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2024年第11期《新湘评论》刊发文章:《湖南广电5G智慧电台:为主流媒体插上科技的翅膀》。
《新湘评论》是中共湖南省委主管主办的机关刊,毛泽东主席1960年亲笔题写《新湘评论》刊名。
原文内容如下:
《湖南广电5G智慧电台:为主流媒体插上科技的翅膀》
记者
胡雅南 张 米
今年1月2日,一档名为《田间地头大联播》的新闻栏目联合全国基层融媒体中心正式上线,这档节目聚焦乡村全面振兴样本报道,将乡村全面振兴的方针政策和科普教育送到田间地头,记录全国各地乡村全面振兴的新风貌,去讲中国式现代化乡村新故事。该节目在学习强国“听乡村大喇叭”频道的总播放量超过1200万次。
《田间地头大联播》栏目的成功除了来自各地基层融媒体专业记者的努力,背后更是有着强大的技术支持,那就是由湖南广电自主研发的AIGC在传媒内容生产领域的初代应用产品——5G智慧电台,它让传播领域的新质生产力为主流媒体赋能。
技术有高度:让基层电台拥有“省台总编辑”
5G智慧电台以湖南广电版权内容融合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等数字化技术,实现智能抓取、智能编排、智能播报、智能监控、云端分发、流转存证,5分钟快速生成一套24小时安全播出的当地电台节目。“经过人工智能的编排整合,5G智慧电台既能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送到‘最后一公里’,实现党的创新理论的有效传播,也能对当地天气、路况、当地新闻进行个性化的精准推送,做到‘千县千频、每地不同’。”湖南广播电视台5G智慧电台项目负责人黄荣向记者介绍。
不仅仅是一次技术的革新,更是一次行业模式的重塑。5G智慧电台开创了以AIGC新技术应用提升基层传播力的新模式,解决了基层广播“缺人才、缺技术”等问题,能做到不需要主持人就能播音,不需要编辑记者就可以进行内容基础编辑。安装5G智慧电台系统后,基层电台就相当于拥有了一位省台标准的“总编辑”,5分钟即可编排好可播放24小时的广播节目,AI主播的语言、情绪与真人十分接近。
4年来,5G智慧电台以技术创新引领行业发展,成功申请3项专利、21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2022年被认定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先后荣获和入选亚广联“绿色广播工程奖”、国家广电总局“新时代 新品牌 新影响”等30余项国际国内奖项。5G智慧电台搭建起音频传播的全新发展机制,已然成为基层融媒体运营以及基层群众日常信息获取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成为基层党委意识形态管理的重要抓手。
融合有深度:向下扎根结硕果
好的产品除了需要技术做“骨”,还要内容做“魂”。在内容创作上,5G智慧电台内容都是由党媒研发制作,自带站位高、队伍强、节目优、把关严的优势。4年来,5G智慧电台紧抓“头条工程”不放松,统一制播全国合作电台新闻头条,确保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占据首位、发出首声;以精准内容为个性,运用新技术定制“本土化”节目单,做到“千频千面、精准发布”;在全国两会等重大主题报道时,形成“百频共创、千频同播”全国一盘棋的传播格局。
为打破传统局限,实现跨平台传播与多渠道分发,5G智慧电台还积极带动基层电台互联共创主流宣传精品。《红色讲解员》吸引全国红色旧址和纪念馆的100多位青年讲解员参与讲述党史故事,被评为国家广电总局2021年度第三季度广播电视创新创优节目。《账单里的中国》系列报道中,全国各地86名记者化身“账单观察员”奔赴基层一线,将话筒对准劳动人民,行程超3万公里,展开了一场基层高质量发展调研行,唱响中国经济光明论。
向下扎根向上生长,“智慧”之树硕果满枝。2024年聚焦乡村振兴上线《田间地头大联播》成为“学习强国”总平台常设栏目;《家风继世长》等栏目宣传习近平文化思想,深受群众喜爱;《土地的馈赠》《全省应急联播》等科普知识和应急资讯助力县乡村基层治理。“经过几
年探索,我们发现,凡是向下扎根的产品都更容易结出硕果。很好地印证了总书记在马栏山调研时的判断。”4年来,黄荣和5G智慧电台团队将习近平总书记到马栏山视频文创产业园考察时的嘱托牢记心中,“这个点找对了,既能传递党的声音,也解决了实际问题”。
应用有广度:
编织新型主流媒体传播网
5G智慧电台从2020年推向市场,截至2024年5月初,已服务全国31个省区市1028家基层电台,在全国有广播频率的县级融媒体中覆盖率达到67%,覆盖人群超4亿,一张党管党控的新型主流媒体传播网在县乡村一级悄然成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