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更第2年的第337天。
昨天快下班时讨论新零售春晚的一个活动。
前半场讨论:怎样做,多少人,怎样坐,流程怎样。
突然又有人提出:这个和另一个环节有什么区别?
接着上升到:这么忙为什么还要增加这个环节?
然后到:做这件事情的意义到底是什么?
很好玩的是,从事情出发时,我们讨论的是干法,很难达成共识,谁也无法说服谁,每个人心里都有一套完整的处理方式。
从意义出发时,居然很快就达成了共识,是呀,只是一个小活动,但是却是下个阶段的重点尝试,是通往下个阶段重要的一小步。
讨论完,回家后,我在朋友圈发了一段话:
很多人给你答案,很少人问你真问题。别急着回答,往回走,问题的背后,可能就是真问题!
很象是黄金圈法则,表面上我们要解决的是:what 做什么。
而真正要解决的是:why,我们为什么要做这件事。
正如有个计划是爬山。
我们可能会有无数座山可以爬,也可以跟很多人去爬,甚至还可以用不一样的心情去爬。
可是,如果你对这次爬山赋予的意义是:2020年一个更高,一个全新的开始。
你会选择哪座山?
肯定会选择你能力范围内最高的那座;肯定用敬畏的心情去爬这座山;肯定会全力以赴。
回想一下,你有没有很认真的做的小事,当时你为什么那么认真的做这件事呢?
你是否还记得《汤姆.索亚历险记》中汤姆的姨妈罚汤姆刷墙,汤姆却把这件事当作快乐游戏,吸引小朋友帮他干,并获得了小朋友的零食与玩具。
汤姆是如何获得交换的呢?
1.首先,他自己在享受这件事;
2.他说这是1000,甚至是2000个孩子也很难找到1个按姨妈要求刷墙的孩子;
3.他说这是一面当街的墙,姨妈要求很高,需要认真的刷;
4.没有几个小孩子有机会刷粉丝色的墙;
5.姨妈很快就要回来了,他也只能刷一会;
原本是一件苦活,却硬生生被塑造成了一个很难得的机会,于是刷墙这件事成了小朋友们争相抢的事情,大家用零食与玩具和汤姆交换。
可能我在这里举这个例子不恰当,但我想说的是,
一件事大家争着做或是都不愿意做,并不是事情本身的问题,而是分配这件事情的人,有没有赋予这件事情意义
。
薛兆丰在《奇葩说》里说过这样一句:
我们每个人,都在为自己的简历打工。不管公司能够维持多久,陪着我们的这份简历会一直陪着我们。
表面上工作是为了公司,你是为了工资,其实你做的每件事都在为自己;
表面上,今天做什么,怎样做,都是短暂的事情,都是上司或是老板让你做的事情,其实你做的每一件事,都是为你自己做的事情。
你希望5年后你的简历是怎样的?10年后呢?或是,当你60岁时候呢?
再换个说法,是否公司也是在为自己的历程在做每一件事,你希望10年后的公司是怎样的呢?那倒推,我们今天该做什么呢?
米多是有播创始人,有播拿到了非常好的入口:微信直播,直播这么火,微信又把抖音,快手之类的全屏蔽了,多好的机会啊!
私下讨论时我说:我担心你把事做小了。
周航在《重新理解创业》这本书里说:很多人看得到,但很少人看得透。
如何把这件事看透?
可能就是不断的去追问这件事,对自己,对公司,对社会的意义吧。
有播,就是这样一个,即是5G风口,又是直播风口,还抢到微信入口的一件事!!
【妮妮的品牌课】中,我有说到做活动的9个步骤,其中第4步是『关你屁事,关我屁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