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历史研习社
顺时针研究历史,逆时针解毒世界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高校人才网V  ·  淮南师范学院2025年公开招聘高层次人才预公告 ·  3 天前  
铅笔道  ·  北京杀出超级独角兽:一把融资10亿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历史研习社

这195件顶级文物禁止出境!

历史研习社  · 公众号  ·  · 2019-01-24 18:01

正文


国家文物局在2002年、2012年和2013年共计发布三批禁止出境展览文物目录,共计195件(组)。这些文物被民间认为是中国国宝,而实际上它们所代表和承载的内容比国宝更多。是一条我们回溯中国历史的脉络。通过这件器物我们可以回溯二三十年代中国仰韶文化考古的历程,去回溯中国早期群星璀璨文化的发展历程。作为195-I-1文物,这是它带给我们的启示!


此篇图文收集于朋友圈,在此对整理者的执着与付出表示敬意与感谢。


| 第一批 |


2002年1月18日,国家文物局印发《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目录》, 规定64件(组)珍贵文物为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的文物。


名称

时代

出土地点

出土时间

现藏

彩绘鹳鱼石斧图陶缸

新石器时代

河南省汝州市

1978

中国国家博物馆

陶鹰鼎

新石器时代

陕西省渭南市

1958

中国国家博物馆

后母戊鼎(旧称 司母戊鼎

河南省安阳市

1939

中国国家博物馆

利簋

西周

陕西省西安市

1976

中国国家博物馆

大盂鼎

西周

陕西省宝鸡市

清道光初年

中国国家博物馆

虢季子白盘

西周

陕西省宝鸡市

清道光年间

中国国家博物馆

凤冠

北京市昌平县

1957

中国国家博物馆

嵌绿松石象牙杯

河南省安阳市

1976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西周晋侯苏钟 (一套 16 件)

西周

山西省曲沃县北赵村

1992

上海博物馆 、山西博物馆各收藏一半

大克鼎

西周

陕西省宝鸡市

1890

上海博物馆

太保鼎

西周

山东省梁山

19 世纪中叶

天津博物馆

河姆渡出土朱漆碗

新石器时代

浙江省余姚市

1977

浙江省博物馆

河姆渡出土陶灶

新石器时代

浙江省余姚市

1977

浙江省博物馆

良渚出土玉琮王

新石器时代

浙江省余杭县

1986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水晶杯

战国

浙江省杭州市

1990

杭州市博物馆

淅川出土铜禁

春秋

河南省南阳市

1978

河南博物院

新郑出土 莲鹤铜方壶

春秋中期

河南省郑州市

1923

原物为一对,一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另一件藏于河南博物院

齐王墓青铜方镜

西汉

山东省淄博市

1980

淄博博物馆

铸客大铜鼎

战国

安徽省寿县

1933

安徽博物院

朱然墓出土漆木屐

三国(吴)

安徽省马鞍山市

1984

马鞍山市博物馆

朱然墓出土贵族生活图漆盘

三国(吴)

安徽省马鞍山市

1984

马鞍山市博物馆

司马金龙墓出土漆屏

北魏

山西省大同市

1965

山西博物院

娄睿墓鞍马出行图壁画

北齐

山西省太原市

1979

山西省考古研究所

涅槃变相碑

-

-

山西省博物馆

常阳太尊石像



山西博物院

大玉戈

湖北省武汉市

1974

湖北省博物馆

曾侯乙编钟

战国

湖北省随县

1978

湖北省博物馆

曾侯乙墓外棺

战国

湖北省随县

1978

湖北省博物馆

曾侯乙青铜尊盘

战国

湖北省随县

1978

湖北省博物馆

彩漆木雕小座屏

战国

湖北省江陵县

1965

湖北省博物馆

红山文化女神像

新石器时代晚期

辽宁省凌源市


辽宁省考古研究所

鸭形玻璃注

北燕

辽宁省北票市

1965

辽宁省博物馆

青铜神树

四川省广汉市

1986

四川省三星堆博物馆

三星堆出土玉边璋

四川省广汉市

1986

四川省考古研究所

摇钱树

东汉

四川省绵阳市

1990

绵阳市博物馆

铜奔马

东汉

甘肃省武威市

1969

甘肃省博物馆

铜车马

陕西省西安市

1980

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

墙盘

西周

陕西省宝鸡市

1967

宝鸡青铜器博物馆

淳化大鼎

西周

陕西省咸阳市

1979

陕西历史博物馆

何尊

西周早期

陕西省宝鸡市

1963

宝鸡青铜器博物馆

茂陵石雕

西汉

陕西省咸阳市

-

茂陵博物馆

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

陕西省西安市

1623

西安碑林博物馆

舞马衔杯仿皮囊式银壶

陕西省西安市

1970

陕西历史博物馆

镶金兽首玛瑙杯

陕西省西安市

1970

陕西历史博物馆

景云铜钟

唐景云年间

-

-

西安碑林博物馆

银花双轮十二环锡杖

陕西省宝鸡市

1987

法门寺博物馆

八重宝函

陕西省宝鸡市

1987

法门寺博物馆

铜浮屠

陕西省宝鸡市

1987

法门寺博物馆

五星出东方利中国 护膊

东汉至魏、晋

新疆民丰县

1995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

铜错金银四龙四凤方案

战国

河北省平山县

1974

河北省文物研究所

中山王铁足铜鼎

战国

河北省平山县

1977

河北博物院

刘胜金缕玉衣

西汉

河北省满城县

1968

河北博物院

长信宫灯

西汉

河北省满城县

1968

河北博物院

铜屏风构件 5

西汉

广东省广州市

1983

西汉南越王博物馆

角形玉杯

西汉

广东省广州市

1983

西汉南越王博物馆

人物御龙帛画

战国中晚期

湖南省长沙市

1949

湖南省博物馆

人物龙凤帛画

战国中晚期

湖南省长沙市

1949

湖南省博物馆

直裾素纱襌衣

西汉

湖南省长沙市

1972

湖南省博物馆

马王堆一号墓木棺椁

西汉

湖南省长沙市

1972

湖南省博物馆

马王堆一号墓 T 型帛画

西汉

湖南省长沙市

1972

湖南省博物馆

红地云珠日天锦

北朝

青海省都兰县

1983

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西夏文佛经《吉祥遍至口和本续》纸本

西夏

宁夏回族自治区贺兰县

1991

宁夏文物考古研究所

青花釉里红瓷仓

江西省景德镇

1974

江西省博物馆

竹林七贤砖印模画

南朝

江苏省南京市

1960

南京博物院

【禁出文物】(195-1)

1、陶缸是中国现有已知最早的成熟的绘画作品;

2、陶缸是河南(中原)仰韶文化的代表;

3、陶缸是早期考古的代表作。1922年瑞典人安特生首先发现秦王寨,是中国最早发现的四处仰韶文化之一。以煤山文化为参考的周边诸多早期遗址极有可能构成早期中国人首都圈和核心居住区;

4、器物上的石斧图腾并不是典型的仰韶斧头造型,更像是江汉平原的斧头造型。这有可能是中原文化与江汉文化剧烈冲突的战利品或进献品。

【禁出文物】(195-2)

陶鹰鼎是远古时期不可多得的雕塑艺术珍品。

【禁出文物】(195-3)

国之重器,独一无二的后母戊鼎!其出土地已修建“殷墟王陵遗址”供人们参观访问。

【禁出文物】(195-4)

刻下商周的界碑,利簋。正是这件器物,将武王伐纣的时间定义为公元前1046年1月20日。

【禁出文物】(195-5)

大盂鼎。海内三鼎,也称海内三宝,为大克鼎、大盂鼎、毛公鼎。

【禁出文物】(195-6)

虢季子盘不仅是书法很漂亮,是书法的过渡,也是我们研究《诗经》的窗口。毛公鼎也是同期宣王时期的青铜器,可以放在一起做些研究。

【禁出文物】(195-7)

凤冠是在195件禁止出境展览文物中极少有的明代作品。倘若书写中国通史,这件器物是明代各种生活艺术之最大集成,也因其主人孝端皇后生前无子而引发“国本”之争,导致万历朝成为明朝历史上由治转乱的转折期。

【禁出文物】(195-8)

商代象牙雕刻中最为名贵的精品,也是在博物馆中最难见到的原物之一,嵌绿松石象牙杯。

【禁出文物】(195-9)

晋侯稣钟, 被盗流失境外追回和考古发掘出土配合的经典。 其铭文记载了在西周晚期某王三十三年,晋侯苏奉王命讨伐山东的夙夷,折首执讯,大获全胜,周王劳师,并两次嘉奖赏赐晋侯的史实。

铭文除记载了这次重要的史书无载的战争之外,还为我们留下了两项难得的记录:一是记录了“初吉”、“既生霸”、“既望”、“既死霸”、“方死霸”五个记时词语。在一件器上有这么完整的时间记录,前所未有,是我们探讨西周历法的重要材料。二是全篇铭文用硬度超过青铜的利器刻出,且笔划流畅规正,为我们研究西周晚期的冶金工艺提供了一个新的材料。

1992年,上海博物馆从香港古玩肆中发现并购得晋侯稣钟其中的14件,后山西晋侯墓考古发掘出土了此套编钟的另外2枚。晋侯稣钟不仅仅是追回文物的象征,编钟本身也见证了编钟从商铙向甬钟的革命(PS:宝鸡市南郊竹园沟西周鱼伯各墓的3件编钟被看作是目前年代最早的一组西周编钟)。

晋侯稣钟对西周共和元年以前的历史研究所具有的极为重要的学术意义:它纠正了以前所谓的厉王在位二十三年的谬传,使厉王在位三十七年的记载得到了确证。铭文还证明史记有关西周晋世家排列的定位有问题:晋侯稣不在宣王而在厉王时。

【禁出文物】(195-10)

大克鼎,上海博物馆镇馆之宝,海内三鼎之一。2004年2月28日,国家文物局、国家博物馆、上海博物馆曾举办大盂鼎和大克鼎的联合展出,以纪念两座大鼎曾经的主人,捐赠人潘达于100岁华诞。

【禁出文物】(195-11)

太保鼎,收藏在国内博物馆的唯一一件“梁山七器”。

【禁出文物】(195-12)

想今日之漆器,形式多种,类型多样,最早又是怎样的机缘巧合让我们的祖先使用了漆这种材料来装饰生活呢?或许这件河姆渡朱漆碗可以给出答案。 河姆渡出土朱漆碗外壁有一层朱红色涂料(大部剥落)。经化学分析为生漆。朱漆碗堪称中国最早的漆器,说明至少在六、七千年之前,我们的先民已将天然漆用于装饰生活器具的表面。

【禁出文物】(195-13)

欣赏史前文物,就是在艺术与实用中来回切换,在自然与创造中寻找我们进步的每一个阶段! 河姆渡出土陶灶是当时发现最早的架釜炊煮专用设备,虽然很朴实无华,但炊具上的进步,具有十分重要的时代意义。有学者指出这件陶灶应该是用于船上。灶的火门上翘,可以防止船体摇晃时灶火掉落到船上。(PS:我国目前已知时代最早的陶灶2008年出土于江苏省宿迁市泗洪县顺山集遗址)

【禁出文物】(195-14)

玉器是良渚遗址出土遗物中最引人关注的内容,象征神权的琮、象征财富的璧、象征军权的钺为代表的大型玉礼器开始成组出现并使用。所有的良渚玉琮上都刻有繁简不一的神人兽面纹,显示良渚文化已有了相对统一的崇拜母体。

【禁出文物】(195-15)

著名的水晶杯,“穿越”文物代表作。

【禁出文物】(195-16)

在中国古代金属加工工艺中,铸造具有突出地位。其中,泥范铸造、金属铸造和熔模铸造(失蜡法)被称为三大铸造技术。这件铜禁是迄今所知的最早失蜡法铸件。

【禁出文物】(195-17)

春秋时期方壶标准器,莲鹤方壶。

【禁出文物】(195-18)

这件国内难得的矩形铜镜精品,关于其形制,其龙纹,都是值得研究的话题。

【禁出文物】(195-19)

铸客大鼎可能是全国所有出土大鼎中体积最大的,也正因其硕大的体量让它在上世纪初的文物贩卖浪潮中幸免于难。

【禁出文物】(195-20)

朱然墓出土文物几乎难以见到原件,所以也不知道图片中的配图是否正确。朱然墓木屐几乎是我们目前可以见到的最古老漆木屐,而早在四千多年前的良渚文化时期已经有了木屐出现。唐代木屐传至日本,明清之后木屐淡出中国人视野。

【禁出文物】(195-21)

朱然墓是迄今发掘的吴墓中等级最高的一座,墓中出土的大量漆器是存世唯一有断代依据的三国时期绘画史料。这件贵族生活图漆盘为陪葬的盛食器。漆盘上黑、红二色绘制贵族宴饮、出游、娱乐、梳妆情景,是三国时期漆器彩画的代表作品。

【禁出文物】(195-22)

司马金龙墓出土彩绘人物故事漆屏是最难见到原件的禁出文物之一。这组文物是北朝文物中难得的精品,无论绘画还是书法都是可以进入艺术史的标准参考。配图为大同市博物馆展出复制品。

【禁出文物】(195-23)

娄睿墓鞍马出行图壁画,关于这组壁画就不多介绍了,社交网络中已经有大量对娄睿墓壁画的讨论,大家可以去搜索看看。

【禁出文物】(195-24)

山西猗氏县(今临猗县)大云寺遗物涅槃变相碑,碑形为螭首龟趺,碑身正面中央浮雕为佛祖涅磐之时众弟子举哀情景。上部分雕“纳棺”、“临终遗戒”、“荼毗”、“送葬”四图;碑额部雕众弟子将之护持须弥山;下部为难陀供养图。背面雕为母说法、焚棺和双足显圣、天界起塔等图。

【禁出文物】(195-25)

常阳太尊石像收藏于山西博物院纯阳宫。这是十分少见的唐代道教造像之一,其雕凿最早始于唐开元七年(717年),是研究唐代道教、雕塑及书法艺术的珍贵资料。

【禁出文物】(195-26)

在商代玉戈中,湖北省博的这件算是同类最优品。

【禁出文物】(195-27)

由六十五件青铜编钟组成的庞大乐器曾侯乙编钟,其音域跨五个半八度,十二个半音齐备,代表了目前已知的公元前5世纪中国音乐文化的最高水平。且编钟最大的一件都已是目前我国已出土编钟中的最大者。编钟上,刻有关于记事、标音、律名关系的错金铭文,加上钟架簴梁(横梁)、编悬配件上的铭文、磬铭文、磬盒铭文,是先秦乐律的重要资料。2008年北京奥运会颁奖音乐“金声玉振”就是由曾侯乙编钟与新制玉磬声音交融产生。

【禁出文物】(195-28)

曾侯乙墓外棺棺体框架以青铜打造,棺身以梓木制作,外壁漆绘各式纹饰,堪称铜器、木器、漆器的合体精品,是我国迄今所见器形最大、体量最重,并与金工结合的一件特大型漆器。

【禁出文物】(195-29)

曾侯乙尊盘是春秋战国时期最复杂、最精美的青铜器件,也是以失蜡法铸造的青铜器件最优者。

【禁出文物】(195-30)

见过天星观的小座屏,见过九连墩的小座屏,虽形制相近,但都不及望山这件小座屏。相距不远的出土地,都诞生了这种令人惊叹的物件,凝望其身,视线久久不忍离去。座屏各个部分均可拆卸,这些构件组成了动态的画面,非常生动。

【禁出文物】(195-31)

红山女神!

【禁出文物】(195-32)

禁出文物中东西方文明交流的代表,从罗马帝国输入的进口玻璃产品孤例,鸭形玻璃注。辽宁博物馆“古代辽宁”常设展品。

【禁出文物】(195-33)

我们不能用今日已知的中原文明去解读未知的古蜀文明,文明的传递有循序渐进式的,也有断崖式的,这是我见到这些三星堆文物所能想到的。青铜神树最真实的意义,恐怕除了古蜀人自己,无人知晓。

【禁出文物】(195-34)

关于三星堆出土玉边璋纹饰的解释,除了官方文案中有关“山”的描述外,还有涉及古蜀人一夫多妻制婚姻生育状态以及古蜀人生殖崇拜性文化意识等解读。学术期刊上关于这件器物的文章更是不胜枚举。去探索未知恐怕也是禁出文物想要传递的内容。

【禁出文物】(195-35)

摇钱树主要出土于四川盆地,是汉代至三国时期具有明显地域文化特征的丧葬流行用品。绵阳市博物馆收藏的东汉摇钱树是目前国内现存摇钱树中最高大、保存最完整、工艺最复杂的一株,被誉为“绵阳五绝”之一。

【禁出文物】(195-36)

由郭沫若先生命名的铜奔马可能是中国博物馆中最难见到原件的文物之一,与之相反,它也可能是大众最熟悉的中国文物之一。1983年10月它被国家旅游局确定为中国旅游标志,名气越大,争议越多,它为何“马”,所踏何物,其墓主人的所属朝代和姓名,至今都还是值得研究的课题。

【禁出文物】(195-37)

秦代写实造型艺术的代表作,铜车马。它们是目前发现年代最早、形体最大、保存最完整的铜铸车马,对研究中国古代车马制度、雕刻艺术和冶炼技术等,都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价值。

【禁出文物】(195-38)

墙盘现藏于宝鸡周原博物院。墙盘出土于完整的未经破坏的庄白一号西周青铜器窖藏,是研究西周铜器断代的一件重要标准器。通过铭文记载的墙家族史记,也可进一步认识周原遗址的性质,理解它在西周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禁出文物】(195-39)

淳化大鼎是西周时期最大、最重的青铜器,也是商周时期除传说中的后母戊鼎外,唯一经考古发掘出土于墓葬而非窖藏的大型青铜鼎。鼎的腹部一周铸有三个耳鋬,鋬上装饰兽面,为该形制孤例。全鼎无铭文,以出土地命名,是陕西历史博物馆改造后亮相国宝厅的第一位“嘉宾”。

【禁出文物】(195-40)

何尊于1963年6月出土,后从废品收购站救回成为宝鸡市博物馆第一件青铜器藏品。1975年上海博物馆馆长马承源先生为清除害锈在其内底发现铭文并将其命名为“何尊”。铭文述及周初重要史事,与成周(洛阳)的兴建有关,对研究古代历史有重要作用。也因出现最早的“中国”一词,将何尊载入史册。

【禁出文物】(195-41)

西汉名将霍去病十七岁初征战场就单刀直入匈奴营帐,两次河西之战勇破匈奴大捷而归,可惜年仅23岁因病早逝。汉武帝将其陪葬茂陵,谥封“景桓侯”。位于墓前及墓四周的石雕共有16件,它们是中国迄今为止发现的时代最早、保存最为完整的大型圆雕工艺品,也是汉代石雕艺术的杰出代表,在中国美术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禁出文物】(195-42)

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是一座记述景教在唐代流传情况的石碑,对研究我国古代的宗教文化有着重要意义。{景教,即唐代正式传入中国的基督教聂斯脱里派,也就是东方亚述教会。景教起源于今日叙利亚,是从希腊正教(东正教)分裂出来的基督教教派,由叙利亚教士君士坦丁堡牧首聂斯脱里于公元428-431创立,在波斯建立教会。景教被视为最早进入中国的基督教派,成为汉学研究一个活跃的领域。唐朝时曾一度在长安兴盛,并在全国都建有“十字寺”,但多由非汉族民众所信奉。}

【禁出文物】(195-43)

何为盛唐?也许就是金银器之奢华,舞马衔杯之宫廷盛况。唐王朝的盛景便缩影至这件银壶,其皮囊造型也反映了唐中原民族与北方契丹民族的文化交流。

【禁出文物】(195-44)

兽首杯在唐以前常出现在胡人的宴饮场景中,这件塞金兽首玛瑙杯的出土是唐朝贵族崇尚胡风,追求新奇为时尚的见证。其造型特征来自西方,希腊人为其命名“来通”。关于其产地存在争议,但不管产自何处,玛瑙杯都是唐代社会中外交流的珍贵实物。

【禁出文物】(195-45)

被称为天下第一名钟的“景龙观钟”,因铸于唐睿宗景云二年(711年),也被称为“景云铜钟”。钟起初悬挂于唐景龙观钟楼,作报时用。明万历十年(1587年)迁至西安钟楼。1953年景云铜钟为西安碑林收藏。钟身正面292个字的骈体铭文,由唐睿宗李旦亲自撰文并书写,为存世唯一由皇帝撰文书写、监工铸造的青铜大钟。

【禁出文物】(195-46)

大约是世界上最好的锡杖了,秒杀一切!

【禁出文物】(195-47)

宝鸡扶风县法门寺,寺内的明代楼阁式砖塔法门寺塔于1981年倒塌,1987年重修前发掘了唐代木塔塔基及地宫,出土大量珍贵文物,其中包含三枚影骨和一枚灵骨共四枚佛指舍利。盛装其中一枚影骨的八重宝函,是迄今发现层数最多、制作最精美、等级最高的舍利宝函。

【禁出文物】(195-48)

法门寺地宫内发现的唯一一枚真身灵骨,也是世界上至今唯一的佛教圣物放置于鎏金伽陵频迦鸟纹银棺的棺盖内,而这枚银棺则盛放于铜浮屠内。浮屠即塔,最初即为供奉佛骨或葬贮僧尼尸骨之用,后来演变为佛教象征性的重要标志。

【禁出文物】(195-49)

这可能是中原王朝给予精绝古国的馈赠,云山、星象、草木和鸟兽图案贯穿“五星出东方利中国”占辞用语,中国古代织锦技术与天文学浑然一体,是尼雅遗址出土最为珍贵的文物之一。


【禁出文物】(195-50)

错金银四龙四凤铜方案所代表的是一组中山国器物,无论从工艺还是造型,都反映了战国时期不同地域共有的无与伦比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禁出文物】(195-51)

中山王铁足鼎出土于中山王厝墓,作为九鼎之首鼎,大鼎少有的使用铁足,且铭文字数为战国铜器中最多,弥足珍贵!

【禁出文物】(195-52)

中山靖王墓(也被称为满城汉墓)出土刘胜和窦绾的金缕玉衣是中国考古工作中首次发现的完整玉衣,也是西汉王族金玉殓服中的最优者。

【禁出文物】(195-53)

长信宫灯被誉为“中华第一灯”,这件器物有可能当年从阳信夷侯刘揭家没收,后归刘胜祖母窦太后所居住的长信宫尚浴府使用。长信宫灯出土于中山靖王墓(也被称为满城汉墓)窦绾的墓室,故因此推测窦绾应为窦太后家人,宫灯由窦太后赠送。

【禁出文物】(195-54)

广州西汉南越王墓铜框架漆屏风出土于墓主室椁外左侧,漆木早已腐朽,只存铜构件和铜饰件。屏风可以依据考古复原,高1.8米,宽3米,两侧伸出1米长的翼屏。屏风正中还有两扇屏门,可向后开启。

【禁出文物】(195-55)

南越王墓的发掘颠覆了人们对岭南的最初印象,其出土玉器在数量、质量和品种方面均为我国单一汉墓出土玉器之冠,而其中的佼佼者角形玉杯,则是我国唯一一件汉代杯形玉器,它由一整块青白玉雕琢而成,是早期跨文化交流的经典器物。

【禁出文物】(195-56)

湖南省博收藏的两幅战国帛画对研究我国古代丧葬制度的擅变、仪式,对研究楚国人的习俗和意识,对了解我国两千多年前的艺术水平,都具有无可比拟的价值。不过和其他墓葬出土文物一样,它们可能只是专司丧葬画师的程式作品,并非当时最高水准艺术品。这件文物来自著名的子弹库1号墓,世界上现存年代最早的帛书,纽约大都会博物馆藏的子弹库楚帛书,也出自这里。1942年被盗挖,因种种原因,直到1973年,湖南省博物馆才正式发掘子弹库1号墓,在此墓墓主中棺盖板下隔板之上发现了缯画旌幡,即人物御龙帛画。

【禁出文物】(195-57)

关于湖南省博收藏的两幅战国帛画,依然充满了许多待解之谜。比如昨日人物御龙帛画下方的鲤鱼,以及今日人物龙凤帛画下方的新月,都能引出许多讨论。不管怎样,它们都是我国发现时代最早,保存最为完整的人物肖像画。

【禁出文物】(195-58)

马王堆1号墓出土直裾素纱襌衣,由精缫的蚕丝织造,仅重49克,代表了西汉初期缫丝织造工艺的最高水平。

【禁出文物】(195-59)

马王堆1号墓木棺椁共四棺一椁,棺椁用巨大的木板制成,置于墓底正中。椁室上下四周塞满木炭和白膏泥,上面层层填土夯实,恒温恒湿缺氧无菌的环境让墓主人身体千年不腐。第二层黑地彩绘棺和第三层朱地彩绘棺外的彩绘极其精彩,仙人、神怪和海外仙山胜景,绘出古人对极乐世界的完整想象。

【禁出文物】(195-60)

就在马王堆发掘现场的考古人员为彩绘内棺出土兴奋不已之际,人们又在第四层内棺盖上,发现了这幅T型帛画。T型帛画为葬仪中招魂用旌幡,帛画所描绘的内容以天上、人间和地下阐述,反映墓主人渴望飞升上天的遗愿。

【禁出文物】(195-61)

日天,又作日神、日天子。后世密教以日天为十二天之一,其形像为赤肉色,左右手各持莲华,着天衣,乘五马车,左右各有天后侍坐。出土此红地云珠日天锦的是一座吐番墓。除了红地云珠日天锦外,吐番墓内还出土了大量完好的丝织品,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

【禁出文物】(195-62)

西夏文佛经《吉祥遍至口和本续》纸本是现存世界最早的木活字版印本,国家博物馆“古代中国”展厅有单页展出。

【禁出文物】(195-63)

尽管青花釉里红瓷仓属于随葬品,仍不失为珍贵的工艺品。这是第一件进入禁出文物名单的元青花,作为阁楼式瓷仓,且有明确纪年,迄今为孤例。

【禁出文物】(195-64)

这是国家文物局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最后一件。砖印模画属于南朝墓葬中较为常见的一种建筑形式,南京博物院收藏的这组以竹林七贤为主题的砖画则是其中的代表作,也是迄今为止发现最早的一幅魏晋人物画实物。


第二批


2012年6月26日,中国国家文物局网站上发布“关于发布《第二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目录 其中37件(组)一级文物禁止出境展出。

序号

名称

时代

收藏单位

书法作品

1

陆机《平复帖》卷

西晋

故宫博物院

2

王珣《伯远帖》卷

东晋

故宫博物院

3

冯承素摹王羲之《兰亭序》卷

故宫博物院

4

欧阳询《梦奠帖》卷

辽宁省博物馆

5

国诠书《善见律》卷

故宫博物院

6

怀素《苦笋帖》卷

上海博物馆

7

杜牧《张好好诗》卷

故宫博物院

8

唐人《摹王羲之一门书翰》卷

辽宁省博物馆

9

杨凝式《神仙起居法帖》卷

五代

故宫博物院

10

林逋《自书诗》卷

北宋

故宫博物院

11

蔡襄《自书诗》卷

北宋

故宫博物院

12

文彦博《三帖卷》

北宋

故宫博物院

13

韩琦《行楷信札卷》

北宋

贵州省博物馆

14

王安石《楞严经旨要》卷

北宋

上海博物馆

15

黄庭坚《诸上座》卷

北宋

故宫博物院

16

米芾《苕溪诗》卷

北宋

故宫博物院

17

赵佶《草书千字文》卷

北宋

辽宁省博物馆

绘画作品

18

展子虔《游春图》卷

故宫博物院

19

韩滉《五牛图》卷

故宫博物院

20

周昉《挥扇仕女图》卷 [3]

故宫博物院

21

孙位《高逸图》卷

上海博物馆

22

王齐翰《勘书图》卷

五代

南京大学

23

周文矩《重屏会棋图》卷

五代

故宫博物院

24

胡瓌《卓歇图》卷

五代

故宫博物院

25

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卷

五代

故宫博物院

26

卫贤《高士图》轴

五代

故宫博物院

27

董源《夏景山口待渡图》卷

五代

辽宁省博物馆

28

黄筌《写生珍禽图》卷

五代

故宫博物院

29

王诜《渔村小雪图》卷

北宋

故宫博物院

30

梁师闵《芦汀密雪图》卷

北宋

故宫博物院

31

祁序《江山牧放图》卷

北宋

故宫博物院

32

李公麟《摹韦偃牧放图》卷

北宋

故宫博物院

33

张择端《清明上河图》卷

北宋

故宫博物院

34

王希孟《千里江山图》卷

北宋

故宫博物院

35

马和之《后赤壁赋图》卷

南宋

故宫博物院

36

赵伯骕《万松金阙图》卷

南宋

故宫博物院

37

宋人摹阎立本《步辇图》卷

宋代

故宫博物院

【禁出文物】(195-65)

国家文物局第二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均为书画作品,首件作品一定是张伯驹先生重金购得并捐献国家的《平复帖》,“在昔欲阻《照夜白图》出国而未能,此则终了宿愿,亦吾生之一大事。”《平复帖》是现存年代最早并真实可信的西晋名家法帖,在中国书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禁出文物】(195-66)

《伯远帖》是东晋书法家王珣行书书法作品,是现今学术界公认唯一传世的东晋名家法书真迹。它与王羲之《快雪时晴帖》、王献之《中秋帖》以“三希”闻名。正文后隔水上有明董其昌跋,其后有乾隆御绘《枯枝文石》图。

【禁出文物】(195-67)

“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是书圣王羲之的代表作,历朝临本、摹本无数,而真迹的去向至今未知。唐代临摹墨迹存世有虞世南、褚遂良的临本和冯承素的摹本,一般认为冯承素摹本更为接近原作。因卷首有唐中宗李显神龙年号小印,故称“神龙本”。

【禁出文物】(195-68)

欧阳询《梦奠帖》传承有序,虽无款,但通常被认为此贴是欧阳询晚年真迹。元书法家郭天锡在题跋中将此贴认定为“世之欧行第一书也”。赵孟頫在题跋中写道“欧阳信本书,清劲秀健,古今一人”。

【禁出文物】(195-69)

赵孟頫早年小楷精绝,此卷皇家珍品,整体工整,笔法精严,是不可多得的小楷范本。

【禁出文物】(195-70)

怀素的《苦笋帖》是上海博物馆展出次数相对较多的禁出文物。因书写速度较快,章法颇具特色,在单字内部空间相互渗透,凸显了作者高超的书法技艺。《苦笋帖》也是最早可考的与茶有关的佛门书法,苦笋与茶皆具“古雅淡泊的意趣”。

【禁出文物】(195-71)

《张好好诗》卷是杜牧该诗作名篇的稿本,也是稀见的唐代名人书法作品之一。该卷用唐代书法用纸麻纸书写,制作精细。卷前有宋徽宗赵佶书签“唐杜牧张好好诗”,并钤有宋徽宗的诸玺印,保存有北宋内府的装潢式样。

【禁出文物】(195-72)

唐人《摹王羲之一门书翰》卷,又名《万岁通天帖》,是唐人勾摹王羲之一门七人书法的合集作品。摹本在流传过程中两次遭火劫,一次是明代无锡华夏(中甫)真赏斋大火,一次是清乾隆年间乾清宫大火,火烧痕迹犹存。重装后,次序错乱,仅存王羲之等七人十通书翰。

【禁出文物】(195-73)

杨凝式以“疯”而出名,这是他在乱世政治中的求生法则。而这幅《神仙起居法帖》,则将“疯”尽情演绎,看似毫无章法,神形却不乱,随着署名落款一气呵成,“淋漓快目”。介于唐宋之间的五代,将时代承接体现在艺术领域方方面面,这幅作品也就成了承唐启宋之代表作。

【禁出文物】(195-74)

林逋与苏轼难得的珠联璧合作品,硬被乾隆生生插一脚……人称“梅妻鹤子”的高冷先生林逋,常年隐居杭州西湖孤山,据说他作诗随就随弃,从不留存,因此传世作品极少。这幅《自书诗》中字里行间的疏淡章法,似乎也是他个性的表现。

【禁出文物】(195-75)

在故宫的书画展中,有观者拿相机逐字拍摄蔡襄这幅《自书诗》卷,可见其书法之精妙!“宋四家”之一蔡襄,以楷书擅长,“展卷蔡襄书法,顿觉有一缕春风拂面,充满妍丽温雅气息”。《自书诗》因属个人诗稿,无意求工,故笔致飘逸流畅,充分展示了蔡襄中年清健圆润的书风特色与纯熟的功力。

【禁出文物】(195-76)

文彦博作品较少,而关于此《三帖卷》(或被称为《三札卷》)的图像和文字资料也是少之又少,就连其官方收藏单位故宫也未在官网列出这份收藏。此卷没有具体年份,三幅字帖风格也不尽相同,可能并非作者一个时期所书。

【禁出文物】(195-77)

贵州省博唯一一件禁出文物。札卷为《信宿帖》与《旬日帖》联装,现在可辨识大约150字。其中《信宿帖》是韩琦给欧阳修参与《昼锦堂记》的感谢信。该贴书风雄健,结字严谨,学颜真卿而不杂他体,全篇结构十分了得。

【禁出文物】(195-78)

中国书法讲究字如其人,对书法的评价往往直接联系到书法家的人物评价,因此作为政治家的王安石能留下的真迹并不多。在书法领域,王安石虽不能与宋四家齐名,但时代性决定了这些作品取法于唐又别于唐的艺术造诣。《楞严经旨要》不循法度,行间紧密少有空白,但并无缭乱之感,看似漫不经心,却有闲适之韵,是王安石存世最佳作品。

【禁出文物】(195-79)

黄庭坚草书节奏变化强烈,历来备受推崇。故宫博物院收藏《诸上座》卷无疑是黄庭坚众多作品中的最优者。这是作者为友人李任道所录写的五代金陵僧人文益的《语录》,全文系佛家禅语。即便只看官方扫描图,作品中传递出来的情绪感也是跃然纸上。

【禁 出文物】(195-80)

常常在想象,一个怎样的宋朝才能诞生像苏轼、黄庭坚、米芾这样大家云集的时代,只能羡慕他们生在了书画最美好的时代。如果能亲临欣赏米芾的这篇《苕溪诗帖》,一定细细欣赏纸面之上的用笔、章法和结构,迷幻之境恐怕也不过如此。这里也顺带提及一下,苏轼最好的作品没有在大陆,秉承同类最优原则,禁出文物里并没有列出苏轼的作品。

【禁出文物】(195-81)

这是195件禁出文物中依序排列最后一件书法作品,也就是说北宋之后再无法帖入选。最近前往辽博观展的人,无不为宋徽宗赵佶这幅《草书千字文卷》所折服,宋人讲究的文房四宝笔墨纸砚,极致水平都展现在了这幅作品当中。时年四十岁的赵佶,也将其在艺术领域的终极沉淀,谱写在了这一整张描金云龙底纹白麻纸上。

【禁出文物】(195-82)

张伯驹先生倾尽所有购得的一幅画作,便是展子虔《游春图》。这幅流传有序的作品几乎可以认定是当前仅有的唐前山水绘画作品,是中国最珍贵古画之一。人物不再是画作的主体,而成为风景的一部分,透视的景深感也让这幅画脱离了早期平铺的中国画风格。

【禁出文物】(195-83)

以牛入画是中国古代绘画的传统题材之一,体现了农业古国以农为本的主导思想。韩滉任职宰相期间,注重农业发展,此图可能含有鼓励农耕的意义。就画作本身而言,《五牛图》是罕有的无争议唐画,也是目前所见最早作于纸上的绘画。

【禁出文物】(195-84)

一直以来都误将辽博《簪花仕女图》当做禁出画作,但国家文物局官方收录的其实是故宫博物院收藏的《挥扇仕女图》。两幅画作均传周昉创作。1953年9月故宫博物院绘画馆开幕时展出了这幅作品,并与《珊瑚网》书中的记载进行对照,证明了这幅《挥扇仕女图》就是书中所述《唐周昉仕女图》。

【禁出文物】(195-85)

“竹林七贤”深入人心,经历代演绎,他们已然成为了某种精神象征。上海博物馆镇馆之宝《高逸图》用最早的人物画来解读这七位东晋王朝的贵族知识分子,竹林已无,七人也只剩四人,但那种贵而不骄不霸的气质,就是对“贤”最好的解释。就画作本身来说,“高古”二字足矣。

【禁出文物】(195-86)

南唐王齐翰绘制的《勘书图》,成画约一千余年,前后历经十六家之手,为现存古代稀世绘画精品之一。南唐后主李煜曾收藏此作(“建业文房之印”),宋苏轼、苏辙题跋,宋徽宗赵佶为画作题记并命名,画作或因“靖康之变”流至北方。画中三叠屏风中绘青绿山水画,与休闲的人物形象相得益彰。

【禁出文物】(195-87)

关于这幅周文矩《重屏会棋图》卷,故宫官方网站给出了足够多的文字信息。画中人物、情景细节极其丰富,是研究五代皇室生活的重要例证。

【禁出文物】(195-88)

胡瓌《卓歇图》卷为我们提供了难得的契丹图像信息,存世的契丹绘画流传有序的并不多,因此这幅图画尤显珍贵。《卓歇图》用了大量篇幅来构建人物和马匹的交错穿插,画卷最核心的内容则放在了最后,这种概括性的绘画手法,像极了电影场景。

【禁出文物】(195-89)

曾经作为邮票发行的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卷,关于它的研究各大出版社有大量著作发行。作品如实地再现了南唐大臣韩熙载夜宴宾客的历史情景,历代著录的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有数本,此卷据各方面考证,当属南宋孝宗至宁宗朝(1163—1224年)摹本,其风格基本反映出原作面貌,且达到相当高水平,堪称流传有绪的古代绘画珍品。

【禁出文物】(195-90)

“相敬如宾,举案齐眉”,这幅五代画家卫贤的传世真迹是今天我们能见到的传世卷轴画中年代最早的以界笔“植柱构梁”的建筑画迹之一。原图共六幅,画有黔娄先生、楚狂接舆、老莱子、王仲孺、于陵子和梁伯鸾,但前五幅已佚失,仅剩下描绘梁鸿与孟光的这幅。

【禁出文物】(195-91)

董源善画山水,开创了“平淡天真”的江南山水画风格,为南宗山水画的代表画家。而以董源、巨然等人以江南山水,创造出中国山水画的第一个经典时代。此卷《夏景山口待渡图》是董源传世绘画中殊为精妙的一卷,卷首有明代董其昌题识。

【禁出文物】(195-92)

黄筌是五代时西蜀画院的宫廷画家,其画作多为珍禽瑞鸟,以“写生”见长,其画风对宋代院体画有极大影响,长时间内为画院花鸟画创作的标准。

【禁出文物】(195-93)

在故宫官网王诜《渔村小雪图》卷的介绍页面,关键词给出了“破墨法”和“文人画”。禁出绘画作品从这一卷开启大宋篇章,宋人对于绘画作品在技术上的极致和内容上的隐喻都通过这幅作品得到淋漓尽致的表现。


【禁出文物】(195-94)

梁师闵《芦汀密雪图》卷实际上是一幅山水与花鸟相结合的小景画,虽仅截取池边一隅,仍有辽阔浩森之趣,是留白处理早期力作。此外,故宫博物院收藏《芦汀密雪图》的装裱风格是人们研究古代“宣和装”比较完整的标准器。

【禁出文物】(195-95)

《江山放牧图》是北宋画家祁序的传世孤品,同时它也是典型的宋代风俗小品绘画作品。“作品通过局部小景表现开阔清旷之象,在宁静的风光中透出蓬勃生意,形成独特的审美意趣。”

【禁出文物】(195-96)

1286匹马和143个人,大唐帝国的强盛从纸上跃然而出,尽管韦偃的原作已不可得,我们仍然可以通过李公麟《摹韦偃牧放图》卷再现盛景。其庞大的构图,疏密聚散变化是欣赏这幅作品的看点。

【禁出文物】(195-97)

清明上河图,全中国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一幅绘画作品,任何介绍文字都是多余的……

【禁出文物】(195-98)

一场故宫大展和一次国宝推广大会让《千里江山图》家喻户晓,传世的作品总会有充满讨论的地方,这件禁出画作也不例外。我们总会有更多新的发现,这也是禁出的意义所在。

【禁出文物】(195-99)

传为马和之的绘画作品有若干,但多有争议,《后赤壁赋图》卷因其后有宋高宗的书迹,被书画界公认为马氏真迹。在高宗书法的背后,深藏政治意味,他以艺术的手段为苏轼等旧党平反,而马和之所绘,恰恰传递了这半国之君以帝王身份对苏轼《后赤壁赋》的感受。


【禁出文物】(195-100)

在文化季度繁荣的宋朝,其皇室成员也多工于绘画,只是碍于徽宗因爱好丧权辱国,南宋贵族层面多数不在作品中提款。除了画作本身高超技法外,《万松金阙图》可以视为宋代青绿山水从追求北方的雄浑之美向江南水乡清雅之美转变的一件典型作品,为其后元代文人山水画的发展开创了新局面。

【禁出文物】(195-101)

第二批禁止出境文物以《步辇图》结束,书画类作品一共37幅,作为禁出的意义是光靠百余字文字介绍绝对不够传达的。就像这幅《步辇图》卷,人物、服饰、构图、画意内涵,都是仍在不断研究的课题。


| 第三批 |


2013年8月19号国家文物局发布《第三批禁止出境展览文物目录》,共有94件(组)一级文物列入第三批禁止出境展览文物目录,含青铜器、陶瓷、玉器、杂项等四类。

序号

名称

收藏单位

备 注

青铜器类

1

商子龙鼎

中国国家博物馆


2

商四羊方尊

中国国家博物馆

1938年湖南宁乡月山铺出土

3

商龙纹兕觥

山西博物院

1959年山西石楼桃花庄出土

4

商大禾方鼎

湖南省博物馆

1959年湖南宁乡出土

5

商铜立人像

广汉三星堆博物馆

1986年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2号祭祀坑出土

6

西周天亡簋

中国国家博物馆

陕西省宝鸡市

7

西周伯矩鬲

首都博物馆

1975年北京房山琉璃河燕国墓地251号墓地出土

8

西周晋侯鸟尊

山西博物院

1992年山西曲沃北赵村晋侯墓地114号墓出土

9

西周害夫簋(夫音同胡)

宝鸡青铜器博物院

1978年陕西扶风法门镇齐村出土

10

西周逨盘

宝鸡青铜器博物院

2003年陕西眉县杨家村窖藏出土

11

春秋越王勾践剑

湖北省博物馆

1965年湖北江陵望山出土

12

战国商鞅方升

上海博物馆


13

战国错金银镶嵌丝网套铜壶

南京博物院

1982年江苏盱眙南窑庄出土

14

西汉诅盟场面贮贝器

中国国家博物馆

云南晋宁石寨山出土

15

西汉彩绘人物车马镜

西安博物院

1963年陕西西安红庙坡出土

16

西汉杀人祭柱场面贮贝器

云南省博物馆

云南晋宁石寨山出土

陶瓷类

1

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彩陶人面鱼纹盆

中国国家博物馆

1955年陕西西安半坡遗址出土

2

新石器时代马家窑文化彩陶舞蹈纹盆

中国国家博物馆

1973年青海大通上孙家寨出土

3

新石器时代马家窑文化彩陶贴塑人纹双系壶

中国国家博物馆

1974年青海乐都柳湾墓葬出土

4

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彩陶网纹船形壶

中国国家博物馆

1958年陕西宝鸡北首岭遗址出土

5

新石器时代龙山文化彩绘蟠龙纹陶盘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1980年山西襄汾陶寺遗址第3072号墓出土

6

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彩陶人形双系瓶

甘肃省博物馆

1973年甘肃秦安邵店大地湾出土

7

新石器时代大汶口文化彩陶八角星纹豆

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1974年山东泰安大汶口遗址出土

8

吴“永安三年”款青釉堆塑谷仓罐

故宫博物院

1935年浙江绍兴出土

9

吴“赤乌十四年”款青釉虎子

中国国家博物馆

1955年江苏南京赵士岗吴墓出土

10

吴青釉褐彩羽人纹双系壶

南京市博物馆

1983年江苏南京雨花区长岗村出土

11

西晋青釉神兽尊

南京博物院

1976年江苏宜兴周处家族墓出土

12

北齐青釉仰覆莲花尊

中国国家博物馆

1948年河北景县封氏墓群出土

13

北齐白釉绿彩长颈瓶

河南博物院

1971年河南安阳范粹墓出土

14

隋白釉龙柄双联传瓶

天津博物馆


15

唐青釉凤首龙柄壶

故宫博物院



16

唐鲁山窑黑釉蓝斑腰鼓

故宫博物院


17

唐代陶骆驼载乐舞三彩俑

中国国家博物馆

1957年西安鲜于庭海墓出土

18

唐长沙窑青釉褐蓝彩双系罐

扬州博物馆

1974年江苏扬州石塔路出土

19

唐越窑青釉褐彩云纹五足炉

临安县文物管理委员会

1980年浙江临安水邱氏墓出土

20

唐长沙窑青釉褐彩贴花人物纹壶

湖南省博物馆

1973年湖南衡阳出土

21

唐三彩骆驼载乐俑

陕西历史博物馆

1959年陕西西安中堡村唐墓出土

22

五代耀州窑摩羯形水盂

辽宁省博物馆

1971年辽宁北票水泉辽墓出土

23

五代越窑莲花式托盏

苏州博物馆

1956年江苏苏州虎丘云岩寺塔出土

24

五代耀州窑青釉刻花提梁倒流壶

陕西历史博物馆

1968年陕西彬县出土

25

北宋汝窑天青釉弦纹樽

故宫博物院


26

北宋官窑弦纹瓶

故宫博物院


27

北宋钧窑月白釉出戟尊

故宫博物院


28

北宋定窑白釉刻莲花瓣纹龙首净瓶

定州市博物馆

1969年河北定县净众院塔基地宫出土

29

北宋官窑贯耳尊

吉林省博物院


30

宋登封窑珍珠地划花虎豹纹瓶

故宫博物院


31

元青花萧何月下追韩信图梅瓶

南京市博物馆

1959年南京印堂村观音山沐英墓出土

32

元蓝釉白龙纹梅瓶

扬州博物馆


玉器类

1

新石器时代红山文化玉龙

中国国家博物馆

1971年内蒙古翁牛特旗赛沁塔拉村出土

2

新石器时代良渚文化神人兽面纹玉钺

浙江省博物馆

1986年浙江余杭反山12号墓出土

3

夏七孔玉刀

洛阳博物馆

1975年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出土

4

西周晋侯夫人组玉佩

山西博物院

1992年山西曲沃M63墓(晋穆侯次夫人墓)出土

5

战国多节活环套练玉佩

湖北省博物馆

1978年湖北随县曾侯乙墓出土

6

西汉“皇后之玺”玉玺

陕西历史博物馆

1968年陕西咸阳汉高祖长陵附近发现

7

东汉镂雕东王公西王母纹玉座屏

定州市博物馆

1969年河北定州中山穆王刘畅墓出土

8

西晋神兽纹玉樽

湖南省博物馆

1991年湖南安乡西晋刘弘墓出土

9

元“统领释教大元国师之印”龙钮玉印

西藏博物馆


杂项类

1

商太阳神鸟金箔片

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

2001年四川成都金沙遗址出土

2

商金杖

广汉三星堆博物馆


3

战国包金镶玉嵌琉璃银带钩

中国国家博物馆

1951年河南辉县固围村5号战国墓出土

4

西汉“滇王之印”金印

中国国家博物馆

1956年云南晋宁石寨山古墓群出土

5

西汉错金银镶松石狩猎纹铜伞铤

河北省文物研究所



6

唐龟负论语玉烛酒筹鎏金银筒

镇江博物馆

1982年江苏丹徒丁卯桥唐代窖藏出土

7

战国彩绘乐舞图鸳鸯形漆盒

湖北省博物馆

1978年湖北随县曾侯乙墓出土

8

西汉识文彩绘盝顶长方形漆奁

湖南省博物馆

1973年湖南长沙马王堆3号墓出土

9

西汉黑漆朱绘六博具

湖南省博物馆

1973年湖南长沙马王堆3号墓出土

10

吴彩绘季札挂剑图漆盘

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1984年安徽马鞍山三国吴朱然墓出土

11

吴皮胎犀皮漆鎏金铜扣耳杯(2件)

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1984年安徽马鞍山三国吴朱然墓出土

12

北宋木雕真珠舍利宝幢(含木函)

苏州博物馆

1978年江苏苏州瑞光寺塔出土

13

新石器时代大汶口文化象牙梳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