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而言之,
2023年也并非一个常态年份
,由于需求的集中爆发令客房表现过热,而餐饮及会议市场并未完全恢复。
因此在制定预算的基准上,2019年也具备一定的参考价值。
进入2024年后,酒店景气指数
持续下探,全国指数由第一季度的9降至第三季度-18。究其原因,2023年旺盛的旅游需求在2024年热度消退,
第三季度市场同比的增长后劲不足,市场悲观情绪放大
,致使景气指数呈现负值。
分指标上看,从业者住宿率表现持较为积极态度,但在平均房价、整体收入和餐饮收入增长方面,普遍持谨慎态度。从一至三季度预测来看,2024年整体市场相对2023年难以显著提升。
旅游需求虽呈下降趋势
仍为驱动业绩增长主要因素
国际需求回暖加速
在商务市场和会议市场需求仍处于恢复爬坡期的背景下,旅游需求成为酒店业绩增长的核心动力。今年部分传统热门旅游城市如三亚热度减退,市场表现未达预期。
相比之下,部分具备文旅休闲特色的小众旅游目的地爆火,例如新疆、内蒙古和东北等部分区域,业绩表现亮眼。
此外,尽管国际需求尚未恢复至2019年水平,但今年已呈现显著回暖趋势。国家通过扩大免签范围、优化入境支付服务、增加国际航班等措施,推动了入境旅游人数的持续攀升。
在2024年5月全国旅游发展大会上,强调「着力完善现代旅游业体系,加快建设旅游强国」,旅游业将日益成为新兴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同时多地颁布一系列的奖补政策刺激文旅发展,未来中央政策指导将持续助力酒店市场业绩提升。
在国际客源方面,截至8月,144小时过境免签政策的适用范围已增至37个口岸、54个国家。同时已与23个国家签署了普通护照免签协议,对12个国家实施了单方面免签证协议。随着政策不断优化,入境游市场将继续扩容。
经济增速放缓
趋势
及众多
新酒店
供给
仍制约市场业绩发展
全球经济前景面临的风险由下行风险主导,包括地缘政治紧张局势、贸易碎片化等,整体预期不甚乐观。国际货币组织预测,2025年全球GDP增速的预测值为3.3%,与2023年相近,难有突破。而中国尽管预期增速高于全球平均,但呈现逐步走低的趋势。在此大背景下,由于中国经济增长放缓,企业经营预期增长乏力,负面影响私人消费表现,整体市场信心增长预期不足。
数据来源|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
图表根据2024年7月预测节选
众多的新增酒店供给入市也加剧了市场需求的争夺。据厚海数据平台统计,全国2025年待开业的酒店数量逾400家,其中高端酒店数近200家,约5万客房量。新增供给排名前列的城市包括上海、成都、南京、杭州及广州,均有1,500间以上的高端客房待入市,将面临较大的竞争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