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豆瓣阅读
豆瓣阅读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十点读书  ·  寒假低成本带孩子见世面的5种方式 ·  2 天前  
十点读书  ·  168元/2瓶捡漏!华熙生物贵妇眼霜,3周淡 ... ·  3 天前  
书单来了  ·  重金悬赏! ·  3 天前  
单向街书店  ·  【单向历】2 月 6 日,宜偶遇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豆瓣阅读

六年前没人看,六年后「故宫跑」,再不抓住这股艺术潮流就晚了!

豆瓣阅读  · 公众号  · 读书  · 2019-12-15 22:03

正文


这几年,中国艺术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成为了一种新的潮流。


前年在故宫博物院热展的《千里江山图》,引起了一波又一波的「故宫跑」现象;纪录片《如果国宝会说话》也在豆瓣上刷出了 9.4 分的高分;越王勾践剑和吴王夫差剑被拉起了 CP;更多的古代艺术品则被做成了可爱的文创,走进了大众的日常生活......


《如果国宝会说话》后母戊鼎

要知道, 同样是《千里江山图》,同样是在故宫展出,六年前的时候却是观者寥寥,几乎没人捧场。 为什么仅仅过了几年,就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呢?

其实,是我们看待它们的态度变了。
原先,中国艺术一直被藏在大众的认知「暗区」 里,被 「严肃」「古板」等刻板印象掩盖了真实面貌,在这样的情况下,更是没有人敢说出自己的真实感受。

出现在高中课本上的国之重器四羊方尊
完全就是一副威严不可侵犯的样子
后来,随着文化意识的提高,慢慢地我们开始说出了自己的真实感受,咦?它居然有点萌?它真的好好看......虽然都是简单、直观的评价,但话一出口,就在我们和艺术品之间建立起了联系。
连一贯高冷的纪录片都改变了态度,大呼「它!好!萌!」
在看《千里江山图》的时候, 人们固然是冲着它作为 「十大传世名画」 之一的名头去的,但更深层次的原因也是出于我们内心的真实触动。
最直观的就是,这幅画给我们的强烈视觉冲击感。画面上到处都是用矿物颜料涂抹的青绿色,光彩夺目,熠熠生辉,彻底颠覆了我们对传统水墨山水画的一贯认知。
另一种触动要更隐秘一些,这幅传世名画的作者,不是什么「老头子」,而是一位年仅 18 岁的北宋少年王希孟。
18 岁的年纪,放到现在,大概是一个神采飞扬的高中生。心理上的亲近,就格外拉近了我们和画作之间的距离。
其实,喜欢一个艺术品,有时并不需要多么高深的理由,一个苗头就可以让我们着迷了。
现在的我们,虽然已经经历了全民性的艺术启蒙,但是,能不能加强启蒙的效果,走到这股艺术潮流的最前面,就要靠自己主动去学习、去了解了。

学习中国艺术,还能获得什么?



中国艺术的历史比文学史、思想史都更加悠久 ,因为我们的第一件饰物、第一种乐器、乃至第一幅刻在岩壁上的画,都可以纳入艺术的范畴。
加上中国文明从未断层过,数千年的积累与底蕴,造就了丰富灿烂的中国艺术。诗、书、画、音乐、舞蹈、雕塑......中国艺术是一个永远说不完的宏大话题。

北宋  宋徽宗赵佶《听琴图》
在西方人眼里,中国艺术也是无与伦比的。
毕加索就曾经跟张大千说过, 论艺术你们中国是第一。
要知道,作为当代西方最具创造力的艺术家,毕加索的这句话极有分量。
至于影响了无数西方艺术家的大师贡布里希,更是在著作《艺术的故事》里倾情赞美中国的艺术: 「看看中国画家的绝技,他们在绢上运笔,层次无比微妙,却不露浮华烦琐印迹。」
东晋  顾恺之《洛神赋图》

同时,中国艺术也是中国史的折射,它能让我们看到历史的真实痕迹。


秦始皇长眠的陵墓、王羲之写过的字、先人在暮色苍茫中吹响的埙、宋徽宗满怀着对国家的希望画下的瑞鹤图......
这一幕一幕的精彩恢弘,我们都能通过艺术来看见。
面对这样伟大而精微的中国艺术,轻轻地放过它实在太可惜,通过学习这门课,把它变成我们的一部分爱好,揉入到我们的日常生活当中,何乐而不为呢?为此,我们推出了这样一门精讲中国艺术史的课程:

《黄小峰精讲中国艺术史·50 堂现代人的美育必修课》


双十二限时特价 99 元

原价 129 元

👇



走进央美名师的课堂



学艺术,最怕的是严肃枯燥,好不容易产生的兴趣又会被掐灭了,这正是我们特别邀请黄小峰老师来为这门课挑大梁的原因。

黄小峰老师来自来自全国一流的艺术院校——中央美术学院,他有着 20 余年研究艺术的经验,还是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的副院长,可谓是桃李满天下,门生无数。

老师在讲课时,会格外注重启蒙和个人感受,他的著作《中国人物画通鉴 5: 西园雅集》,就被读者称为是全系列里面最明白晓畅、最有趣的一本;他为唐代名画《虢国夫人游春图》撰写的解读小册,豆瓣评分高达 8.6 分,底下一水的评论都在称赞“有趣”“很好玩”“当年的启蒙读物”等等。


中国艺术当中有很多疑难重点,比如青铜器当中最复杂、最精美的一种:曾侯乙尊盘,它的介绍就经常让人看不懂,专业性词汇特别多,蟠虺纹、分层联结、失蜡法等等,都让人看得头疼。
但是在黄小峰老师的叙述下,我们就像是身临其境。 他会先教我们怎么观察细节,让我们产生感性的体验,然后再慢慢展开详细的讲解:



曾侯乙一定喜欢美酒,墓里有 2 个一米多高的大尊缶,重达三百多公斤。更惊奇的是一个大尊盘,把装水的盘和装酒的尊合二为一,加上热水就可以温酒了。大尊盘上除了爬满了各种怪兽,最让人惊叹的,是口沿处装饰了无比复杂的镂空花纹。猛一看,真让有密集物恐惧症的人发晕。这是采用最先进的「失蜡法」所铸造出来的,是中国青铜中最早的失蜡法器物。


这还只是其中小小的一段,但就已经营造出了曾侯乙墓中庞大、神秘、肃穆的氛围,引出了尊缶、镂空花纹、失蜡法等等你必须了解的专业词汇。等到哪天你再去博物馆的时候,一下子就能知道自己该怎么欣赏艺术了。


老师还很擅长用统领性的视角,来扩张我们对艺术的整体认知。
比方说他会告诉我们艺术并不总是阳春白雪、美好平静的样子。艺术的故事里什么都有,有神话和传奇,有爱情和怨恨,有伤感和离别,还有疾病、恐怖和死亡。面对艺术里体现的人生百态,要有胆识和勇气。


在中国艺术中,墓葬艺术是十分重要的一个类型,下到地下的古墓里,在其中体验艺术的力量,常常能让我们这些现代人有一种莫名的肃杀之感,似乎看到了生与死之间的距离。 而当你站在一幅元代的唐卡面前,那些泛着诡异的蓝绿色、戴着骷髅串珠的密教大神,无不让我们感到从肉体到心灵的震颤。


黄小峰老师在课程当中,揉入了他多年的专业知识和教 学经验,在保证高水平的同时,也保证了欣赏艺术需要的主观性、感受性。 这样的课程,你一定不能错过。


课程亮点

一段完整的艺术史: 从史前到近代
按艺术史重要阶段划分,历朝历代的艺术有何特色,一目了然,避免了市面上其他艺术课常见的零碎、杂乱无章的弊病。

课程大纲


一系列知名的艺术品: 它们如何名动天下?
每节课都以一个艺术品为开头切入,总共细讲了 300 + 件重要的艺术品,以后你在市面上看到跟艺术相关的图书、展览时,里面提及的大概率都会是你已经知道的艺术品。

除了青铜等「国之重器」之外,名画《清明上河图》、《女史箴图》、《洛神赋图》等、东汉画像砖、敦煌壁画、名家书法......我都会在课程中一一讲解。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推荐文章
十点读书  ·  寒假低成本带孩子见世面的5种方式
2 天前
书单来了  ·  重金悬赏!
3 天前
单向街书店  ·  【单向历】2 月 6 日,宜偶遇
5 天前
香港凤凰周刊  ·  最“凶狠”的执法手段
7 年前
暴走大事件  ·  全都是套路!骗子被骗子给骗了!
7 年前
人文经济学会  ·  凯恩斯并未理解市场
7 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