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meiya
爱生活,爱成长,改变就趁现在,成长从心开始。meiya,畅销书作家,已出版《慢慢来,一切都来得及》《慢慢来,让灵魂跟上来》《 他爱的是玫瑰,而你是蔷薇》《你值得拥有最好的一切》等书。目前从事心理行业。创立豆瓣小站:鹦鹉螺成长团体。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运营研究社  ·  2025年一定不能错过这30份运营资料! ·  18 小时前  
运营研究社  ·  正在直播!视频号直播高投产投流秘诀 ·  18 小时前  
运营研究社  ·  三个人利润30万/月,被忽视的电商生意 ·  昨天  
运营研究社  ·  关于小红书种草我们可能都做错了!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meiya

为了避免丧偶式育儿,妈妈们可以做些什么?

meiya  · 公众号  ·  · 2017-10-16 17:15

正文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在进入婚姻后,尤其是在第一个孩子出生后,有67%的女性对婚姻满意度急剧下降。


为什么呢?


因为孩子刚出生后,女性的身心比较脆弱,但育儿工作却非常繁重,女性作为妈妈要照顾孩子,忙得手忙脚乱,连好好睡一觉都是一种奢侈。女性的角色、生活的内容和方式都发生了巨大的转变,这是女性压力非常大的一个时期,如果这个时候丈夫不够给力,女性在身心疲惫、睡眠缺乏、又得不到支持的情况下对婚姻自然就会产生不满。

但有33%的女性仍然对婚姻关系满意,甚至有人说感觉自己婚姻从没像有了孩子之后那么好。

这其中的关键在于丈夫是否跟得上妻子的变化,和妻子一起转变角色,承担起更多做父亲的责任。


一个拥有父亲力的男人,会更多地参与育儿工作,这不仅能够让妈妈们更快乐(妈妈快乐了,爸爸的生活幸福度就会提升),让夫妻关系更稳固和谐,对于孩子的成长也非常有利。


美国《父母》杂志这样总结父亲的独特之处:

1.父亲跟母亲是不同的;

2.父亲更爱与孩子玩闹;

3.父亲对孩子的推动作用更大;

4.父亲使用的语言更复杂;

5.父亲对孩子的约束更多;

6.父亲使孩子更社会化,为他走进现实世界做准备;

7.介绍男人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和行为;

8.父亲支持妻子;

9.父亲更会帮助孩子发挥潜能。


男人参与育儿,有这么多好处,可是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却看到大量丧偶式育儿的现象,男性从育儿中缺席,做甩手掌柜,孩子们都不知道爸爸去哪儿呢?


个人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1、男性进入父亲角色的速度较慢。


女性比男性多了十月怀胎,用来做好当母亲的准备(其实,十个月的准备还不够),也因为孩子作为胚胎在女人的身体里慢慢成长,女人比男人天然的,也更容易感知到孩子的存在,所以女人比男人更快进入父母的角色。


而男性由于缺乏初期的怀孕和后期的哺乳这样直接与孩子进行链接的方式,他们跟孩子的关系更多地需要靠后期“培养”,而很多男人又不知道怎么去和一个不会说话的小婴儿去培养感情,进行互动。


我问过一些男性,有的人坦言,当孩子会说话的时候(差不多在孩子2岁的时候),他们好像才有了“当父亲的感觉”,因为这个时候他们认识孩子的时间也比较长了,孩子会喊“爸爸”,语言能力发展到可以和大人交流了。


2、很多男性在认知上就认为“带孩子是女人的事情,与男人无关” ,或者“男人天生带不了孩子。”


孩子是夫妻共同的,抚养、照顾孩子也是双方共同的责任,而不仅仅是女人一个人的责任。


而“女人天生会带孩子,男人天生不会带孩子”这样一种刻板认知是很容易被驳倒的。


随便哪一个育儿公号或者妈妈群里都有妈妈们在问很多关于养育孩子的问题,如孩子的睡眠,辅食,疫苗等问题,这说明什么? 妈妈们也不是天生就会带孩子的,都是在学习和实践中一点点摸索和熟能生巧的。 还有那些说男人带孩子粗心大意,笨手笨脚,不如女人细心什么的,更是鬼扯,那为什么牛逼的外科医生、服装设计师里有那么多男人呢?


世界上任何一项技能都是可以通过训练获得的,带娃这事也不例外。


除了喂母乳,育儿中的其他事情,像拍嗝、换尿布、给孩子洗澡、陪玩耍、做辅食、哄睡没有哪一样是爸爸干不了的,就算刚开始干不了,多练习几次就会了。


人是观念的产物,当爸爸们认为“男人天生带不了孩子”,自动就会远离育儿领域。而且选择这样的一种认知简直好处大大的,人都是有惰性,谁不喜欢舒服啊,谁不想躲懒呢。


3、很多男性用“我是男人,我要拼事业”或者 “男主外,女主内”“我只要挣钱就行了”诸如此类的观点(借口 轻视育儿工作,或者逃避育儿的责任。



呵呵,有多少男人的工作真的在拼事业呢,现在的中国家庭又有多少是真的完全在靠男人养家呢!大多数家庭是男人女人一起工作,才能支撑起一个家庭正常的运转。


我在心理咨询中遇到很多想要离婚的女性, 看到她们家庭的主要矛盾是一个工作、家庭、育儿、自我学习样样抓的女人和一个除了挣一点钱,其他什么都不干还以为自己是大爷的男人之间的矛盾。 那些还活在传统的性别角色分工中,行为表现上依然认为男人只要工作挣钱就行了,家务、育儿都是女人的事的男人很容易成为被离婚者。


4、任何家庭关系都是互动出来的,丧偶式育儿也是家庭成员之间彼此互动的结果。


很多新手爸爸刚开始也很有热情,想分担带孩子的工作,但是他发现家里常常出现这些情况。


情况一:孩子生下来,家里一大堆人,带孩子的人有孩子的妈妈、孩子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有的家庭还会有一个月嫂或者保姆。一个孩子哪里需要那么多人照顾,人多活少,活儿都不够大家分配,大家抢着干,哪里有需要爸爸干的活呢?


情况二:当爸爸想给孩子换尿布时,奶奶或者外婆往往一个健步冲上去,“我来,我来,你一个大男人哪里会做这些事情!”“你上班辛苦,赶紧休息去吧!”于是,爸爸就呆一边玩手机、看视频、玩游戏去了。


情况三:当爸爸们刚开始照顾孩子时,家里的其他人,外婆、奶奶、孩子的妈妈,尤其是妈妈总在一旁挑剔和打击运动员的发挥:“哎呀,你放的洗澡水太烫/太凉了。”“你纸尿裤穿成这样会漏尿的。”“你抱孩子的姿势把孩子弄不舒服了。”这些其实还算轻微地打击,爸爸们还没有那么脆弱,就被打击倒了,但是妈妈们经常会发出更加严厉的批评和指责:“你这人怎么这么笨啊!”“这点事情都做不好!”“尽会帮倒忙,让你做还不如自己全干了!”“你怎么这么不靠谱啊!”


家里的女人要么不让爸爸们插手育儿的工作,剥夺其干活的机会,要么就是否定和批评爸爸们的表现,在各种负面心理暗示和否定、批评、打击下,再加上人性都是喜欢偷懒,依赖,害怕困难的,爸爸们索性就什么都不做了,不做,自然就没有训练的机会,然后就更加不会做,做不好。


于是,更加被否定和打击,最后就形成了男人越加不参与,女人越加嫌弃男人没用的局面。


其实,男人带孩子不行,只是因为不想做、做得太少或者没机会做。


丧偶式育儿的局面很多时候是男人和女人共谋出来的,女人将男人排挤出育儿队伍,男人顺势逃避育儿的责任,而女人从中获得价值感和优越感,男人从中获得舒适感和解脱感。


很多女性,面对男人参与育儿这个事情本身是非常矛盾的,一方面希望男人多分担,另外一方面又各种鄙视和嫌弃对方的分担行为,甚至有的女性会害怕对方育儿的工作比自己做得好,她们恨不得自己做了所有的事情,以展现自己的价值和能力,但是又会因为自己做得太多,太累了而心怀不满和怨恨。


讲了这么多丧偶式育儿的成因,那妈妈们可以做些什么,推动爸爸们更多地参与育儿?


为了自己,为了孩子,女性可以从孕期就开始培养丈夫与孩子之间的感情,帮助丈夫更快更顺利的进入父亲角色。


比如:

1、孩子有胎动后,妻子可以与丈夫分享胎动的反应和感受,可以安排一个每日亲子时光,比如让丈夫摸摸你的肚皮,和孩子聊聊天,一起听听音乐。


2、如果条件允许,产检也尽量让丈夫陪同,还可以与丈夫一起去孕妇学校上课,为分娩和育儿做一定的准备(为什么我用“一定的”这个形容词,因为为人父母是怎么准备都准备不足的,无论是育儿知识上的储备还是技能、耐心、心理能量的储备都是边照顾孩子中边学习成长的)。


3、女性不要一怀孕就回娘家或者与丈夫分床睡。这样做会给丈夫暗示,好像怀孕生孩子只是女人的事,与他无关,似乎也在告诉丈夫,接下来的生活,我和孩子会紧密地在一起,与你会分开,这很容易造成夫妻感情的疏离。


4、尽量多的让丈夫参与你孕期的所有事情。我认识一些朋友和来访者,她们怀孕时都是自己照顾自己,自己做饭、自己去产检、自己散步运动,自己为孩子准备好所有的东西……她们的丈夫或许工作忙碌,但并不是忙到完全无法陪伴在身边,很多时候是她们的习惯和认知影响了她们的行为,她们要么不太懂得向丈夫求助、示弱,习惯什么事情都自己扛,要么认为怀孕是女人的事情,与男人无关,把男人从自己身边排挤出去。可是,当生完孩子之后,她们往往又会对丈夫积累了很多怨气,觉得自己孕期太辛苦,责怪丈夫不关心和体贴自己。作为一个女人,孕期当女汉子不仅会让自己辛苦,不开心,也对男人父亲力的培养没有帮助。


5、在孕期就需要多次和丈夫讨论孩子出生之后养育的问题,定好夫妻共同承担,分工合作的未来生活基调。还可以与丈夫一起憧憬孩子降临之后的生活,“我们一起带孩子逛公园,你给我们拍美美的照片”,这样也可以帮助丈夫更快地进入父亲的角色。


孩子生下来后,不要将丈夫排挤出育儿的队伍,要给丈夫带孩子的机会,鼓励他与你一起或者自己单独带孩子,多认可和赞美他的表现。


在孩子刚生下来的头几个星期里,我也出现过很多将丈夫排挤出育儿队伍的行为,总是嫌弃他这做不好,那做不好,经常采用以偏概全的方式说话。


“你看,你换的纸尿裤都漏尿了。”(其实人家换了十几次也就这么一次漏尿)。“你给宝宝洗屁股总洗不干净”(其实人家不是没洗干净,只是洗的没有我想要的那么干净)。“你动作怎么这么磨蹭。”(因为我性子急,看人家做什么都慢)。

后来,我意识到自己这样的方式有问题,于是努力控制自己吹毛求疵的态度,多多肯定丈夫的付出,对他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常常对他说:“多亏了你。孩子才长得这么好。”“不敢想象如果没你帮忙,我怎么应付得来!”


慢慢的,关于育儿的那些工作,换尿不湿、给孩子洗澡、陪玩、做辅食、哄睡没有哪一样是大卫做不了的,我一天不在家,他也能将孩子照顾的很好!


其实男人不是不愿意带孩子,而是他不愿意按照你的方式带孩子,每个人都有自己带孩子的方式,我们要尊重男人带孩子的方式。很多女人总是干涉男人育儿的方式,要对方按照自己的方式来,结果两个人无法团结合作而是产生更多的冲突,破坏了两个人的关系。


妈妈们还要允许丈夫试错,学会多多鼓励和认可丈夫,懂得感谢和肯定他的付出,给予他行为上的正强化,这样会换来丈夫更多地参与育儿工作。




不要总是期待男人主动分担育儿的工作,而是像做一个项目一样,学会分工合作,学会和男人进行更直接、明确的沟通。


有网友留言,说她希望丈夫 主动 帮自己带孩子,而不是自己说什么,对方就做什么。


要男人主动带孩子其实是一个悖论。 心理学家瓦茨拉维克在《改变:问题形成和解决的原则》一书中写到,「主动起来(Be spontaneous)!」的要求,是日常生活中最隐蔽也最随处可见的悖论之一。它的内容和形式是刚好相反的。它对一个人提出要求,而要求的内容是不要遵循要求,这使得所有遵循要求的尝试,都变成了另一个层面上的违背。


女人说什么,男人才会做什么,这样的情况并不全是因为男人不想做,而是他想不到要做这些事情(神经比较大条,关注点和女人不同),或者他不敢做(怕做不好挨骂)。


在心理咨询和日常生活中,我注意到很多女性总是不愿意直接表达自己的需要,而是默默期待男人主动来满足自己, 或者她们习惯用抱怨、指责的方式表达需求,在带孩子这件事上也是如此。比如:“外面冷,出门时你为什么就不懂得给孩子加一件衣服?”“孩子的手这么脏,你就不知道给ta洗一下,你做事情怎么这么不靠谱?”


没有人喜欢被指责和批评。像这样负性的提要求的方式,会让男人感觉很烦,越加躲懒和逃避做事,亲密关系也会受到不良的影响。与其质问男人“ 出门时你为什么就不懂得给孩子加一件衣服? ”不如直接说:“外面冷,你给孩子加一件衣服吧,就那件有小熊图案的卫衣。”


直接和简单地提要求是和男人有效沟通的方式,也是很多女性需要好好学习的。


如果有更明确的分工,比如爸爸负责换尿不湿、陪玩、给孩子洗澡,男人会更有目标感,干起活来也更积极。


养育孩子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需要父母团结协作,彼此配合,这个配合也不是孩子一生下来就自然形成的,而是需要一个磨合的过程,也许这个过程中会有冲突、摩擦,甚至有很多委屈的眼泪和无奈的妥协, 同时在这个过程也考验我们自己学会放下控制、接受差异、解决问题的能力。


但是,请相信这一切都是值得的,它会让我们成长为更好更成熟的男人和女人。



图片来自网络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