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图片查看CHCC2018建设大会详情
养娃游戏爆红折射出人们内心的孤独。心理学家认为,孤独感是一种心理保护机制,严重的孤独感属于心理疾病。
进入2018年,
从直播答题到脏脏包,
爆款都来得让人有些意外。
谁能想到,
去年还全民沉迷《王者荣耀》,
几天之前,
你周围的人还在忙着直播答题,
年轻的女孩们还是在谈论经营爱情的《恋与制作人》,
一只没有表情的绿色青蛙就这么突然的跳进大家的朋友圈。
游戏中,
青蛙完全不受控制,
有时会突然背上背包消失在远方,
有时候会在家里挑灯夜读,看书看到瞌睡。
所有这一切,
都由青蛙自己(或者说系统)决定,
游戏者不能做任何干预。
当然,
有时候它离家后会寄回一张明信片,
告诉你去过哪儿里,
交了哪些朋友。
“打包好行李,为什么我的蛙却不去旅行?”
“我的蛙很久都没回来,谁见到它,请提醒它回家”
这款堪称“佛系”的游戏,
没有竞技对抗,
宠物去留随心,
看似无趣,
却引得网友纷纷“入戏”。
然而就是这种“静静待着就好”的状态,
戳中了时下万千年轻人的心,
它越无牵绊地对你爱答不理,
人们反而越想时不时地惦念它。
不少网友说“我蛙像我”。
其实,每只蛙背后都是一个养蛙人的孤独。
只是没想到,
孤独的人群这么庞大,
而且已成为全球范围内引发关注的社会问题。
有报道称,
韩国的自杀率连续13年居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成员国之首。
1月23日韩国政府批准推出“预防自杀国家行动计划”。
根据该计划,
韩国人40岁以后每10年都要接受一次抑郁症检查。
无独有偶,
英国近日设立正部级“孤独大臣”职位,
解决十分之一英国人的孤立感。
“孤独大臣”的设立与英国工党议员乔·考克斯息息相关,
她生前一直致力于解决社会孤独问题。
乔·考克斯委员会去年12月发布的研究报告,
给出以下惊人结论:
孤独对健康有害,犹如每天吸15支烟;
孤独寂寞的人,早死的机会比其他人高1/3;
孤独是“社会传染病”;
各个年龄层的人都会受到“感染”;
孤独还会提高社会成本,
雇主每年因为员工的孤独将付出25亿英镑的代价……
这不是考克斯一家之言,
英国红十字也称,
孤独和孤立如同“隐形流行病”。
美国芝加哥大学的研究也发现,
孤独会降低人体免疫力,
增加早逝风险,
比肥胖更要命。
作为发达国家,
日本却惊人的高发“孤独死”案例。
日本媒体发表的调查数据披露,
2016年日本全国“孤独死”超过4万起。
《读卖新闻》强调,
孤独死最容易发生在同社会隔离、
没与家人或友人经常保持联系的人身上。
从“葛优瘫”“丧文化”再到“佛系养蛙”,
无论是年度热词还是游戏社交化浪潮,
流行的文化现象背后折射出的无非是时下年轻人的生活态度。
面对大都市快节奏的生活压力,
他们有大量负面情绪的输出,
但同时又对治愈系有着强烈的需求。
而对于大量离家打拼的异乡人来说,
在朋友圈晒出自己的“蛙儿子”不仅是一种对于孤单情绪的排遣,
同时也是一种社交媒体形式下的“抱团取暖”。
清华大学心理学系主任彭凯平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
上世纪20年代,
美国出现了像当代中国这样的繁华似锦的景象,
大部分人都向城市涌去。
这过程中就产生了很多心理问题,
《了不起的盖茨比》讲的就是美国20年代
欣欣向荣所造成的空虚、失落、
物质利益、享乐和自私精神。
事实上,孤独感是一种重要的心理保护机制。
每当人们产生孤独感,
就会意识到自己应该做些事情来排解,
说明应该关注自己的社会关系、社会情感和社会网络联系。
心理学家对孤独感的诊断有一些标准,
严重的孤独感才是心理问题。
彭凯平认为,
相关机构有义务普及心理学知识,
社会也要创造平台和机会,
让年轻人找到朋友,
进行正常的社会交往。
此外,企业、组织应把增强人的幸福感、
快乐感、社会沟通交往当成职责,
而不仅仅是简单地追求业绩成绩。
来源:资料来源于网络,筑医台资讯精编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