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你留意到没有,这两年在北京的大型小区里频繁出现了一类人。
她们的身份是保姆、清洁工、园林工人,通常是女性。穿着繁琐、丝丝缕缕非常女性化的印花服装,声调都很温柔,会主动跟遇到的每一个扫地大妈、浇水大姐、煮饭阿姨搭话,充满理解地询问她们怎么工作、怎么照顾家庭、老公孩子争不争气,如果得到了对方的回应,她们就会一起抱怨北京的雾霾、拥堵的交通、离奇的房价、廉租的房子又多么破,比不上老家一只角、子女上学又是多么不易、北京本地人就好啦,什么都不用花钱,还有好多套房……没错,就是之前那些替北京难过、北京有2000万人在假装生活等朋友圈刷屏热贴所煽动的那些。
但,你知道这些人是做什么的么?她们,其实是来传教的。
(你若不相信,大可以问问你家的保洁阿姨、或者你家的女性长辈、邻居,她们中的大多数一定在小区遇到过此类搭讪)
传教人深深知道,抱怨才是激起人类共鸣的最佳方式。我们也知道,不是吗?去到新公司真正融入同事圈子的最快途径不就是一起抱怨公司某些制度的不公平、老板是个傻缺吗?一些极少得到温柔关心的扫地大妈、浇花大姐、煮饭阿姨于是便会被引出深深的共鸣,多见几次、多聊几次就感激涕零,不但自己供奉,还要热心传播——每当在小区遇到她们虔诚热情地劝说,我虽知道本意向善,但还是会因为明白那只是一种销售技巧而感到一些不自在。
那些抱怨大城市的文章也是一样啊,把所有人抱怨的痛点攒在一起,以一种代言人的姿态说出你心中的不满,大家一起发泄一下,并不打算真的做点什么,也不必负什么责,打打地图炮,吸吸粉,最后流量变现。
而大城市,就是这么方便,感觉丧了,就怼一怼它。城市里人太多,什么不爽,都有一群人跟你共鸣,于是一个人的悲哀,总能升华成一群人的悲壮。反正无缘无故去怼一个大活人,怎么都会承担一些直接后果。可惜城市却只能沉默,看你丧了再丧,一年又一年,到底是何结果?
这世上哪有十全十美的事?就算有,也不是通过抱怨得来。大城市空气糟糕、交通拥堵、房价离谱,但是同时生活多元、行业门类齐全,不管是在哪个细小领域有突出表现,都可能立刻翻身变成人生赢家,以及不管什么五花八门的爱好,都能方便得以满足;小城市空气清新、人情紧密、房子大、节奏慢压力小,吃完晚饭即可搓麻遛弯广场舞,但是同时许多领域都无法在当地存活,更加要拉关系拼人情送现金去挤那少之又少的稀缺职位,就连刷个淘宝都不给包邮……
总之,北上广深,还是小城故里,做任何选择都没有问题,只须明白:没有什么选择是没有缺憾的。我们能做的,不过是衡量,什么对自己最重要,然后放弃相对次要的。做完选择以后,认真生活,努力改善,谁也别轻易说对谁负责,谁也别代表谁,能对自己负责,已是为这个嘈杂时代做出了正向贡献的无名英雄。
说得直白点,让哔哔的人自己哔哔去吧,伊哔哔完了,还不是要跪下来,把面前的屎哭着吃完。
其实看了许多,写过许多,我渐渐懂得,尽量不要一叶障目。我可以说我自己在认真生活,但我也不能就此说每一个人都在认真生活,这社会确实有不少一丧到底的人,就算世界对伊们温柔相待了、爱护了、给予了,伊们也还是能从世界里找到Bug,永远不开心。但,哪怕真就有几千万人在假装生活呢?我还是愿意孜孜不倦地去寻找、去结交、去报道那些认真生活的特例。
如果活着只是为了从众,那我们为什么还要去羡慕那些出众的人?
至于我们为什么要认真生活,我的确有几个故事可以讲给你听——
认真生活,
因为这世上总有一个值得你爱的人
我连续读了两个年轻母亲的自述。
“这一年,我30岁,户口本婚姻状态一览变更成丧偶,上有步入年迈的父母,下有3岁的女儿,身体里孕育着2个月大的胎儿,还有一个300职员的公司。我的一念之间决定了人的生活,甚至生命。”——这是第一个母亲的遭遇。丈夫在几年前突发状况去世,留下了刚刚起步的创业公司,和曾经养尊处优不谙世事的她。
这才是真正残酷的《我的前半生》,也没有什么闺蜜和闺蜜男友去拯救她。全靠她自己,从停止哭泣、收拾残局开始,慢慢学习她原本不懂的一切。然后她说:“我34岁,微信的名字已经从“大丫”换成了我的真名。我用了4年的时间,逐渐从某某的老婆剥离出来,成为自己。公司里再没有人和我争车开,因为我不再是他们的老板娘,而是他们的老板,但恰恰是身份的转变,我更理解了当年的老公,甚至重新爱上了他。”
而另一个年轻母亲,则在她名为《我依旧保存完好,并且努力生动》的文章里,详细述说了她曾经在重度抑郁症缠身时如何策划自杀并伪装成意外试图骗保留钱给孩子的经历。当然,她最后去了省精神病院入院治疗,并逐渐好转,她坦然接受自己是一个重度抑郁症患者,并不畏人言,坚持服药、坚持自救、坚持和所爱之人在一起。如今,她已出院一边继续工作一边保持康复训练。上面那张画,就是她的亲笔。
比起那些自称“很丧”、要为所在城市感到难过的人,这样两个女性,或许才有资格说生活的难。但,无论是为了孩子, 还是为了自己,在跌进生活的深渊之时,也是她们自己手脚并用地爬了出来,并迎来转机。
生活正是如此,它没能打败你,便会给你救赎。
认真生活,
因为你不需要躲在人群里,你有安乐的家
你相信么?这栋仿佛矗立在托斯卡纳艳阳下的乡村美墅,其实就在北京郊区。
而且,这也不是什么成功人士的品位展示,房主是一对中年夫妇,丈夫是读信节目《见字如面》的执行总导演,两口子北漂数十年,无房、无子女,因为朋友在京郊租到了一块土地,于是和朋友一起,两家共同建了这所房子作为工作室兼住所。
因为预算有限,他们必须学会自己制图、出设计方案、甚至亲自上阵抹灰搬砖。但,女主人述说这一切时,是喜悦的。她说学版画出身的丈夫,为了空间感,坚持做了超高挑空和大量外露,因此,房子被父母嫌弃冷得如地窖,而且常年被风沙蚊虫侵蚀,打扫起来苦不堪言。但,一年之中,也有很美好的时候。“那是一个秋天的早晨,空气舒爽,房子里突然大放光明,各种不知来处的光线倾泻直射半掩斜铺,交织成一处光的居所。那些我以为只是装饰的方孔长窗竟都是光的甬道,在房间里横勾斜描,纵横神来之笔……木质的书架和地板被来自天窗的光抚摸,流淌着蜂蜜一样的温暖;一只本不该在光里的花瓶竟被窗玻璃的反光照得像通灵宝玉。”
非常有主见的丈夫还动手开凿了一条河!就弯弯绕绕地围着这所房子。他买了一车卵石回来,自己一粒一粒亲手种下去,像画画儿一样边铺边看,直到铺出一条符合视差的河床。“这条河够长,从一个窗到另一个窗能看到一段一段不同的水景。深夜,听到窗外的水忽然“波的”一声,知道是一条失眠的鱼。一条河的陪伴,一个人的时候也不会孤单。”
听女主人说这些安家逸事,看一张张家居美照,所以这难道是财富的胜利么?不,这是审美和热爱的胜利。
认真生活的人永远不需要躲在人群中,他们有自己努力为之经营的家。回家关起门来,不再附和、不必讨好,屏蔽掉一切无用的信息,你在你的天地,快乐得像个国王。
认真生活,
因为有趣的人从不觉得孤单
我有个哥们,在广告公司工作,和我们所有80后一样,他也是在岛国某种影视文化的熏陶下成长起来的。
当然,如今他早已超越了猎奇的阶段,而是真正想去了解这个巨大而神秘的行业如何运作、而置身其中的人又如何自处。于是,在做了大量前期调研工作、找到了重要联络人之后,他请了个假,去日本探访了传说中的某A产业。
他参加了波多野结衣的握手会,私下与清水健进行了一对一采访(老司机对这两个名字应该都不陌生…),听了产业经纪人的各种爆料,然后写了长长的一篇纪实报道。说真的,我看得目瞪口呆——原来在这个行业中,女性是最强势的;原来男优需要每天做很多练习和保养,才可以延续“事业”周期;原来他们都很期待恋爱结婚生子,并为此也承受了难以想象的家庭压力……
我这个哥们儿,可以说是个死宅。认真工作,社交很少。去日本写这个报道,完全出于私人兴趣、自费完成,你可以说他这是恶趣味,但他自得其乐,并不介意别人怎么看。
有趣的人从不觉得孤单,因为兴趣才是一生的良伴。
还有……
除了以上几位,还有为了提高0.2秒的成绩,已经刻苦训练了三年的短跑女运动员。她为了突破体能极限,做了什么,又是什么在令她坚持;还有因为被《寿司之神》感动,而一拍桌子决定辞职,从零开始学厨,至今还在日料店后厨一边打杂一边学艺,闲来无事做做私宴的准厨师;还有刚刚完成从上海自驾到芬兰、环游整个亚欧大陆壮举的办公室小姐……
述说这些平凡人的不凡故事,并不是为了证明有2000万人在认真生活,而是知道在共同生活的城市中,确有这样认真、可爱的人,那么,无论如何,我都愿意努力向他们靠拢一些。
而所有这些人的故事,我是从这一本杂志中读到的⬇️
很难想象吧?在这个年代,还有人在认真做杂志。这本叫做《CLUBMAN》的期刊,由MINI发起承办,每期内文100%由真实的MINI CLUBMAN车主自行拍摄、撰写,并定期免费发行。
里面的图片之精美,故事之感人,秒杀了许多付费杂志。毕竟,对于这帮撰稿人来说,制作这么一本杂志,完全是出于热爱,而非获利。因此,每拿到新的一期,我一定会拿出整块的时间,从头到尾认真阅读一遍,一期大约30到40篇文章,仿佛进入30多种平凡却绚烂的人生。
而包含以上故事的这一期,主题就叫做《固执与审美》——这两样,正是把日子过好、把生活过美的两种品质。
正如我所说,《CLUBMAN》杂志完全免费领取。如果你想阅读我那哥们写的关于日本某产业内幕的完整采访,或者看京郊那所自建小墅的更多美图,请点击下方图片,进入页面填写你的快递信息、地址和电话,你会收到包邮送出的这一期《CLUBMAN》。数量不限,申请就有。
生活不易,
我们应当努力撷取好的故事,
活成自己的丰盈。
本文图片来自《CLUBMAN》杂志,均已得到出品方授权
微信&微博:反裤衩阵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