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健身先健脑
用科学武装身体
目录
51好读  ›  专栏  ›  健身先健脑

深蹲为什么要「股四主导」

健身先健脑  · 公众号  · 科学  · 2018-02-27 23:25

正文

科学健力 关注阿特拉斯

Greg Nuckols


Greg Nuckols是一位知识渊博的美国力量举选手,保持着三项220磅/242磅重量级力量举世界纪录。Greg有着超过十年的训练经验,并且是有着运动科学学士学位。他线上线下总共训练过几百位运动员和普通爱好者,并且为很多健身杂志和网站供稿。

本文来自Greg的网站StrongerByScience.com 已获得授权。

翻译:营长大飞。



要点:


  1. 深蹲失败不是由于某块肌肉或肌群力竭了,而是肌肉一个接一个的按顺序力竭了,你所感受到的短板只是最后力竭的那一块肌肉而已。

  2. 深蹲中,股四比伸髋肌群先力竭。

  3. 如果你不刻意的依赖自己的股四力量、在底部不试着挺胸向上的话,你可能会向伸髋肌群转移过多的重量。由于伸髋肌群最后才力竭,增加伸髋肌群所承受的负荷会限制你所能蹲起的最大重量。

  4. 蹲的时候应当 「挺胸」、「斜方向后,髋部向前」,尽可能让股四多发力 (文末有视频演示)。



之前的高杠低杠文章里( 详解高杠深蹲与低杠深蹲(一) 详解高杠深蹲与低杠深蹲(二) 详解高杠深蹲与低杠深蹲(三):训练建议 ),关于「意图」一栏有些疑惑。本文将会更清楚的讲解为什么虽然伸髋肌群(臀大肌、内收肌、腘绳肌)比股四更强壮,但深蹲时还是尽量依赖股四会更好。如果你还没读上文,最好还是读一读,不然本文可能会让你有点摸不着头脑。


首先,我们来谈一下深蹲失败时到底发生了什么。人们喜欢看自己被砸的视频然后试图找出是什么使得自己起不来。可能是背开始圆了,可能是抬屁股了等等。不论怎样,如果你是试着找出让你失败的特定问题的话,你将会找不到正确答案(除非是失去平衡什么的)。为什么?因为不是某特定肌群导致你失败,而是所有的肌群让你失败了,只是在不同的时候罢了。你所看到的短板,通常只是最后力竭的肌群。


换句话说就是:


在深蹲底部,股四受到的压力最大。这时,股四的肌电图读数(EMG)和相对肌力峰值都是最高的:


Bryanton,2012


Wilk,1996


大重量下伸髋肌群的相对肌力从深蹲底部一直到粘滞点都在不断上升,但有运作顺序。在深蹲底部,臀大肌的EMG读数达到极限(声明:这个研究有点不靠谱,但目前我还没看到有更好的),在达到粘滞点的过程中,腘绳肌承受的重量越来越多。


我所说的只能看到最后失败的肌群的意思正是这样:当你看到一个人深蹲失败时,他们通常会先「折叠起来」,也就是说要么背部开始圆,要么是杠铃把胸部向下压,髋部开始收缩。然而,这只是最后失败的地方,之前是怎么到这个位置的呢?


在深蹲底部,股四「竭尽全力」了,将更多的重量转移到了伸髋肌群上去。从底部起来后,如果臀大肌和内收肌能承受多出来的重量的话,背角应当会在平行到粘滞点之间保持不变。如果臀大肌和内收肌无法承受的话,腘绳肌就会拉长从而能够更早的参与进来成为主动肌(在底部时,腘绳肌主要作用是传导力,随着上升,逐渐开始成为主动伸髋肌群)。到了粘滞点后,股四的作用就减少了(力臂变短,EMG读数低,但仍会尽力收缩来保持胫骨稳定、对抗腘绳肌),伸髋肌群则会拉紧以使你身体竖直。最后,如果你的伸髋肌群或竖脊肌在粘滞点力竭的话,你就会「折叠」然后失败。


视频上看的话,上述任何场景都会看着像背或伸髋肌群是限制因素。而在现实中,它们只不过是最后力竭的肌群罢了。股四已经先力竭了,更多的重量被转移到了后链上。臀大肌和内收肌可能也力竭了(这个不常发生,通常看起来是在向心过程中前倾增多),然后腘绳肌和背部才是最后力竭的。


然后我们再来谈谈为什么尽可能依赖股四、在底部挺胸抬头起来而不是让屁股先起是能蹲起最大重量的方法。



上图为深蹲粘滞点。左图是基于对竞技力量举运动员的研究的数据的「平均」粘滞点,我们将假设这个粘滞点是突破粘滞点最强的姿势。这倒不是必须要做的假设,任何稍微高于平行、髋部承担大部分重量的粘滞点姿势都可以,只不过为了方便比较我们需要用到具体数据,所以我们就采用这个姿势了。


中间的图代表「股四主导」的姿势,右图代表「髋部主导」的姿势,杠铃都在相同的垂直位置上。图中这个人身高1.8m,身体比例平均,低杠深蹲(不过杠位在这里没什么关系)。


左边的「最优」姿势蹲250kg,这是真正的极限。根据股四和伸髋肌群的力臂长度,他需要产生254Nm的伸膝扭矩和676Nm的伸髋扭矩(净扭矩,考虑到了需要对抗拮抗肌)。


中间的图中,如果他蹲250kg的话,需要发出571Nm的伸髋扭矩(小于「最优」姿势)和368Nm的伸膝扭矩(多于「最优」姿势)。想想我们讲过的,在底部时,股四应该是最先力竭的,然后将重量转移到伸髋肌群上。也就是说,如果一个选手努力试着达到这个姿势,达不到这个姿势就会回到「最优」姿势上。


右图中,如果他背着250kg的话,需要产生791Nm的伸髋扭矩(大于「最优」姿势)和112Nm的伸膝扭矩(小于「最优」姿势)。想想我们讲过的,粘滞点上最后力竭的是伸髋肌群和竖脊肌。也就是说,这个姿势需要产生大于「最优」姿势的伸髋扭矩,如果250kg是这个人的真正的极限的话,用这个姿势就蹲不起来250kg。事实上,这个姿势大概最多能蹲213kg。


这个图用的粘滞点,但实际上,在底部和平行处也一样。最强的姿势是股四尽可能多发力、伸髋肌群尽可能少发力的姿势。


最后失败的是…?


伸髋肌群和后背(在本文中,这两者不必区分开,因为导致伸髋肌群最后力竭的因素也是使得背部最后力竭的因素,都是重量过大或髋部距离杠铃过远)


伸髋肌群在做啥…?


任何股四做不了的,伸髋肌群都来做。较短的伸膝力臂意味着较长的伸髋力臂,反之亦然。


换句话说,任何股四能做而没做的,髋部就必须揽过来,导致你本能蹲起来的重量给蹲不起来了(就像上面右图,本来能蹲250kg,结果只能蹲213kg)。


我就知道你们会问:


「为什么不直接达到最优姿势,而是要试着维持一个不可维持的姿势?」


股四到极限时,重量会自然地转移到髋部。试着逼自己保持背部竖直,就能确保你的伸髋肌群也力竭时是因为重量太重。由于髋部会尽可能少出力,「尽可能少」都过多的话,那这个重量就是你怎样都蹲不起来的重量。


然而,反之则不亦然。股四力竭时身体会自然地将重量转移到髋部,而髋部力竭股四仍有余力时重量不会自然地转移到股四上。我的确没有任何实验性证据证实这个说法,但我却见过无数失败的深蹲,而我从没见过任何人先把屁股抬得飞起还自然地又将重量转移到股四的。相反,我见过太多太多的举重选手深蹲时试着保持躯干尽可能竖直,随着重量越来越大,也有越来越多的重量转移到髋部上去。


如果你试着直接到所谓的「最优」姿势的话,会发生两件事:1. 你的确到最佳姿势了 2. 你髋部抬的过高,股四发力不足,意味着髋部还是要做过多的活,使你蹲不起真正的极限重量。相反,如果你试着让深蹲更多的股四主导的话(也就是尽可能快速地在底部竖直着起来,用胸和肩膀而不是髋部领着动作),就只会发生一件事:股四竭尽全力,然后髋部「捡漏」,保证突破粘滞点时所需的伸髋扭矩是尽可能小的,不会因为需要过量的髋部扭矩而失败。


「伸髋肌群既然比股四强,而且是动作失败时最后力竭的,为啥要强调股四优先发力的蹲法?」


要注意,所谓的「股四主导」其实是你主观上试着蹲的方法,而不是实际上蹲的姿态。 假设你蹲相对较重的重量,蹲接近力竭的一组(2-3次),试着尽可能保持竖直、多用股四的话,你仍会逐渐到一个「髋部主导」的姿势,但不会到过于「髋部主导」的姿势,我们所说的只不过是几度角的事,而不是两种不同的动作。


「我听说股四主导的深蹲对膝盖不好,这不会伤到我韧带吗?」


很可能并不会。不论什么样的深蹲给健康的膝盖软组织带来的压力都远远低于其能承受的最大值。更为股四主导的深蹲的前剪切力更大,但不论怎样都比后剪切力小不少。


话虽如此,但如果一种蹲法给你带来疼痛的话,就别那么蹲了。舒服地蹲远比优化深蹲力学模式重要。


「我感觉在底部先抬屁股会更舒服、更强壮」


那你就那么蹲呗。我讲的东西不是任何情况下都适合任何人,只不过是一般性建议,帮你理解一些应当能蹲起更大重量的技巧。


声明:


  1. 本文受众应当是有经验的选手。如果你刚开始学深蹲的话,这些和你没太大关系,你扛起杠铃蹲就是了。当你强壮一些、适应了动作之后,再试试这些技巧。

  2. 这不是什么新的技巧。人们一直在说挺胸抬头什么的,本文只是让大家能更清楚地了解内在原理。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