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健康界
健康界:华语医疗智库—为了更好的医疗服务。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赛柏蓝  ·  全国医院大检查开始! ·  3 天前  
医学界  ·  临床医生转到行政科室,会后悔吗? ·  4 天前  
蒲公英Ouryao  ·  李怡鑫推荐 | ...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健康界

在外商投资医院看病,是什么体验?记者探访

健康界  · 公众号  · 医学  · 2024-09-14 20:35

正文



来源 | 央视新闻

记者 | 杨阳 史迎春 余静英 孔冰冰 王殿甲


过去我国外商投资医院主要以合资为主,而且数量非常少。近日,商务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和国家药监局三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在医疗领域开展扩大开放试点工作的通知》,其中有一项非常重要的政策——拟允许在北京、天津、上海、南京、苏州、福州、广州、深圳和海南全岛,共9地设立外商独资医院。


外资医院与国内公立医院有什么区别,就医体验怎么样?我国在十年前就开始推动外资医院来华,这次政策跟之前比,有哪些突破性的变化?



记者体验:在外商投资医院看病有啥不同?


记者在上海一家外商投资的妇儿医院看到,前来就诊的患者会有医院的工作人员全程陪同就诊,医生会与每一位患者进行不低于半小时的看诊和沟通。 由于这里采取的是主诊医生负责制,患者还可以通过添加主诊医生的微信进行沟通。


在费用方面,以这家外资医院的儿科门诊呼吸类疾病来说,患者初诊费用为800元,复诊为500元。如果购买了商业保险会有不同程度的报销, 价格相对于公立医院的三四百元的特需门诊号略高一些。


这家外资医疗机构在上海下设一家妇儿医院、三家综合门诊部和一家月子中心,医护人员400多位,其中外籍及有海外行医经验的医生占比约10%,2023年累计服务超过100万人次。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现有的外资医疗机构共同的特点,主要包括:


➤营造更温馨舒适的就医环境、加强服务细节的打造。

➤就医流程一般采用国际较为流行的模式,包括预约制、首诊负责、规定不少于一定时长的问诊时间等。

➤自费或者商业保险报销的方式,基本高于公立医院的特需诊费,个别诊所价格昂贵。


而北京的这家外商投资的综合性医疗机构,不仅具备上述这些特点,他们的优势是, 医生是来自北京很多大医院的知名专家。 记者在这里看到不少病情较重的患者,他们很多是在公立医院挂不上专家号,或者手术需要排期比较久的病人。



我国医疗服务领域开放政策几经变革


其实早在十年前,我国就开始尝试设立外资独资医院。


➤2014年,《关于开展设立外资独资医院试点工作的通知》发布,允许境外投资者在北京、天津、上海等7省市建立医院。但通知发布后,外资还是基本通过合资而非独资方式建立医院。

➤2015年政策出现转变。当年3月发布的《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又将医疗机构列入限制类。

➤2023年11月,政策再次放宽。国务院批准方案,提出支持符合条件的外籍及港澳台医生在北京开设诊所。


经过一系列医疗服务领域开放的探索,根据国家卫健委统计数据, 截至2021年,我国有302家外商投资的医疗机构。


但是这个数字,跟全国医疗卫生机构的总数——超过107万个相比,所占市场份额还是非常小。


那么这一次发布的政策与以前相比,有什么明显的变化?


➤首先,开放范围更广。不仅包含北上广深这样的一线城市,还包含天津、南京、苏州、福州和海南全岛等更多地区,让更多地方受益于外资医疗资源的引入;


➤其次,政策更加明确具体。不仅明确了试点地区,还对允许外商投资的领域进行了细分,更具指导性和可操作性。



专家视角:释放积极信号 带来「鲶鱼」效应


这也是我国医疗领域扩大开放的一次重要实践。政策发布后的第二天,医疗板块就逆势拉升,多股涨停。 外商独资医院进入中国,会给公众看病就医,以及我国的医疗服务市场带来什么呢?


中国人民大学医改研究中心主任王虎峰:允许外资独资医疗机构进入市场,是进一步丰富了所有制形式,也为整个医疗行业引入了新的活力和发展机遇。 对于患者而言,这一政策的实施丰富了其就医选择。 不同性质的医疗机构往往在服务重点、服务内容和服务方式上有所差异,患者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医疗服务,有助于满足多元化的医疗需求。


随着中国经济发展和人口老龄化进程推进,中国人的医疗服务需求不断增长。世界卫生组织预计,到2040年,中国60岁以上人口比例将占总人口的近28%。这意味着中国对于医疗相关服务的需求将持续增长。


对于医疗业内人士们来说,外资入局,他们的心情要复杂得多。 如果外商独资医院大量进入,国内医疗市场的竞争将更为激烈。


北京大学全球健康发展研究院院长刘国恩: 它会促进中国医院的良性竞争。 我们目前医院相互之间的竞争,是国有医院之间的竞争、国有医院和民营医院的竞争,但还没有直接跟国际顶尖医院进行对标的竞争。我们的技术可能不一定比发达国家的差多远,但是我们在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意识上,可能还与他们有相当的距离,形成一个巨大的倒逼压力。



「水土不服」?「高薪挖人」?风险如何防控?


但也会有人还有其他方面的担忧。比如:


➤从医院管理方式、患者就医习惯等方面,不同国家都存在很大的差别,国外一些做法如果照搬到国内,很可能 「水土不服」;

➤另外也有不少业内人士提出,外资医院或许会高薪「挖走」大量人才;

➤还有,外资医院是否能与国内基本医疗保险和商业医疗保险接轨等。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