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文链接:
深度解释一下关于美债结构的问题(上)
(继续)
2008年金融危机后的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吸取了危机期间货币基金出现“踩踏事件”的教训,加强金融监管并且在2014年7月23日通过的一项货币基金新规,要求主要投资于商票和银行大额存单的货币基金采取浮动净值,且可以在紧急情况下,收取流动性费用和添加资金赎回门槛,甚至停止赎回,而投资于短期政府债券的货币基金不受新规影响。
而这项SEC针对货币市场基金的改革导致了货币市场基金不得不从市场上大量吸收高质量的抵押物资产来满足日益加强的金融监管的变化,这部分新增的需求叠加了2014年以来的欧日央行的宽松,从而引发了carry trading的需求循环,又或者说三者之间是相互交织相互影响的;
在整个CARRY TRADING的链条中:对于美元持有者LIBORUSD升高是收益的增加(融出美元)而对于其他货币持有者,LIBOR USD的升高则是成本的增加(融入美元)
这部分在去年解释日元carry trading对全球的影响的时候已经分析过了,这里面我只是在简单的说一下逻辑线:
金融监管的增强导致货币基金改革从而导致了美元资产的短缺引发了美元货币互换的走高,而货币互换又引发了carrytrading的介入,双方之间形成了一个闭环“日元持有者在追逐有限的全球范围内有限的资产即便是付出的swap成本极高,但是仍然是追逐美债(融出日元,买入美债)(买完短端买长端)(融入短期日元,买入十年期甚至是更长的美债),而美元持有者则融出美元赚取swap的同时还买入日债最终导致日本债券收益率进一步的走低(和美债遇到的问题”由于BOJ持有大量的债券导致债券供应趋紧,而市场则不停的压铸BOJ最终会被市场压倒无法脱身,那么买入为数不多的日本长期债券进行“逼仓日本央行”就成为了一个流行的carry trading的游戏“
这部分内容我在2016年上半年给各家基金公司路演的过程中就已经解释的很清楚,这样的做法造成了boj的困境,全球央行的负利率困局的产生,持续的时间越久,则央行失去市场威望甚至沦为市场博弈的对象就会越严重,货币政策将会面临着失效的情况,所以2016年7月份在成都的各国央行的财长峰会中,各国央行和财长的共同声明说到底就是打破了这总困局的囧境;
长端债券的需求部分我们已经聊的差不多了,然后我们将聚焦到来长期债券的供给部分:
2008年金融危机后,传统的货币政策已经使用到了一个极致,而FED面对的问题是短端利率水平降到了极值,所以这个时候必须把极值的假象拉进来,短端利率水平以及到底的情况下,如果长端还是因为这样的因素而无法降低的话,实际上对于经济复苏的支撑力度会非常非常的弱,其实就是说当长短端的contango拉到足够大的时候,比如说两年、十年期之差如果拉到2.5%的时候,其实这基本上都是历史上contango的极值,你会发现经济在短端利率的刺激作用还不能够产生的话,我们将面临非常大的一个麻烦。
当时我在微博上(2012年初)用这么一篇内容+图表解释过当货币政策触及极值(短端利率降无可降)的时候,需要做的就是要将债券的期限结构进行调整,事实上也就是让整个债券收益率的远端大幅度下行,虽然前面我分析了需求本身对于债券长端的推动,但这个导火索却是由于FED的数次QE和OT操作引发的,长端融资成本的下降的积极效应是FED希望看到的
所以美联储在10年到13年的过程中三次的量化宽松,我觉得第一轮是真正意义上的量化宽松,而后两次QE,做的都是对长端曲线的微调。实际上是把长端的债券的收益率通过人为改变行为,使它的长端收益率不断下行,使contango的平滑靠的不是短端利率水平的抬升,而靠的是长端利率水平的下降。
所以长端下降看起来似乎从另外一个角度隐含了长期通胀的一个预期,但实际上也是因为美联储的QE导致这种供应的紧张,进而加大了长端债务配置上的需求难度,外加需求的因素(前面我们已经解释过)大家不停地买买买,使得长端债券的收益率推低很多,这样达到了长端融资水平下降以后,对经济的刺激和复苏作用。
但通过中央银行的资产负债表扩张吸收存量债务给市场提供足量的流动性缓冲,被动性的修复其他各个部门的资产负债表,压低期限结构上的时间成本,虽然能够取得一个积极的正面作用,但是这样的做法也有一个巨大的缺陷,就是会使得长期债券的供给端受到很明显的影响;
(未完待续)
交易桌前看天下,付鹏说来评财经
更多语音内容请登录华尔街见闻APP,点击 特辑 就可以订阅收听
感谢华尔街见闻的鼎力支持!
1,扫描下载华尔街见闻 APP应用(或长按二维码下载);
2,微信登录华尔街见闻APP;
3,点击 特辑 就可以订阅收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