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哈尔滨日报
洞知大事,趣味生活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哈尔滨日报  ·  中国队再获一铜 ·  昨天  
哈尔滨日报  ·  【亚冬会保障进行时】踏查雪道 ... ·  2 天前  
哈尔滨日报  ·  第18金!高亭宇夺得速度滑冰男子500米冠军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哈尔滨日报

【亚冬会·特写】“老骥” 范可新:“志行千里”

哈尔滨日报  · 公众号  · 黑龙江  · 2025-02-10 11:33

正文

哈尔滨亚冬会短道速滑3天的比赛日,哈尔滨的天似乎格外地冷。
黑龙江冰上训练中心综合馆现场却是一片沸腾。2月9日短道女子3000米接力决赛,中国队夺冠。范可新领衔。
比赛结束后
这位31岁的老将
俯下身去
深情亲吻了冰面
此时,从世界各地而来的观众们,全部看向范可新。观众席掀起一波又一波山呼海啸般的欢呼声浪。人们纷纷起立,为这位为国家队征战14年、中国短道女队年龄最大的运动员,鼓掌致敬。

一切,像是回到了三年前。

“这是我的最后一次亚冬会了”

女子3000米接力决赛后,这一次,范可新没有匆匆走过采访区。她认认真真向媒体记者们道歉,并解释,之前没能过来交流,是因为想先专心比赛。
“我知道各位非常辛苦。趁还没有出正月,我在这儿还能祝各位新年快乐。2025、2026……我们新年快乐,一切都顺顺利利的。”
与她相熟的记者问她,今天感觉怎么样。“挺开心的。”她说,“也挺感慨。”
记者又说:“好像每次比赛你都很感慨。刚才看你又亲吻冰面了……”
范可新突然眼圈一红。她沉默了一会儿:“这是我的最后一次亚冬会了……可能就是,滑一次,就少一次……”
她强忍泪水
低头又想了想
又说了两个字
“不舍”
哈尔滨亚冬会之前,范可新参加过两届亚冬会,从来没有获得过金牌。她参加过2014年索契、2018年平昌、2022年北京三届冬奥会,如今进入米兰周期,她已经成为中国短道女队的中流砥柱——横跨4个冬奥周期,成了名副其实的“劳模”和“团魂”。
500米,极其考验运动员的爆发力和专注力。它是范可新的优势项目之一。她的个人最好成绩追溯到10年前的42秒504。10年过去了,在哈尔滨亚冬会,范可新在500米决赛前做了一个战术性的决定,选择退赛,全力确保次日的接力。
接力,一直被视为最珍贵、最能证明中国短道速滑队整体实力的项目之一。在亚冬会这场备受期待的女子3000米接力中,老将在半决赛、决赛两次上场。中国女队在交接棒环节具有明显的技巧优势,很明显,范可新每次的启动依然很快,超越,超越,再超越,局面逆转。
“团体,当然要比个人的价值更大。单项能力再强,一定还是要基于团队,只有团队强,才叫强,才能真正把每一个人带强,我们的队伍才能不断取得金牌。”
这是她始终传输给队员的信念,也是中国短道速滑队一代人的精神使命。

从“靠体育改变命运”一代走过
这场女子3000米接力的前一天,曾被万众寄予厚望的哈尔滨亚冬会混合团体接力决赛中,范可新开局势头很猛。她打得积极主动,在队友的配合下,率先完成了第一次超越,将中国队前半程局面逆转。
这一幕,和3年前北京冬奥那场争夺大战极为相似——
2022年,同样是混合团体接力项目,范可新与武大靖、任子威在内的队友们,在北京冬奥一举夺冠。 那是北京冬奥会新增的短道速滑项目,中国代表团凭借这一项目,在北京冬奥会夺得中国队首枚金牌。
它也是范可新职业生涯中的第一枚冬奥会金牌。
一时间,人们将目光再次聚焦老将范可新。那一年,曾经甚至有些被遗忘的老将,已经不年轻了。彼时,和她并肩作战的队友,换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一代青年运动员,很少再背负“靠体育改变命运”的人生故事。而那个关于范可新“全家挤铁皮屋,从小捡废品,鞋匠的女儿成了奥运冠军”的七台河动人往事,在北京冬奥期间,被铺天盖地的媒体重新拾了回来。
在很多一路看着她走过来的冰迷看来,那个曾和父母蜗居在7平米地下室、连冰刀都买不起的七台河女孩,似乎这么多年了,也没什么改变。她依旧带着中国短道辉煌一代的质朴烙印。北京冬奥,总算是苦尽甘来。
3年后,哈尔滨亚冬会火炬传递,身着统一服装的范可新一站到现场,一眼就被守在道路两旁的市民认出。家乡人的热情,让她甚至有些不知所措。“他们就使劲喊我啊:‘可新!范儿……’”范可新回想起这次为亚冬会而回家,“他们说,范儿你可没变啊,还那样……”
曾经那个辉煌年代,范可新从小视王濛为偶像。 她同样从七台河年少成名,多次拿过世界杯和世锦赛冠军,但在索契和平昌两届冬奥会上,她总是离分量最重的金牌差一点点。
对大部分世界级名将来说,奥运就是执念。北京冬奥会混合接力项目,范可新圆梦后,紧接着,又和队友一起夺得女子接力铜牌。
决赛结束后
她突然在冰面中央跪下
亲吻冰面
这是北京冬奥会最让人泪目的一幕。
“范可新亲吻冰面”随后登上热搜
在那场比赛的直播中,
王濛说:
“范可新终于圆梦了。”
这些年,王濛已经较少出现在大赛现场。哈尔滨亚冬会女子接力这一天,王濛就坐在看台,为她的小范加油。
谈到这次亚冬会,范可新说:“我已经尽全力了。”
她又沉默了一会儿:“我觉得,还可以更好。”
这种“被需要”  成为新的使命感
当初,正是因为北京冬奥那一幕,外界曾猜测,这大概是这位冬奥会三朝元老的华丽谢幕。
冬奥会后,范可新休整了一年多,其间还参加了一些综艺。在综艺里,她展现了不同于参赛状态、身心放松的另一面。一年后,鼓足了很大勇气,范可新又回到了队伍中来。
彼时,她仍然被伤病困扰。“其实,对一个运动员来说,伤病是最大的对手,就是要磨炼这种意志力。”她接受这种宿命,认为运动员靠的就是意志力。无数个熬不过去的时刻,她很多次问自己:还能不能再继续?那时候她总觉得,坚持不下去了。
但她后来发现,伤病带给她更多的,其实是心智的变化。“无论你有什么伤病,大家站在赛场,其实都是一样的。你只有毫无杂念、全力去拼。”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