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内外企业的创新之路上,我们既要做领航人,也要做指路者。”
盛夏里的苏州独墅湖,轻烟淡水、垂柳拂面,一派 温柔而又热烈的江南风光。在这个万物生长的季节里,记者有幸与一家国际知识产权服务明星机构——智慧芽信息科技(苏州)有限公司相约于独墅湖畔,分享智慧芽团队过去一年里的那些精彩回忆。
提及“智慧芽”(PatSnap)的大名,国内外知识产权界人士想必都不会感到陌生。自2007年于新加坡创立以来,智慧芽已经形成了以知识产权信息化软件产品为业务核心,以知识产权人才培养、知识产权咨询服务和知识产权定制化解决方案为业务支撑的知识产权全产业链业务模式。智慧芽旗下的专利数据库、专利地图、专利分析系统、化学数据库、专利管理系统等工具等产品和服务,已得到了全球50多个国家超过5000家客户的青睐。
2010年,智慧芽将目光投向更广阔的中国市场,并把总部迁到了苏州。进入中国市场后,智慧芽稳步向前,打出了属于自己的一片广阔天地,建立起了良好的品牌口碑,积累了涵盖法律、汽车、通信、电子、互联网、机械重工和生物制药等多个行业的1500多家客户。过去的一年里,智慧芽又完成了几个意义重大的“小目标”:公司完成了C轮融资,并荣获2016年度“中国杰出知识产权服务团队”称号。而在今年九月份的中国专利年会(CPAC)上,智慧芽也作为白金赞助商闪亮登场。光彩之下,鲜有人知的是,作为国际知名知识产权服务机构的智慧芽在扎根中国之初,也不得不面临种种困局。记者不禁好奇:进入中国市场短短七年的时间,智慧芽团队究竟是用怎样的智慧与汗水,将“智慧芽”这棵小芽浇灌成了参天大树呢?
在进入中国市场前,智慧芽在新加坡已是小有名气,包括新加坡知识产权局,新加坡最大的科研机构新加坡科技研究局(A*STAR)等在内的众多知名企业和机构都在使用其产品。早在2010年,智慧芽就顺利地拿到了新加坡本地投资机构Accel-X的一笔风险投资资金。然而,转战中国市场的智慧芽一开始却遭遇了水土不服--当时,国内企业普遍比较缺乏专利意识,对专利数据库等专利信息产品的认知度也不高,遑论接受和使用智慧芽的产品了。智慧芽过去的辉煌成绩,在中国市场似乎瞬间失去了意义。
再次面临着从零开始的局面,智慧芽团队并未气馁。团队成员们说道:“困难面前,我们一直都有克敌制胜的法宝,那就是我们的企业核心价值观第一条:用户第一。在进入中国市场前,我们就始终坚持专注于客户、专注于产品的用户体验,注重客户的参与,要求每一位团队成员在做产品时,都要想用户所想、急用户所急,打造行业内最人性化的产品,为客户带来最贴心实效的服务。为了适应中国客户的需求、赢得中国客户的信任,在产品设计研发的过程中,我们会特意先做出设计雏形,由市场人员从客户处取得反馈,基于用户的反馈不断精雕细琢、精益求精,并及时向客户做出回复。”
细致贴心的浇灌,护佑着智慧的嫩芽茁壮成长。智慧芽团队推出的一系列简单、易用、人性化的产品,让他们成功收到了来自一家深圳企业的首笔订单。七年过去,团队成员们依然对这“第一桶金”记忆犹新:“这个单子金额不大,但却让我们了解到了用户真正关心什么,而我们的产品又给用户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自此,智慧芽开始在中国市场上开疆拓土。团队成员告诉记者,目前,智慧芽在国内的客户许多都是大型跨国集团、国有和民营上市企业、律师事务所、代理机构、知名高校及政府主管部门,如中国移动、蒙牛集团、中石化、上汽集团、北京大学以及包括中科院应用物理研究所、中科院光机所等在内的多个国家级科研院所。智慧芽倾力打造的简单实用、人性化的专利检索、分析、管理平台,为客户提供了专利运营的一站式解决方案,得到了客户的一致赞誉。
智慧芽团队的出色成绩,为公司安上了腾飞的双翼。2014年,智慧芽获新加坡淡马锡集团和Accel-X A轮融资;紧接着,2015年智慧芽又迅速完成B轮融资,并在全球知识产权生态大会上被评为“2015年度IPR新锐机构”;而在过去的2016年里,智慧芽又完成由红杉资本领投、雷军和许达来共同创立的顺为资本跟投的C轮融资。几轮大规模融资,一步步巩固了智慧芽在全球市场上的地位。而谈及这几笔重要融资,团队成员们却并表现得十分谦逊。他们说道:“智慧芽能得到资本市场的认可和重视,离不开我们目前所处的市场和政策环境的发展需求。早在2008年6月,国务院就颁布了《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把知识产权战略提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随后又陆续出台了相关政策,使得全社会都开始关注起知识产权问题。从此,中国的知识产权市场便进入了快速增长阶段,智慧芽的蓬勃发展可谓恭逢其时。当时,国内外企业在科技研发上的投入都非常大,但很多企业投入的研发经费却效率低下、浪费惊人,这就对专利信息的高效利用提出了要求。智慧芽抓准时机,打造了一支非常国际化的团队,又着力培养自身的研发能力、推出优质的产品,以满足不断增长的市场需求。‘好风频借力,送我上青云’,智慧芽能有今天的成绩,首先还要归功于良好的大环境。这一次我们成为专利年会的白金赞助商,也是希望尽可能多地将智慧芽的品牌和特色展示出来,和其他企业携手并力,为回报市场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每一个成功的大公司背后,都有一支优秀的大团队。截至2016年底,智慧芽全球员工已超过600人,其中中国团队超过400人,70%是技术研发人员。除苏州总部外,智慧芽在北京、上海、伦敦、新加坡、洛杉矶等地均设有分公司。
公司全球化进程的进一步加速,对公司的业务布局、机构设置、制度建设及人员配置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不过,智慧芽团队对此倒显得信心满满:“目前,知识产权领域的公司基本上还都有一个重点市场,在美国做得好的企业很难进入中国市场,在日本做得好的机构也很难去开拓中国和美国市场;同样,在本土的机构往往也只专注于中国市场。对于世界上的绝大多数公司来说,‘全球化’或许是公司发展到一定阶段时才会考虑的战略。但在这方面,我们有自己特别的优势。智慧芽创始团队是由分别来自新加坡、中国和欧洲的创始者构成的,现在公司更是拥有来自20多个不同国家的员工。我们在全球化方面的起步就非常早,也已经建立起了一定的竞争壁垒。正是这种‘混血’基因,让我们的市场视野更加开阔和立体。我们完全可以自信地说,全球化元素在智慧芽诞生之初便已扎根在公司和团队之中,今后我们的市场战略布局也将进一步国际化、全局化。”
来自五湖四海的员工们,是智慧芽全球化战略的成功基石。但可以想见的是,这样一支多元化的团队内部,必然也会存在巨大的文化差异。对于这一问题,团队成员们的回答显得颇有心得:“跨文化管理中最重要的是公司价值观统一,即每位员工无论来自何处、生长于何种文化中,都能对公司的愿景和使命有统一的认知,这是我们选拔捏合团队的基础。此外,我们还强调在团队内部建立高度互信,从人性本善出发,相信员工即使偶尔犯错,其出发点也是为了公司的利益。正是这种互信、宽容的氛围,使得我们的团队成员们能够跨越文化间的隔阂,亲密无间。”
“为了弥合文化背景不同可能带来的理解分歧和冲突,我们特别设置了跨文化交换项目。每个月,不同业务部门都会安排其他国家的同事来中国工作一段时间,而中国的同事也会被派往海外。和一般跨国公司的海外交换机制不同,我们的交换项目从不局限于开开会、分享经验,而还会让异域同事跟随本地团队一起去拜访客户、参与产品研发团队交流等,将其‘淹没’在日常的工作流里面,让员工间的接触变得主动而鲜活。此外,我们还鼓励每支小团队定期组织员工分享自己的‘Lifeline’:大到人生中遇到的挑战,小到日常生活中的趣事,这些工作之外的生活展示,能帮助员工发现彼此更有人情味的一面,从而促进团队整体的和谐无间。我们始终谨记,失去了统一与和谐的多元化团队,是没有战斗力的。”
经历了多年来的高速发展,智慧芽在专利行业内已拥有了很高的地位与影响力。谈及未来,智慧芽团队壮志不改:“尽管已经做出了一定的成绩,但我们不会仅仅满足于做行业参与者。未来,我们希望能够以我们的‘新专利观’开风气之先,积极引领专利行业的发展潮流。传统的专利观视专利为一种保护个人或公司技术成果的竞争壁垒,往往会导致企业自身大量的创新成果被束之高阁,造成知识产权资源的巨大浪费。而‘新专利观’则强调由防御意识转变为开放式创新,由‘专利垄断’转变为寻求合作与共赢。当企业以开放的眼光和心态去发现和利用世界各地已有的知识资源时,创新将变得更加高效。正如本届专利年会的主题‘专利,助推实体经济发展’所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和传统产业的升级都离不开对专利的重视和合理运用。作为本届专利年会的白金赞助商,我们既欣喜于市场的潜力无限,又深感责任重大。”
“如果说‘新专利观’是一个总体的、长期的美好愿景,‘为科技创新指路’就是我们的一个现实的目标。我们将始终致力于为创新者提供强大又易用的专利工具,帮助客户从专利中获取有价值的信息,从而助力客户确定重要技术发展方向、加速专利商业化、加快研发进度,让创新尽可能更高效、更成功,最终提高客户在行业内的核心竞争力。在国内外企业的创新之路上,我们既要做领航人,也要做指路者。”
“今天,全球科技创新在不断加速,经济领域内的国界也正变得越来越模糊。我们相信,将来企业的竞争会是在创新领域内的竞争,而未来的创新,也一定是越来越开放、协作、国际化的。中国未来经济的增长,也必当仰赖于科技创新驱动下的全球化,这是不可阻挡的大趋势。作为专利行业内发展最快的、最国际化又能做到本土化的服务团队之一,我们相信智慧芽一定能在未来的全球市场上深耕力拓、纵横驰骋。”
作者:张翼翔 China IP
来源:《中国知识产权》杂志总第127期
《知产观察家》
一档全新的知识产权行业对话式新闻评论节目
第五期:
听杜颖、余晖聊聊“红罐”被共享——王老吉与加多宝的“爱恨情仇”
↓↓↓↓↓点下方“阅读原文”查看更多《中国知识产权》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