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新京报传媒研究
传媒圈里圈外,新闻台前幕后,这里大概是离新闻一线最近的地方,给你不一样的视角,新闻从未如此有趣。关注我们~~~因为你除了帅,还有脑子。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新华社  ·  俩菜要价844元?! ·  3 天前  
澎湃新闻  ·  女演员自曝无证酒驾肇事逃逸,警方介入了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新京报传媒研究

媒体博弈论:合作还是竞争,这是个问题

新京报传媒研究  · 公众号  · 社会  · 2018-06-26 09:55

正文

作者: David Eads

来源: propublica.org

编译:阿勺(实习生)

编辑:罗布君

Via:新京报传媒研究(xjbcmyj)


2018年初,网站ProPublica 为了解读者心中关心和不解的问题, 针对ProPublica Illinoin新闻APP的用户展开了一项调查采访。


这一调查反响积极,用户提出许多疑问。ProPublica的内部人员也在系列专栏中就这些问题为观众答疑解惑。其中,用户对于“ 新闻机构之间的竞争与合作 ”问题尤为好奇, 本篇文章即是ProPublica Illinois新闻APP的开发者David Eads,就此问题的做出的回答。 传媒研究(xjbcmyj)对相关议题进行了编译。


提及媒体间的竞争与合作,首先让人联想到的就是两家顶级报纸之间的“爱恨情仇”。 《华盛顿邮报》 《纽约时报》 作为美国资深的老牌媒体,其“宿怨”由来已久:在上世纪70年代的“五角大楼文件泄密案”中,两家媒体已然“正面交锋”;而后在90年代,克林顿政府时期的莱温斯基丑闻案件中,包括 《纽约时报》 《华盛顿邮报》 在内的多家媒体间又展开一轮新闻“角逐”。

今天,在全新的时代背景下, 《纽约时报》 《华盛顿邮报》 依旧时刻角力。特朗普当政以来,美国新闻界掀起新的“浪潮”,各家媒体毫不吝啬地表达对这位新总统及其政策的意见看法,言论自由可谓得到极致的实现。在这样的背景下,2017年5月, 《纽约时报》 《华盛顿邮报》 在一周半的时间内相继发布了以特朗普“泄密门”为背景的系列调查性报道。面对这样活跃的新闻场,一些媒体人将之称为:“大报之间的最后一役”、“新闻业界最好的10天”。


2017年5月,特朗普刚上任4个月不到的时间,就被媒体爆出“泄密”门事件。消息一出,震惊全球,这一重磅新闻最早就是出自 《华盛顿邮报》 。据称:美国总统特朗普在与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俄罗斯驻美大使基斯里亚克会面时,亲口向他们泄露了“伊斯兰国”(IS)恐怖组织如何计划利用笔记本电脑在飞机上实施恐怖袭击等敏感信息。特朗普的这一泄密行为,很有可能对美国及其盟友在ISIS的重要情报来源造成严重危害。


无独有偶。 《纽约时报》 也推出独家新闻:已被解职的联邦调查局(FBI)局长科米(James Comey)2月会见特朗普后不久在备忘录中称,总统要求他结束对前国家安全顾问迈克尔·弗林(Michael Flynn)的调查。据悉,今年2月14日,也就是特朗普就任总统还不到一个月的时间,白宫国家安全顾问迈克尔·弗林因被指在与俄国驻美国大使馆通话事件上误导政府而提出辞职。


媒体巨头的新闻敏感意识从来不需要怀疑。每逢重大新闻,各家媒体都会在 挖掘独家新闻和找寻内部信息源上发力 。这也是吸引受众注意、争夺新闻市场的不二法门。客观来说,这种现象 于新闻业亦或读者而言,都是利大于弊的


然而在过去十年里, 媒体机构之间的合作呈增长之势 。许多传统媒体机构面临 人才流失严重 的窘境。而这也迫使其 重新思考究竟何为媒体最重要的宗旨和追求 。不同的媒体开始公开表态或暗示同意向其竞争对手“让渡”新闻信息,更重要的是他们需要抉择 如何在有限的新闻市场分配有限的资源


某些新闻事件极其复杂,或需要大量的数据作为事实支撑,或涉及五花八门的人物信息,即便是大型的专业新闻团队,也有力所不能及的时候。在这样的情形下,合作变成了关键。还有另一种情形, 小型的媒体 虽然在体量上不占优势,但通过与“盟友” 合作 ,发挥各自的优势, 整合不同的受众群 ,同样可以最大程度实现覆盖不同读者群, 传递视角跟更为丰富的新闻故事

具体来说,ProPubliuca参与开设的新闻合作项目Electionland、Documenting Hate,以及地方的新闻合作项目Ohio Valley ReSource就是跨媒体、多方记者合作的典型案例。

一直以来, 合作始终是ProPublica新闻生产模式的核心 。有些合作关系是ProPublica刻意培养的,有些则是无意为之的结果。


例如2015年的《一桩令人难以置信的强奸案》(An Unbelievable Story of Rape),就是ProPublica与一家非盈利性的新闻网站The Marshall Project合作完成的报道。在双方偶然发现彼此都在调查跟进同一起事件后,才产生合作意图。

而这次的报道获得了第100届普利策奖「解释性报道奖」。


在传统媒体遭遇危机、纷纷裁撤深度报道部的同时,网络非盈利媒体ProPublica坚持做严肃、有深度的调查性报道,同时还走在数据新闻和移动端设计的前列,为快消新闻盛行的数字时代提供了做深度内容的独创经验: 创立一套数字化、多媒体、重视合作、数据驱动、灵活以及资金可持续的模式。 ProPublica的创始人兼执行主席Paul Steiger总结的 成功经验 之一就是: 小团队通过合作扩大影响力。


“在新闻作品刊发前,不同机构的记者们能在多大程度上共享采访资源?在我看来,绝大部分的媒体机构之间能够保持一种良好的竞争关系。但问题是,媒体是公众了解外部世界的窗口,如果所有的媒体报道一样的话题,从同一信息源采集信息,这无疑是做了许多无用功。媒体之间应该做到差异化竞争,这既有利于保持自身特色,也能为公众带来全知。”—Mel Miller(Art Machine社交媒体经理)

技术的发展以及开源文化的兴起(软件开发方面常有共享资源的实践)也促进了媒体行业之间的合作。 比如Elex项目就涉及行业内部合作,参与媒体包括 《纽约时报》 美国国家公共电台(NPR) 以及 《洛杉矶时报》 《圣地亚哥联合论坛报》 ,旨在为参与媒体提供报道大选相关的专业新闻平台。


当然,竞争仍是市场不可或缺的规则,尽管它也不时发生着变化。例如,芝加哥的多家媒体,包括两份主要报纸, 《芝加哥论坛报》 《芝加哥太阳报》 时刻都在进行着用户争夺战。同时,他们之间也不缺乏合作。ProPublica Illinois就曾和这两家媒体同时合作过。除此之外,芝加哥地方媒体之间也就某些社会事件展开过紧密合作。

最近的案例包括,WBEZ(芝加哥一家公共媒体)和the Better Government Association针对公租房破损电扶梯的调查性报道,以及City Bureau(芝加哥南部的一家民间新闻组织)与Curious City就芝加哥城市隔离区话题开展相关报道。

竞争和合作都是新闻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最重要的问题是观众是否能从媒体间的合作或竞争中获益。


像上文提及的
《华盛顿邮报》 《纽约时报》 的案例,就是读者能够从其竞争中获益的典型,因为竞争推动两家媒体不断挖掘事情原委,带来了更深层次的报道。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