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债券市场走势分化,短期限品种收益率上行,长期限品种收益率下行。开年以来,以险资为代表的“长钱”成为市场及政策关注焦点。股市震荡回稳,人工智能、人形机器人、有色金属等板块表现较为活跃。在此背景下,哪些银行理财产品脱颖而出?请看由中国证券报与深圳数据经济研究院共建的金牛资产管理研究中心制作的银行理财产品2025年1月榜单。
本榜单所有分析均基于公开信息,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若市场环境或政策因素发生变化,将可能导致产品表现不及预期。榜单可能存在样本不足以代表整体市场的情况。
受股市震荡和债市分化影响,1月上榜产品整体加权年化收益率、已实现波动率均值较上月有所下降,平均费率为0.32%,期末产品平均规模约7.3亿元。
上榜产品以债券投资为核心,辅以较低比例现金资产,实现资产收益水平和流动性的均衡。多只上榜产品还通过回购和同业拆借等手段强化流动性管理、增厚收益。
上榜产品以二级(中低)风险为主。少数上榜产品配置权益类资产、金融衍生品和黄金ETF等,进一步增厚了收益。
受股市震荡和债市分化影响,上榜产品整体加权年化收益率均值和平均已实现波动率环比下降,平均费率为0.36%,期末产品平均规模约1.4亿元。
根据公开信息,中长期信用债和银行资本债等债券资产仍是上榜产品的主要持仓标的。多只上榜产品对资管产品的投资比例较高。从细分类型来看,部分风险等级为三级(中风险)的产品对权益类资产的配置较为积极。
值得注意的是,上榜产品对同业存单的配置有所增加,在当前低利率环境和非银存款自律协议落地的背景下,同业存单作为标准化的金融产品,具有流动性较好、期限较短、收益率较高、信用风险较低的优势,对中长期理财产品具备吸引力。
该榜单产品的加权年化收益率和已实现波动率较2024年12月有所下降,平均费率为0.20%,期末产品平均规模约为6.77亿元。
根据公开信息,上榜产品广泛持有城投债、中期票据、中短期企业债、永续债等多个债券品种,债券类资产配置比例为80%—90%,同时还持有现金及银行存款、拆放同业及买入返售,对公募基金及其它资管产品亦有配置。
上榜产品的平均加权年化收益率及平均已实现波动率均有所增长,平均费率约为0.30%,平均产品规模约为1.95亿元。从投资方向看,上榜产品持仓比例较高的是以低风险、高流动性的国债、政策性金融债、永续债等为主的债券类资产。相比运作期限短的“定期开放6个月以内纯债固收类”产品,本榜产品期限较长,流动性偏好较低,对现金及银行存款的投资比例更低,对同业存单、公募基金、资管产品等其他类型资产配置更加积极。
六、
最短持有期1个月及以内
“固收+”类产品榜单
权益市场波动凸显固收类资产的稳定性优势,该榜单中有9只产品风险等级为二级(中低),上榜产品的整体风险水平较上月下降。环比来看,上榜产品加权年化收益率均值和平均已实现波动率均有所下降,平均费率为0.12%,期末产品平均规模约为48.6亿元。
“少量现金类资产+大量债券类资产”仍是上榜产品的主要配置选择,其中债券类资产主要包括中期信用债和银行资本债等。少数上榜产品通过配置权益类资产、金融衍生品和委外投资增厚了产品收益。
上榜产品加权年化收益率均值和平均已实现波动率均较上月下降,平均费率为0.28%。上榜产品期末平均规模约2.6亿元,较2024年12月的11.3亿元显著下降。上榜产品风险等级较高,其中有七成产品风险等级为三级(中)。
最短持有1个月及以内纯债固收类产品的加权年化收益率均值和平均已实现波动率均出现下降,平均费率为0.31%。上榜产品风险等级均为二级(中低),期末产品平均规模约43.90亿元,较2024年12月上榜产品的约30亿元大幅上升,反映了理财投资者对低风险、短期限理财产品的需求较高。
上榜产品的加权年化收益率均值和平均已实现波动率均较2024年12月有所下降,平均费率为0.23%,期末产品平均规模约146亿元,较2024年12月略有下降。
以上155只上榜产品的发行机构以理财公司为主,兼有部分城商行、农商行。上榜产品数量超过10只的机构包括工银理财、信银理财、农银理财、兴银理财,其中,兴银理财上榜产品数量最多,达15只。
在榜单评定过程中对收益、费率、产品风险等级进行了综合考察。收益、费率与投资者获得感息息相关,而产品风险等级是落实资管新规、实现“买者自负、卖者尽责”的重要基础。
整体来看,1月份上榜银行理财产品的整体风险等级稳定在中低水平,高风险产品数量略有下降。上榜产品中,风险等级为二级(中低风险)及以下的产品占比较上月有所提升,达69.68%;风险等级为三级(中风险)及以下的产品占比达98.71%。值得注意的是,上榜产品中仅有两只产品的风险等级为四级(中高),均为混合类产品,且无风险等级为五级(高)的产品上榜。
上述榜单采用2023年7月1日至2025年1月31日总计19个月的银行理财市场公开数据,对公开募集、开放式净值型、币种为人民币、发行对象包含自然人可购买的银行理财产品,按照投资类型、运行模式和期限等进行产品分类计算。
通过年化加权收益率、收益波动、最大回撤、购买成本等多个维度进行了月度综合分析(定量+定性),并借助Z-Score模型进行指标综合评价。每个榜单包含10—20个产品。部分产品在榜单发布后可能已终止(计算时仍在存续期),但可参考同系列。
榜单使用的数据覆盖了市场上绝大部分银行理财产品,数据库包含的银行理财产品总规模超过26.80万亿元。原则上入围榜单的理财产品规模需达到8000万元及以上。考虑到混合类理财产品规模整体较小,且极个别理财产品表现突出,该条件可酌情放宽。同一机构如果有多个产品入围榜单,仅选取同系列中排名最高的产品,且入围产品总数原则上不超过两个。
由于部分理财产品未完整披露到期报告或净值数据,榜单统计数据可能有疏漏之处。如果认为数据有偏差,请和中国证券报与深圳数据经济研究院共建的金牛资产管理中心联系,邮箱:[email protected]
根据银行理财产品的运作类型以及产品的投资性质进行类别设置。银行理财产品的运作类型为开放式,包括每日开放、定期开放和最短持有期;投资性质包括现金管理类、纯债固定收益类、
“
固收+
”
类(固收增强)和混合类分类,具体如下:
自公布日之前的一年产品单位净值或万份收益均纳入排名指标计算范围。主要指标如下表所示:
其中,在年化加权收益的计算中,首先以每周交易日最后一天(周五)净值为基准计算周度收益率。然后,结合当期的周度收益率,使用Exponential权重(当期收益率数据权重为0.2,上一期周度加权收益率权重为0.8),递推计算出周度加权收益率指数EWMA。最后,可计算得年化加权收益率= EWMA*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