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新快报 记者何生廷、央视网
2018年2月2日,因超期不予答辩,在职博士生于先生认为学校的行政行为违反了程序正当原则,起诉母校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一案正式开庭,这宗“博士生状告母校”案引起大家的关注。
图片来源: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官网
记者留意到,在一审时,于先生的诉讼请求未获得法院的支持,随后他提起上诉,近日广州铁路运输中级法院驳回上诉,维持原判。5月31日,记者从于先生一方及其代理律师方面获悉,其正在准备材料,将向广东省高院提起再审申请。
2010年9月,于先生进入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在职攻读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词典学,由其指导教师签名、培养单位审核同意的培养计划书注明于先生的学位论文进展时间表为:
课程学习2010年9月-2011年6月,
开题报告2011年6月,
论文初稿2012年6月,
论文预答辩2013年1月,
论文送审稿2013年3月。
可就在攻读博士期间,妻子患上了癌症,他暂时将博士论文搁置了,等到2015年,妻子的病情稳定后,他继续写博士论文。
因于先生2016年未完成论文答辩,2016年11月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向于先生发出了《学籍清理的通知》,告知关于研究生学籍清理情况工作的内容。
图片来源: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官网
在收到通知之后,于先生填写了《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即将)超出最长学习年限研究生学籍清理登记表》及《承诺书》,申请延长学籍至2017年6月底,承诺在此期限前完成学位申请的全部工作,若未能在此期限前完成学位申请的全部工作,接受退学处理。该申请次月学校予以批准。
此外,2017年3月,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发布《关于做好我校2017年夏季研究生学位申请工作的通知》,其中要求博士培养单位一律于2017年4月7日前提交博士学位论文匿名送审稿,对未在以上规定日期前通过博士培养单位向校学位办交论文送审稿及相关材料的,视为自动放弃本次学位申请。
2017年4月6日,原告填写《关于请求延期毕业的报告》,称不能在4月7日前提交博士学位论文正式答辩稿,已于2017年1月13日开题通过,完成了论文初稿,争取年底之前完成论文答辩工作等。
于先生的导师签署同意意见,所在博士点填写请研究生院酌情处理的意见,不过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研究生院未作出答复,于先生最后没有参加2017年夏季博士论文学位答辩。
可过了几个月后,于先生收到了学校要求他办理结业手续的通知。2017年9月20日,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发出《关于开展研究生学籍清理工作的温馨提示》,称经核查,于先生超过最长学习年限,要求他办理结业手续。
同年9月28日,他提交了《关于请求给予博士论文答辩的报告》,请求学校考虑其特殊情况给予论文答辩,11月16日,学校的研究生院、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研究中心、校长办公室均答复称其已超过学籍管理规定所要求的7年最长学习年限,故不同意其申请。
于先生认为,根据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的规定,在职博士生的最长学习年限是7年。根据《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研究生手册》(2010年版)收录的《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研究生学籍管理规定》第15条规定,研究生可以分阶段完成学业,因特殊原因未能按期完成学习任务,由本人申请,经导师及硕/博士点同意,研究生部批准,可适当延长学习时间,其中在职博士生不超过7年(含休学)。
图片来源: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官网
为此,于先生认为学校不准许其博士论文答辩的行为违法,诉至广州铁路运输第一法院。
他认为:
在他提出延期论文答辩的书面申请,可学校的“研究生部”没有及时作出是否批准的决定且明确答复上诉人。学校在作出对学生如此重大的决定时,没有给他任何陈述申辩和救济的机会,严重违反程序正当原则,侵犯了他的合法权益,侵犯了他的救济权利。
此外,在庭审中,他还提到,虽然学校明确规定了博士研究生的最长修业年限,但在实际执行规定的过程中却因人而异、差别对待,至少有四名博士研究生在明显超过最长修业年限的情况下仍顺利毕业,学校并未严格遵照执行其所制定的规章制度,对部分学生突破最长修业年限持默许、放任的态度,违背了公平公正对待原则,损害了他的受教育权。
一审法院认为,被告学籍管理规定中明确在职博士生的最长修业年限不超过7年,原告亦明知该规定,且在2016年11月承诺将在2017年6月底之前完成学位申请的全部工作,但原告超过最长修业年限,未依被告确定的程序与期限完成学位申请工作,故被告对其博士论文答辩申请不予准许并无不当。为此一审驳回了于先生的诉讼请求。
于先生不服原审判决,认为学校和原审法院均以《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研究生学籍管理规定》第十五条规定,认为他已经超过修业年限,不给予延期论文答辩,属于适用法律错误,遂提起上诉。
对此,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答辩称,于先生称被学校违反了程序正当原则,既无事实根据也无法律依据。学校作出的《复查》过程严格遵循了正当程序原则,充分保障了学生的陈述申辩的权利。
此外,学校认为,于先生是在职人员攻读博士生,基本修业年限为3年但可增加一年到4年,但最长学习时限为7年,且最长学习年限不是研究生自动享有的,而是需要其本人逐年申请的。2016年他在校学习年限已达到7年,无法再延长学习期限。
记者了解到,二审的争议焦点在于学校不准许于先生博士论文答辩的行政行为是否合法,包括其行政行为是否有事实根据、行政行为程序是否合法。
经审理,广州铁路运输中级法院认为,于先生在2013年6月基本修业年限届满前未能完成学业,未按照学籍管理规定申请增加一年学习时间,也未能在2017年6月最长修业年限届满前提交博士学位论文正式答辩稿及进行答辩,为此,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不准许上诉人博士论文答辩有事实根据。
至于于先生列举用以说明未给予其平等待遇的其他案例,与他本人的实际情况不尽相同,不具有可比性。因此对于上诉人的该项主张,广铁中院不予支持。
近日,广铁中院作出二审判决,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在收到这样的判决结果之后,于先生的妻子告诉记者,依然对二审判决不服,“申请延期答辩时,导师同意,博士点也签字了,可研究生院不答复,加上有超7年的学生也毕业了,这对学生来说,完全没想到会无法答辩。”下一步将由代理律师向广东省高院提起再审申请。
其实,这已经不是第一起高校清退延期研究生的事件了。根据已经公布消息,今年以来,至少10所高校都在进行「门户清理」。
图片来源:央视网新闻截图
广州大学对72名研究生作出退学处理,包括5名博士生、67名硕士生;合肥工业大学对46名硕士研究生作退学处理;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9名博士研究生、22名硕士研究生、284名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进入清退名单……
当时也有网友质疑到:虽然清理“过期”研究生有规可依,但一刀切是否太随意?
比如就有研究生抱怨,“论文早发给了导师,至今没有给我修改意见……我预计5月答辩,但是一直被拖,现在6月能不能答辩都是问题。”等
对此,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认为:超期的学生实际上原因是各种各样的,因此我们现在希望的是不仅仅只是针对求学时间作为一个标准来进行清退,实际上更主要的还是要去关注学生整体的求学过程,要进行更严格的过程管理和过程性评价,既让学生更加认真地对待学习过程,同时也会减少到最后进行集中清退的各方面不同的一些争议。
清理“过期”研究生,其实不新鲜,只是在正常执行一个早已有之的管理规定,应该是常态。让大家觉得新鲜反倒说明了我们对研究生教育的认知偏差,包括执行的偏差。所以除了清理“过期”研究生,一些同样“过期”的研究生管理的做法也同样该被清理。研究生绝对不应该只和学历划等号,而更应该和能力划等号。只有当这后一个等号在更多人心中立起来、立得住,我们对研究生教育的认知才能回归本来。
你在看这篇文章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