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测序中国
测序中国(seq.cn):基因行业新媒体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科研大匠  ·  104页标杆指南!清华团队DeepSeek使 ... ·  6 天前  
科研圈  ·  Nature 一周论文导读 | ...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测序中国

测序周报丨春华秋实二十载,第二十届全国临床肿瘤学大会暨2017年CSCO学术年会圆满落幕

测序中国  · 公众号  ·  · 2017-09-30 13:05

正文

本周关注

“刚刚送走五洲宾,又迎来四海客”。 2017年9月26日—30日,在美丽多彩的海滨城市厦门,第二十届全国临床肿瘤学大会暨2017年CSCO学术年会(CSCO 2017)圆满召开 3万多名会议代表,包括来自全国各地的肿瘤领域临床医生、研究者以及700余名海内、外讲者,190余家医药企业、媒体的代表齐聚一堂,参与中国临床肿瘤学领域规模最大、水平最高的学术盛会。

CSCO 2017,承前启后

CSCO 2017,具有特殊的历史意义。 从1997年,中国临床肿瘤学会的前身,中国抗癌协会临床肿瘤学协作中心正式成立并举办第一届年会至今, CSCO已经走过了20年的历程。

20年来,时代的车轮推动着国家的进步,也带动了CSCO的发展壮大,学会始终坚持以“团结、协作、务实”为宗旨,以“学术、公益、服务、奉献”为原则,致力于推动中国临床肿瘤学事业进步。

经风雨、见世面,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今天的CSCO已经成为全球著名、独特特色和非常活跃的专业学术组织。

在交流与融合的全球大趋势下,CSCO也将自己的发展定位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学会。学术活动与学术成果是学会发展的生命线,学会的国际影响力与能走向国际的学术成果休戚相关。回顾过去20年间,学会从重视国际交流,拓展国际合作;到开展高质量科研,在国际舞台展示中国成果;再到通过制定具有中国特色的系列指南,将学术理念落地临床诊治,受到国际学术界的关注和好评。广大CSCO会员要迎接挑战,抓住机遇,更多、更好地在国际舞台上展示“中国力量”。

传承创新,携手同行

今年大会的主题是“传承创新,携手同行”。 在学会成立20周年之际选择这一会议主题,是CSCO宗旨的充分体现——希望学会成员传承老一辈医学专家的优良传统,不断取得新的成绩,团结一心,共同进步,这也是老、中、青三代CSCO人对未来的期望。

为了表彰在CSCO20年来的发展中作出重要贡献的老一辈专家,开幕式上,国家卫生计生委副主任马晓伟、CSCO理事长吴一龙教授、CSCO副理事长秦叔逵教授,马军教授共同为吴孟超院士(因身体原因未能到会)、孙燕院士、廖美琳教授和管忠震教授颁发了CSCO最高荣誉——“中国临床肿瘤学终身成就奖”。孙燕院士在发表获奖感言时激动地说:“看到这么多的年轻人才成为学科发展的主力军,我可以自豪地说,我完成了老师交给我的任务……CSCO最大的成就就是为我国临床肿瘤学领域培养了专业队伍,使得我国临床肿瘤学事业得到持续地飞速发展。”

CSCO理事长吴一龙教授在致辞中动情地说:“今年的CSCO年会是一个特殊的历史时刻。从1997年中国抗癌协会临床肿瘤学协作中心正式成立,到2015年升格为国家一级学会——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团体,成为拥有1.4万名会员的学术‘航母’。今天,我们回顾历史,展望未来,我们相信,在社会各界的鼎力支持下,在1.4万名CSCO会员的齐心协力下,中国临床肿瘤学事业必将走向更加辉煌的未来!”

马晓伟副主任代表国家卫生计生委和中华医学会到场祝贺并致辞,他指出:“党中央、国务院特别关注国民健康,也将实现全民健康长寿视为承诺。目前,我们正迎接着深化医改事业的转换期,展望未来,我们一定要做好医学事业的传承,接好班,我国的肿瘤学事业发展脚步一定会越来越快!”。在致辞的最后,马晓伟副主任向所有CSCO会员及工作在一线的全国临床肿瘤医生致以最诚挚的感谢和慰问,并预祝大会圆满成功。

美国FDA主席委派美国FDA生物制品评价和研究中心肿瘤学首席专家、美国FDA癌症卓越中心副主任刘克教授到会祝贺CSCO成立20周年。刘克教授回忆道:“我最早参加CSCO年会是在2008年,这些年来,我亲眼目睹了CSCO取得了卓越的成,主要体现在3个方面:(1)临床试验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在国际多中心研究中成长为中流砥柱;(2)在继续教育、专家梯队形成方面成果令人瞩目进展,培养了年轻学者成长,壮大了专家队伍;(3)国际交流成效卓著:与ASCO、CSCO、AACR等国际学术组织积极开展合作。刘克教授表示:“CSCO一定会壮大、自立、开放、合作、交流,立足中国,放眼世界,越来越好!”

学术引导,扎实办会

作为引领中国临床肿瘤学发展动态的专业学术团体,CSCO年会都是特点鲜明,既突出科学前沿的引导性,又着眼临床实践的实用性,因而成广受关注,影响巨大。

本届年会共举办专题会议71场;围绕一年来国内、外的学术研究热点,针对临床肿瘤医生的需求,分癌种设置,力求全面、准确地反映临床肿瘤学领域的新观念、新知识和新技术;以期达到推动肿瘤多学科、规范化综合治疗进程和学科发展的目标。

延续往年传统,本届年会共举办了8场全英语交流的国际专场(International Session),分别与ASCO、ESMO、IASLC、AACR、STO、JSMO、KACO、SITC以及CAHON等著名国际学术组织合作,邀请国外专家与国内学者同场报告及讨论,分别关注消化系统肿瘤、乳腺癌、肺癌、免疫靶向治疗、微环境研究以及肿瘤大数据等新理念、新疗法。其中,与STO合作举办“大数据时代”学术专场,公布了一系列今年最新的临床试验数据。

此外,CSCO青年专家委员会联合《柳叶刀·肿瘤学》(Lancet Oncology)杂志、《中国医学论坛报》社,共同举办“Lancet Onco-CSCO-CMT中国研究精选报告专场” ,集中展示高水准的中国研究,并力求帮助研究成果与国际期刊接轨。今年的主席专场(President Symposium)关注“临床研究:从设计到发表”,研究者、学会领导者、出版界和企业界代表受邀分别报告,共同研讨。

此外,CSCO年会征集了多项高水准的临床研究成果。莫树锦和以及吴一龙教授因“Osimertinib or Platinum-Pemetrexed in EGFR T790M-Positive Lung Cancer”研究,获得“CSCO临床肿瘤学年度成就奖”。学术委员会从投稿中遴选3项具有代表性的研究,作为全体大会论文报告,分别为:秦叔逵代表课题组的“深度剖析FRESCO研究:一项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国内多中心的呋喹替尼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III期研究”;江泽飞课题组的“CSCO BC大数据平台建立和真实世界诊疗现状”;周清课题组的“Dacomitinib vs Gefitinib for First-Line (1L) Treatment of Advanced EGFR+ Non-Small-Cell Lung Cancer (NSCLC) in Chinese Patients (ARCHER 1050)”。

基因行业卫星会,成果斐然

此外,除了主会场的精彩报告,本次大会还举办了几十场卫星会中, 各企业卫星会百花齐放,成为大会的一大亮点 在这些精彩的卫星会中,多场基因企业卫星会也引起了各方的关注,诸多企业聚焦于肿瘤精准诊疗,分享了各自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引发热议。

鹍远基因

9月27日,鹍远基因成功举办“高通量DNA甲基化检测在肿瘤精准医疗中的临床应用”主题卫星会。会议 围绕甲基化在临床肿瘤早诊早筛的应用,报告嘉宾分别做了精彩报告,又一次在CSCO大会上掀起“鹍远旋风”。

诺禾致源

9月27日,作为国内肿瘤分子检测领域领先企业之一, 诺禾致源“双箭齐发”,卫星会围绕NGS和Digital PCR平台在肺癌基因检测中的应用展开了深入探讨。

元码基因

2017年9月27日,元码基因成功举行 “液体活检与肿瘤免疫靶向治疗” 主题卫星会。元码基因在本次会议上发布了最新研究成果, 会议现场高潮迭起。


金域医学

9月27日下午,由 金域医学承办 “分子标志物与个性化诊疗论坛” 为大家分享了领域内最前沿的研究热点。 这已经是金域医学连续七年承办此分论坛 ,多年不懈为大会带来肿瘤分子检测的应用进展。

海普洛斯

2017年9月27日下午,海普洛斯卫星会在厦门国际会议展览中心召开,本次卫星会的主题是“液体活检+人工智能”,会场高潮迭起,共话液态活检及人工智能推动肿瘤精准诊疗的新篇章。

基准医疗

9月28日,作为国内首批将ctDNA甲基化高通量测序技术用于肿瘤诊断的企业,基准医疗于成功召开主题为“瘤程管理,甲级标准”的卫星会,共话ctDNA甲基化在早期肿瘤诊断、疗效评估和复发监测中的应用价值,探讨ctDNA甲基化高通量测序技术在肿瘤全程管理中潜在应用方向。

思路迪

9月28日,秉承本届大会主题“传承创新,携手同行”的宗旨,思路迪于成举办了“肿瘤诊疗一体化”专场卫星会,90分钟的时间给在座嘉宾们讲述了思路迪在过去900天里关于肿瘤治疗世界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深深思考与匠心实践,向CSCO大会20周年里程碑献上了一份学术大礼。

金橡医学

9月29日 ,金橡医学非小细胞肺癌精准诊疗卫星会于9月29日12:30—14:00如期召开 全国多位专家围绕由国家癌症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和金橡医学共同发起的《中国人群非小细胞肺癌无创式全程管理项目LONGLUNG》二期数据、免疫治疗疗效预测最新进展和基于NGS技术评估晚期NSCLC免疫治疗疗效的中国原创性临床研究探索数据展示三个报告展开了深入探讨。

来源:整合自网路

国外资讯

1. 近日, 一项由自然出版集团(NPG)开展的最新研究显示,如果有的选,仅有1/8的作者真正愿意接受评审者的盲审。这项日前在第8届国际同行评议大会上得以展示的研究还发现,经过双盲评审的论文被接收的可能性非常小。

2. 9月26日发表在JAMA上的一项研究揭示:在使用华法林前,检测患者的遗传学信息,能够将患者不良事件减少27%。因此,科学家希望未来能够大规模推广基因检测指导华法林使用。 研究者还表示,还有一些影响华法林使用效果的基因有待挖掘,希望下一步能够量化这些基因突变对华法林的影响。

3. 近日,据《日本经济新闻》报道,日本国内16家制药和化学相关企业在全球首次实现利用“iPS细胞”(诱导性多能干细胞)生产属于血液成分之一的血小板技术。iPS细胞是可成长为身体任何部分的万能细胞,而目前获得血小板的手段只能依赖献血,还面临短缺的情况。如果能借助ips细胞大量生产血小板,则无需依赖献血就能进行输血。

4. 近日,国外媒体报道,诺华公司获批的 CAR-T疗法 Kymriah制定的价格 受到了患者群体的强烈抵制。Kymriah的一个疗程的价格将是47.5万美元,相当于308万元人民币。 舆论指出,在Kymriah早期的研发和分析中,纳税人的资金也做出了贡献。因此,在Kymriah获批的今天,其价格应该降低。

6. 近日,科学家们取得了一项“里程碑”式突破——利用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系统地失活人类结肠癌细胞基因组内每个基因,这不仅使得突变KRAS肿瘤减少约50%,与化疗效果一致。同时,还找到了新的肿瘤抑制因子。相关研究于 9月27日发表在《癌症研究》。


国内资讯

1. 2017年9月29日,海南大学、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与永诺生物旗下CookGene公司于NCBI在线发布了檀香( Santalum album L. )的基因组序列信息。据悉,该基因组基于第四代基因组测序技术Oxford Nanopore Technology (ONT)完成组装, 这也是目前国内首个采用ONT技术完成的de novo基因组。

2. 近日,上海交通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乔中东团队在尼古丁处理的父系遗传机制研究中获突破,相关研究成果日前在线发表于《科学报告》。研究人员 表示,这项研究丰富了表观遗传学研究理论,为世代遗传过程中的表型变化的分子机制研究提供了新思路,特别是为吸烟有害健康提供了新的证据。

3. 近日,上海科创中心股权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正式成立。 上海科创基金是根据上海市委、市政府的部署,由上海国际集团、上海国盛集团、上海国际信托、上海港务集团、张江高科等国有基石投资人共同发起设立的市场化母基金平台,其目标管理规模为 300 亿元人民币,首期募资规模为 65.2 亿元人民币。 在投向上,该基金重点关注信息技术、生物医药、先进制造和环保新能源等行业,聚焦处于初创期及成长期的子基金或科创企业。

4. 9月26日,洛阳农林科学院和深圳华大基因农业控股有限公司共同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中国科学家在世界上首次成功破译牡丹基因组,填补了芍药科植物基因组研究空白。据深圳华大农业应用研究院院长董扬介绍,牡丹基因组的破译,在国际植物基因组研究上填补了芍药科植物基因组的空白,在牡丹研究方面具有里程碑意义。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