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个朋友在说起做西餐和做中餐的方法区别上指出,西餐放油放盐都说多少多少克,中餐做菜,厨师一回身,拿起大勺,就着感觉那么一量,可以起锅了。之所以对朋友这句话记忆深刻是从我来看,就是一个中餐大厨——不求精确的人。
鲁迅在谈日本和中国的区别时叹:中国人实在太不认真,什么都不以为意,大有马虎从之之病。“即使排斥了日本的全部,它那认真精神的这味药,还是不得不买的”。
鲁迅说的不认真是什么意思呢,至少在生活里,它表现为心里没数。对这款病我很有同感,光说购买家中需拆换的零部件就没少受不认真的罪,买回来不是尺寸不对,就是恍然一声:啊?!还有这区别啊。我到宜家换过几次灯泡才知道怎么从瑞典人的产品说明标示上区分出黄色灯光和白色灯光的灯泡。至于该量好马桶盖哪些部位尺寸才能去百安居买马桶盖也是屁颠颠跑好几趟才搞明白。
生活的“数”就是那些可以被应用下去的具体数字或标准,它决定了我们每一天的生活秩序。是生活里的度量衡。不然,你辛苦地把家翻新上一遍,终于坐在焕然一新的沙发上那一刻并没给你多少抚慰,因为过程中你早被各种没掌握好的数字气死好几回了。
计划为什么多半流产?嚷嚷好几年的肥为什么不减反增。买那么多健身器材怎么最后都蒙尘或被当废品卖掉。至少你身边好多人都向你介绍过经验:家里千万别买跑步机,没用。她所说的没用,是利用不起来。我们自己也明白,不是跑步机没用,而是我们自己没用。
总过来打我们脸的还有那些自己亲书的白纸黑字,比如,每周跑步三次,每次三公里;每次做俯卧撑3组,每组20个;每天看书两个小时。这些看起来显得生活优渥的美滋滋的数字,我们没做到几个。它们和一些机构年终发布的数据一样,空洞无实的悬在那,笑话我们。
我也是有一天才认识到,在心里认真划过的数字不能总把它们当星星数。再不让数字出面指挥交通,就真得无法应付现在八爪鱼一样的生活。你不肯好好花心思的地方,最后变成一个个更大的窟窿等你再次腾出身心。特别是人至中年,每天都有跑不完的龙套。赶上哪天神经无比脆弱,一不留神坐错车都能引爆一场号啕大哭。
凡人的遗憾就是生活里的一个个不如意,如果这些不如意还包括被自己置手毁掉的,我们只想要个普通点的童话这事儿就更没可能了。
城市女性在家庭生活里,即是老戏骨又是老戏肉,骨头驾上去一次,肉身还得再滚上去一次,才能摆得平红浪绿涛。这样的次数一多,我才明白,光写计划没用,要建立生活的度量衡,它才是最有效的时间抢夺机。比如,我赶紧去公园把今天的三公里跑掉。
荐读│幸福是种比较级
荐读 | 别让付出成负担
荐读 | 能者不觉多劳
来源:深圳特区报
作者:圈圈
编辑:谷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