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作者:紫苏
根理论作为一种质性研究方法,源于1967年芝加哥大学巴尼·格拉泽和哥伦比亚大学安塞尔姆·施特劳斯两位学者的一项共同研究。它在质性研究的基础上产生,其突破点是把认识论批评与行动的实践准则相结合,提出质性分析系统化拥有自己的逻辑后,是能够产生理论的。
该研究方法在当时的社会学领域产生了极大的影响,随后,越来越多的学者纷纷加入扎根理论的研究和实践,使得该研究方法在心理学、管理学、医学等诸多学科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下图是扎根理论的具体操作步骤
扎根理论自上世纪末陈向明老师介绍到中国,已经经过20多年的发展,现在的应用情况如何?通过选择 2000—2016 年间CNKI收录的相关文献作为样本,利用citespace软件和文献计量学对国内扎根理论研究的现状进行总结。
CiteSpace是美国德雷克赛尔大学(Drexel U-niversity)陈超美教授(美籍华人)于2004年应用Java语言开发的一款信息可视化软件,它主要基于共引分析(cocitation analysis)理论和寻径网络算法(pathfinder network scaling } PF一NET)对特定领域文献(集合)进行计算,以探究领域或学科演进的主要路径及知识拐点,进而分析学科演化机制,对学科发展前沿做出合理预测。此外,本文也利用Microsoft Office Exce12007进行部分图表的绘制。
检索条件: 核心期刊=Y或者CSSCI期刊=Y并且年 between (2000,2016 and 主题=扎根理论 and (精确匹配)
二、数据的分析情况
( 一) 基于文献计量学的统计分析
国内学术界关注质性研究始于陈向明老师,陈向明老师在上世纪90年代以后发表了一系列介绍质性研究方法的期刊论文。再之后的发展历程中,质性研究的范围越来越广。在2000年以来,CNKI搜索到的文献也主要是以陈向明老师对质性研究的方法介绍,对其应用型的文章鲜有。
根据扎根理论的期刊论文数量可以将扎根理论在中国的发展划分为3个时期。
第一阶段是初始探索阶段,在初始探索阶段,这一时期的论文数量是11篇。分别是经济类3篇,医学类2篇,教育学类4篇,文学1篇,心理学1篇。
第二个阶段是平稳上升时期,这一时期的论文发表数量是156篇。在这一时期,应用最多的是经济管理学领域和教育学领域,其他的领域缓慢发展,同时又有新的学科领域尝试着用这一新方法进行研究。新出现的领域主要是情报学、新闻与传媒、政治学、人口学等领域。文学和心理学依然在缓慢增加。
第三阶段是快速发展阶段,这一阶段共搜索得到755篇文献。在这一时期,扎根理论在经济类的管理类中得到的广泛的应用,其发文数量占到一半以上,教育学中的应用数量增加,但是所占比重下降。其他学科和第二时期相比,论文数量也逐步增加,学科领域更加广泛。在这一时期,建筑科学工程、公安学、安全科学与防治危害、环境科学与资源利用等领域也开始运用扎根理论进行研究。工学领域是这一时期新出现的领域。比如严玲、祝丽娟和邓娇娇合作的《基于扎根理论的工程管理类本科工作坊能力标准构建研究——以招投标和合同管理工作坊为例》,尹贻林、董宇、王垚合作的《工程项目信任对风险分担的影响研究:基于扎根理论的半结构性访谈分析》。
与此同时,扎根理论在硕博论文中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2002年西北师范大学的杨建是第一个以质性研究的扎根理论为方法进行的研究,其题目为《中学教师应用信息技术态度的质的研究》。金美福的论文《教师自主发展论》论文中运用了三中研究方法:社会学的网络分析法以及现象学的接近问题式和扎根理论,这是博士后论文中首次出现扎根理论方法。马和明的博士论文《社会化危机及其出路——关于中国人社会化模式的一项教育社会学研究》中运用了扎根理论。根据硕博论文的发文数量也可以将其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初始探索阶段,这一阶段的硕博论文数量一共是23篇,其学科分布和期刊论文相似。第二个阶段是平稳上升时期,这一阶段的硕博论文数量一共是235篇,第三个阶段是快速增长时期,这一阶段的硕博论文数量是972篇。
根据一项调查,国外的扎根理论研究的学科领域分布和国内略有差异。国外应用最多的是医学领域,占比为37.6%,其次是心理学,占比是21.5%,管理学,占比13%,社会学,占比11.5%,教育学,占比9.6%。
国内应用范围最广的是管理学和经济学,其次是教育学。在社会学、情报学、旅游学以及工学领域。国内外的差异,可能是由于最早引入领域的不同、地域文化差异、研究时限长短等多方面因素所造成的。
通过对基金资助机构进行分析,发现2000年到2016年扎根理论发表的期刊论文,标注基金资助的机构共有870篇。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的文献数量占比76%,占了一半以上。位列第三的是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其资助的文献数量是23篇,排名第四位的是高等学校博士点学科专项科研基金,其资助的文献数量是19篇。排名第五位的是跨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其资助的文献数量是13篇。其他类型包括各个省份的自然科学基金和软科学研究计划。美国福特基金资助的文献数量是2篇。
其中排在前五位的是南开大学、武汉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和清华大学。通过下图的统计可以发现,运用扎根理论的研究机构集中在东部地区的985高校。其中南开大学的论文文献数量是38篇,武汉大学的论文文献数量是27篇,西安交通大学的论文文献数量是25篇,大连理工大学是23篇,清华大学是22篇。
通过查阅这五所院校的文献情况,可以得到下表:
扎根理论发文数量前五所机构研究情况表
发文机构
| 研究主题 | 学科分布 |
南开大学 | 国际化战略、品牌、管理创新、企业、旅游诚信、情报学、图书馆、女博士…… | 经济学、管理学、图书馆学、情报学 |
武汉大学 | 跨国并购、山寨模式、品牌、文化传播、消费者、义务教育、旅游民生、 | 管理学、新闻学、教育学、旅游学 |
西安交通大学 | 企业战略、学校政策、本土领导者,大龄未婚男青年、城市社区老人、维稳关口 | 管理学、人口学、教育学、行政学等 |
大连理工大学 | 企业、逆向创新、消费者 | 经济学、管理学 |
清华大学 | 心理咨询、社会分层、企业战略、商业模式、组织认同 | 心理学、社会学、管理学 |
其中,教育学应用比较多的机构是北京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等师范类院校,这个学校的重点学科的分布也是一致的。
(二)基于citespace的分析情况
>>>>1.代表性学者分析
在citespace中将网络节点、阈值设置好,选择发文2篇以上的作者,可以得到下图。可以看得出,节点越大,作者的名字越大,该作者在本领域的贡献越大。其中发表文献数量在5篇以上的学者有马耀峰、严玲、贾旭东、苏敬勤。发表文献在4篇以上的作者有王璐昊、陈万民、高超民、王林、李娜、邓娇娇、席酉民和刘波。发表文献3篇以上的学者有8位。
根据citespace中作者的时序图分析,高耀民在2006年时开始运用扎根理论,高超民是在2016年是开始在研究中使用扎根理论。其他的学者在2010年之后逐渐增加,这和扎根理论在2010年以后进入快速发展阶段有关。高耀民是陕西师范大学旅游学教授,其关注的范畴是扎根理论在旅游学中的应用。贾旭东是兰州大学管理学院教授,其关注的领域是扎根理论在管理学中的应用。严玲是天津理工大学管理学院教授,其关注的主要是扎根理论在工程管理中的应用。
此外,从图谱中可以看出节点之间的连线较少,显示着本领域作者之间的合作不紧密,现有学者合作的主要类型以人脉中的“学缘”关系为主,具体的呈现形式是师生联合和同事联系,现有已研究项目为驱动的跨区域和跨学校的“地缘”结合。
在上文中做了机构的分析,在citespace的机构分析时序图中可以看出,南开大学商学院是国内较早把扎根理论应用在管理学领域中的。其发文献数量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南开大学商学院、大连理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院以及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天津大学商学院、西安交通大学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东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以及大连理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部等是在2010年以后对扎根理论的应用逐渐增多。
在教育学领域内,北京大学教育学部的发表文献数量最多,其他紧随其后。
根据学院的突发性检测发现,同济大学在2012年~2013年发文献较多,在之后的数量减少。天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部是在2014年之后文献突然增加。《基于扎根理论的科技创新政策效果后评估分析——以上海109家企业调研问卷文本为数据基础》这是同济大学在2012年发表的第一篇关于扎根理论的文献。
采用citespace软件中的聚类分析功能,对扎根理论研究中的关键词进行聚类分析,结果显示,模板值(Modularity,Q值)为0.5346,平均轮廓值为(silhouette,S值)为0.702,依据特定标准,Q值在0~1之间,S值大于0.3,表明此次聚类分析出来的结果是显著的。
种类#0位最大类,是质化研究,有48篇文献组成,其关键词有扎根理论、质化研究、研究方法和分析框架等;种类#1,位第二大类,共有21篇文献,其关键词主要有质性研究、陈向明、生成理论、中国教育研究。种类#2位第三大类,影响因素,其关键词主要有影响因素,多案例研究等;种类#3位第四大类,商业模式,其关键词为商业模式、理论模型以及孵化器等。
有关键词的时序图可知,在2006年以前,扎根理论是主要的研究范畴,在2006到2010年之间,主要是影响因素、定性研究、产业集群以及商业模式的研究。在2010年以后,主要是商业案例的开发和多案例研究。
三、关于扎根理论的一些重要文献资料
作者 | 题目 | 期刊 |
陈向明 | 教育研究中访谈的回应技(艺)术 | 教育科学,1998 |
陈向明 | 教育研究中访谈的倾听技(艺)术 | 教育理论与实践,1998 |
陈向明.
| “质的研究”中研究者的个人倾向问题 | 教育研究,1998 |
陈向明 | 质的教育研究中研究问题的界定[J]. | 教育评论,1999 |
陈向明 | 资料的归类和分析[J]. | 社会科学战线,1999, |
陈向明 | 什么是“行动研究 | 教育研究与实验,1999 |
陈向明 | 扎根理论的思路和方法 | 教育研究与实验,1999 |
陈向明 | 从一个到全体——质的研究结果的推论问题 | 教育研究与实验,2000 |
陈向明 | “本土概念”分析 | 外语教学与研究,2000 |
陈向明 | 社会科学中的定性研究方法 | 中国社会科学,1996 |
陈向明 | 定性研究方法评介 | 教育研究与实验,1996, |
陈向明 | “质的研究”中研究者如何进入研究现场 | 高等教育研究,1997, |
陈向明 | 质的研究中的“局内人”与“局外人” | 社会学研究,1997, |
陈向明 | 研究者个人身份在“质的研究”中的作 | 教育研究与实验,1997 |
陈向明 | 访谈中的提问技(艺)术[J] | 教育研究与实验,1997 |
(二)扎根理论的相关书籍
1.Kathy Charmaz著;颜宁,黄永光,吴欣隆译.建构扎根理论[M].五南图书出 版股份有限公司.2009.
2.(英)卡麦兹(Charmaz K)著;边国英译.万卷方法 建构扎根理论 质性研 究实践指南 中文版[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17.
3.朱丽叶·M.科宾(JulietM.Corbin),安塞尔姆·L.施特劳斯 (AnselmL.Strauss)著.质性研究的基础 形成扎根理论的程序与方法[M].重 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15.
4.巴尼 G·格拉泽著;费小冬译.扎根理论研究概论自然呈现与生硬促成[M].社会学出版社.2009.
5.Anselm Strauss,Juliet Corbin原著;吴芝仪,谬梅花译.质性研究入门 扎根理论研究方法[M].涛石文化事业有限公司.2001.
6.贾旭东.虚拟政府视域下的公共服务外包 基于中国城市基层政府的扎根理论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6.
7.刘世闵李志伟.质化研究必备工具——NVivo10之图解与应用[M].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2016
8、罗伯特·K.殷著.案例研究 设计与方法 原书第5版[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17.
9、.陈向明主编.在行动中学作质的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
10、陈向明著.旅居者和“外国人” 留美中国学生跨文化人际交往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11、陈向明著.质的研究方法与社会科学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12、学君、白洪谭主编.质化研究理论与方法——中国质化研究论文精 选集[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6.
1.陈向明. 扎根理论的思路和方法[J]. 教育研究与实验,1999,(04)
2.李志刚,李兴旺. 蒙牛公司快速成长模式及其影响因素研究——扎根理论.论研究方法的运用[J]. 管理科学,2006,(03)
3.贾旭东,谭新辉. 经典扎根理论及其精神对中国管理研究的现实价值[J]. 管理学报,2010,7(05)
4.王建明,王俊豪. 公众低碳消费模式的影响因素模型与政府管制政策——基于扎根理论的一个探索性研究[J]. 管理世界,2011,(04)
5.刘良华. 教育叙事研究:是什么与怎么做[J]. 教育研究,2007,(07)
6.李燕萍,侯烜方. 新生代员工工作价值观结构及其对工作行为的影响机理[J]. 经济管理,2012,34(05)
7.孙晓娥. 扎根理论在深度访谈研究中的实例探析[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1(06)
8.王建明,贺爱忠. 消费者低碳消费行为的心理归因和政策干预路径:一个基于扎根理论的探索性研究[J]. 南开管理评论,2011,14(04)
9.王璐,高鹏.扎根理论及其在管理学研究中的应用问题探讨[J]. 外国经济与管理,2010,32(12)
10.周江华,仝允桓,李纪珍. 基于金字塔底层(BoP)市场的破坏性创新——针对山寨手机行业的案例研究[J]. 管理世界,2012,(02)
11.王锡苓. 质性研究如何建构理论?——扎根理论及其对传播研究的启示[J]. 兰州大学学报,2004,(03)
12.张红霞,马桦,李佳嘉. 有关品牌文化内涵及影响因素的探索性研究[J]. 南开管理评论,2009,12(04)
13.吴先明,苏志文. 将跨国并购作为技术追赶的杠杆:动态能力视角[J]. 管理世界,2014,(04)
14.白长虹,刘春华. 基于扎根理论的海尔、华为公司国际化战略案例相似性对比研究[J]. 科研管理,2014,35(03)
15.杨静,王重鸣. 女性创业型领导:多维度结构与多水平影响效应[J]. 管理世界,2013,(09)
1.陈向明. 扎根理论的思路和方法[J]. 教育研究与实验,1999,(04)
2.李志刚,李兴旺. 蒙牛公司快速成长模式及其影响因素研究——扎根理论研究方法的运用[J]. 管理科学,2006,(03)
3.贾旭东,谭新辉. 经典扎根理论及其精神对中国管理研究的现实价值[J]. 管理学报,2010,7(05)
4.王建明,王俊豪. 公众低碳消费模式的影响因素模型与政府管制政策——基于扎根理论的一个探索性研究[J]. 管理世界,2011,(04)
5.刘良华. 教育叙事研究:是什么与怎么做[J]. 教育研究,2007,(07)
6.李燕萍,侯烜方. 新生代员工工作价值观结构及其对工作行为的影响机理[J]. 经济管理,2012,34(05)
7.孙晓娥. 扎根理论在深度访谈研究中的实例探析[J].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1(06)
8.王建明,贺爱忠. 消费者低碳消费行为的心理归因和政策干预路径:一个基于扎根理论的探索性研究[J]. 南开管理评论,2011,14(04)
9.张敬伟,马东俊. 扎根理论研究法与管理学研究[J]. 现代管理科学,2009,(02)
10.黄敏学,李小玲,朱华伟. 企业被“逼捐”现象的剖析:是大众“无理”还是企业“无良”?[J]. 管理世界,2008,(10)
11.刘方琳,张力为. 运动员心理疲劳的定性探索[J]. 体育科学,2004,(11)
12.王璐,高鹏.扎根理论及其在管理学研究中的应用问题探讨[J]. 外国经济与管理,2010,32(12)
13.苗学玲,保继刚. “众乐乐”:旅游虚拟社区“结伴旅行”之质性研究[J]. 旅游学刊,2007,(08)
14.胡雁. 质性研究[J]. 护士进修杂志,2006,(09)
15.赵宇翔,朱庆华. Web2.0环境下影响用户生成内容的主要动因研究[J]. 中国图书馆学报,2009,35(05)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查看更多精彩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