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物道
来源:物道(ID:wudaoone)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到底是场怎样的演出,
台上竟站了个和尚?
一开场才发现,他居然就是主唱!
和着清新的音律,他用空灵的嗓音吟诵起了《心经》。
他的演出视频一下子吸引了1700多万网友。
许多人看完他的演出都莫名落泪了,有的人说明天就去剃度,还有的人说自己的丧礼要放这首歌了。
他叫
药师寺宽邦
,不仅是乐队“喫茶去”的主唱,还是一位货真价实的和尚,现在是海禅寺副住持。
▲ 药师寺宽邦
· 左右人生的不是命运,是自己 ·
富二代、官二代都见得多,“神二代”可能很多人都是第一次听说。药师寺宽邦就是一个神二代,老家有一座385年历史的老禅寺等着他回去继承。
可是这并不是什么有趣的事,很长一段时间里,他怎样都无法接受这样的命运。一想起这辈子只能走别人铺好的路,一种令人窒息的压抑感瞬间袭来。
于是高中一毕业,他便逃到外地的大学,念的还不是宗教学,他选择了经营学。大学毕业之后,父亲一再催促他回去修行。为了能够继续逃避下去,于是就把音乐当作逃避的借口。
刚开始的时候,乐队每个人都是靠做服务员、打打散工维持生计。可是
对他来说,只要不用回家当和尚,怎样都行。
▲ 喫茶去乐队早期成员
打滚了三年,他的乐队终于被经纪公司签下来了,演出机会越来越多,没过多久还出了第一张cd。可是这一切的变化不但没让他开心起来,反倒失去了所有自信。
那段时间写出来的歌,要么被改得面目全非,要么直接就被否定掉。他天天问自己:“我到底想写什么歌?我想要表达什么?”
天天被周围的人左右着自己的想法,终于,他再找不到半点创作灵感,音乐这东西也变得越来越讨厌了。
▲ 喫茶去乐队专辑封面
“可能就这样结束了吧。”就在这个绝望的节点,心里想起了一直在逃避的佛教。他不自觉地就翻开了佛书。
他忽然发现,
其实自己一直以来逃避的可能并不是佛教,不是一辈子当和尚的命运,而是在逃避“我为了什么活着”这个问题。
就这样,他写了一首叫《我》的歌。里面有一句歌词写到:
“在时代里,变与不变,即便分不清也无所谓。接受这一切,然后活在当下的‘当下’吧。”
▲ 最初的kissako,左一是药师寺宽邦
虽然这首歌当时也没被公司采用,可是写完以后,心情轻松了很多。或许是时候去思考这辈子要怎么走下去了。于是他放下音乐,回到佛门接受修行。
在这个什么都不缺的年代,我们很容易迷失方向。或许不是现实太残酷,而是我们不知道自己真正想要什么。与其“佛系”地逃避生活,不如停下来问清楚内心真正的渴望。
· 左右自己的不是生活,是初心 ·
带着疑问,药师寺宽邦开始了2年的闭关式佛门修行。
每天4点起床,打扫寺庙、修剪庭院,做完农活就回到内堂坐禅。大概每个月要进行一次“接心”的修炼,连续一周里面,从清晨到深夜一直坐禅入定。冬天还要赤着脚在寺院周边徒步。
在这原始简朴的两年间,只有他和自己独处。每天看着水花在稻田上闪着光亮,坐禅时自己的影子随着日光渐长渐短。他从这些细碎中重新审视自己。
▲ 药师寺宽邦所在的海禅寺
每天他都会问自己,
“我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我在想什么东西……”
人经常以为,眼前拥有的生活是理所当然的,但实际上并不是,大家总会忽略、遗忘了身边的细节,误解身边人的心意,最后甚至连初心都忘掉。
有一天坐禅时,庭院的蝉鸣鸟鸣,让他想起15年前,乐队第一次演出就是在京都建仁寺里。午后斜阳穿过廊廓、像聚光灯似的打在他们身上。眼前庭院里的一草一木都散发着暖意,就像台下观众举起了荧光棒。
当时台下的每一张脸,大家都忘记了自己身处在严肃的禅院里。观众们也许没有一个信佛,可是因为他在台上唱歌,让大家愿意呆更久。至少
在那一刻,寺院在大家心里的门槛变低了。
或许音乐曾经被他当作逃避命运的借口,但是他总算肯定了,自己真的打从心底喜欢音乐。其实做和尚也好,做音乐也罢,都是在传达自己的心声。
人生没有解不开的难题,因为太忙抑或太懒,不去思考就把一切看作理所当然。往往那些被忽略的点滴与细碎,便是解答内心困惑的答案。
· 左右初心的不是挫折,是羁绊 ·
修行结束以后,他回到自家的寺庙里当了副主持。同时,他叫上小伙伴们,重组乐队复出。
他记得有一次在九州演出时,当时他唱了一首《haus~乡愁~》,唱的是对故乡的回忆。
演出结束后,一位老太太到后台找他,她红着眼眶跟他说:“我年轻时在德国长大。谢谢你,让我想起把我带大的爷爷。”
“或许念经和唱歌是相通的。做法事时,想着逝去的人。听着一首歌,想起那个特定的时间,遇见的那个人。”
“要是将《心经》配上音乐吟诵出来,或许能跟大家的心连结起来。”但是将传统的东西一下子颠覆,他内心还是有点抵触的,怎样都没有勇气到台上去演唱。
于是先私底下给家人听了一遍,家人听完以后就说,“这不是挺好的吗。”
终于第一次在台上演唱完《般若心经》。台下所有人都从未想到,《心经》配上他的音乐,经让人听出一种虚怀若谷,有人低着头双手合十,有人一边在打着拍子、一边跟着一起诵经。
演出视频在网上传开以后,也有人指责他,“这根本不是在诵经!”
但他没有想过结束这场修行。
“僧侣的责任和价值就是给人传达佛教精神。我碰巧是一个喜欢音乐的和尚。所以我用音乐把佛教、或者生命中值得珍重的东西跟大家分享。如果有一天僧侣没办法向人传达了,那他一生也就结束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