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国际金融报
依托国际金融报平台,第一时间为您传递金融资讯,解读金融热点,评点金融趋势。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超短龙补切  ·  大帅晒出3亿账户 ·  昨天  
超短龙补切  ·  大帅晒出3亿账户 ·  昨天  
飞哥带你看市场  ·  维持高位震荡等方向 ·  昨天  
飞哥带你看市场  ·  维持高位震荡等方向 ·  昨天  
国际金融报  ·  70城房价数据出炉!最新解读→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国际金融报

北汽蓝谷,单道变双轨

国际金融报  · 公众号  · 金融  · 2025-02-19 20:06

正文


近日,北汽蓝谷披露公告称,公司拟将中文名称由“北汽蓝谷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变更为“北汽极狐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想要借此强化品牌辨识度及影响力。


更名背后是北汽蓝谷当下的困局。

七年前借壳上市时,“蓝谷”是北汽集团的骄傲,研发端的优势助力其成为“新能源汽车第一股”,与特斯拉比肩。

但短短数年,新能源汽车市场变天,北汽蓝谷风光不再,急需标杆产品破局。 这一重任显然被放在了自主品牌极狐身上,其能否带领北汽蓝谷重回往日荣光,仍需时间检验。

吴典 摄


加码增程


更名之前,北汽蓝谷一直在推进一件事情,即将可用资金调向极狐和享界,其中极狐的方向是加码增程车,享界则侧重于产品升级开发。

被调整用途的资金来自2023年的定增融资,当时北汽蓝谷共募得资金约60.3亿元(扣除不含税发行费用后的实际募资净额)。按原计划,这些资金将用于6个项目,但考虑到市场需求、经济效益、资金使用效率及项目进展情况等因素,公司拟调整部分项目资金的用途。

具体来看,由于原计划中的“ARCFOX 阿尔法 T 车型升级改款项目”“整车产品升级开发项目”“研发与核心能力建设项目”中的部分项目已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因此拟对这部分项目进行募投项目结项。

而对于上述三个项目中的部分其他细分项目,北汽蓝谷将终止或放缓投入。例如“ARCFOX 阿尔法 T 车型升级改款项目”中包括三款 ARCFOX 品牌阿尔法 T 纯电动车型整车产品升级开发,其中两款,剩余一款则将终止开发;再如“整车产品升级开发项目”中涉及三款 ARCFOX品牌 N61 纯电动车型整车产品升级开发,其中一款亦将终止开发……

根据变更计划,这些所对应的资金将重新投入两个方向,其一是向两个原定项目追加额度,分别为“面向场景化产品的滑板平台开发项目”“ARCFOX 阿尔法 T5 车型升级改款项目”;其二是包括“ARCFOX阿尔法 T5升级改款项目(增程)”“ARCFOX 阿尔法 S5 车型升级改款项目”“享界车型项目”“MPV 车型开发项目”在内的新项目。

其中“ARCFOX阿尔法T5升级改款项目(增程)”为阿尔法 T5增程车型的升级开发,总投资额度约3.48亿元,拟使用募集资金2亿元;“ARCFOX阿尔法S5车型升级改款项目”涉及阿尔法 S5纯电及增程车型,投资总额约6.24亿元,拟使用募集资金3.5亿元;“享界车型项目”则包括3款产品的升级开发,总投资额达到55.32亿元,拟使用募集资金7亿元。

一个现象是,北汽蓝谷在近期明确回应投资者,称目前享界增程版车型正在有序开发中,还表示2025年将实现从纯电单动力到纯电增程双轨的产品阵容,“公司拥有增程技术的研发能力和技术储备,极狐增程产品会在后续产品规划中陆续上市”。

结合募资用途的变更信息来看,公司想要加码增程车的意图已经昭然若揭,主攻纯电的极狐和享界都将切入增程车赛道。


主力品牌失守


不同于传统油车需要通过增程、插混来逐步向纯电车过渡,北汽蓝谷其实极具电车基因,其成立于2009年的子公司北汽新能源是国内新能源乘用车的首批“玩家”。

根据公开信息,早在2011年,北汽新能源就正式下线了首款纯电动汽车E150EV,之后又相继推出了EC系列、EX系列、EU系列等多个细分市场产品。

后来,其抓住网约车市场发展红利,通过与滴滴等出行平台合作,北汽新能源迅速发展。根据东兴证券数据,2013年至2017年,北汽新能源累计销量已经超过18万辆,位列纯电动汽车市场保有量第一名。截至2017年11月,其纯电动车销量仅次于特斯拉的89013辆,位居全球第二。

那几年的高歌猛进给了北汽集团勇气,2018年的一场发布会上,时任北汽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徐和谊直言“北汽就是走新能源化创新之路,燃油车不玩了”。他甚至还公开表示,除特种车、专用车以外,2020年北汽集团将率先在北京市全面停止自主品牌传统燃油乘用车的销售,到2025年在中国境内全面停止生产和销售自主品牌传统燃油乘用车。

于是,后来的北汽蓝谷就一直奔走在纯电车的路上,其推出了自主品牌极狐,并与华为合作加码智能出行。

2020年,极狐首款量产车型阿尔法T上市,次年上新了阿尔法S,2022年又推出阿尔法S华为HI版。这些新品没有得到市场的广泛接纳,因技术与宣发不同步、车款投入滞后等问题,极狐在2021、2022年仅销售了0.6万辆、1.3万辆。

几乎同一时间,网约车市场也逐步趋于饱和,多重因素导致北汽蓝谷慢慢被同行甩在了身后。2020年—2023年,北汽新能源全年销量分别为2.59万辆、2.61万辆、5.02万辆和9.22万辆,较2019年时的15.06万辆相差甚远。


破局之举


销售端疲软也带动业绩变化。

拉长时间轴来看,2018年、2019年是北汽蓝谷业绩表现最好的两年,分别实现营收180.91亿元、235.89亿元,对应归母净利润0.73亿元、0.92亿元。

此后其财务指标急转直下,2020年营收锐减至52.72亿元,归母净利润由盈转亏,为-64.82亿元。

这种亏损局面至今仍未得到改善。2024年,北汽蓝谷预计归母净利润亏损65亿至69.5亿元。算下来,2020年至2024年的五年时间里,北汽蓝谷累计亏损至少达到290亿元,平均每年亏损超58亿元。

上述数据也意味着,对于北汽蓝谷而言,卖车并不是一门赚钱的生意。信达证券在一则研报中指出,上半年北汽蓝谷实现销量2.8 万辆,其中第二季度单季销量为1.8万辆,单车亏损8.69万元,环比减亏1.35万元。

现金流的情况似乎更严峻。近年来,北汽蓝谷账面货币资金一直无法覆盖短债(短期借款+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截至2024年9月末,公司拥有货币资金37.16亿元,可对应短债规模已经达到77.43亿元。

为了“补血”,上市后北汽蓝谷又进行了三次定增融资,分别募得资金10.34亿元、54.5亿元、60.3亿元,若算上2018年借壳上市那一次,公司累计募资规模已经超过410亿元。另外,2018年至2023年,北汽蓝谷还合共收到了约104.93亿元的政府补贴。

这种情况显然不健康。为了扭转局面,北汽蓝谷加深了与华为的捆绑,于2024年8月推出对标宝马5系、奥迪A6、奔驰E级等高端豪华轿车的享界S9。

根据鸿蒙智行数据,2024年,鸿蒙智行全年累计交付444956辆,其中享界S9交付7494辆,8月至12月的月均交付为1594.8辆,份额占比并不高。

截至2025年1月,享界S9交付643辆,不及2024年9月的2169辆。

当前的局面来看,无论享界还是极狐,似乎都无法扭转当前的局面,加注增程车或许已经是北汽蓝谷不得不为的一步。



记者 吴典

文字编辑 孙婉秋

版面编辑 孙霄

—— / 好文推荐 / ——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