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社部28日召开二季度例行新闻发布会,人社部政策研究司副司长卢爱红在会上披露了基本养老金投资运营的具体情况。
截至6月底,北京、上海、河南、湖北、广西、云南、陕西、安徽8省区市已经与社保基金会签署了委托投资合同,合同总金额4100亿元,其中的1721.5亿元资金已经到账并开始投资,剩余其他资金将按照合同约定分年分批到位。
与三个月前披露的数字相比,地方委托投资的规模增加了500亿元,已经到账并开始投资的资金多了351.5亿元。
“上次披露是3600亿元,这次披露的数字有增加,”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董登新在接受上证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随着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积累不断做大,基金托管及入市规模也会逐渐增加。
安徽是新加入基金托管队伍的一员。从人社部披露的委托投资合同总资金的前后变化来看,安徽此次委托投资的规模或在500亿元。
数据显示,目前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结余超过3000亿的省份有广东、江苏、浙江;超过2000亿但未到3000亿的有北京、山东、四川。过千亿但不足2000亿的有上海、山西、辽宁、安徽。
“对比上述数据会发现,托管积极性高的省份,可能率先入围,但它们不一定是基金结余最多的省份。”董登新说。
他表示,目前基金结余较多的江苏、浙江、四川、山西、辽宁仍未进入合同,这可能既有地方积极性问题,也有归集难问题。
在他看来,地方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分布在2000多个统筹单位,零星而分散,省政府归集难度大,地市县托管积极性有待提高。
不过,卢爱红在当天的新闻发布会上也传递了一个积极信号,他说:“还有一些省份也正在积极地推动这项工作。”
此外,他还明确了下一步工作重点:一是抓合同签约。对各省区市的情况进行分析,确定委托投资的重点地区,加快工作进度。同时研究推动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金委托投资。二是抓日常监管。研究开发投资监管信息系统,提高信息化监管水平。建立以投资绩效管理为核心的考核评价体系,科学评价基金整体、各类资产、投资组合的投资业绩,完善激励约束机制。三是抓制度规范。制定信息报告披露办法,明确披露方式、披露渠道、披露频率等等,促进信息公开透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