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曹将
《PPT炼成记》作者,关注职场成长和知识管理。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曹将  ·  这是我2024记忆最深刻的一张图 ·  昨天  
旁门左道PPT  ·  杭州灵隐寺的汇报PPT,数据大屏秀炸了! ·  昨天  
旁门左道PPT  ·  保利员工这套年终汇报PPT,犯了职场大忌... ·  4 天前  
曹将  ·  离职后的那些朋友,怎么样了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曹将

学东西时最怕遇到的一个问题

曹将  · 公众号  · PPT  · 2017-07-02 17:36

正文


(一)学 Excel 时遇到的问题

 

前几天和一个朋友吃饭,他说正在学习 Excel ,途径是看相关的公众号。

 

刚开始的时候,会很新奇,各种技巧应接不暇。


但随着不断的阅读,发现内容开始重复,而且知识点支离破碎,结果看不下去了。

 

然后就去买书。

 

但看书时候又面临另一个问题,很多知识点都通过其他途径了解到,于是翻了 1/3 之后,便少了继续阅读的动力。

 

“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啊?”

 

 

(二)统计背景的坏处

 

研究生阶段有一门课是关于统计的。

 

由于本科专业就是统计学,所以学习的时候,心态特别放松。

 

比如老师讲回归时,我马上猜出了她接下来要讲如何检验有效性,果不其然,于是内心窃喜,继而开心地玩手机。

 

翻了教材,下面几节课的内容以前也学过。便愉快地翘课,在宿舍里看电视剧。

 

等到做作业时,突然懵了,好像题目中有些不一样的东西。马上问同学,发现原来老师中途加入了一些新的知识点。

 

只能借来同学的笔记补课。

 

 

(三)阻碍信息获取的,正是信息本身

 

工作之后,类似的情况越来越多。比如因为懂一点 PPT,便对他人出品的教程不屑一顾;因为会点写作,便对他人的文章指指点点。

 

经历是个好东西。当遇到新问题时,与经历做类比,然后找到可提取的关键点,适当延伸,便可找到解决的方案。

 

经历也是个坏东西。因为它让人产生一种可怕的骄傲感,拒绝对原有的优势领域进行补充,面对质疑时甚至气急败坏。

 

去年有和罗先生一起旅行。

 

那段时间自己也经历了一些挫折,心情很不好。他在听完我的情况后,给出了解决方案:把杯子倒空。

 

曹将,你的优势是,面对任何问题都喜欢思考,会总结出自己的一些套路,这些东西会沉淀在杯子里。杯子的容量是有限的,等到新的事物出现时,它们会组团排斥。这时候你要做的,就是把杯子先倒空。

 

 

(四)我的解决方案

 

旅行有个好处,那就是因为跟过去的状态有了一定时间的隔离,在回归时,会产生一种更积极的状态。

 

回来以后,我开始做了三个方面的转变:

 

1. 和不同的人吃饭和交流

 

这一年来自己胖了 15 斤。一个重要的原因是,经常下班后和不同的人吃饭。

 

和优秀的人交流有一个好处,那就是不断受到冲击。

 

其中,我会特别喜欢跟人力背景的朋友聊天,会主动把自己的情况告诉他们。


HR 们见过的人多,了解的事也多,他们会针对你的现状给出清晰的提升路径。而这,正是自我提升时需要的参考点。

 


2.承认每个人都有比你优秀的地方

 

这句话看起来容易,但其实操作起来需要有极大的障碍,那就是需要不断「否定自己」。

 

否定自己在沟通上的认识,重新去观察他人的一举一动。


比如如何去做一次演讲,以前只强调逻辑,在主动观察他人的分享时,了解到也要注重愉悦性。这就需要设计包袱,注入更多故事,并利用互动创造参与感。

 

否定自己在 PPT 设计上的认识,去学习其他人的做法。


比如从苹果的官网上学习图文排版,从 App 的设计上学习配色,从他人的教程里学习如何架构。

 

否定自己在写作上的认识,去多看多总结。


以前写文章,喜欢点到即止,看起来很牛X。但这对他人的帮助其实并不大,弄不好就容易变成鸡汤。看了其他人优秀的文章后,了解到需要给出明确的操作路径,这样他人便能真正收获「如何做」的思路。


 

3.问自己是否已经形成了框架

 

一旦自己有一点满足的时候,都会问一句:曹将,你有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框架?

 

这个框架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

 

  1. 是否对基础逻辑架构有清晰的认识?

  2. 是否有足够的案例来填充这个框架?

  3. 如果让你写一篇系统性文字,敢吗?

 

 

回到最初朋友学 Excel 的问题,我的建议是:


很明显,你对 Excel 并没有形成完整的框架,那不妨借着书把架构搭好,把公众号看过的技巧填充进去,然后,知道的和不知道的就一目了然。接下来,学习的目的性就明确了。

 


我是尾巴

 

与自己的过去为敌很难,但请相信:身段放低,世界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