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吴立话农业牛股
天风证券吴立团队研究发布平台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掌楼牛市  ·  接下来两个月,学位是楼市的关键词! ·  6 小时前  
财宝宝  ·  东莞只有四五千?-20250223231222 ·  昨天  
财宝宝  ·  开药,猛男两条,平卧外敷!-20250222 ... ·  2 天前  
财宝宝  ·  @财珊珊33 -20250221121009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吴立话农业牛股

新洋丰(000902)深度:种植产业链中的海大集团:农资必需消费品龙头稳健成长!【天风农业|公司深度】

吴立话农业牛股  · 公众号  ·  · 2018-11-06 00:20

正文


核心观点


农业现代化加速,种植产业链龙头迎黄金发展期!

十九大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将加速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而我国农业现代化尤其是规模化种植户的崛起将为农资龙头企业带来良好的发展机遇。过去10年养殖规模化加速的进程中,涌现出如海大集团这样优秀的饲料龙头企业,凭借卓越的成本管控能力、高性价比的产品力、完善的渠道服务能力,获得产业及资本市场的高度认可。未来10年,随着土地政策的完善,种植产业链的规模化进程将加速推进,我们认为在种植产业链条中,也必将出现类似海大集团的农资服务商。

新洋丰与海大集团哪些方面相似?

1、行业属性相似。复合肥和饲料一样都是农业必需品,消费属性强。新洋丰也呈现出稳健的成长性,除16年受国家开征增值税政策影响导致销售量增速降至4%外,公司近年来销量均保持两位数的增长,业绩增速更是在20%-30%之间波动。

2、产品力类似。与海大集团一样,新洋丰的产品性价比高,较同行具有突出优势。核心点主要有三:一是新洋丰具有很强的成本控制能力,根据我们的测算,新洋丰磷复肥较同行低150-200元/吨;二是新洋丰研发和技术能力业内领先,构成公司产品创新的核心依托;三是公司产品差异化程度较高,尤其是公司主打的新型专用复合肥,竞争力较强。

3、成本管控能力都很强。虽然新洋丰与海大集团的成本管控方式不同,但是殊途同归,新洋丰的成本优势在于:1)公司产业链长,具备磷酸一铵产能,将带来公司成本下降约110元/吨;2)拥有钾肥进口权,通过低价格进口钾肥使得公司成本降低约21元/吨;3)区位布局合理,且拥有水路和铁路专用线等运输便利,运输优势使得公司成本低20元/吨以上;4)公司拥有先进且完善的生产工艺及配套,如低温余热发电系统、洗选矿系统等,进一步降低公司成本。

4、二者渠道建设完善,黏性强。新洋丰与海大集团一样建立了完善的渠道网络和有效的激励机制,且都通过向下游延伸提供综合服务以深度绑定规模化用户。

所不同的是,海大集团有20倍以上的PE,公司只有13倍,估值修复空间较大。

产业催化剂:大宗农产品价格稳步上涨利好农资行业!

我国主要农产品库存/消费比拐点已现,供需格局在持续改善,农产品价格上涨趋势明显。随着下游农产品价格复苏,复合肥需求拐点也将逐步到来。

维持“买入”评级:

预计2018-2020年公司收入101.92/110.32/120.48亿元,同增12.84%/8.24%/9.21%,实现归母净利润分比为为8.19/9.90/11.90亿,EPS分别为0.63/0.76/0.91元,同增20.40%/20.92%/20.13%,维持“买入”评级,目标价13.68元!

风险提示:农产品价格波动;原材料价格波动;成本测算的局限性;成本测算局限性;竞争加剧。


1. 磷复肥龙头,稳健成长!

1.1. 公司是我国磷复肥龙头,长期以来稳健成长,当前已走出盈利低估!


公司的主营业务为磷复肥、新型肥料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以及现代农业产业解决方案提供业务,在湖北荆门、宜昌、钟祥、四川雷波、山东菏泽、河北徐水、广西宾阳、江西九江和吉林扶余九地建有大型的现代化磷复肥生产基地,此外还有在建的新疆昌吉基地。

根据2017年年报,公司具有年产各类高浓度磷复肥800万吨的生产能力和320万吨低品位矿洗选能力,配套生产硫酸280万吨/年、合成氨15万吨/年、硫酸钾15万吨/年、硝酸15万吨/年。

公司产品线齐全,覆盖磷肥、常规复合肥、新型复合肥三大板块多个系列,能够充分满足不同区域、不同作物在不同周期的生长需要。常规复合肥主要依托母品牌“洋丰”、“澳特尔”布局市场,覆盖硫酸钾复合肥、尿基复合肥、高塔复合肥等多个品种;新型复合肥主要依托子品牌布局市场,涉及“洋丰正好”作物专用肥、“百倍邦”特种肥料、“水白金”和“简惠”水溶肥、“洋丰硫”生态级肥、“锌磷美”中微量添加复合肥、“机多宝”有机-无机复合肥、“洋丰-康朴”稳定性肥料、“逍道”硝硫基肥等系列。

我们看到,近些年,受国家政策变化,复合肥行业波动较大。2016年7月1日起,化肥增值税过渡期政策到期,各品类肥料统一征收13%的增值税,叠加玉米临储退出导致玉米价格大幅下跌,复合肥行业在2016年受到较大冲击。公司收入和利润在2016年均出现下滑,但是公司的销售量依然保持增长。

从盈利能力来看,2016年之后,公司毛利率和净利率开始走出低谷,逐步复苏,2018年上半年,毛利率达到19.64%,净利率达到9.87%,达到了近年来的较高水平。


1.2 从国外肥料企业发展看我国复合肥厂商的未来


目前来看,全球肥料企业呈现出以下几个发展特征:

1、复合肥化率高。根据中国产业信息网的数据,当前全球化肥的复合肥化率达到50%,其中欧美、以色列等发达国家的复合肥化率更是高达70-80%左右。化肥生产从单一肥料过渡到以复合肥料为主,已经成为一个国家化肥工业发展水平和农业发达水平的重要标志。

2、新型肥料成为发展方向。新型肥料主要是指能够提升肥料利用效率、改善养分利用条件的肥料,目前主要包括根据作物生长发育规律和吸肥量研制生产的专用肥,延长肥料作用时间的缓控释肥,以及水溶肥、有机肥等。从国外来看,新型肥料已经成为大型肥料企业研发和推广的重点,而且其产品的盈利能力较普通肥料也要高。

3、农化服务一体化。复合肥除价格、质量竞争外,与产品相配套的售前售后服务也是非常重要,发达国家基本都建立了以科学技术为主导,含肥料生产、肥料营销和对农民售前售后服务为一体的农化服务系统。

4、外延并购实现巨头之路。欧洲肥业巨头雅苒国际的发展来看,1980年以来,公司通过全球并购实现产能和市场的快速扩张,是其成为国际肥业巨头的核心路径。

此外,我们看到,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复合肥经营形式不同。美国来看,基本不存在大的造粒肥企业,而是在全美国有8000余复混肥搅拌站,每家装置多为5000吨/年,覆盖周边20-50公里的范围,以及农场自己配肥。

那么,中国造粒肥企业未来是否还会存在呢?我们的观点是肯定的。

虽然美国不存在大型的复合造粒肥企业,但是欧洲和日本则都存在。欧洲雅苒国际年复合肥产销量在400-500万吨,日本造粒复合肥占复合肥的比重在90%以上。形成这种差异主要是由下游种植的规模决定的:2011年美国的农场平均规模是2600多亩;欧洲农业大国法国的农场平均规模是750亩(2006年),日本平均在200-300亩上下。日本的户均耕地面积在45亩左右,中国在10亩上下,因此,中国未来种植的规模大概率会低于日本。因此,我们认为,未来我国复合肥仍然将是以大型复合肥企业生产的造粒肥为主体,复合肥行业仍然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我国复合肥行业未来的机会主要有四个方向:1、常规复合肥,市场集中度将提升,具有性价比优势的企业将获取更多的市场份额;2、新型复合肥(主要针对经济作物),将成为未来复合肥行业的制高点,盈利能力强,市场空间大,具备产品开发能力和服务能力的企业将具备优势;3、农业综合服务(商业模式升级),随着我国规模化种植的推进,复合肥企业将实现渠道下沉,直接针对规模化种植户提供从农资采购、种植技术到农产品流通、销售,以及金融、保险等全范围的农业服务,不仅可以提升其产品销量,强化客户黏性,而且能够打造新的利润增长点;4、产业并购机遇,未来下游种植业的集中将加速上游复合肥行业的集中,具备成本优势、渠道优势、产品优势的龙头企业有望通过外延并购的方式实现跨越式发展。


2. 乡村振兴助推农业现代化加速,优质农业龙头迎发展机遇期!


2017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首次提出乡村振兴战略,2018年9月,又引发了《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将乡村振兴战略定位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其中,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点,《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明确提出于鏊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实现农村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推动农业从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增强我国农业创新力和竞争力。

我们认为,在乡村振兴的大战略下,我国农业现代化将加速推进。我们认为,农业现代化要包含产业体系的现代化、生产体系的现代化和经营体系的现代化。产业体系的现代化即要实现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延长农业价值链;生产体系的现代化即是要提升农业生产技术,实施“科技兴农”战略,使得科学技术成为农业生产力提升的第一推动因素;经营体系的现代化即是要改变现在分散的土地经营模式,构建家庭经营、集体经营、合作经营、企业经营等共同发展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


2.1 耕地流转加速,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蓬勃发展


我国农业现代化的主要组织经营模式

从近年来,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实践来看,我们观察到主要有三类组织经营模式:龙头企业带动型、专业市场带动型和合作组织带动型。


三种模式各有优劣,是与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农业生产条件、市场条件、农民意愿等水平相适应的。但是无论哪种模式,都是与我国农业生产的规模化发展密不可分的。我们认为,我国农业的适度规模化发展是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基础。

耕地流转加速,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蓬勃发展

近年来,在国家政策的推动之下,我国土地流转持续快速增长,截止2016年底,我国耕地流转面积已达4.7亿亩,占家庭承包耕地面积的比例达到35.1%。

从流向来看,我国耕地主要还是农户内部的自主流转,2016年农户间的流转量达到2.8亿亩,占总流转量的比重达到58.38%;企业流转的比重较小,2016年仅4638万亩,占总流转量的比重仅9.68%。从流转后的用途来看,大部分的耕地流转之后依然用于粮食作物的生产,2016年有2.7亿亩,占比约56.53%。

随着我国耕地流转的不断推进,我国农业的各类产业化经营主体快速发展。根据中国三农网的报道,2016年,我国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总量达到280万个,同时,新型职业农民不断壮大,总数超过1270万人,成为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引领力量。其中:

家庭农场达到87.7万家。其中,经农业部门认定的家庭农场达到41.4万户,平均每个种植业家庭农场经营耕地170多亩。据农业部对全国3000多户家庭农场生产经营情况的典型监测,家庭农场的年均纯收入达到25万元左右,劳均纯收入近8万元,高于普通农户收入。

农民合作社达到179.4万家,入社农户占全国农户总数的44.4%。其中,国家示范社达8000家、县级以上各级示范社达13.5万家、联合社7200多家。超过一半的合作社提供产加销一体化服务,8万多家合作社实施标准化生产,7万多家合作社注册商标,4万多家合作社通过“三品一标”农产品质量认证,两万多家合作社创办加工实体,两万多家合作社开设社区直销店开展“农社对接”。

全国各类农业产业化组织达到38.6万个,辐射带动种植业生产基地约占全国农作物播种面积的六成,带动畜禽饲养量占全国的2/3以上;各类产业化经营组织以订单合同、合作、股份合作等方式,辐射带动农户1亿多户,户均年增收3000多元。其中各类龙头企业达到12.9万家,销售收入9万多亿元,所提供的农产品及加工制品占农产品市场供应量的1/3,占主要城市“菜篮子”产品供给的2/3以上。


2.2 适度规模经营主体的发展为优质农业龙头企业带来发展机遇期!


与传统的小农分散经营不同,种植大户、家庭农场、合作社等规模化经营主体的生产经营是以市场为导向,以商品化为目的,落脚点在于获得更好的经营绩效,因此,其对于农资产品的采购将更看重性价比,对于农业的生产技术和服务的投入更看重投入产出比;此外,由于经营规模增加,传统的经营作业方式难以为继,规模经营主体对于农业技术和农业服务的需求更为迫切。

我们认为,规模化农业经营主体的快速发展将为我国农业龙头企业带来良好的发展机遇:

首先,对于农业技术和服务的需求增加。出于对经济效益的追求以及经营规模扩大之后传统生产方式的难以为继,规模化经营主体更加需要依赖技术和服务来降低其生产成本、提升其产出效率,也更加需要对市场的供需、价格等信息做到及时的把握和前瞻性的判断。这些规模化经营主体本身难以有效配备各类农业生产机械设备,难以有效掌握各类农业技术,也难以做到对市场信息的有效获取和分析,这些都需要依赖于成熟的农业龙头企业予以提供。因此,我们认为,随着我国农业规模化经营的推进,农业技术和服务的需求将会大大提升。

其次,对于优质企业的市场认可度会提升。相对于传统农户,规模化的农业经营主体对农资产品、技术和服务具有更强的甄别能力,其更看重性价比,对于产品的品质、效果和价格具有更高的要求。那些在产品、服务和价格方面具备优势,且真正能为规模化农户创造经济效益的优质企业将获得更好地市场机会。下游种植领域的集中将会推动农资、农技、农服等相关行业的集中度的提升。

第三,销售渠道扁平化。当前,我国农资产品的销售渠道比较多元化,但是主要都是通过多级流通体系实现。当前的销售模式有三大弊端:一是多层级销售导致成本过高,并推升了终端农资产品价格;二是生产企业与农户不能直接对接,不能直接对农户进行有效的技术指导,导致农资利用效率较低;三是生产企业不能有效获得农资的使用效果反馈。

但是,随着规模化经营主体的快速发展,由于其规模较大从而使得生产厂商或者一级经销商针对这类规模化经营主体的直销成为现实。渠道扁平化一方面可以通过缩减中间环节,减少流通费用,不仅可以提升企业的盈利能力,而且还可以降低终端产品价格;另一方面,生产厂商或一级经销商可以直接针对规模化经营主体进行技术服务,协助客户进行更加有效的农资使用和种植管理,以提升客户的经济效益,如此可以显著增强客户黏性。

第四,有利于农业龙头企业进行农业种、养殖领域的整合,实现新的利润增长点。龙头企业带动型的发展模式是我国农业现代化的重要组织经营模式,养殖业如温氏股份推行的“公司+农户”养殖模式;种植业中如新洋丰也在向下游水果领域进军,通过示范种植引导,将当地的合作社和种植大户纳入到自己的产业体系之中,打通从农资生产、到种植、销售的全产业链,不仅可以增强客户的粘性提升公司复合肥销量,而且有望为公司打造出新的业绩增长点。


2.3 小结


我们认为十九大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将加速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而我国农业现代化尤其是规模化的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将为优质农业龙头企业带来良好的发展机遇:一是农业技术和服务的需求将会扩大;二是规模农户对于产品和服务的甄别能力更强,优质的龙头企业将获得更高的认可度;三是规模化发展将推动农资销售渠道扁平化,针对规模农户的服务型的直销得以发展;四是有利于农业龙头企业进行农业种、养殖领域的整合,实现新的利润增长点。


3.  新洋丰与海大集团哪些方面相似?


我们认为,复合肥和饲料行业类似,复合肥是种植业的必需消费品,而饲料是养殖业的必需消费品,而同样是作为各自行业的龙头,新洋丰与海大集团极为类似,主要有四:

1、行业属性相似。复合肥和饲料一样都是农业必需品,消费属性强。新洋丰也呈现出稳健的成长性,除16年受国家开征增值税政策影响导致销售量增速降至4%左右外,公司近年来销量均保持两位数的增长,业绩增速更是在20%-30%左右。

2、产品力类似。与海大集团一样,新洋丰的产品性价比高,较同行具有突出优势。核心点主要有三:一是新洋丰也具有很强的成本控制能力,根据我们的测算,新洋丰一吨磷复肥较同行低150-200元左右;二是新洋丰研发和技术能力业内领先,构成公司产品创新的核心依托;三是公司产品差异化程度也较高,尤其是公司主打的新型专用复合肥,竞争力较强。

3、成本管控能力都很强。虽然新洋丰与海大集团的成本管控方式不同,但是殊途同归,新洋丰的成本优势在于:1)公司产业链长,具备磷酸一铵产能,将带来公司成本一吨低113元;2)拥有钾肥进口权,通过低价格进口钾肥使得公司一吨成本降低约21元;3)区位布局合理,且拥有水路和铁路专用线等运输便利,运输优势使得公司成本低20元/吨以上;4、公司拥有先进且完善的生产工艺及配套,如低温余热发电系统、洗选矿系统等,进一步降低公司成本。

4、二者渠道建设完善,黏性强。新洋丰与海大集团一样建立了完善渠道网络和有效的激励机制,且都通过向下游延伸提供综服务以深度绑定规模化用户。


3.1 行业属性相似:同为农业必需品,消费属性强;且行业容量大,分散度高,龙头企业整合空间大!


长期以来,市场都是把公司看作一个周期股,其实不然,我们认为复合肥和饲料在本质上都是农业必需品,消费属性强,公司也具备非常强的稳健成长性:

首先,从下游需求来看,复合肥符合消费品的特性。尽管农民对于复合肥的消费量受到农产品价格(种植效益)的影响,但是其对于复合肥的消费是刚性的,必需的,而且在农产品价格高(种植效益高)的时候倾向于多用肥且多用好肥(质量有、品牌好、价格高),在农产品价格低(种植效益低)的时候倾向于少用肥且多用差肥(质量差,小品牌或无品牌、价格低廉),这一消费特性与日常消费品极为相似。

其次,从销售模式来看,与消费品类似,复合肥的使用群体也是个人消费者(数亿农民),且依托于品牌和经销商渠道。优质的复合肥龙头在品牌和经销商渠道方面都做得比较好,其销售模式与消费品极为相似。

第三,从公司历史业绩来看,其稳健成长性也比较明显。除了16年受国家开征增值税、上调气价、运价、电价,且恰逢农产品价格陷入低迷的多重负面的影响作用下出现业绩下滑之外,公司近年来销售量均保持两位数的增长,净利润增速更是在20%-30%左右,其稳健成长性与消费品极为相似。

除此之外,我们看到,饲料行业和复合肥行业均具有较大的市场容量,集中度低,龙头企业具有广阔的整合空间和成长空间。


3.1.1 海大集团:饲料行业市场容量大,集中度低


饲料行业规模大,2017年全国商品饲料约2.2亿吨,年产值超过8000亿;同时行业集中度较低,行业内主要的龙头企业市占率均不超过10%。当前,虽然饲料行业的增速已经很低,但是随着下游养殖规模化的推进,饲料行业的集中度也在提升,龙头企业依托其成本、产品、渠道、服务等优势,强力推进产业整合,依然表现出较强的成长性。


3.1.2  新洋丰:复合肥行业市场容量大,集中度低,龙头企业市占率将持续提升!


复合肥行业市场容量大,集中度低

尽管2016-2017年,受增值税征收和农产品价格下跌影响,化肥产量连续大幅减少,2017年我国化肥折纯产量依然高达6065万吨,2016年使用折纯量达到5984万吨,市场规模大。而在化肥的细分行业复合肥使用量方面,2016年仍然维持了1.44%的增长,达到2207万吨的折纯量,我国复合肥化率也达到了36.88%。


横向比较来看,我国复合肥化率依然较低,仍然具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从复合肥行业集中度来看,当前依然较低,2016年折纯量复合肥使用量为2207万吨,若按照标准的氮磷钾含量均为15%的复合肥来计算,2016年实际使用的复合肥约4900万吨,预计2017年使用量较2016年小幅增长,以5000万吨的总盘子进行估算。2017年,上市的三大复合肥企业金正大、新洋丰、史丹利复合肥销售量分别为689万吨、312万吨和210万吨,市占率分别为13.78%、6.24%和4.20%,合计市占率不足25%。

复合肥行业集中度将加速集中,龙头企业迎产业整合机遇。

复合肥行业来看,2014年,我国复合肥生产企业有5000多家,产能在30万吨以下的小型企业占90%以上,且该类企业中,只生产中低浓度复混(合)肥的企业至少有2600家,这些企业基本上生产复混肥,生产简陋,开工率非常低。2014年全国产量在200万吨以上的企业有三家,产量在100-199万吨的企业约6家,产量在50-99万吨的企业13家,产量在30-49万吨的企业约11家,其他更多企业产量在30万吨以下,尤其10-20万吨的较多,而且存在大量的不足10万吨的小规模生产企业。


大量的过剩产能和粗放式竞争导致我国复混肥企业的盈利能力持续走低,行业毛利率水平持续走低,规模化复混肥制造企业(收入在2000万以上)由2001年16.1%的高位一直降至2015年的11.92%。此外,2011年之后,规模化化肥制造企业(收入在2000万以上)的亏损数量和亏损占比都在持续增加。


我们认为,当前来看,行业面临着良好的整合机遇:一是产能过剩和竞争导致行业盈利能力持续走低,亏损企业不断增加;二是环保压力逐步加强,将强制性的去除一部分中小产能,或抬高中小企业的经营成本,进一步加速期退出。而如新洋丰龙头企业则可以通过产业整合继续扩大其市占率,继续呈现出稳健的成长性!


3.2 产品力类似:高性价比,竞争优势突出。

3.2.1 海大集团:卓越产品力是公司的竞争力根基。


公司通过动物营养和原料利用研发能力、饲料产品配方技术能力、原材料采购能力、高效的内部运营能力等各项专业能力和差异化产品策略共同打造公司卓越的产品力。

1、动物营养的研究和配方技术能力是产品升级和降低成本的主要推动力。 公司拥有近千人的研发团队,其中博士及硕士研究生200余人,建立了院士专家工作站,建立番禺节能科技园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分站出站博士后8名、在站6名。2017年研发支出达到2.58亿,专注于动物营养需求、饲料配置技术、物种家系选育、健康养殖模式等研发,研发支出在同行业公司中位于前列。通过十多年持续的研发积累,已经建立庞大的动物营养需求数据库,储备多种原材料配方技术,每年有1000多组对比实验结果补充到动物核心营养需求和原料利用数据库中,以将技术转化为生产力。因此,公司产品配方组织和持续优化能力强,应变能力强,能在原材料价格波动时快速调整配方,获得成本竞争优势。

2、原材料采购能力支撑饲料产品成本优势。 公司从2003年开始采用集中采购模式进行集团的采购管理,2006年建立起了专业化的采购团队,是行业中最早成功实现集中采购的企业。目前公司的采购模式以总部集中采购为主,以属地价值原料采购为辅。公司对原材料品种进行划分,实行大宗品种集中采购和区域性品种本地采购相结合的模式,既保证大宗原材料的规模采购优势,又力求获得区域性采购快速应变的本地化优势。突出的采购能力可以发现众多原材料采购机会,使饲料产品成本优势成为可能。

不仅如此,近年公司在满足内部生产原料需求的同时,将采购优势向其他同行饲料公司、原料贸易商和规模养殖户进行延伸,对原料行情判断的专业能力和集中采购的成本优势转化为新的盈利点。

3、高效运营能力是有效组织生产的重要支撑。 通过推动SAP、OA等管理软件落地,公司构建了较强的信息化系统,内部运营工作也逐步走向流程化、标准化和数据化。数据化通过对各分子公司生产数据作对比,找出高效节能的运营方法;流程化、标准化提高了内部的运营可复制性,内部标杆公司运营模式得到快速的推广,大大提高公司的工作效率。

4、完善产品线,差异化助推产品力提升。 公司以水产饲料起步,积累较久且优势突出,2006年开始进军禽料市场,2010年开始布局猪料市场,发展迅速。公司目前全面投资生产畜禽饲料、水产饲料、预混料等全系列的饲料产品,产品线齐全,产品组合和区域布局特点使公司抗风险能力较强。

公司持续在推动产品升级、寻求产品差异化上努力创新。公司一方面通过加大研发投入积极推出高毛利的功能性饲料和特种饲料,推动产品升级,拉开与竞争对手的差异;另一方面利用配方优势有效降低原有产品的生产成本。高端产品在高定价的同时,追求动物成活率、生长效果和生长效率的明显优势,品牌效应突出;中端产品在保证领先的生产效能基础上,贴近于竞争对手产品定价,追求突出的产品性价比。同时,公司将种苗、动保、服务结合起来,转型养殖方案解决商,以“产品力提升”抢占市场的模式取代以往的“服务带动销售”模式。


3.2.2 新洋丰:成本优势突出,产品创新升级,高性价比产品构成公司核心竞争力!


海大集团具有在技术、成本、产品差异化、运营等方面表现优异,形成公司核心的产品力,构成公司叱咤饲料行业多年而一直稳健成长的核心原因。新洋丰的产品力打造以成本为基础,技术和产品创新升级为依托,能够为客户提供高性价比的产品,成为其核心竞争力。

3.2.2.1. 公司成本优势突出,构成公司核心竞争优势。

根据我们的测算,2017年,新洋丰常规复合肥单吨成本约1417元,新型复合肥单吨成本1557元,平均成本约1440元/吨,而金正大单吨成本平均约1619元,史丹利单吨成本约1514元,尽管三家公司的产品品类有所不同,但是新洋丰的产品成本明显较低。

那么,公司的成本优势来自于哪些因素?我们以公司与金正大和史丹利做对比,测算新洋丰磷复肥的成本优势。

1、完善的产业链,尤其自备磷酸一铵产能

公司拥有180万吨磷酸一铵的产能,位居全国之首。磷酸一铵作为磷复肥的原材料,公司自配磷酸一铵产能能够大大降低复合肥端的成本。这一点金正大和史丹利均不具备。

2017年,公司磷酸一铵销售毛利约307元/吨,一吨磷酸一铵可生产3-5吨复合肥,按照4吨计算,则每吨复合肥可节约成本约77元;进入2018年,磷酸一铵价格始终维持高位,测算2018年上半年新洋丰磷酸一铵出厂价约2190元/吨(含税价),2018年上半年,公司磷酸一铵毛利率为20.54%,则2018年上半年,公司一吨磷酸一铵毛利约450元。按照一吨磷酸一铵生产4吨复合肥计算,则2018年上半年,仅因为磷酸一铵自配产能,公司一吨复合肥即可节约成本113元。

除了自配磷酸一铵产能之外,公司还拥有约30万吨的钾肥进口权(金正大和史丹利也没有)。2017年,公司进口钾肥27.5万吨,预计2018年钾肥进口量近30万吨,近两年来看,国内外钾肥价差约200-300元/吨,若公司进口钾肥30万吨,则可节约成本6000-9000万,取均值7500万元,我们预计2018年公司复合肥销量约350万吨,则吨节约成本约21元。

2、区位布局合理,物流成本较低

相对于金正大和史丹利主要位于山东,新洋丰总部位于湖北江汉平原,地处中国的中心地带,辐射面广、运距近、运价低,具有先天的区位优势。周边水路、铁路、公路四通八达,产品能够快速销往全国各地,特别是在铁路运力紧张、运价不断上调的背景下,公司拥有的铁路专用线、水运码头等基础设施,使得自身运输优势越发明显。

公司按照“基础肥料靠近资源地,二次加工肥靠近市场终端”的原则,在湖北荆门、湖北宜昌、湖北钟祥和四川雷波建立大型基础肥料(磷酸一铵)生产基地,在湖北荆门、山东菏泽、河北徐水、广西宾阳、江西九江、吉林扶余、新疆昌吉(在建)布局大型的复合肥生产基地,从而有效加快供货反应速度,降低原料采购和物流运输成本。

公司的磷酸一铵产能集中在湖北,湖北是磷矿石的主要产区,公司分布在四川雷波的磷酸一铵的产能也处于磷矿石的主产区,磷酸一铵的产能布局在湖北和四川能够大大降低磷矿石的运输费用。

公司在湖北荆门和钟祥拥有235万吨的复合肥产能,荆门和钟祥的磷酸一铵产能基本可以满足荆门总部和钟祥的磷酸一铵需求,从而可以大大节约公司磷酸一铵使用的物流费用,而湖北荆门与钟祥基地因为都是产业链一体化的布局,不仅没有物流成本,还节约了包装成本与装卸成本。

相对于山东的复合肥产能,其所需的磷酸一铵相当一部分则需要从贵州或湖北调运,12306网站查询,荆门运往临沂,整车运输,磷酸一铵的单吨运费约221元/吨,依然按照每吨磷酸一铵生产4吨复合肥计算,公司在荆门和钟祥的235万吨复合肥产能即可节约每吨55元的成本,235万吨产能占公司复合肥总产能的36%,则 公司每吨复合肥节约成本约20元。

这只是公司湖北当地磷复肥的运输优势测算,公司宜昌和九江都靠近长江,九江基地有120万吨的复合肥产能,这部分复合肥产能使用长江水运获取宜昌的磷酸一铵,运输成本也是非常低。而公司在宜昌的磷酸一铵产能紧挨这长江,四川雷波的产能紧挨着金沙江(长江的上游),因此这两处的磷酸一铵均可使用相对低廉的水运,也将大大降低运输费用。因此,我们认为,公司因区位布局所带来的物流费用成本节约至少在每吨20元以上。

3、先进且完善的生产工艺及配套

公司除了磷酸一铵和复合肥之外,还配套了合成氨、硫酸、硝酸、硫磺制酸等产能,并配套了洗选矿系统、低温余热发电系统等能够有效降低生产成本的设施设备。

以低温余热发电系统为例,公司在荆门总部有80万吨的硫酸产能,并配有余热发电系统,经过该系统,公司每生产一吨硫酸能够发电210-220度,则人民币约150元,80万吨的硫酸产能,打满生产计算仅发电一项即可获得1.2亿的额外收益,这也将体现在公司成本费用的节约上。

小结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公司拥有磷酸一铵产能(2018年上半年降低成本约113元/吨)、30万吨的钾肥进口权(降低成本约21元/吨),物流成本低(降低成本约20元/吨),仅此三项显性可测算的成本就比一般同行要低153元/吨,此外,公司生产工艺上带来的成本节约,以及水路和铁路专用线运输优势带来的成本优势我们尚未计算在内,若全部考虑,我们认为,若同样的磷复合肥产品,公司使用自产的磷酸一铵叠加钾肥进口权、区位物流优势和生产配套优势将导致公司相对于金正大和史丹利具有150-200元左右的成本优势。

2017年公司磷复合肥收入约57.57亿元,占总营收比重约63.74%,磷复合肥毛利12.65亿,占毛利比重约74.6%。可见磷复肥构成公司收入和利润的主要来源,其相对于主要竞争对手具备明显成本优势将成为其竞争力的核心优势。

我们认为,大田作物复合肥目前处于激烈竞争阶段,随着规模化经营的提升,农户对于复合肥的要求越来越关注于性价比,公司产品相当于同行不仅品质和品牌也居于行业前列,而且生产成本具有绝对优势,其竞争力凸显,未来在大田作物复合肥方面的市占率有望持续提升!


3.2.2.2 产品升级,以新型肥料抢占行业制高点!


1. 针对经济作物的新型肥是未来复合肥行业的制高点!

从2011-2016年六年的种植效益来看,蔬菜、苹果等经济作物无论是从总产值还是从亩均利润来看都是远远高于玉米、小麦、稻谷等大田作物。相应的,蔬菜和苹果亩均化肥使用金额也更高。

从蔬菜和水果的种植面积来看,2008年以来蔬菜一直保持着稳步增长,水果近两年有所下滑。2016年蔬菜种植面积3.35亿亩,我国有果园1.95亿亩,若按照蔬菜每亩复合肥使用301元,水果每亩使用482(以苹果代替)元,则蔬菜领域的复合肥市场规模将达到1008亿,果园领域的复合肥市场规模达到940亿,合计将近2000亿的市场容量。

我们认为,蔬菜、水果等经济作物产值高、利润好,不仅能够使用更多的复合肥,而且其对于复合肥的价格敏感度也会更低,因此,针对经济作物的新型肥料市场空间大、盈利能力强,将是未来复合肥行业的制高点。这也是新洋丰针对经济作物的新型肥料无论是价格还是盈利能力都高于常规肥的基础。

新型肥的核心有二:一是产品,核心是产品的功效;二是服务,能够协助用户获取更好地种植效益。我们看到,近年来,公司在这两方面都在持续发力,公司新型肥有望迎来持续的高增长。

2、技术和产品升级,完善产品线,全方位推广新型肥

与金正大着力打造缓控释肥、水溶肥不同,公司在产品升级方面更多的精力放在专用肥方面。专用肥主要能为作物提供必需的营养成分及微量元素、改良土壤、调节或改善作物的生长机制、改善肥料品质和提高肥料的利用效率。 公司将新型肥料产品规划为特肥、有机肥+配方肥、缓控释肥、生态级肥和现有新品五大系列。公司根据全国测土配方试验和作物需肥规律进行科学配方,生产出水稻、小麦、马铃薯、花生、大蒜等大田作物,以及苹果、柑橘、茶叶、甘蔗、香蕉、葡萄、猕猴桃等经济作物专用肥,是目前行业内作物专用肥开发种类最多、应用市场最广、效果最好的企业。

2018年,农业部办公厅公布“十三五”增补农业部企业重点实验室名单,新洋丰受托建立农业部专用肥料重点实验室。该实验室分属植物营养与肥料科学群,由中国农业大学教授李晓林担任学术委员会会长。

以该科研平台为基础,公司将联合中国农业大学,依托全国养分管理协作网专家资源,整合英国洛桑试验站、国际肥料发展研究中心(IFDC)、国际肥料工业协会(IFA)等顶尖的国际植物营养与肥料研究机构,应用产业思维将其建设为国际一流水平的作物专用肥料实验室。

2018年上半年,公司研发投入约7,243万元,同比增长29.65%。研发投入的增速大于同期收入与净利润增速,彰显了公司在新型肥领域深耕发力的决心。

3、模式升级:向产业链下游延伸,布局果蔬种植服务商

2016年,公司成立洛川果业公司,探索优质特色农产品的种植与流通之路,打造符合中国高端市场需求的大健康领域农业消费品公司,努力成为优质、健康、营养农产品专家。

公司通过洛川果业公司在洛川积极试点苹果产业各个环节的综合服务:以“公司+合作社+农户”的运营模式,提供果品整体种植解决方案,直接收购果品并在沛瑞品牌下打造小产区生态精果概念,借助国内大型果品流通渠道和线上生鲜电商渠道销售,最终实现优果优价。在具体推广上,公司采用示范种植的方式进行,未来将主要依赖对于周边合作社和农户的推广,将其纳入到公司的农化服务体系之下。2017年,公司现代农业业务收入仅1305万,但2018年上半年收入就达到了1691万,发展迅猛。

2017年,公司与深圳道格资本管理有限公司共同设立10亿元规模的产业并购基金,投资现代农业产业链上的优质产业资源,构建上市公司资源整合的项目储备平台。

我们认为,公司作为复合肥产业的龙头,尤其是在水果专用肥领域深耕多年,以此为基础涉足水果种植、销售,能够实现业务的协同:一方面公司能够通过自己的专业种植技术生产出优质、高产的水果,提升水果种植的经济效益,可以提升下游客户的黏性;另一方面,果业的快速发展又能够反过来促进公司专用肥的发展,不仅能够提升公司产品的知名度,而且能够直接促进销售量的增长。预计,公司未来新型肥有望持续快速增长,2017年公司新型肥销售收入10.5亿元,我们预计2020年将达到22.5亿元,较2017年翻倍。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全产业链优势、区位布局优势和先进的生产工艺和设备带来的成本优势、研发和技术优势、新型肥料的产品创新优势、模式升级带来的服务优势共同构成公司卓越的产品和服务能力,将成为公司未来产业竞争和市占率提升的核心依托!


3.3  渠道布局相似:渠道网络完善,强化服务绑定规模客户

3.3.1 海大集团:全面养殖服务促进销量提升


公司于2006年在行业中率先提出向养殖户提供全面的技术服务,通过向养殖户提供“苗种-放养模式-环境控制-疫病防治-饲料-行情信息”等全流程的产品和技术服务支持,确保养殖户能使用到最先进的养殖技术,从而确保养殖户养殖成功和盈利。公司近年来有序布局了优质水产动物种苗、水产动保产品等业务,与水产饲料一同形成全产业链的布局,一方面更全面地为养殖户提供综合服务,促进水产饲料销量的提升,另一方面为公司培育了较多新的业务增长点和利润增长点,发挥产业综合优势。

此外,在新进入的猪饲料领域,公司也致力于打造猪场一体化服务体系,以促进前端料的销售。前端料市场毛利高,对饲料专业性及附加服务要求高,是公司未来发展的方向。长期来看,随着环保政策的收紧,生猪养殖规模化发展仍是趋势,下游养殖行业的变革提高了对于猪饲料的专业要求和服务要求。目前公司的前端料销量占比仍然较小,2017年公司前端料销量预计约20万吨,占猪料总销量(估计165万吨)的比重只有12%。但是公司有专业化的饲料研发团队、出色的配方技术能力以及经验丰富的服务团队,有望复制水产料、禽料的成功经验。以高水平的“产品+服务”模式进军规模化养殖场。

2017年7月,公司首个内部主场实训基地在高州市三和牧业有限公司成立,旨在为公司培育更多优秀的猪饲料营销员和养猪人才。2017年9月,公司以自有资金2.99亿元收购山东大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60%的股权。大信集团主营猪饲料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其所有产品均为自主研发,目前已经形成了以高档猪用全价料、浓缩料为核心产品的完善产品体系,产品主要分布山东、江苏、河北、河南、安徽等地。收购大信集团有利于公司利用其在北方市场的品牌优势和渠道优势,进一步加强猪料在北方市场的布局,提升前端料的销量,促进猪饲料产品的升级,符合公司长期发展战略。

同时,未来3-5年也是公司生猪养殖业务的发力期,根据发展规划,2020年生猪出栏量将达到500万头。公司生猪养殖业务”公司+农户“模式下培育的一批专业化的规模养殖户以及自繁自养模式下的标准化养殖基地,在环保整治加强、散户逐渐退出市场的背景下,将成为对接公司猪料产品的潜在市场。

公司前端料 、动保、养殖业务“三箭齐发”,有望在未来3-5年内打造高水平的猪场服务体系,构建起一体化的生猪养殖产业链,充分发挥协同效应。


3.3.2  新洋丰:渠道粘性强,强化激励与服务,助力销售增长!


2013年,公司通过借壳上市之后,积极推动渠道建设,公司在2014-2017四年间年间将一级和二级代理商的规模扩大了一倍以上。公司的一级经销商主要是各县级的经销商,二级经销商则是村镇级的代理商。一级经销商由2013年底的2000家提升至2017年底的4500家,二级经销商由2013年底的25000家提升至2017年底的60000多家。

此外,公司实施“洋丰”、“澳特尔”两大品牌的双品牌和双网络营销战略,采取县级代理、乡镇网络分销、基地周边直销、专业户专营、种植大户直供及批零一体化等营销模式,下沉销售网络,实施扁平化渠道管理。目前公司在全国的4500多个县级代理商,和60000多个乡镇网络触及中国各个乡镇村的各个角落。

1、渠道粘性强。 公司经销商的粘性强,由于公司成本显著低于同行,且产品品质和品牌也居于行业前列,因此,一方面公司能够给经销商更多的激励,另一方面公司的产品性价比高也更容易进行销售。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