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窗口说
当所有人的观点都一致时,或许真相已被忽视,正经银行间债券老司机和你一同感受债券的乐趣。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广告文案  ·  星巴克,重回一个定位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窗口说

已经到了降息前的水平了

窗口说  · 公众号  ·  · 2024-08-12 14:29

正文

行情总是类似的,4月份也是因为政策的指导,一大波反弹,10BP起,今天也是相同的行情。

我向下看了成交量,其实也不多,卖盘卖得很多,但没有什么接盘的。

10年从2.1左右上到这个位置,13BP了。再拱拱就15BP,这个位置已经高于降息前的水平。

你买不买?

今天上调主要是货政报告提到了的利率风险,

对于净值型理财产品,如果大幅度调整,22年的债灾可能要再来一次,

到时候,理财产品大幅度回撤,就又成了一个动荡的季度。

现在这个调整到位了吗?

我向前看了22年左右,这个时候也差不多降息,我记得是9月份市场调整了,双11之后,就开始债灾。

那问题来了,这个时候,会有债灾吗?

答案是不会的,已经有预期了,也领教了22年底的那一大波上行。

再发生一次,这市场波动肯定也会更小的, 原因在于投资经理们已经做了相应的防范措施了。参照去年9月的调整。

波动当然会有,但幅度不会太大,以至于不能接受

现在监管也在提示风险,不听话的也挨板子了

提前释放了风险

不会发生债灾,债市波动还是会存在的。

过去这几天就是债市波动了

理财净值是有回撤的,只是幅度不大

现在已经调了10BP了,后面再调10BP?

程度也就那样吧,稳定低息的市场是当局需要的

理财不是主要的矛盾

核心是中小银行的风险

监管提到了中小银行配长债的风险,主要担心的是什么?

期限错配,利率大幅度上行,账面大幅度亏损,过而引发的风险事件

比如说中小银行业绩暴雷,公众信心不足挤兑。

业绩爆了,大行接管,公众信心不足挤兑可能性就不大

中国的银行不是私企,是地方的钱带子,死保不破产的

肯定会有兜底方案,

只是处理这个风险事件本身的成本是非常高的。

这才是监管不愿意看到的,所以就一直提示风险,哪怕是行政手段也要强制干预的原因。

底线就是不发生系统性风险

那另外一个问题,要砸到什么位置被认为是可接受的

报告里提到,2.2是偏离合理中枢的,且不断积累金融风险(2.2太低了,大家都在加杠杆,赚资本利得不能忍)

今天是2.23,那么在5-6月左右,有指导长超债在2.5左右,倒算利差20BP左右算的话。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