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S 官宣已经开始筹备 2026 年世界大学排名了。
图源 QS 官网
近期 QS 2026 官宣加入了新的排名指标
——
国际学生多样性(ISD)
:指标关注的是国际学生与整体学生的比例,
以及这些学生的国籍多样性
。
图源 QS 官网
👉但是!需要强调的是,此次 QS 官宣的新指标
目前仍然是一个非加权指标*。
*非加权指标在 2026 排名中不计入最终得分
,即 QS 会对该指标进行调研并公布数据,但不影响最终的世界排名
图源 QS 官网
不过,未来也会存在以下两种可能:
①
QS 在今年后期修改此项指标权重
,这就会直接影响 2026 QS 大学排名;
②第一年(今年)不计入占比,但学校都能看到分数,
2027 排名计入占比
,大学也知道如何“打榜”,同学选校也有据可循
过去的经验告诉我们, 引入新指标很可能会影响高校排名:
去年
帝国理工就是在引入了新的指标——可持续性之后,直接冲到了全球第二(当然其他评分也很高)。
此次,我们会详细分析以上两种情况可能性。
想领取
【港三新二G5
各分数段录取情况分析.PDF
】👇
今年四大排名情况
各分数段典型的录取案例
港前三就读体验合集
(限额 20 名,先到先得,只可选一个学校)
如果今年后续 QS 就把
国际学生多样性
指标进行加权,排名确实可能会有一些明显的变化,先说结论(推测版):
英国和美国可能会在这个指标上狠狠“上分”,而港校或有可能成为最大“输家”(在这项评分中)......新加坡高校也会受到影响,而欧陆学校也会有加分。
港新中尤其是港校主要以大陆学生居多
,如果之后国际学生多样性这项指标转为加权指标,那么港新的排名势必会受到影响。
我们可以看一下港大官方发布的 2024 年学生构成情况。
图源港大 2024 年度报告
可以看到
中国内地学生占比已经达到了 86.6%,
如果只看港大授课式研究生,
中国内地学生
更是高达 92.2%。
图源港科大官网
港科官网的数据也显示,在非本地学生中,
中国大陆学生数量最多,占比达到了 81% 以上。
除非港校后续调整招生策略,否则在这项的评分上会不太理想。
虽然新加坡国立大学(NUS)和南洋理工大学(NTU)并没有公布各地区具体国际学生的数据,但根据我们申请的情况以及在读的同学反馈,中国学生占比应该也不低。
NUS- MSc Marketing Analytics and Insights
我们整个项目的学生在 100 人左右,大约 80% 是中国学生。其中海本的同学最多,其次是陆本同学,院校背景大多很不错,基本上是 985 和 211 的学生,还有很多北大复旦的同学。
NUS- MSc Business Analytics
Full-time 大约有 100 多人,中国人和新加坡人占比非常大。
NUS- MSc Financial Economics
我是从去年秋天开始上课,明年 6 月份毕业。我们一届有 97 人,其中 78% 是中国人,其他同学主要来自新加坡与印度。
NTU- MSc Marketing Science
我们整个项目只有 40 个人
,其中 30 个人为中国人,剩下的为来自五湖四海的外国人
(比如波兰、西班牙、摩洛哥、印度、秘鲁、菲律宾)
。
此外,
这一指标也对国内顶尖 985 大学并不利好
——
国内生源最多组成部分仍然是中国(大陆)的同学。不过国内顶尖校本身也不太靠 QS 排名来进行招生,排名高一些或是低一些,清北复交浙.......等顶尖 985 大学:倒也不是很在乎。
根据英国高等教育统计局(HESA)发布的 2022/23 学年数据,
我们计算了一下
中国学生在国际学生占比仅为 20% 左右,平均英国大学国际学生来源超过 100+ 国家
,国际生多样性远高于上述的港校
:
大家之所以感觉“英国挤满中国学生”,
主要体现在部分就业导向型热门专业上。
但 QS 毕竟考察的是整体,而不仅只是某个专业或者只是研究生课程。
美国也是同理,根据最新的《2024 美国门户开放报告》,在 2023-2024 学年,美
国
高校中共有 277,398 名来自中国大陆的学生,占国际学生总数的 24.6%。
即使是中国学生占比最多的美国学校,也仅达到了 17%......
和港校的 80%+ 相比,确实算是非常低的数据了。
并且美国大部分学校本身就会严格控制国际生生源和占比——这一点和 QS 的新增指标都指向了同一个方向。
根据澳大利亚教育部 2023 年 1 至 8 月的数据,
中国学生在澳洲的数量为 154,467 人,在国际学生中占比也大概在 20% 左右。
欧洲的高校就更不用提了,国际学生多样化占比也应该非常高。
应该如何看待“国际生多样性”指标?
在选校时,有些同学会关注
中国学生数量是否过多,国际学生比例是多少,国际化环境是否足够等问题
......然而,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
首先,
“中国学生严选”
的学校都有一些共同特点👇
这些中国留学生所选择的学校多为热门院校,热门专业覆盖广,全球知名度高,教学资源和学术水平有保障,就业认可度 nice。
国际大都市在各个方面都有较为明显的资源优势,因此坐落于纽约、洛杉矶、伦敦等城市的这些院校具有很强的人才吸引力。
完善的学生服务体系(医疗、住宿协助、身心健康、就业辅导等)可以让只身在外的留学生更好更快地适应海外生活。
学校重视并认可中国生源,逐年积累良好的校友人脉与口碑,吸引更多的中国学子入读。
其次,虽然出国(出境)国际化氛围不可或缺,但最终只有中国人最懂中国人:
糖醋排骨、水煮鱼、包饺子、蒸包子.......谁能安抚你的中国胃,还得是咱中国同学!
失恋了考试没发挥好有乡愁了,深夜 Emo 可以找谁安慰?
更别提想玩个狼人杀等等桌游要找谁呢?反正歪果仁有点难理解(我真的试过)
所以,是否要依据这个指标来选择一所高度国际化还是中国学生多的学校,完全是见仁见智,看自己的偏好。
当然,QS 也很有可能不会在今年把新指标加权,
QS 此前也出现过增加新指标先计算为非加权指标的情况:
2023 年, QS 增加了两个未加权的全新指标:
就业成果(0%)
——用于评估学生的就业能力;
国际研究网络(0 %)
——分析国际研究合作和知识转移。
不过等到
2024 年时,
这两个指标就变成了加权指标
,并且同年直接新增了
3 项全新指标:
可持续发展、就业成果和国际研究网络,且全部都是加权指标。
加入新的指标会带来哪些影响?
如果今年新指标(国际生多样性)评分但不加权,而到 2027 QS 再加权,那么低评分学校有可能会
控制不同国籍学生数量,来维持这项指标的分数。
大陆学生占比较大的港校和新加坡高校,也有可能出现在明年的招生中限制内陆学生的招生数量,来平衡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