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黑宋铮
:我就是72年的,88年参加高考,二本志愿是有亲戚在校任教的建筑学专业,但是很不幸考上一本了。大学毕业留京分配进国企,造了八年轮胎还是禁不住互联网的诱惑,拒绝了700块钱一平米的单位分房,去海南干互联网。没干到财务自由,还把北京户口干没了。所以千万别信那些用个案代表一代人的屁话……
//
中国最幸福的一代人是 70 后吗?
这两天在社交网络上看到了好几回这个话题。然后这个话题的引子,看完让人哭笑不得。最幸福的是这段描述里说的这位女士和与之类似的人,但如果妄言全体 70 后一代人都是如此,我只能不客气的说是脑子进水。你总能看到朝鲜有一个胖子,难道会觉得朝鲜人体重都超标了吗?
当然,人家这位女士是挺有智慧,给了这位倾听者以及网络上彷徨无计的傻狍子们足够的情绪价值。否则的话,你们又会觉得有爹味儿,有妈味儿了。
1972 年出生,大约 1992 年上大学。那两年高考人数是 300 万上下,录取率大约 25%。也就是 75 万人才有机会上大学。如果是 75 万之外的高中毕业生怎么办?他们幸福吗?
其实这个数据还有水分。不要以为 75 万人上的都是本科。以 1992 年为例,当年招收本专科学生 75.42 万人,其中本科招生 34.98 万人,专科招生 40.43 万人。所以人家这位女士,肯定是本科招生这个范围里的,是大约 35 万人里面的幸运儿。
所以,你们觉得是少数人的幸福,还是一代人的幸福?
这两天在社交网络上看到了好几回这个话题。然后这个话题的引子,看完让人哭笑不得。最幸福的是这段描述里说的这位女士和与之类似的人,但如果妄言全体 70 后一代人都是如此,我只能不客气的说是脑子进水。你总能看到朝鲜有一个胖子,难道会觉得朝鲜人体重都超标了吗?
当然,人家这位女士是挺有智慧,给了这位倾听者以及网络上彷徨无计的傻狍子们足够的情绪价值。否则的话,你们又会觉得有爹味儿,有妈味儿了。
1972 年出生,大约 1992 年上大学。那两年高考人数是 300 万上下,录取率大约 25%。也就是 75 万人才有机会上大学。如果是 75 万之外的高中毕业生怎么办?他们幸福吗?
其实这个数据还有水分。不要以为 75 万人上的都是本科。以 1992 年为例,当年招收本专科学生 75.42 万人,其中本科招生 34.98 万人,专科招生 40.43 万人。所以人家这位女士,肯定是本科招生这个范围里的,是大约 35 万人里面的幸运儿。
所以,你们觉得是少数人的幸福,还是一代人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