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慢性胃炎以
幽门螺杆菌感染
为主要病因,该病的主要病理学特征是
炎症、萎缩和肠化生
,
细胞异型性
和
腺体结构的紊乱
为异常增生,是胃癌的
癌前病变
。中医认为,该病病机有
“
不荣则痛
”和“
不通则痛
”之分。
【2
】
胃镜及组织学检查
是慢性胃炎诊断的
最可靠
方法。浅表性胃炎胃镜下可见黏膜充血、色泽较红,水肿与充血区共存,形成
红白相间
征象;萎缩性胃炎则见黏膜
失去正常颜色
,呈
淡红、灰色
。
--懒人医考整理
【3】
胃体萎缩性胃炎
胃酸降低
,
胃泌素明显升高
;胃窦萎缩性胃炎
胃酸正常或降低
,
胃泌素水平下降
。
【4
】慢性胃炎的
中医
辨证论治:肝胃不和证
—疏肝理气,和胃止痛—
柴胡疏肝散
;胃阴不足证
—养阴益胃,
和中止痛
—
益胃汤
。
【5
】
Hp感染和服用非甾体抗炎药
是消化性溃疡
最常见
的病因。
DU多发生于
十二指肠球部
,前壁较常见;
GU以
胃角和胃窦小弯
常见。巨大溃疡:
直径
>2
c
m。
中医认为,本病为虚实夹杂之证,基本病机为
胃气阻滞,胃失和降,不通则痛
。
【6
】
消化性溃疡以长期反复发生的
慢性、周期性、节律性
上腹痛为主要症状。
DU
空腹痛和(或)午夜痛
。
GU多为
餐后痛
。
出血
是消化性溃疡
最常见
的并发症。
【7
】
内镜检查
是消化性溃疡
最直接
的诊断方法;
X线发现龛影
是消化性溃疡的
直接征象
;
13
C或
14
C尿素呼气试验
可用于根除治疗后
复查
的首选。
--懒人医考整理
【8
】
患者,男,
30岁,有
HP感染
病史,自觉
胃脘胀痛
1周,位置多位于
上腹部
偏右,多为
餐后痛
,伴
胸胁胀满
,泛酸,
口苦口干
,
烦躁易怒
,
大便秘结
,舌红,苔黄,脉弦数,辨证为
消化性溃疡
-
肝胃郁热证
,治法
清胃泄热,疏肝理气
,方药
化肝煎合左金丸
。
【9
】消化性溃疡
三联疗法:
PPI/胶体
铋剂
+
两种
抗生素
。外科
手术
指征:
①
大出血
经药物、胃镜、血管介入
治疗无效
;
②
急性穿孔
,慢性穿透性溃疡;
③
器质性幽门梗阻
;
④
GU疑有癌变
。
【10
】
半数以上胃癌发生于
胃窦部、胃小弯及前后壁
;大体形态分型:早期:病灶局限且深度
不超过黏膜下层
,不论有无淋巴结转移;进展期:胃癌深度
侵及肌层
;晚期:病灶
侵及浆膜或浆膜外
。
淋巴结转移
是胃癌
最常见、最早
的转移方式;
血型转移
最常转移到
肝脏
。
【11
】
胃镜结合黏膜活检
是诊断胃癌
最可靠
的手段。中年以上患者,出现
不明原因贫血、消瘦和粪便隐血试验阳性
者,应高度警惕胃癌。
【12
】
胃癌的中医辨证论治:瘀毒内阻证
—理气活血,
软坚消积
—
膈下逐瘀汤
;痰湿阻胃证
—燥湿健脾,消痰和胃—
开郁二陈汤
。
【13
】
我国
以
病毒性肝炎
所致的肝硬化为主,
西方国家
以
慢性酒精中毒
多见。一旦
假小叶
形成,标志病变已进展至肝硬化。中医认为,本病病变脏腑在
肝
,与
脾、肾
密切相关;基本病机为
肝、脾、肾三脏功能失调,气滞、血瘀、水停腹中
,病机特点本虚标实。
【14
】
肝硬化肝功能失代偿期:(
1)肝功能减退(
肝掌、蜘蛛痣
)(
2)门静脉高压(脾肿大、
侧支循环的建立和开放
、腹水)。
--懒人医考整理
【15
】
上消化道出血
是肝硬化
最常见
的并发症。
肝性脑病
是肝硬化
最严重
的并发症,亦是
最常见的死亡原因
。
【16
】
肝硬化的中医辨证论治:气滞湿阻证
—疏肝理气,
健脾
利湿
—
柴胡疏肝散合胃苓汤
;湿热蕴脾证
—清热利湿,
攻下逐水
—
中满分消丸合茵陈蒿汤
;肝脾血瘀证
—活血化瘀,
化气行水
—
调营饮
。
【17
】
原发性肝癌大体形态分型:以
块状型
最多见。肝癌最早在
肝内
发生转移;肝外转移
①血型转移:最常见的转移部位是
肺
②淋巴转移:最常转移到
肝门淋巴结
。
【18
】
肝区疼痛
是肝癌
最常见
的症状;肝呈
进行性增大
。
肝性脑病
是肝癌
最严重
的并发症。
【19
】
AFP
目前仍是原发性肝癌
特异性的标记物和主要诊断指标
;
B型超声显像
是目前肝癌
筛查
的首选检查方法;
CT是目前诊断
小肝癌和微小肝癌
的最佳方法;
肝穿刺活检阳性者
即可
确诊
。
【20
】
原发性肝癌的中医辨证论治:湿热瘀毒证
—清利湿热,化瘀解毒—
茵陈蒿汤合鳖甲煎丸
;肝肾阴虚证
—养阴柔肝,
软坚散结
—
滋水清肝饮合鳖甲煎丸
。
--懒人医考整理
【21
】
溃疡性结肠炎病变主要位于
直肠和乙状结肠
。中医认为,本病以
脾胃虚弱为本
,病初以脾、胃、肠有关,后期涉及
肾脏
。
【22
】
溃疡性结肠炎临床表现:腹泻和
黏液脓血便
、腹痛(
疼痛
-便意-便后缓解
);肠外表现:外周关节炎、