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信息时代的犯罪侦查
一切行为皆有犯罪的可能性,而在信息时代,这一过程变得更加复杂或者隐晦了。本号致力于传播打击和预防犯罪的手段、方法、理念,并希望能够推动侦查犯罪的机制变革,而这需要了解方方面面的信息。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HR成长社  ·  人事战略规划.doc ·  昨天  
HR圈内招聘网  ·  2025人社部能建中心《HRBP证书》团报 ·  昨天  
中国药闻  ·  多举措释放都市圈红利 ·  2 天前  
中国企业家杂志  ·  苏宁再断三腕,张近东还能杀回来吗?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信息时代的犯罪侦查

仅从形式上就能分辨出电子数据真假的经典案例(4)

信息时代的犯罪侦查  · 公众号  ·  · 2018-07-11 10:50

正文

知识

随笔

案例

声音

其他


编者按

子数据类型的证据,固定形式不同于一般物证,通过不可逆的算法,生成哈希值,被认为是符合实践需要的常用固定手段之一。



什么叫哈希值?


每个人都有区别于他人的指纹。人类从胎儿四个月大就已经形成指纹,并成为每个人基本的生理物理特征之一。指纹特性是相当固定的,不会随着人的年龄的增长、或身体健康程度的变化而变化,而且每个人的十指指纹皆不同。作为指纹识别技术基础理论的亨利系统指出,每个指纹一般都有 70-150 个基本特征点。从概率学的角度,在两枚指纹中只要有 12-13 个特征点吻合,即可认定为同一指纹,而上述概率 120 年才可出现两枚完全相同的指纹。指纹与个体的一一对应,早在古代就已经应用了。



其实,每个电子文件也都有区别其他电子文件的“指纹”。 这个“指纹”,就是哈希值。通过对电子文件哈希值的计算和记录,成为固定电子数据最为常见的手段了。如果有一天,别有用心的人试图修改电子文件,只需要再计算一次哈希值,与原来的记录值做做比较,就能看出来,这个电子文件到底有没有被修改过。

哈希值的算法有很多种,不过在实践中,我们通常使用的是:MD5、SHA1、SHA256。上述三种哈希值都是固定长度的,MD5:128比特,SHA1:160比特,SHA256:256比特。长得样子大概是:



警示案例


2017年的一天,小编和刘大应邀协助检察官,看一看侦查部门的一份远程勘验笔录有没有什么问题。


我们很认真的研究了整个文书内容。这是一份针对境外某非法平台网站的勘验笔录,通过勘验下载了后台整个用户表等电子文件。笔录较全面的描述了整个勘验的操作过程。笔录的最后部分是这么写的(节选):


“以上文件压缩保存为:勘验电子文件.rar,MD5:68890EB76984732FEA7878934782CBE2897BDC29”


粗粗看后我们觉得,“这份勘验笔录过程描述详细,记录要素齐备”。正要准备告诉检察官的时候,小编一个不经意,发现这个MD5值为啥比平时见到的MD5值要“长”一些呢?


于是,我和刘大一起数了数,果不其然,这个值长度是160比特。依经验判断,这应该是一个SHA1值。


我把这个情况告诉了检察官,可是更为尴尬的是,取证人员告诉我们,他们以前所有的勘验笔录那就全都错了。因为,他们在计算结果文件哈希值的时候,使用了一款工具软件,软件默认的哈希算法是SHA1,操作者只是简单把文件拖拽进来,谁也没曾想,还要选择一下哈希算法,于是就造成了上面的问题。或许他们一直想当然的理解为,哈希值就是MD5值。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