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青禾
心灵为行动提供动机,语言为行动提供理由。有些人是纯粹的行动者。还有一些人,对心灵和语言格外敏感,并且善于通过心灵和语言影响旁人。
——杨无锐《亚特兰蒂斯的水手》,《读者》2025年第1期
前不久,一位网友分享自己的经历,说工作时遇到一位素未谋面的外地客户,在彼此都不熟悉的情况下,对方上来就叫他“帅哥”,这让他有些反感。
这种感受引起了许多网友的共鸣。
“帅哥”,这一带有外貌描写的称呼,如今已经非常普遍。
走在街上,随处可以听到“帅哥,这家餐厅怎么走”“麻烦帅哥帮个忙”……真的是张口一个帅哥,闭口一个帅哥,好像离开“帅哥”,都不知道要怎么称呼对方了。
如果对方真的长相俊美,这么叫也无伤大雅;但对自己相貌不自信的人听来,却像挖苦一般刺耳。
称呼不恰当,亲者也疏远;称呼合礼仪,远者也可亲。
不要再简单粗暴地称呼男人为“帅哥”了,试试这三种称呼,既可展现自身修养,又能拉近彼此的距离。
来源:视觉中国
生人之间称呼有礼貌
有句老话说得好:“问路不施礼,多走二十里。”
先叫人,再交人。询问他人有礼,开口常说“你好”,笑脸迎人少吃亏。
曾看过这样一则故事:
有一个小伙子,第一次出远门去拜访一位亲戚,走了许久之后,就想找个人问问还有多少路程。
正巧路边的树下坐着一位老汉,小伙便上前问道:“喂,老头,到王家庄还有几里地?”
“你问我?”老汉说。小伙子点点。
老汉不耐烦地回复道:“到王家庄还有三百杆子。”
小伙子惊奇地说:“你们这里的路程怎么不论‘里’啊?”
老汉缓缓说道:“论理?论理你得叫我大爷。”
就像唱歌时要先有个前奏一样,人与人之间在交谈之初,也要先有个礼貌得体的称呼。
要知道,开场白是开启良好沟通的敲门砖。
称呼得当,人家自然乐意与你交往;称呼不当,则会给进一步交流设置障碍。
与生人交流前,我们要先对对方的年龄、身份进行一个基本的判断。
比自己年龄长的可以喊“大叔”“大爷”,和自己年龄相仿的可以喊“大哥”。
“你好”后面加称谓,把话说好,言之有“礼”,这是一种社交礼仪。
此外,如果想要有一个轻松愉悦的谈话氛围,遇到相对年轻的男生,也可用“小哥哥”来称呼对方。
如此可以迅速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让人感觉仿佛你们已经认识了很久,有着一种自然的亲近感。
就像那句话说的:“人与人之间,最大的吸引力,不是你的容颜,不是你的财富,也不是你的才华,而是你传递给对方的信赖和踏实,真诚和善良。”
语言传递态度,开口需要有“礼”,毕竟“礼多人不怪”。
来源:视觉中国
熟人之间称呼有边界
在综艺节目《开讲啦》中,主持人撒贝宁说过一件事:
“每次好友康辉叫我的名字,我都会一哆嗦。因为他每次喊我‘小撒’(三声),我总觉得他在叫别人的名字。”
“撒”在姓氏里面确实读(Sǎ,三声),没有四声的读音。康辉按照书面语言称呼他,并没有什么不对。
但在日常生活中,撒贝宁在自我介绍的时候总是说“大家好,我是撒(四声)贝宁”。
他认为,读“三声”这个音的时候,总感觉在骂自己,有种“大家好,我是傻贝宁”的感觉。
听完撒贝宁的解释后,康辉接着说道:“我们在读人名的时候,遇到这种有异读音的字,有一个原则是,要遵从本人的习惯。撒(四声)老师说,我就不姓撒(三声),我们就要遵从他的习惯。”
撒贝宁听后,脸上的笑容藏不住了,一边鼓掌,一边说“谢谢”。接着他说道:“我终于觉得他在叫我了。”
两位老师很好地为我们展示了什么是熟人相交有边界。
尊重他人的感受,情谊才能更深厚。
我们总有一个误区,觉得越是熟人越不需要顾忌,其实,熟不逾矩,才是长久交往之计。
对于长辈或者领导,要用尊称表达我们的敬意和谦逊,例如“先生”“老师”“某总”等。
人家可以没架子,但你不能没分寸。
对于同龄人或朋友,我们可以使用更为亲切和随和的称呼,如昵称、名字的后两个字或者名的叠字,拉近彼此的距离,增进感情。
而在职场环境中,对于那些资格比自己老,但又不算亲近的人,我们可以称呼他们的职务。
熟人相处,需要留心观察对方的习惯、身份、地位,然后选择恰当的称呼,彼此交往有边界,交情更长久。
来源:视觉中国
夫妻之间称呼有温度
网上有一个热门话题:“老公叫不出口,丈夫太官方,连名带姓又太生分,那么,大家是怎么称呼另一半的呢?”
此问题一出,就引发了上万人的讨论。想不到,夫妻之间的一个称呼,竟然困扰着这么多人。
评论区的答案也是五花八门,但从他们的称呼中,也透露出夫妻之间的亲密程度和感情深度。
有人说,他跟爱人关系一般,直接叫对方“身份证后四位”或者“手机后四位”。看似是亲密伴侣,却用数字代替,称呼起来,就像喊“犯人”。
有人给对方起外号,心情好时喊对方“大胖”,发飙时就喊“老猪”。看似是玩笑话,实则有些伤人。
也有人把对方当成合作伙伴,称呼对方为“姓+队友”,直接界定夫妻关系。
还有人说,生娃前叫“亲爱的”,生娃后对着孩子说“爸爸”,其余时间不交流,懒得叫,唯一的交集是孩子。
古人说:“至亲至疏夫妻。”
世事变化无常,婚姻更是如此。很多夫妻从亲到疏,或从疏到亲,其中的聚散离合,都是一念之间的事。
婚姻最初的选择决定开始的好坏,中间的经营才决定最后的结局。
许多夫妻,结婚时间长了,浪漫就少了,传情达意的方式也变得平淡。
在这种情况下,夫妻之间的亲昵称呼就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在外社交时,称呼伴侣为“我先生”“我太太”,能极大满足对方在社交场合的心理需求,让对方觉得自己被重视,从而心情愉悦。
在日常生活中,称呼对方为“宝贝”“亲爱的”,这些亲密的称呼能让人感受到深深的爱意,提醒我们,忙碌的工作、生活之余,也要记得彼此关爱。
也有一些夫妻会用对方名字的叠字来称呼对方,既亲切又独特。双方交谈时,使用这些小昵称,更能营造轻松愉快的氛围,让人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幸福。
记住,爱可以深埋心底,更需言语表达。“长嘴”的婚姻,是把温暖的语言留给最亲近的人。
在平淡的日子里,这些小昵称就像是调味剂,让生活变得更加有滋有味。
来源:视觉中国
很喜欢这样一句话:“我想成为一个温柔的人,因为曾被温柔的人那样对待,深深了解那种被温柔相待的感觉。”
语言可以给人一种如沐春风的感觉,前提是我们能够正确使用。
不同的称呼方式犹如人际关系的温度计,亲密者以昵称相待,疏远者则多用敬语。
只要你待人有礼,与人为善,相信人缘不会太差。
点点“在看”,与君共勉!
点击蓝字查看往期推荐
作者:青禾。责任编辑:毛新雯 ;策划编辑:潘玉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