的疯狂。
一个对某一领域建树非常强的人,在投资市场,往往会遭遇挑战。过于钻研导致了强迫自己去寻找规律,但规律在投资市场并不管用,投资市场没有一劳永逸的方法。并不是做出了一次深入的研究之后,就会得到一次很好的回报。投资是跟时间赛跑,如果你在有限的时间内,理解的比别人多,看到的比别人多,你就有成功的更大概率,这就是为什么巴菲特几十年来,几乎每天都要看各大公司的财报,每天要花很多时间去阅读,而不是执着于发现一个点石成金的秘方,或试图建立一个什么屡试不爽的投资模型等。
人的大脑,跟计算机是一样的,必须要不断的升级,才能适应外界对其的更高级需求。在投资市场,升级大脑的办法,首先是要放弃执着的科学思维,从汇入江河的只能顺流而下,杀入到大海的无岸无穷。
最后只想告诫各位投资者朋友,大家经常听到的,投资自己熟悉的领域,这句话包含了很多惰性在里面,而且害死了不少投资者;巴菲特经常说,做自己熟悉的领域,但你仔细去看,巴菲特投资的行业和知识跨度,是惊人的,你根本不知道他老人家到底熟悉哪个领域。更正确的方法是,增加自己熟悉的领域,而不是只做自己熟悉的领域。
文/肖磊
本文系网易新闻·网易号“各有态度”特色内容
(只研究如何赚钱的事,请扫码或微信添加“肖磊看市”)
同时发一个重要公告:
“肖磊看市”未来的分析将越来越触及市场本质,防止跟各位失联,请加本人微信(上图为公众号,下图为个人微信):xiaoleikanshi123 并注明所关注的投资品种,名额有限,加满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