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藤校康奈尔,研究生在香港念法律系JD的Ann,这个暑假要在三个律所做三份实习,几乎是一个月一个实习的节奏。
别以为这是凤毛麟角的学霸行为,和Ann一样的大有人在。这背后深层的原因是:香港的法律行业真的太卷了……
卷到什么程度呢?光是申请实习,Ann就投了30间律所。但这只是基本操作,当初学长建议的数量可是50间。
一方面,香港律所的坑位不断减少,律所关闭和裁员的消息这几年屡见不鲜。
与此同时,又有很多人还是选择来香港念法律,竞争因此非常激烈。
据说如果是五六年前在港大读JD,投个20份简历就能换来8-9个面试机会。
今年,Ann和身边朋友的情况是,无论投了多少份简历,没有超过5份面试邀约的。
另一方面,Ann处在了一个关键的时间点。
很多大律所在香港招聘会打两年的提前量。比如2026年的招聘,会从2024年实习的人中挑选。香港法律JD是两年制,读完还需要再读一年PCLL课程才能入职。
Ann刚读完一年JD的课程,也就是说,她刚好是两年后进入职场,今年的实习,会决定她是不是能如愿拿到offer。如果是明年才拿到offer,那么她就得在读完PCLL之后gap一年了。
△《新闻女王》剧照
大环境越卷,提早准备就越有必要。更何况,法律本身就是一条漫长的道路。在“广深妈妈圈”的直播中,Ann分享她神奇的经历和宝贵的经验:
在香港最好的法律JD学校是怎么样的体验?
两年的时间如此之少,学业和工作计划要并线操作,甚至在入学之前,Ann就已经开始了解实习和未来的就业了。
在律所的实习感觉如何?
Ann分享了她的观察,还坦率说出了她了解到的律师的薪资情况。
那她又是如何一步步走到现在的?
要知道她在康奈尔不仅修了double major,这还是在换过专业之后完成的。
有学士学位的学生都可申请,美国一般需3年,也有很多2年的加速JD课程。中国教育部将美国和澳大利亚的JD学历认证为硕士层次,将加拿大JD学历认证为学士层次。JD毕业生如果想要成为执业律师,还需通过律师执照考试。
PCLL
法律专业资格证书
Postgraduate Certificate in Laws
PCLL法律专业资格证书是香港特有的课程,香港没有律师执照考试,法学院学生只有修读1年全日制PCLL项目且顺利毕业,才能作为律师执业。文中的Ann就是先读完2年JD,再读完1年的PCLL,才能就业。
康奈尔GPA3.8来到港大JD,
仍然觉得卷
从美国本科来香港读JD之后的一个直观感受就是,
学业上非常卷。
与美国JD读三年和英国读四年相比,香港JD把时间压缩到了两年。而且,它是期末“一考定终身”的,不像美国会把平时的作业测试也纳入最终成绩。
港大JD基本没有作业,最多就是一些reading。第一学期刚开始大家都会认真读,后面发现它和期末关系不大,读的也就少了,会把更多时间花在整理笔记上。港大期末季较长,我会在考前2个月进入备考状态,
早上一睁眼去图书馆然后学习到晚上12点是常态。
香港一共只有三个大学有法律JD专业:港大、港中文和城大。
港大坑位最少,JD每年仅50-60个,另外2所学校能上百。我在港大研究生的同学,大概有一半有留学背景,而且大家的本科都很优秀,内地的北大清华华政、欧美的UCLA和NYU、英国牛津剑桥都有。
港大的JD是三所学校里最好的,律所也特别认港大招牌。如果看到两个毕业生GPA一样,一个来自港大,一个是其他,那么可能更倾向招港大的。
康奈尔毕业,我申请了美国、香港还有新加坡的JD,也都参加了面试。美国JD的面试,比较像本科面试,更关注你本人,会根据你的文书和性格来提问,像聊天一样。香港和新加坡更关注你的逻辑思维和你有没有legal sense,来判断你是不是有潜力把法律专业知识学好。
据我所知,香港JD面试是选择性的,如果在欧美读的本科,一般不会要求面试,面试会考察你的英文好不好。
申请香港比美国JD要容易很多,因为美国要求考LSAT,需要花大量时间准备。香港并不要求有标化成绩,我提交了GRE成绩,但这个也不是强制的。
JD另一个特点是,不要求你本科后无缝衔接,所以我港大同学里有一些是有工作经验的,最年长的同学是一个老爷爷,他之前是另外一所学校的教授,同时也是一名神经外科医生,来读JD,真的是活到老学到老。经常可以看到孙子孙女送他上学的情景,特别有意思。
问他医学和法学哪个更难,他笑笑礼貌地回答:还是法学。
对法律感兴趣的同学和家长可能都知道,
读法律有两条路:第一条是“本科LLB+研究生LLM”
(LLM的法学研究生课程需要LLB的法律本科基础);
第二条是“非法本+JD”
。两者怎么选呢?
我觉得这要看个人情况,如果读法律的意愿和规划非常坚定,最好就是LLB+LLM。相比而言
,JD对本科的专业没有限定,不过
我
个人觉得JD路径的本科最好读一些需要大量阅读写作的,
因为JD考试及后续工作都要写很多东西。
另外,
不管什么专业,GPA要好。
我当时是3.8申请的,
还有个同学GPA达到了4以上。
越来越狭窄的职业通道:
实习不能保证offer,
做实习,不确保能拿到两年后的offer,但是你不做,一定就没机会了。大家都疯狂海投实习,一方面市场不好,另一方面也因为申请和面试需要经验积累。
一个申请花上几个小时很正常,不仅要填表,还要做五花八门的测试,有测数学的,有测语言的,因为香港律所的业务很多和大陆相关,所以会考中英互译。我遇到过的最奇怪的测试,是让你根据人脸表情,分析心理情绪。感觉有点莫名其妙,但都得做,因此申请30间也不容易了……
当然也会非常卡成绩,院校、GPA、奖项和文章这些都是考察重点,有些律所甚至要填高中、初中的成绩。
有的律所喜欢招LLB的实习生,因为他们已经有法律知识,一进来就能干活了。JD可能在即战力上拼不过,但优势在于本科有其他的知识储备,毕竟法律也是要和各行各业打交道的。
不同的律所,有不同的架构和文化。英资的律所,每天会丢给你很多测试,你感觉不是在干活,而是在上学做quiz,换了个地方接受考评。美资的律所,有一些是很强调社交的“E人律所”,之前就有律所组织实习生参加香港划龙舟比赛。还有一些就比较nerdy,侧重于看招的人能不能帮你干活。
我第一份实习是在一个美国律所在香港的办公室,在任务和social方面比较平衡。我每天要在英语、普通话和粤语三种语言里随机切换,
多语言肯定是优势,英语和普通话是刚需,
因为很多业务来自大陆。
粤语更多是文化上的接触,
我现在第二份实习基本就是纯粤语环境。
香港律师分两种,事务律师(solicitor)和大律师(barrister)。
事务律师主要是负责和客户对接以及文件类工作,也有出庭机会。大律师主要就是研究法律和出庭辩护,更纯粹一些。
无论哪条路都很漫长。事务律师需要2年JD、1年PCLL,还要再在律所做2年见习,才有资格正式成为事务律师。大律师则需要JD和PCLL之后,跟随一个有5年经验的大律师做一年,然后独立门户。
我是想先当事务律师的。大律师跟的师傅比较看运气,然后马上就要靠自己了,拿的不是工资,一个人就是一间公司,因此需要在之前积累足够的客户和案件资源,而香港的大律师又不直接和客户接触。另外,我自己的性格更适合和人打交道,之后会不会再转就看情况了。
来到律所,我发现事务律师区别也挺大的,得看具体做什么。要是做的是资本市场这块的业务,就经常要熬夜、出差。这块和IPO的关联很紧密,工作和投行的感觉很像,不需要读很多case,做的比较商业。做仲裁和诉讼的活,虽然也忙,但这个忙是可以规划和预见的,不像资本市场的活说来就来。
发offer基本上是律所对所有实习生的单项选择,因为实习生太多了。暑假三批,寒假又是一批。
如果是在美国读的JD,理论上也能在香港工作,但这个渠道变得越来越窄。
我身边有个真实的例子,一个美国JD毕业的朋友,毕业后进了比较好的美律所,但后来没抽中工作签证,于是问能不能去美国律所在香港的办公室。得到的回复是可以,但职级和薪资都降了。很无奈,但也只能接受。
律师行业的薪资怎么样呢?
我知道的情况是,大律师跟师傅的那一年,拿的是香港最低工资,月薪1万,之后就自负盈亏了。
事务律师的话,得看律所档位。最高的是美国律所,在见习的2年里,最高的能给6万,低的也有4万。英国所、红圈所还有一些比较好的本地所属于第二档,大概3-4万。
不过,大部分人见习期的平均薪酬是在2-3万的水平。等
转正以后,薪资可以翻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