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朋友大家好,舆论知识点集锦的单独页面已经做好了,以后该栏目就放在文章底部 |清博报告| 那一块了,我们会将之前的知识点放进去,及时更新,没有点击收藏的朋友们,以后想看所有的知识点,就可以直接从哪里点击进入了~
今天为大家科普
“传播偏向理论
”。
20
世纪
50
年代中期,加拿大传播学者哈罗德
·伊尼斯(Harold A. Innis) 提出
,特定的媒介具有不同的传播偏向(
the bias of communication)
。
他认为,社会中传播媒介的平衡和比例决定着文明的相对稳定,那么就信息的组织与控制而言,每一种媒介都有其偏向,社会变迁的关键因素之一是传播媒介的发展,任何帝国和文明都要借助传播媒介保持时间上的持续或者空间上的扩展。
传播偏向理论可归结为三个关键词:
媒介———形成偏向的物质基础,其特性会催生相应的文化形态,由此形成偏向的内涵;
权力———偏向的实质,即特定群体利用某种媒介传播某类文化进而垄断权力;
制衡———传播的时空平衡是帝国稳定和兴盛的基础。
在《帝国与传播》(
Empire and Communications)中,伊尼斯论述了时间偏向与空间偏向:
倚重时间的媒介具有耐久的物理特性,羊皮纸、黏土和石头即为其例;倚重空间的媒介在耐久性方面比较逊色,但其质地轻便,如莎草纸等。
但一种媒介经过长期使用后,其特征会催生一种新的文化。
偏向时间的媒介因其耐久性而催生了
“固守传统的文化,它强调连续性,突出社会的黏合力,紧守神圣的信仰和道德传统”;偏向空间的媒介因其轻便性而催生了“强调地域扩张、中心对边缘控制的文化,其中世俗制度发达、宗教体制薄弱”。
时过境迁,伊尼斯笔下的莎草纸、黏土、石碑等原始媒介已演变为报刊、广播、电视和网络之类的现代传播媒介;神职人员或世俗帝王的权力在今天的信息社会已转变为话语权;传播的时空平衡则表现为文化生态的和谐共存。
报刊杂志、广播电视以及新媒体等不同类型的媒体由于各自的特性而使特定群体在传播过程中掌控话语权,从而促使某种形态的文化产生越来越广泛的影响,由此形成传播偏向的内涵。当缺乏其相反方向的偏向制衡时,一种偏向会极化演变,并最终导致整个文化的单一性和同质化。传播的理想格局是不同类型的偏向相互制衡,从而促进文化的多元共生。
— [ THE END ] —
清博舆情系统地址(http://yuqing.gsdata.cn)
点击文末“
阅读原文
”可免费使用清博舆情系统
| 清博报告 |
微信公号估值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