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古典学研究
古典学研究专致于研究、解读古典文明传世经典,旨在建立汉语学界的古典学学术园地,促进汉语学界对中西方经典和其他传统经典的再认识。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牲产队  ·  deepseek ... ·  昨天  
知识星球精选  ·  DeepSeek高薪招人:实习生月入上万,研 ... ·  昨天  
江苏警方  ·  1,000,000元保住了! ·  2 天前  
第1眼新闻  ·  事关公积金贷款冲还贷 官方答复来了→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古典学研究

刘小枫推荐 || 人大古典班世界史课外阅读书目(30种)

古典学研究  · 公众号  ·  · 2021-01-03 09:09

正文

居安思危,以史为鉴,通过学习世界历史培育 通透的 历史认知、 明智的 政治观念、 审慎的 阅世态度,是古典学专业课程设计的基本指导原则之一。本公号有幸获得本学期刘小枫教授为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古典班本科生和研究生开列的课外阅读世界史读物 30 种,特此推送供同好分享 ,以贺新年。书籍出版信息与内容简介均采编自网上公开信息。

“古典学研究"公号编辑部


世界史上的政体兴衰


文明的崩塌:公元前1177年的地中海世界

西周的灭亡:中国早期国家的地理和政治危机

雅典帝国的覆亡



《新罗马帝国衰亡史》

《中断的天命:穆斯林眼中的世界史》

《穆罕默德和查理曼》

《唐代北方问题与国际秩序》





《英国早期历史中的三次危机:诺曼征服、约翰治下及玫瑰战争时期的人物与政治》

《危险的边疆:游牧帝国与中国》



《拜占庭的衰亡:从希腊君主到苏丹附庸》


《欧洲:1453年以来的争霸之途》


《欧亚帝国的边境:冲突、融合与崩溃,16-20世纪大国兴亡的关键》

《危险的国家:美国从起源到20世纪初的世界地位》


《奥斯曼帝国的终结:战争、革命以及现代中东的诞生,1908-1923》

《五十年战争:世界政治中的美国与苏联(1941-1991)》



15种




《文明的坍塌:公元前1177年的地中海世界》
[美] 埃里克·H.克莱因 著
贾磊 译
北京:中信出版集团 2018-12

公元前1177年,被称为“海上民族”的野蛮人大举进犯埃及。法老集结军队将其击退,但埃及国力也自此一落千丈,走向衰亡。不仅古埃及如此,希腊、赫梯、亚述、巴比伦……那些称雄于世的伟大王国与城邦,如环绕古地中海的一串明珠,统治西起希腊和意大利、东至底格里斯河的广袤土地,创造延续几个世纪的辉煌。但在公元前12世纪末短短几十年里,诸多文明如多米诺骨牌般接连崩塌,古老的文字与技术文明荡然无存,仅留下金字塔等宏伟的历史遗迹和改编为史诗的特洛伊战争故事。


《西周的灭亡:中国早期国家的地理和政治危机》
李峰 著
徐峰 译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2016-11


本书并非一部西周的通史,甚至也不是西周晚期的通史,而是对西周灭亡这一历史事件的实证性研究。
作者通过探讨西周国家的衰弱和灭亡这一特定的持续历史和地理过程中,地理条件及其政治性建构之间的复杂关系,综合运用考古发现、铭文和文献记录,同时联系地表形态的特征,分析和说明了西周的政治体系是如何并且为何不能经受住时间的考验,从而最终导致了西周国家的解体和王畿的崩溃。



雅典帝国的覆亡》
[美] 唐纳德·卡根 著
李隽旸 译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7-10


由耶鲁大学教授、著名历史学家唐纳德•卡根执笔的《雅典帝国的覆亡》,为我们详细解读雅典帝国的最后十年。全书史料丰 富,细节精准,叙事流畅,再加上作者对古今浩如烟海的有关文献了如指掌,由此我们不仅能从此书看到尼基阿斯、阿尔喀比亚德、大流士等政治领袖们所面临的战略选择,雅典、斯巴达、波斯三国政治博弈背后的理路,更重要的是,精准的历史叙述能让读者能更好地体悟到战争这位“严酷的教师”(修昔底德语)所传授的关于人类本性的教诲。




《新罗马帝国衰亡史》
[美] 詹姆斯·奥唐奈 著
夏洞奇 等 译
北京:中信出版社 2 016-12


在这本普林斯顿大学历史学家奥唐奈教授的最新力作中我们将会发现,罗马帝国衰亡绝不是简单一句“野蛮总能战胜文明”可以概括的。帝国都不是永恒的,那些应能实现而未实现的事情,始终如阴影一般笼罩在往日的成功之上。罗马帝国的衰亡也预示了今天的危机,为解决今天的危机提供借鉴。




《中断的天命:穆斯林眼中的世界史
[美] 塔米·安萨里 著
苑默文、刘宜青 译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9-6


塔米姆·安萨里记录了伊斯兰世界对于世界历史的丰富描述——从先知默罕默德时代到奥斯曼帝国的衰落以及其他的内容。他厘清文明是如何在相互砥砺中显著成长以及伊斯兰世界是如何逐渐受到在他们眼里曾经是原始、无序的欧洲的影响,并最终在一定程度上被其改变命运的。




《穆罕默德和查理曼》
[比]皮朗 著
王晋新 译
上海:上海三联书店 2011-1



《穆罕默德和查理曼》是上海三联人文经典书库之一。《穆罕默德和查理曼》分二编,内容包括日耳曼人人侵之后地中海文明在西方的延续、日耳曼人人侵之后的经济和社会状况以及地中海航运、日耳曼人人侵之后的知识生活、伊斯兰教在地中海地区的扩张等。




《唐代北方问题与国际秩序》
[日] 石见清裕 著
胡鸿 译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19-8

本书围绕唐朝的北方问题与国际秩序展开了精彩的论述,并将思考视角聚焦于唐的国际性。第一部分部分考证了北方问题尤其是突厥在唐朝走向国际帝国道路上扮演的角色,继而细致地讨论了唐朝对于内附异民族的管理方式;第二部分运用墓志资料,以三则个案展示了突厥遗民在唐代的生存状态;第三部分论述了唐代有关外国使节朝贡的法令规定以及礼仪安排,以详密的“深描”手法展示了细节丰满的唐代“国际秩序”。本书的论述范围跨越政治、制度、礼仪、中外交流等诸多领域,从多角度多层面探讨了究竟什么是唐的“国际性”。




《英国早期历史中的三次危机:诺曼征服、

约翰治下及玫瑰战争时期的人物与政治》

[美]亚历山大 著
林达丰 译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8-1

以诺曼征服带来的集权为起点,数百年间,英国王权发展波澜起伏,征服、大宪章、玫瑰战争共同展示了中古王权的演变与困境。集权、税收、个性乃至君臣关系的随机参与,带来王权、教权和各种地方势力的角逐,传统叙事手法展示了富于条理的理论概括无力揭示的乱象及欲辩忘言的宿命。当然,不论本书试图承载多少目的,战争与王公间跌宕起伏的角力,终究是朝九晚五生涯外的一丝华彩。



《危险的边疆:游牧帝国与中国》

[美] 巴菲尔德 著
袁剑 译
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 2011-9

《危险的边疆(游牧帝国与中国)》是一本在中国边疆史研究领域内由“重新发现”拉铁摩尔到新的“边疆范式”形成的过渡时期的代表性作品。本书通过对两千多年历史时段之内游牧帝国与中原政权之间历史关系的人类学考察,提出了一个解释包括蒙古帝国在内的游牧大帝国兴盛和衰亡的政治和经济组织分析模式,并对中原政权与这些帝国的关系作了贯通性的研究。作者提出了边疆游牧力量在与中原政权接触时所交替采取的“外部边界战略”和“内部边界战略”问题,指出外族王朝对中原北部地区统治的周期律在某种程度上表现为一种基于集权化与分权化之上的机制性更替过程。《危险的边疆(游牧帝国与中国)》为中国边疆史研究贡献了一种不同于专业史学家的新思路。



《拜占庭的衰亡:从希腊君主到苏丹附庸》
[英]约翰·朱利叶斯·诺里奇 著
李达 译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20-4




拜占庭帝国——这个自君士坦丁大帝于330年5月11日建都,到奥斯曼苏丹穆罕默德二世于1453年5月29日破城,延续了1123年的大帝国,在英国历史学家约翰·朱利叶斯·诺里奇的生花妙笔下徐徐呈现在我们的眼前。

本书是“拜占庭三部曲”的最后一卷,也是这部宏大史诗的高潮之作。本卷继续讲述了1081年亚历克修斯·科穆宁即位的历史。此后,在失明的耄耋老人、诡诈至极的威尼斯总督恩里克·丹多洛的率领下,第四次十字军给君士坦丁堡带来了深重的灾难。拜占庭时代的晚年岁月充满哀怨,陷入与奥斯曼苏丹痛苦而漫长的争斗。1453年,这个曾横跨欧亚非大陆的千年帝国,随着君士坦丁堡的陷落和末代皇帝君士坦丁十一世的阵亡而灰飞烟灭。



《欧洲:1453年以来的争霸之途》
伦丹·西姆斯 著
孟维瞻 译
北京:中信出版社 2015-12


在《欧洲:1453年以来的争霸之途》中,剑桥大学历史学家布伦丹·西姆斯围绕欧洲的这一核心问题,从宏观到细节,记述了500多年来在欧洲舞台上轮番登场的各方势力之间惊心动魄的权力博弈,阐释了造成欧洲大陆难以为某种政治所主宰,反而充斥着持续动荡、来势迅猛的政治洪流的环境因素。《欧洲》既是一部欧洲权力争夺史,又是一部现代世界的塑造史;既有对过去500年的反思、回顾,又有对未来欧洲乃至世界的权力、政治格局变化的展望。


《欧洲》

伦丹·西姆斯 著

孟维瞻 译

中信出版社 2015-12


丹·西姆斯 著

中社 -2

《欧亚帝国的边境:冲突、融合与崩溃,
16-20世纪大国兴亡的关键》
里博 著
李易安 译
台北:猫头鹰出版公司 2020-6



帝国边缘,天高皇帝远,无数战争与世界危机,都爆发在帝国的边缘,最终让国祚数百年的五大帝国在短短十多年间一一崩解。边境是各大帝国的第一道防线,却也埋下帝国崩解的第一道阴影。本书从地缘文化重新解读帝国边缘的历史,纵横比较近代五个大陆型帝国,不只关注帝国向外扩张的性格,还有国家治理的实物层面。


《欧洲》

伦丹·西姆斯 著

孟维瞻 译

中信出版社 2015-12


丹·西姆斯 著

中社 -2

《危险的国家:美国从起源到
20世纪初的世界地位》
作者: [美]罗伯特·卡根 著
袁胜育等 译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1-6



美国历史上就是一个危险的国家,扩张成性。美国的外交传统就是干涉,这个危险的国家从小就不老实。在美国野心勃勃的扩张后面是美国自立国之初就拥有的关于世界和人性的一整套独特的理想和理念,正是这套理想和理念让美国变成危险的国家。

从美国立国的理念派生出来的理想主义和干涉主义对美国外交的影响要远远大干现实主义和孤立主义,前者才是美国外交政策的主流和大方向,而后者从来就不是美国外交政策的传统。

《危险的国家》是了解美国在世界上作用的一部重要著作,卡根关于美国外交政策传统的观察,为人们理解美国外交政策,特别是意识形态在外交政策中的作用,提供了一个新的况角。




《奥斯曼帝国的终结:战争、革命以及
现代中东的诞生,1908-1923》
[美] 西恩·麦克米金 著
姚志宏 译
北京:中信出版社 2018-1


1911-1923年之间,一系列战争逐渐吞噬了奥斯曼帝国及其属国。人们都觉得自己已经很了解这段历史,但其实他们知道的还远远不够,本书作者西恩•麦克米金根据最新披露的资料向我们展示了一段崭新的关于奥斯曼帝国的历史。根据作者对今年来公开的奥斯曼和俄国档案的突破性研究发现,《奥斯曼帝国的终结》揭露出时至今日仍然影响着战后中东地区不稳定新局势的战略深层原因。




《五十年战争: 世界政治中的
美国与苏联(1941-1991)
[英]理查德·克罗卡特 著
王振西、钱俊德 译
北京:社 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5-11


《五十年战争:世界政治中的美国与苏联(1941-1991)》是英国东英吉利大学美国史和国际政治教授理查德·克罗卡特(Richard Crockatt)的重要作品,对1941~1991年间世界政治中的美苏关系及其在世界地缘政治变化中的作用做了详尽、权威的研究,他引人入胜地描述了这五十年来美苏对抗的起因、发展及演变,既对所有重大国际事件进行了详略得当的介绍,又对两国决策层在这些事件中的博弈过程进行了洞幽察微的理论剖释,有助于思考当今国际政治力量的消长和重组,以及预测和面对未来国际格局的风云变化,对国际关系、国际政治、外交学等领域的研究者和有兴趣了解冷战史及后冷战时期国际关系变化的学者都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世界史上的人物


《伯里克利:伟人考验下的雅典民主》

《马其顿的亚历山大》


《坎尼的幽灵:汉尼拔与罗马共和国最黑暗的时刻》

奥古斯都:从革命者到皇帝》


皇帝腓特烈二世的故事》


《马基雅维利传:近代政治哲学之父、帝王导师》

《奥利弗·克伦威尔与清教徒革命》

《黎塞留传》


《腓特烈大帝与约瑟夫二世:18世纪的战争与外交》

《罗伯斯庇尔与法国大革命》



《拿破仑大帝》



《梅特涅(1773-1859):对他本人和时代的一个研究》

《俾斯麦:一个普鲁士人和他的世纪》

《自 由之声:19世纪法国公共知识界大观》

《恐惧本身:罗斯福“新政”与当今世界格局的起源》



15种




《伯利克利:伟人考验下的雅典民主》
[法]樊尚·阿祖莱 著
方颂华 译
上海:上海三联书店 2015-12


本书运用最新材料,并以独特的观点,较为全面地梳理了古代世界最伟大的历史人物、古代雅典伟大的执政和将军伯里克利的一生。力图通过拨开环绕在伯里克利身边的重重历史迷雾,还原一个真实的古代伟人,同时展示古代希腊世界尤其是雅典的民主政治的真实样貌。




《马其顿的亚历山大》
[英] 彼得·格林 著
詹瑜松 译
北京:民主与建设出版社 2018-3



本书是众多亚历山大传记中的一部里程碑式著作,作者彼得·格林在一个多世纪以来的亚历山大学术史的基础上,一方面充分利用了现代考古学的成果,一方面对传统史料做出了别具一格的选用和甄别,栩栩如生地描述了亚历山大的一生。在书中,他拨开了围绕在亚历山大身上的诸多迷雾,让读者得以窥视这位世界征服者复杂的内心世界,成功刻画了一位集军事天才、独裁者和伟大领袖于一身的人物。彼得·格林曾在雅典教学多年,十分熟悉希腊的地理状况,多年翻译古希腊诗歌的经验让他具备了出色的文学素养,因此,前希腊化时代地中海世界的风貌在他的笔下得以生动地呈现。




《坎尼的幽灵:汉尼拔与罗马
共和国最黑暗的时刻》
[美] 罗伯特·L. 欧康奈尔 著
葛晓虎 译
北京: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8-5


公元前216年,迦太基在坎尼战胜了罗马,数千年来,这一战例一直备受推崇、让人敬畏。自此之后,没有哪位将领能够取得像汉尼拔那般出人意料、大胆创新且野蛮血腥的军事胜利。身为最著名的军事史研究者之一,罗伯特•L.欧康奈尔首次讲述了坎尼会战的完整过程,他用激动人心的笔触为我们展 现了这场末日之战的来龙去脉。

欧康奈尔出色地描绘了罗马是如何集结了一支庞大的军队,并以此来惩戒迦太基的天才指挥官,汉尼拔是如何在敌我兵力悬殊的情况下以智取胜,以及罗马历史上的这一灾难性转折又是如何最终导致罗马共和国的回光返照与罗马帝国的正式建立。作者将故纸堆中的残篇断简进行梳理整合,描绘出重要人物的伟岸雄姿,从汉尼拔——果断理智且兵行诡道的将领——到极会进行自我宣传的罗马军团长官西庇阿•阿非利加努斯。最终,欧康奈尔展现了传奇的坎尼会战如何激励并纠缠着其后的军事将领,并且给我们现今的战争带来了何种启示。




《奥古斯都:从革命者到皇帝》
[英] 阿德里安·戈兹沃西 著
陆大鹏 译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6-9


恺撒•奥古斯都通过权谋和斗争,成为罗马的第一位皇帝,创立了一种延续许多世纪的体制,深刻影响了西方世界的历史。他取得了超乎寻常的成功,统治国家长达四十四年,最后于公元14年寿终正寝。

奥古斯都是臻于完美的权术家、宣传家和表演者。他有时冲动而情绪化,往往既冷酷无情又宽宏仁慈。他希望自己的亲友都去扮演他赋予他们的角色。他放逐了拒不服从的女儿、外孙女和外孙。他的一生充满了矛盾,他是一个难以准确把握的人。本书是多年来第一部完整而详尽的奥古斯都传记。阿德里安•戈兹沃西完全凭借古代史料来解读奥古斯都和他的时代。




《皇帝腓特烈二世的故事》
[日] 盐野七生 著
田建国、左翼
北京:中信出版集团2018-10


神圣罗马帝国皇帝腓特烈二世,作为欧洲中世纪神权时代的异色领袖,既虔诚笃信,敢爱敢恨,也是富有创造精神的改革者。他精通阿拉伯语、热爱学问、喜好猎鹰、重视法律、擅长外交、情感生活尤其丰富,是那个时代罕见的个性凸显的政治家。盐野七生饶有趣味地讲述了腓特烈二世的成长史,从锐气血性到看懂人情世故,可谓一部历史上真实发生过的“权力的游戏”。




《马基雅维利传:近代政治哲学之父、帝王导师》
[英] 罗斯·金 著
刘学浩、霍伟桦 译
南京:译林出版社 2014-10


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国土分裂,群雄并起,马基雅维利于其中艰难求生,为实现政治理想,先后委身数位君主,政绩平平,著述作品也不被重视,甚至被长期封禁。本书力图展现近代政治学开山鼻祖的生活环境和多舛命途,揭示“邪恶圣经”少为人知的书写动机。



奥利弗·克伦威尔与清教徒革命
[英]查尔斯·哈丁·费尔斯 著
曾瑞云 译
北京:华文出版社 2020-6


本书是牛津大学现代史教授查尔斯·哈丁·费尔斯的代表作品,系统地解读了斯图亚特王朝政治、宗教制度及对外战争与清教徒革命爆发的必然关系,奥利弗·克伦威尔在清教徒革命从低谷走向高潮期间扮演的重要角色,英格兰大内战中王党军与议会军之间的历次战役,斯图亚特王朝覆亡、查理一世被处死与清教徒统治在英格兰确立的现实逻辑,奥利弗·克伦威尔担任护国公时期英格兰的内政与外交,以及奥利弗·克伦威尔对英格兰国运、民族运走向的巨大影响。



黎塞留传
米歇尔.卡尔莫纳 著
曹松豪 译
北京: 商务印书馆 1996 -12

黎塞留是17世纪上半叶最重要的政治家与改革家。路易十三当朝宰相和红衣主教黎塞留说过:“我的第一个目标是使国王崇高,我的第二个目标是使王国荣耀”,他用半生的努力完成了这两条,无论是后来路易十四的“太阳王”的称号,抑或法国的大陆霸主地位,都出自黎塞留的设计,他还设立了法兰西学院,开始了为法国培养及树立“不朽者”。



《彼得大帝:近代化改革与帝国的拐点》
[美]雅各布·阿伯特 著
武凌云 译
北京: 华文出版社 2017-6


彼得大帝(1672—1725年)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人物,是17世纪末叶至18世纪初叶俄国的大政治家、大军事家和封建贵族阶级改革家。

彼得大帝掌握政权后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他建立起强大的正规陆军和海军舰队,通过长达21年对瑞典进行的北方战争,战败了当时的西欧强国瑞典,夺取了波罗的海出海口及其东南沿岸广大地区,使俄国由内陆国成为濒海强国,成为欧洲军事强国之一。通过政治改革提高了封建贵族的地位,巩固了封建贵族的统治,并符合新兴商人的利益。由于他的改革没有触动农奴制,反而更加强了封建贵族领主对农奴的剥削压迫,因此,他的改革是不彻底的,他不可能较彻底地克服俄国的落后性。




《腓特烈大帝与约瑟夫二世
18世纪的战争与外交
[英]哈罗德·坦珀利 著
李芳泽 译
北京:华文出版社 2020-1


《腓特烈大帝与约瑟夫二世:18世纪的战争与外交》以中欧两位雄主腓特烈大帝与约瑟夫二世争霸为背景,以巴伐利亚公国继承战争为切入点,深入解读了欧洲主要大国参战、混战的历史。腓特烈大帝与约瑟夫二世各自的国家战略为什么存在冲突?巴伐利亚公国王位继承问题为什么成为引爆欧洲火药桶的导火索?列强混战为什么无法彻底破坏欧洲均势?《泰申和约》建立的欧洲秩序为什么是脆弱的?俄罗斯帝国大军进入神圣罗马帝国产生了哪些历史影响?本书将详细解读。




《罗伯斯庇尔与法国大革命》
[英] 露丝·斯科尔 著
张雅楠 译
北京:商务印书馆 2018-12


从文雅柔弱的知识青年成长为血雨腥风的革命领袖终于在36岁时走上断头台——马克西米利安·罗伯斯庇尔的一生令人感慨,令人恐惧,更令人反省。他是卢梭最坚定的信徒,一个热衷改造人类社会的理想主义者。他按照一种原理去设计一个理想天国,不遗余力不择手段去实现它,甚至不惜疯狂杀戮。他口才出众,风度翩翩,万人倾慕;他无比真诚高尚,是不可收买的革命者;他崇高伟大,具备难以企及的美德。但,他手上沾满鲜血,除了演说煽动,断头台就是他最得心应手的实现理想的工具。一个羞涩的年轻律师如何变成了暴力恐怖的化身?

理想、自负、盲从、狂热不会实现纯粹的理想国,最终只能是白骨累累。




《拿破仑大帝》
[英] 安德鲁·罗伯茨 著
苏然 译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6-6


《拿破仑大帝》是一本关于拿破仑的最新的叙述体传记,作者安德鲁•罗伯茨基于自身的走访、对多国档案的研究、其他作者出版的关于拿破仑或赞或贬的书籍,以及最重要的拿破仑基金会从2004年开始编辑出版的33000封拿破仑信件等诸多材料,以拿破仑一生的轨迹特别是他参与的60场战役为主线,围绕着“拿破仑是摧毁者还是建设者?是解放者还是专制者?是政治家还是冒险家?”展开论述,其间驳斥了许多围绕在拿破仑身边的“黑色传奇”、不实传说以及许多对其人其事进行诋毁的荒谬之词,如拿破仑对待士兵残忍不人道、炮轰埃及金字塔及斯芬克斯雕像、贬低拿破仑及约瑟芬对法国艺术的贡献、拿破仑是嗜血的独裁者等等,对拿破仑的是非功过进行了较为客观公正的评价。




《梅特涅(1773-1859):
他本人和时代的一个研究》
[英]阿尔杰农·塞西尔 著
复旦大学《梅特涅》翻译小组 译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1974-6

17世纪的政治家、外交家梅特涅自诩“欧洲宰相”,他的大国均衡政策使得落后的奥地利曾跻身于欧洲强国之林。尤值一提的是,这位在国际外交上长袖善舞,国内推崇均衡政治,遏制革命的梅特涅对于俾斯麦的影响十分大,“从俾斯麦的政治经历开始直到他去世为止,梅特涅的生活格调以至死后的阴影始终伴随着他。”(斯尔比克语)




《俾斯麦:一个普鲁士人和他的世纪》
[德]克里斯托弗·诺恩 著
陈晓莉 译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