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温sir讲地缘
以地缘为角度,历史为脉络,沿着先人的足迹,探究缤纷世界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中国国家地理  ·  中国最好吃的肥肠在哪里? ·  昨天  
甘肃省文化和旅游厅  ·  临夏永靖:隐藏在太极湖畔的恐龙大峡谷 ·  昨天  
甘肃省文化和旅游厅  ·  临夏永靖:隐藏在太极湖畔的恐龙大峡谷 ·  昨天  
中国国家地理  ·  这种纳木错,千万别错过 ·  2 天前  
Marine Sedimentology  ·  Science | ... ·  4 天前  
中国国家地理  ·  立春:春到人间草木知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温sir讲地缘

美国的南北问题

温sir讲地缘  · 公众号  · 地理  · 2019-01-09 06:06

正文

大航海时代系列(英美文明)


NO.1023-美国的南北问题


作者:温骏轩

编辑:尘埃 /  主播:兆斌





作为“英美文明2.0版”,美国无疑与英国有着很深的地缘关系。然而将美国视为英国前殖民地的说法并不完全正确。英国为美国所留下的领土遗产,仅限于密西西比河以东地区。由于英国是在美国独立之前的1763年,刚刚通过与法国的战争将殖民线从“阿巴拉契亚山脉”扩张到密西西比河。因此真正为英国深耕的殖民地,是位于阿巴拉契亚山脉与大西洋之间的所谓“北美十三州”(更准确的命名应该是“北美十三殖民地”)。作为独立战争的发起者以及最初的独立者,这片由十三块殖民地可以被称之为 “初代美国”。

阿拉巴契亚山脉


就面积来说,“北美十三州”在美国现有领土中的占比不到9%。然而,以这一面积来淡化“初代美国”之于美国的重要性,同样是错误的。因为考量一片土地是否重要,面积只是一个很次要的因素,否则俄国的地缘属性就将取决于西伯利亚了。对于地缘研究者来说,寻找板块的核心区是首先要做的。

北美十三州


一如在面对同样领土广袤的巴西之时,你一定会有无从下手的感觉,但当遵循“以历史为经,地理为纬”的研究思路,将巴西东南海岸这根地缘主线提练出来,笼罩在巴西身上的迷雾,便很顺利的被一层层的拔开了。


美国之所以成为美国,“初代美国”所生成的基因至关重要。在美国扩张至太平洋,并且将德雷克曾经错过的太平洋海岸,开发成另一条重要经济带之前,濒临大西洋的东海岸地区,是美国唯一的核心之地。

美国灯光图


无论从历史还是现实的角度看,了解“北美十三州”的成长脉络后,对于美国的疑问也就解决了大半。追根溯源的话,我们的目光还可以进一步聚集。“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无论一个国家还是一个文明,都会有一个地理上的起点。对于美国来说,这个起点往往被定位为1622年11月11日,“五月花号”登陆并创建的“普利茅斯”殖民地。

之前的内容中曾经提到,“普利茅斯”并不是英国人在美国建立的第一个殖民地。在此之前,英国至少在美国东南部还建立过一个名叫“詹姆斯敦”的殖民地。在很多关于美国历史的简介中,这个以当时的英国国王“詹姆斯一世”为名的殖民地,往往只是一笔带过。似乎这个殖民地,对美国历史的形成没有造成过实质性影响。

17世纪初英国对北美的开拓


然而情况并非那么简单。透过1861-1865年那场“南北战争”,美国内部存在南、北问题算得上是一个常识了。如果当年这场战争造成了美国的分裂,那么位于南方的“詹姆士敦”,将有很大机会成为“美利坚联盟国”(南北战争时,南方的建立的政权)的历史起点。至于普利茅斯历史地位的确定,更多是因为北方取得了最终的胜利。

这种情况的出现实际是一种常态。一如中央之国同样存在以长江、黄河为代表的南、北地缘差异,而最终源自黄河中上游的“华夏”概念,成为了整个文明的代言者。这并不意味着长江流域进入文明时代的时间点一定晚于黄河流域;亦不代表长江文明在华夏文明形成的过程中,没有发挥重大作用。一切都源于,中国北方在东亚地缘政治结构中的强势地位。既然无论从意识形态还是地缘政治层面,一定程度的“共识”都是统一的基石,那么在中国和美国,政治主导者身份的北方都必将拥有更多的话语权。

中国的南方与北方


任何事情的发生,背后都有其底层逻辑。以地缘这个视角来说,其底层逻辑建立在“地理”,或者说物理环境属性的“自然地理”之上的。中国南北方的概念的形成,表面看是两条大江大河起到了核心作用,但更底层的原因则是气候。

将人类带入文明时代的力量来自于“农业”,亚热带季风气候属性的中国南方,与温带季风气候属性的中国北方,所滋养的主要农作物就有很大差异(今天这种南北差异的代表性作物,分别是稻米和小麦)。秦岭-淮河一线,则被认定为是中国南北方,或者说主气候区的分界线。

在北美中东部地区,同样存在这样一条气候分割线。分割线以北的地区,在气候上被归类为“温带大陆性气候”;以南则属于“亚热带湿润气候”。后者无论在光照时间,还是降水上都要好于前者。鉴于我们现在的目光,只是聚集于“初代美国”所开发的大西洋沿岸地区,这条气候分割线可以进一步简化为一个分割点。不要担心会马上迎来一个艰涩的英文地名,因为这个分割点大家都很熟悉,它就是美国第一大港口及城市——纽约。

美国本土气候类型


不过地理环境层面的分割线,并不是一直与地缘政治分割相完全吻合的,强势一方往往会将政治线向地缘竞争对象领地中推进一点,或者说控制那些过渡地带。比如典型的案例,就是在气候上应属“南方”的,位于秦岭与大巴山脉之间的“汉中”地区。这个地理上的缓冲地带在省一级行政区的归属,当下并不是与之气候更为接近的四川,而是在中国古代地缘政治结构中更据进攻性的陕西。

秦—巴—蜀地缘关系图


美国南北方的地缘政治分割点,大家同样不会陌生,它就是北距纽约200英里的美国首都华盛顿。实际上,华盛顿之所以成为美国的政治中心,本身就是为了平衡南北关系。

美国的南北问题,并非等到南北战争前夕才出现的,而是在英国殖民初期就已经呈现。在美国建国之后,关于“美利坚合众国”的首都应该放在哪里,南、北双方一度争执不下。有鉴于此,身为美国国父的华盛顿建议在南、北交汇的波托马克河下游,建设一座全新的城市充当首都(1791年),并将之命名为“哥伦比亚”。与美洲其它同样的地名一样,这个名称是为了纪念哥伦布的贡献。

在华盛顿去世之后,同样为了纪念他的贡献,刚刚建好的美国首都又被重新命名为了“华盛顿”。不过“哥伦比亚”之名也并未被放弃,由于在美国西北还建制有一个“华盛顿州”(英文名为State of Washington),为示区别,现在我们所称的美国首都“华盛顿”,全称应为“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英文名为Washington D.C.)。

纽约与华盛顿的地理位置


好了,为什么是华盛顿而不是纽约成为美国地缘政治分割点的问题,答案将在后面的内容中逐步揭晓。现在让我们把视线拉回到17世纪初,从源头上探究下这一切到底是怎么发生的。

詹姆斯敦殖民地初建的时间是1607年,但实际上早在伊丽莎白女王决定以“皇家海盗”的形式,从西班牙人手中分一杯羹时,向新大陆进发的英国私掠者们,就已经开始了在美国海岸的探索。然而16世纪80年代的几次尝试,最终都以失败而告终。与德雷克等人在加勒比海的成就相比,此时向北美移民尚不够成诱惑力。

当然,伊丽莎白时代并非没有在美国留下一点痕迹。在征服北美的过程中,英国一开始是将他们开拓的北美殖民地,统称为“弗吉尼亚”。如果你知道伊丽莎白一世除了“海盗女王”的别称以外,还因为终身未嫁被称之为“处女女王”(Virgin Queen),同时英语中的“尼亚”(nia)是“XX之地”意思的话,应该就能够猜到,初探美国的英国航海者是以“弗吉尼亚”之名,向这位英国大航海事业的支持者致敬。只不过“弗吉尼亚”之名,最终并没有成为整个美国的代名词,而只是成为了一个州名。

伊丽莎白一世


1604年,由皇家海盗们主导的“第一次英西战争”结束。英国开始认真考虑在在佛罗里达半岛以北的大西洋岸线,进行战略殖民的问题。为此英国在1606年成立了负责向北美进行移民开拓的特许公司——弗吉尼亚公司。其内部又分为两个独立的操作团队:伦敦公司与普利茅斯公司。前者的开拓区被划定在北纬38度与45度之间。位置从现在的美加边境,向南一直延伸到华盛顿之南的波托马约克河口;后者则获准在北纬34度与41度之间进行开拓。其范围从现在的北卡罗莱纳州南端,向北延伸至纽约。

通过这几个冰冷的数字,细心的你应该已经发现了,这两块殖民区之间有一个重叠的中间区域。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形成一种竞争关系。在这个区域中,任何一家公司在成功殖民后,就将自动获得周边100英里的土地。有趣的是,这个中间区域的两端恰好是刚才我们所确定的美国东部南、北气候分割点,美国的经济中心纽约;以及地缘政治意义上的南北分割点,美国的政治中心华盛顿。如果“普利茅斯公司”与“伦敦公司”当时的这种划分,是美国南、北之争的开端,那么回看这最初的设定,应该是“普利茅斯公司”获得了胜利。

17世纪初英国对北美的开拓


实际情况要比这个推理更复杂一点。两家希望在新大陆获得财富的特许公司,当时没有欲望和能力去想那么远的事。对于它们来说,在这片土地上立足,并发现或者生产能够出口欧洲的商品,是投资这片土地的唯一目的。开发一片陌生的土地,最为紧缺的资源就是人力。这场竞争的关键,在于第一块殖民地争夺。谁能够成功建立第一片殖民地,谁就能够吸引更多移民加入。

为了抢占先机,获得特许的两家公司都在1606年派出了自己的殖民团队。双方都于次年登陆自北美。其中普利茅斯公司,在今缅因州的肯纳贝克河口建立第一块殖民地(位于波特兰以北约40公里);伦敦公司则于将105名移民(不包括路上死亡的将近40人)送至今天弗吉尼亚州东海岸。在这里,移民们寻找到一条河流并将之命名为“詹姆士河”,随之在河口处建立的殖民地,就是“詹姆士敦”了。

在最初的两年斯间,詹姆斯敦的移民完全没有办法自给。仅仅在第一年时间,恶劣的环境及疾病,就让詹姆斯敦损失了一半人口。更为困难的是,随着开拓工作的展开,一些原住民部落开始心生警觉,并试图武力驱逐英国人。

为了保住这块具有象征意义的殖民地,伦敦公司唯有不断招募新的移民,以补充詹姆斯敦的人口。这其中就包括一支1609年,在百慕大群岛附近失事的移民船队。这次计划外事件,帮助英国得到了百慕大这个大西洋中继点。

一直到三年之后,詹姆斯敦的移民才收获了第一批小麦,初步实现了粮食自给。虽然这距离伦敦公司开拓经济作物种植园的目标还有一定距离,但只要能活下去,一切就都有希望。

一个能够让伦敦公司操盘者们窃喜的消息,是普利茅斯公司建立的殖民地,只坚持了不到两年,便不得不被放弃了。此后普利茅斯公司的开拓工作陷入了停滞状态,并没有再建立新的殖民地。抛开所有的政治、经济因素,仅仅从气候环境的角度选择,如果让你去移民的话,你是会选择一块寒冷的地方,还是一片更温暖的土地呢?答案大概率是后者。考虑到普利茅斯公司所获得的土地纬度要更高(意味着更为寒冷并且土地开发的难度更大),其在吸引移民的问题上,天然便已处于劣势。

促成普利茅斯公司退出竞争的直接原因是“烟草”。在登陆北美后的第五个年头(1612年),詹姆斯敦的居民从原住民那里,获得了烟草种子以及相关种植技术。关于烟草为什么具备经济价值,相信已经不用解释了。本质上说,任何能让人成瘾的事物,都具备强经济价值。美洲是烟草的起源地,从气候环境来说,烟草种植需要足够的光照和水资源,但过高的温度同样不利于烟草的生长。简单点说,这是一种适宜在亚热带气候区生长经济作物。

美国本土气候类型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推荐文章
中国国家地理  ·  中国最好吃的肥肠在哪里?
昨天
甘肃省文化和旅游厅  ·  临夏永靖:隐藏在太极湖畔的恐龙大峡谷
昨天
甘肃省文化和旅游厅  ·  临夏永靖:隐藏在太极湖畔的恐龙大峡谷
昨天
中国国家地理  ·  这种纳木错,千万别错过
2 天前
中国国家地理  ·  立春:春到人间草木知
4 天前
上下五千年故事  ·  历史多少事,都在酒局中!
7 年前
智能建筑电气技术杂志  ·  【IBE】“黑科技”丨中国在建第一高楼武汉绿地中心
7 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