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有研究说,英国人每年要喝掉1.65亿杯茶,是人均喝茶量最高的国家之一。我一直表示怀疑。
看图找英国人
上次征集了一期中国人喝茶姿势,我就更加坚信了:不可能!明明是中国人喝茶喝最多啊!
我们的父母辈就不用说了,就连我这种伪中年,都已经茶不离手了,正所谓:
马友友@YAN公子
人到中年不得已,红茶掺着小枸杞!
图片来自网络
而且不止中年,还冒出来一大群95后也天天以茶续命。10后都会品茶了。
马友友@Chen Li
我觉得中国人喝茶是没有年龄界限的,我96小阿姨超爱喝茶。喝茶是一定要在通着风的地方,反正空调里是没有那个韵味的。秋天,在阳台吹风饮茶,我们苏州话讲是瑟意。
马友友@zhyanang
女儿出生后,小朋友自带喝茶基因,三岁左右第一次喝淡茶就直说好喝,现在即将五岁,时常夸一句茶汤好漂亮,之后,先闻后啜,有模有样。
至于为什么如此普遍的现象没有被发觉,我归结于中国人喝的茶复杂,喝茶的方式复杂,喝茶的目的也复杂。今天就想来跟大家聊一聊,茶和中国人说不完的那些事。
喝茶让我直面人生
其实这次征集最让我们吃惊的,不是上到九十九下到刚会走都喝茶。而是,关于喝茶的几百条留言里,
我们没有找到一条负面情绪。
这就意味着,
只要我们端起茶碗,就能在某种程度上丢掉烦恼!
全世界的人都在把茶当饮料的时候,只有中国人靠喝茶直面惨淡的人生。
图片来自网络
1.和人相处,靠茶社交
喝茶从古代开始就是一种社交礼仪,这一点到现在也依然没变。
不管认不认识,接下去要干啥
,得先一起喝口茶,确认下彼此眼神,可能从此就无话不谈:
马友友@力尋古牙胡桂
印象中最愉快的喝茶经历是在丽江客栈里老板给我和嫂子边泡普洱边唠嗑,茶喝了一杯又一杯,话也讲了一筐又一筐,明明才认识一天,却能天南地北无所不谈的感觉真的好神奇
图片来自网络
平时和家人交流太少,坐在一起相对无言,一家三口泡一壶茶,飘出来的都是家的味道:
马友友@junyi
我不是家庭关系的粘合剂,但我家客厅的大茶桌是。吃完饭一家三口泡一壶简单的白茶,淡淡的就很温馨,我们家人话都不多,不怎么聊天扯家长里短,但每次坐在一起围着大茶桌各自看看书,拿着手机打打牌的时候,仿佛千言万语都化作茶香,炼成了家的味道。
甚至吵架前可以来一杯润润嗓子,和跆拳道开打前先鞠个躬是一个道理:
马友友@蒸炖
潮汕人有多爱喝茶?答:就算是去人家家里吵架,进门了也要先坐下来喝两杯茶。
潮汕人喝茶喜欢用茶船
图片来自网络
在茶面前,中国人自然地就会变得真诚
。真诚地聊天,真诚地陪伴,甚至真诚地吵架,我们喝茶,不是为了讲礼貌,而是为了和彼此更近。
2.和自己相处,靠茶续命
好多人都在留言里说,我们靠茶续命。这个命不是会渴死的那个命,而是在身心疲惫万念俱灰时感到自己还活着的那个命。
我们可以靠茶感受四季变换,节序时令,和天地同步自己的频率:
马友友@郝强
春天要喝明前的绿茶,用玻璃杯,泡出春天的气息,也要泡出春茶那一抹淡绿。夏天可以喝生普,用白瓷盖碗,茶要烈,驱走炎炎暑气。秋冬最好喝红茶,滇红金骏眉各有风味,需要透明的玻璃壶,看着桌上暗红的茶汤与窗外的红叶天边的夕阳相映衬。
图片来自网络
喝茶成为早晚必备的仪式,全靠它来重启和充电:
马友友@小猫🐈 喜柿
每天起来人还没清醒,开音乐,烧水,泡茶……一杯热茶缓缓喝下,感觉人才活过来。晚上睡前,等家人睡去,烧水泡茶,感觉象深夜食堂一样,宣告这一刻这一切,只属于自己服务自己。
滚滚红尘里的烦忧之事,一杯茶就能驱散。喝完茶,就能鼓起勇气回到那个不可爱的世界里:
马友友@宋卫华
续命之茶,如一日三餐,不可缺矣。 一般午睡醒后,或红或绿,又或是普洱, 无论今天有多少烦扰之事,放下, 先许我坐下, 面对一壶沸水,一盏茶汤, 喝个通透,让每个毛孔张开,呼吸天地间。待汗解,起身,仔细清洗完毕茶具,再一头扎进滚滚红尘中,开始搬砖……
所以茶的功效简直无敌了。比起靠酒精麻痹自己脱离地球,茶真的
让人把脚重新踩回大地上。
我们喝茶,是为了认真面对现实啊。
一切皆可为茶
茶在中国人心中有多复杂,它可以是“琴棋书画诗酒茶”雅事一件,也可以是“柴米油盐酱醋茶”俗事一桩。所以当代中国人喝茶,喝得更日常,花样更多,没什么讲究。
特别是现在的年轻人喝茶,
不在乎仪式感,只谈意趣。
懒起来的时候怎么喝都好,认真起来什么茶配什么茶具也都要拎的清:
马友友@喜欢萝卜
在摇椅上用吸管在玻璃杯里喝用(梅子+菊花)泡的茶
马友友@Hanqiu
红茶用wedgewood的骨瓷茶具,中国绿茶乌龙茶用从小用的紫砂壶和台湾买的陶釉杯,日本玄米茶用马克杯大口喝!
wedgewood茶具
图片来自网络
还开发出各种茶的新喝法,不分中外东西,冷泡热泡各种东西掺着喝:
马友友@遥啊
夏天喝冷泡或者兑苏打汽水,秋冬弄个奶茶或者弄点肉桂。太爱红茶,就是因为可以玩出很多花样。
想要水果茶配方
图片来自网络
马友友@张小雨
用京都买回来的清水烧茶具,给自己泡一壶茶,有时候是铁观音、普洱、香片,有时候是伯爵茶,喜欢在茶里DIY一些水果,比如柠檬片、鲜马蹄、苹果或者桃子果粒,茶的层次感和意境又不一样了。
喝茶的方式也很随机,在茶楼里喝茶,在炕上喝茶,在野外烧烤也喝茶:
马友友@蔓阳阳
你能想象到东北人做在炕头,用大茶缸子,放上一把茶叶,倒满开水,盖上盖子泡茶的那种情怀么。大口喝茶,这感觉倍爽,我大东北乡村茶道就两个字:豪放
图片来自网络
马友友@王新燕
我们是出去烧烤也要背个小泥罐子单起堆火烧水泡茶的,大快朵颐之后一杯滚热的清茶,神仙一样的滋味
某种程度上,在中国人心里,
一切皆可为茶
。
只要能喝出乐趣,喝出意味,
合不合规矩,别人怎么说都无所谓了。
我觉得这其实才是茶真正的存在形式啊。恰恰是因为它够多样,才能在千年的岁月里在每个不同的中国人的生活中找到一席之地。
每个人家里都该有一套体面的茶具
虽然我们10个人就有17种不同的喝茶姿势,但在拥有一套好茶具这件事情上,中国人还是出奇地一致的。
在入门茶具的选择上,也有人来问过斑马姐。我的原则就极度粗暴,
一个字,美
。
在一开始,还没有建立自己对茶的认知,培养起自己独特习惯的时候,有一套让你看了忍不住想拿它泡茶的茶具,就够了。
1.美得直接且纯粹
一样一生的设计师冉祥飞,可以说是陶瓷界的红人。他的作品参加过米兰设计周,法国M&O,Design Shanghai,得过日本JDF银奖,德国红点奖。但我觉得这些奖项都不足以描述他。
我和浦东梵高去采访设计师,基本都会记好多笔记。然而跟冉祥飞聊天的时候太入神,啥都没记,导致他的那一页,只有四个字,是我们给他起的外号:此间少年!
他本人和他的作品一样,直接且纯粹,有一种把大家都吸引过来的力量。私下里的他非常有趣,幽默毒舌还超有梗。但是一讲起他的设计,又瞬间转换了一个人格,专注又认真。
第一眼看到他的作品,就觉得直接丧失掉语言能力,只能发出“哇”的赞叹……
他的茶器,美得直接了当,特别容易懂。比如上面这只夏阳杯,就是还原了夏日的骄阳,炽烈夺目。
除了直接,还有灵动。外金杯子的内壁是渐变的绿,能窥得到一丝凉意。杯心还有绿点,意向取自夏日池塘里的一汪清水。
同系列的小杯还有海棠杯,粉得娇弱又高雅。青苔杯好似有青苔慢慢往上生长,又好像水滴欲滴未滴。
四个小杯里,看尽了记忆里那个炎炎夏日的温柔呀。
除了喝茶,做小酒杯也可以哦
猛击小程序
,购买一样一生
小杯系列:
2.工艺复杂且耗时
把金属工艺和瓷器结合起来,冉祥飞当属国内第一人啊。自他之后,这种模式被不断地模仿,却少有他这样的神韵。
没错,内金杯和外金杯上的金色,都是,
真,金子
。在
陶瓷表面刷金
,一开始用的是国产金,后来改良使用成色更好的德国Heraeus金水,但价格要贵上3倍。
他的成名作山水版月光系列,更是
用金当来当粘合剂,金之上再刷一层纯银粉
。而且
采用了景德镇最好的
高白泥全手工制作
,在银的表面绘制山水画,一件件都是他
亲自作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